闻一:“特供委员会”——向国家集权前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34:32
闻一:“特供委员会”——向国家集权前进
时间:2010-11-19 19:24 作者:闻一 字号:大中小
1918年夏秋之交是苏维埃俄国极为困难的时期,处于“苏维埃共和国——一个军营”之中。国家供应的唯一方向就是向军队的供应。但是,军队供应问题依然极为紧迫,炮兵部门,海军部门,几乎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采购供应品的委员会,都派出了自己的代表直接到相关工厂去采购军需品,而这些采购又与其说是采购,不如说是索要。各部门之间的纷争不断,所有能开工的工厂都穷于应付这种谁都来要产品、谁的能力大谁就把产品拿去的状态。而且中央级的负责军需品供应的机构也很多,相互间的权限没有明确分工,也就是什么都可以去管,又什么都管不住。
1918年10月26日,中央供应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拉辛给陆军事务人民委员部副人民委员斯克良斯基写了一封信,详细报告了军队供应的情况和意见。按照他的看法,当前军队供应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供应机构不明白“供应”是什么具体内涵,只是把工作局限于采购、搞到所需要的物品。拉辛写道:“要想解决军队合理供应的问题,我们应该立即解决并明白什么是供应的全过程,即是包括采购、生产和分配在内,或者只是后者。”在这里拉辛强调了两点,一是供应是包括采购、生产和分配的全过程,因此,二是供应工作应该包括这一全过程的工作。
拉辛认为:“所以,采购部门应该完全转为负责国家工业的机构。”拉辛还特别提到了一点:“生活实践总是在反对双重政权,这在当前总的联系极为薄弱的情况下尤为危险。走出这一困境的唯一道路就是,军事供应的所有机构应完全转交给工业管辖,尤为必需的是,以这样的方法可以解决人事安排问题。”拉辛所表达的意思是,作为工业一部分的军需品的供应问题应该由国家来集中处理。
事实上,负责军队工作的托洛茨基也亲身感受到了军队供应的种种问题,并正在思考将供应机关集中的问题。他在《我的生平》中记述过这时他乘自己的专列巡行在喀山一线时所见到的军队供应问题:“当然,列车所带来的物资同军队的实际需要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能得到不断的补充。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物资曾数十次乃至数百次地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地方的物资当然是不够的。会后,我通过电报向莫斯科发去准确的订货单,当然是在中央的物资储备的限度之内,于是部队便获得了它们急需的东西,而且是如期获得的……这样便逐步形成了方面军和集团军的多少能正常运行的集中的供应机关。”
在托洛茨基看来,成立一个统一的军队供应机构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了。由谁来负责这一未来的机构呢?托洛茨基的目光落到了克拉辛的身上。这个克拉辛是个老布尔什维克,但是,在十月革命后因不满意于一系列激进措施,就跑到国外去了。在列宁决定要与德国单独媾和时,列宁和托洛茨基就请他回来参加布列斯特和谈的代表团。随后,克拉辛成了新组成的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团的委员。托洛茨基对克拉辛的看中和信任有下述例子为证。
1918年9月26日,托洛茨基在给列宁、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克拉辛和陆军事务副人民委员斯克良斯基的一封电报里,要克拉辛来召集会议负责处理军工厂的开工问题:“必须召开所有军队供应机构的首长会议,由克拉辛主持,来查明军事工业财产的现状和军工厂立即开工的必要性。军需管理总局已经在抱怨灾难性的状况了。”
1918年11月2日,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签署了《改善红军军需品供应的措施》的法令,决定改组原有的“军需品生产特别委员会”为“红军供应特别委员会”(简称“特供委员会”)。根据这一法令,特供委员会的首要职责是将军事工业和非军事工业“密切结合起来”,在这一项下任务有四:1.对军事工厂的管理实施监督;2.在军工厂不能完成军事订货的情况下,动员非军事工厂从事军需品的生产;3.对国外的军事订货进行调整和监督;4.该委员会的成员中包括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全俄工会中央执行局、陆军部门和海军部门的代表。
第二个职责是,对于尚不属于陆军事务人民委员部供应机构的所有军队供应部门和机构的军工财产的收集、核算、储藏和消耗进行监督,协调军需品的生产和供应。
第三个职责是,监督所有军工财产的消耗。
第四个职责是,监督要尽快地将军事供货送到指定地点。
除此之外,特供委员会有权将反对和延缓执行这一法令的人送交革命法庭。
特供委员会的主席由托洛茨基推荐的克拉辛担任,副主席由当时的炮兵中央管理总局的局长谢列勃罗夫斯基担任,成员中有古列维奇等人。
上述法令确认了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国家的全部工业,包括军事工业和非军事工业要围绕军队的需要来从事生产和供应活动,军工生产在法律上成为国家工业生产的主线,而非军工生产,即民用生产要服从于军工生产。二是以军工生产为主线的国家工业必须在国家统一机构“特供委员会”的监督、协调、执法下从事活动。
同一天,特供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决定的问题就是炮弹生产的问题,做出的第一份决议就是《关于增加炮兵炮弹生产的措施》的决议。这份决议实际上是一份由中央政府开出的订货单,正如这份决议自己所写的那样,是一份向“完全或者部分恢复”生产军事订货的工厂的采购单。决议列出了军队急需的几种规格的炮弹的生产:3英寸野战炮榴散弹,1909年榴弹炮用 48常规爆破弹,炮弹筒等。指令接受这些生产订货的工厂有:普梯洛夫工厂协会,涅瓦造船厂协会,图拉炼铁工厂协会,多布良斯克工厂,莫斯科军事工业协会,俄国联合机械工厂股份协会,俄芬工厂协会,布良斯克工厂协会,海军部门属奥布斯克工厂,矿业部门属奥洛涅茨工厂,图拉轧钢和弹药工厂协会等。这份必须接受国家订货的工厂也正是俄国现存的能开工生产的工业核心工厂、大企业。特供委员会是想通过这一份决议、这一国家订货将这些工厂的生产集中管理起来。
这份决议也显示了特供委员会试图成为一个囊括采购、供应、分配全过程的中央集权机构,因此在下达军工生产订单的同时,还涉及了工厂粮食供应和劳动力安排的问题,但行文的语气相对比较缓和。决议这样提出:“建议全俄工会委员会与相关的职业介绍所联系,以保证上述第一和第二类工厂中所需要的工人专家。”决议还这样写:“建议粮食人民委员部采取措施,以保证上述工厂的工人、职员和行政人员所必需的粮食供应。”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国家第一个统一的军队供应机构,实质上也是试图解决当时困境下的国家全部供应问题的中央集权机构就这样运转起来了。
来源:学习时报201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