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慰藉心灵的书--沉思录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59:26

沉思录Ⅱ(经典日新书系)(THE MEDITATIONS OF EPICTETUS)
作者:(古罗马)(Epictetus)爱比克泰德   译者:陈思宇
本文来源

译者序:引领人们走向宁静、满足与幸福的传世经典 [本章字数:2102 ]
----------------------------------------------------

爱比克泰德(Epictetus,约公元55?135年),古罗马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学家。他对斯多葛派学说有极其重要的发展和突破,是继苏格??底后对西方伦理道德学说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是真正集希腊哲学思想之大成者。
在近2000年的历史长河里,爱比克泰德的学说及观点对其后的哲学和宗教都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早年曾读过他的作品,对他钦佩有加,自认为是爱比克泰德的私淑弟子,其名著《沉思录》深受其作品的影响;著名神学家、哲学家圣?奥古斯丁也曾深受他的影响,并将他的许多思想渗透到基督教义之中;法国数学家兼哲学家帕斯卡尔、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等等,都从他的思想中汲取了大量的养分??

约公元55年,爱比克泰德出生于罗马东部佛里吉亚的一个奴隶家庭,约5岁时被卖到罗马,在一个名叫埃法弗洛迪修斯的上层权贵家里为奴。此间他的一条腿落下了残疾,身体羸弱。所幸的是,从早年开始,爱比克泰德就展示出了哲学天赋。他的主人很器重他,就让他师从当时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学家鲁弗斯(Rufus)。最终,爱比克泰德成为鲁弗斯最有名气的学生,并从奴役中得到了解脱。
获得自由之后,爱比克泰德开始在罗马教学,建立了自己的斯多葛学园,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他34岁时,罗马皇帝图密善(Domitian)害怕哲学家日益强大的影响力威胁其王位,于是把哲学家驱离罗马,爱比克泰德被驱逐至希腊西北海岸的尼科波利斯(Nicopolis)。此后,他一直生活在那里,还建立了一所学校,向前来求学的人讲述哲学,直至80岁终老于此。

身为斯多葛派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爱比克泰德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的生活,追求理想的幸福,并将这种学说发展成为一门指引生活的哲学。
在他看来,真正的自由是一种美德,而非反抗或坚持己见,是朴实地为家庭和社会服务,而非操纵自然或控制人类。名望、财富、权势这些为众人所仰慕所追逐的,不过是昙花一现的东西,这些都与真正的幸福无关。最重要的是你正在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你正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为收获美好人生开出了如下处方:克制你的欲望,履行你的义务,认清你自己及你的人际关系。他还为身处不同境况的人们勾勒出一条通往宁静、满足与幸福的道路,让人们懂得如何安顿自己的心灵,如何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依然具有很强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对面临时代挑战和道德危机的国人而言,爱氏哲学更有其特殊的价值。竞争的日趋激烈,世事的变化无常,人们深受重压、心生恐惧,相比以往,更需要理性与智慧,更需要心灵的慰藉。爱氏哲学,可谓恰逢其时。
对于爱氏哲学的现实意义,《心理学的故事》的作者墨顿?亨特曾这样说:“爱比克泰德的思想,预示了时下主要的一种心理疗法背后的理论:‘天灾人祸不足奇,想不开才出问题。’爱比克泰德关心的焦点是找到一种忍受人生的办法。他对心理学的贡献是提出了一条准柏??图式的、‘忍受和放弃’的合理化??则:永远不要说什么‘我已??失去它了’这类的话,而只说‘我已??把它还回去了’??我必须被流放,??又能阻止我带着微笑、愉快和满足上路呢?‘我要把你关进牢房。’你关住的只是我的肉体。我必须死,那我必须呻吟着去死吗???这些都是哲学应该预演的课程,应该每天都写下来,并且付诸实践。”
爱比克泰德推崇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反对借用哲学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他也一直在努力以精辟而又通俗的语言,向人们传授生活的真谛、幸福的真义。“爱比克泰德以一种令人熟知的、简洁的方式,与其听者交流;而奥勒留以简短、缺乏连贯的语句写下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这两位观点相同、阐释方法迥异的哲学家,《沉思录》权威英文版译者乔治?朗曾如此评价。
不可否认,作为罗马时期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这并不妨°?我们汲取其精华,跟随其脚步,“去为思想的宁静、自由与宽宏而奋力拼搏”。

爱比克泰德本身没有著作,他的学生阿利安记录了他的许多谈话,并整理为《爱比克泰德谈话录》(Arrian?s Discourses of Epictetus),以及从中??选的《手册》(Handbook),爱氏思想由此得以保存并流传于世。
《爱比克泰德谈话录》和《手册》的英译本有多种,本书主要参照国外较好的几个英译本:W.A.Oldfather、George Long、P.E.Matheson、T.W.Higginsond的译本以及美国哈佛??典丛书(Harvard Classics)中的The Golden Sayings of Epictetus,选译了其中的精华部分,较充分地体现了大师的思想精髓。前五卷主要译自《手册》,语言凝练、隽永,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可作为智慧箴言来品读;后七卷译自《爱比克泰德谈话录》,语言生动、诙谐,读之如与大师的心灵对话,感动、感叹之余,可收获一份舒心与安宁,并借此找到正确的生活道路,拥有宁静、满足与幸福的人生。
--------------------------------------------------------------------------------------------------------
卷一
区分什么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 [本章字数:1767 ]
----------------------------------------------------
要想获得幸福与自由,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些事情我们能控制,另一些则不能。只有正视这个基本原则,并学会区分什么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才可能拥有内在的宁静与外在的效率。
区分什么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
懂得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什么。要想获得幸福与自由,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些事情我们能控制,另一些则不能。只有正视这个基本原则,并学会区分什么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才可能拥有内在的宁静与外在的效率。
我们能够控制的是我们自己的观点、愿望、欲求与厌恶之事。这些东西是我们能直接影响的,因此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总可以选择自己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品质吧!
有些事物我们无法控制,如我们拥有什么样的身体,我们是否生而富足或运气亨通,他人怎样看待我们,我们的社会地位如何。我们必须牢记,这些均为外部事物,因此与我们的好恶无关。试图控制和改变我们力所不及之事,只能带来痛苦。
记住:我们力所能及之事,自然处于我们的控制之下,不会有什么限制或妨碍;但我们力所不及之事则不然,它是脆弱的,具有依附性,或由他人的兴致和行动所决定。还要记住:如果你认为自己可以自由支配那些你本来就不能控制之事,或者试图把他人之事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那么你的追求必将受挫,你会变成一个灰心、焦虑和挑剔的人。
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看不清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这是我们的困窘之处。我们渴求那些力所不及的东西,而对力所能及的东西又不满意。
我们需要定期停下来检查一番,坐下来想一想,确定什么东西值得重视,什么不值得;什么风险值得付出代价,什么不值得。即使是生活中最令人困惑或痛苦的地方,在经过明辨与抉择之后,也可以变得比较容易忍受。
欲望需要得到满足。渴望与厌恶都是跃跃欲试、变化多端的统治者,它们需要被满足。渴望支配我们去拼命,以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厌恶则要求我们,一定要避开我们反感的东西。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我们会感到失望;得到不想要的东西,我们则会苦恼不已。这些都有代表性。
有些事不是你所渴求的,且与你的幸福相悖,但却在你的控制之内,如果你想避开它们,那么你就永不会遭遇任何你不想要的东西。不过,如果你试图躲避不可避免之事,如疾病、死亡或不幸(对此你没有真正的控制力),那么你就会使你自己和周围的人遭受痛苦。
尽管欲望和厌恶都强劲有力,可它们仅仅是习惯而已。我们可以通过修炼养成更好的习惯。对一切力所不及之事感到厌恶,这种习惯你要克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付那些于你不利却能控制的事情上面。
尽最大努力控制你的欲望。因为,如果你想得到的东西却是你控制不了的,失望必然接踵而至;同时,你还会忽略那些正是你可控制的又值得追求的东西。当然,有时出于现实的原因,你必须追逐某个东西或避开另一个东西,但要做得优雅、巧妙、灵活。
让你的愿望符合实际。不论好坏,生命和自然都由我们无法改变的法则所掌控。越快接受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加平静。期望你的孩子或伴侣永远活着,这是愚蠢的。与你一样,他们也终有一死;死亡的法则完全不由我们控制。
同样的,希望雇员、亲属或友人完美无瑕,也是愚蠢的。这等于期望控制我们无法真正控制的事物。
如果我们依据事实来对待我们的愿望,而不是被愿望冲昏头脑,那么我们力所能及之事,就是不对愿望感到失望。
谁给予我们想要的东西,拿走我们不想要的东西,谁就能最终支配我们。如果你追求的是自由,那么, 那些取决于他人之物,你就不要指望得到,也不要妄想躲开,否则你永远都是无助的奴隶。
要懂得何谓真正的自由,如何才能得到它。自由并非为所欲为的权利或能力。自由来自于对自身力量的限度和上天所设置的自然之限度的了解。接受生命的限度与不可避免性,而不与其抗争,我们才能获得自由。相反,如果我们屈从于一时之念,想得到我们无法控制的事物,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自由。
你的意志总在你的掌控之中。没有什么事能真正妨碍你,因为你的意志总在你的掌控之中。疾病可能考验你的身体,但你仅仅拥有身体吗?瘸腿会使你的行动不便,但你不仅仅拥有腿啊,你的意志比你的腿更强大。你的意志没必要受一个突发事件的影响,除非你让它如此。面对降临到你头上的任何事,都不要忘了这一点。
伤害我们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 [本章字数:2844 ]
----------------------------------------------------
伤害我们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事情本身不会伤害或阻碍我们,他人也不会。我们如何看待这些事情却是另外一回事。困扰我们的正是我们对事情的态度和反应。
因此,即便是死亡,就其本身而言,也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正是我们对死亡的观念、认为死亡可怕的想法,让我们感到恐惧。思考死亡的方式很多,仔细审视你对死亡和其他事情的看法。它们确实是正确的吗?它们对你有好处吗?不要惧怕死亡或痛苦,对死亡或痛苦的恐惧才是可怕的。
我们无法选择外部环境,但是,对外部环境的回应,却是我们能够选择的。
凡事发生皆有充分的理由。你怎么想,就会怎么样。不要迷信地赋予事物它们本不具有的影响力或意义。要保持头脑清醒。我们忙碌的头脑,总是一下就跳到结论上去,并且杜撰和解释一些本不存在的征兆。
相反,你可以设想,所有降临在你头上的事情都有某种益处。如果你决定要成为幸运儿,你就会是幸运儿。所有事情都包含对你有益的成分??只要你去寻找!
诸事皆是客观而中立的。当你思考未来的时候,要记住,各种情形都是以它们自己的方式出现,而不会顾及我们的感受。使我们摇摆不定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的希望和恐惧。
没有素养的人会被他们个人的厌恶感与同情心所驱使,总在留意是否有树立或强化他们那些未经检验的看法和观点的迹象。事情本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尽管明智的人必然能也应该以有益的方式对其作出回应。
不要让事情带有个人色彩(如“这是我的成就”,“那是他的失误”,或“这是我悲惨的厄运”),不要对你自己或人类本性轻蔑地作结论。你应当仔细观察,看看怎样好好利用事情的某些方面,在事情中是否存在着某些不很明显、只有经过训练的眼睛才能够分辨出来的益处。注意!要像侦探那样。也许就有你可以汲取的教训,你可以将其应用在未来的类似事情中。
任何事情,不管看起来多可怕,也不能阻止我们探寻其中隐藏的机遇。如果不这样做就意味着想象力的失败。但在各种情形中寻找机遇,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你周围的大多数人总是用最粗俗的词语去解释事情:成功或失败,好或坏,对或错。这些简单化、极端化的分类,遮蔽了那些对事情更有创造性,也更有用的解释,它们比那些粗俗的解释要有益和有趣得多!
智慧的人明白这一点:将希望和恐惧投射到未来是无益的。这样做只能在头脑中形成夸张的描述,只能浪费时间。
然而,我们也不能消极被动地接受未来给予我们的一切。完全无所作为不但不足以规避风险,反而会加大风险。
可以为将来的局面精心谋划,防患于未然。为未来做好准备,包括要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在日常生活的所有细节中,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经常审视自己的动机,确保它们摆脱了恐惧、贪婪、懒惰的桎梏。如果能这样做,你就不会再被外在的事情扰乱心绪。
要修炼自己的意愿,而不要自我愚弄,认为自己能够操纵外界事物。如果祈祷或沉思有助于你,那一定要这样做。但当运用理性及其他手段都无济于事时,就要听凭天意的安排了。
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根本没这么回事!什么是有德之人?有德之人就是养成了这么一种习惯,在每个场合都要问自己“当下要做的正事是什么”,并由此获得内心宁静的人。
看事物要看其本来面目。世间万物不是为迎合我们的期望而出现的。它们该怎么发生就怎么发生,人们该怎么行动就怎么行动。要乐于接受你实际得到的一切。
张开你的眼睛,看看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样就可以使自己免受虚情假意和本可避免的破坏所带来的痛苦。想想那些使你愉快的事物??你依赖的工具,你珍视的人。但要记住,他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与我们碰巧如何看待他们是两码事。
作为一个练习,考虑一下你喜欢的最小的东西,比如,假设你有一个最喜爱的杯子。它毕竟只是一个杯子,所以一旦被打碎,你不会太在意。
接下来,想一想那些你对其感情和思虑更加强烈的事或人。比如,要记住,当你拥抱你的孩子、丈夫或妻子之时,你所拥抱的是一个终有一死的人。这样,如果他们中有人死去,你就会平静地接受那个事实。
当某事发生之时,你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的态度。你可以平静接受,或者心生怨恨。真正使我们恐惧和惊慌的,并非外在事件本身,而是我们思考它的方式。使我们不安的并非事物,而是我们对其意义的诠释。
你可能会产生冲动的想法,对事物的存在方式会有些反射性印象,可千万别用它们来吓唬自己!事与人的存在,既非我们希望的那样,也非看上去的那样。它们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识别表象以认清事物的真相。从现在起,对看似不快的每件事都说:“你仅是一种表象,绝非看上去的那个样子。”然后按照刚才讨论过的原则,对这件事进行透彻的思考:首先要思考这个表象有关的事物是否在你的控制之内?如果在你的控制之外,则要加强修炼,不要对此感到忧虑。
慢待源于错误的印象。如果有人对你不尊重或说你坏话,记住这一点:他们这样做,是出于他们对你的印象,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
期望别人看待你像你看待自己一样,这是不现实的。如果人们是依据错误印象得出结论的,那么受损害的不是你,而是他们,因为被误导的是他们。当某人把一个真实的命题看成是错误的,这个命题自身并未受到损害,只是那个持错误观点的人被骗,因此受到了损害。一旦你明白这一点,即使被辱骂,也不太可能再有被冒犯的感觉。你可以对自己说:“在那人看来,事情似乎如此,不过那只是他的看法。”
没有人能伤害你。即使有人骂你或打你,甚至侮辱你,你也总是可以决定你是否将此视为侮辱。如果有人激怒了你,激怒你的其实不过是你自己的反应。因此,当有人似乎在挑衅你时,千万记住,挑衅你的只是你对事情的判断。不要让这些无关痛痒的表象扰乱你的心绪。
凡事不要当即就作出反应。退出冲突现场,这样就会有更开阔的眼界,并能使自己平静下来。
不要自责,也不要责备他人。如果折磨我们的是我们对事物的感受,而非事物本身,那么依此类推,责备他人就是愚蠢的。因此,当我们遭遇挫折、受到烦扰或感到悲痛时,决不要怨天尤人,而应检视我们自己的态度。
心胸狭窄的人习惯于将自己的不幸归咎于他人。一般人则是自己责备自己。那些致力于智慧人生的人知道,责备任何人与事的冲动都是愚蠢的;无论责备他人还是自己,都将一无所获。
道义上的进步获得突破的标志之一,就是责备逐渐离我们而去。我们知道指责是无用的。我们越是审视自己的态度,并说服我们自己,就越不容易被激烈的情绪所左右??在这种情绪下,我们容易为那些不请自来的事件找到解释。
事物只是该怎样就怎样,他人愿怎么想就怎么想??这些都与我们无关。不要自责,也不要责备他人。
遭遇死亡和灾难能使人精神成熟。不要避而不见人生中的痛苦事件,相反,应当直面这些事件,并经常思考它们。通过面对死亡、疾病、失败、失望的现实,你可以使自己从幻象和妄想中解脱出来,免受痛苦,免生嫉妒。
与你有关的事要全神贯注 [本章字数:1507 ]
----------------------------------------------------
专注于分内之事。对与你息息相关之事,你要全神贯注,并且要清楚地认识到,他人之事属于他人,与你无关。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不会受制于人,也没有人能以任何方式阻碍你。这样你就会获得真正的自由,做事也颇有成效,因为你的努力得以充分利用,而不是被愚蠢地浪费在挑剔或反对他人上面。
了解真正与己相关之事并对其专心致志,你就不会被迫去做那些违背意愿之事;他人无法伤害你,你也不会招来敌人或受到伤害。
如果你准备把它当做人生信条,一定要记住,这样做并非易事:某些事你必须完全放弃,另一些事则要暂时延后。如果想要确保获得幸福与自由,你最好放弃财富和权力。
全神贯注于你的主要职责。娱乐消遣有的是时间和地点,但你绝不应沉溺其中而忘记真正的目的。如果你在航行之中,而船正在港口抛锚,这时你可以上岸喝点水,碰巧捡点贝壳或采点植物。但要随时注意听船长的召唤,你的注意力要集中在船上。被琐事分散精力,是世上最容易发生的事。一旦船长招呼,你必须准备好,离开那些分心事,向轮船冲去,甚至决不回头。如果你是年老之人,就不要离船太远,否则当船长招呼时,你无法及时返回。
不要关注与你无关之事。精神上的进步要求我们关注重要的事情,忽视其他一切不值得关注的琐碎之事。而且,在与我们无关的事情上被认为愚蠢、幼稚,实际上是件好事。不要在乎别人对你的印象如何。他们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和蒙蔽。要坚持你的目标。光是这一点就可以坚定你的意志,并使你的人生连贯一致。
不要试图去赢取他人的认可和赞美。你应该站得更高。不要期待别人将你视为练达、独特或智慧的人。事实上,如果你在别人眼中显得不一般,你就应该起疑了,一定要警惕自恃过高的虚幻感觉。
使愿望和实际相吻合,关心无法控制之事,这二者是不可兼得的。顾此必然失彼。
三心二意成不了事。努力不长久,成果就不牢固。一般人总是不假思索就莽撞从事。也许他们遇到了像幼发拉底这样的楷模式人物,产生了想使自己出类拔萃的愿望。这是非常好的、值得去做的事,但先要想清楚你的愿望的本质是什么,再依据你的能力对此加以估量。
照管好你正好拥有的东西。我们不会真正失去什么,也没有什么会失去。当我们不再说“我失去了它”,而是说“它重新回到了它原来的地方”时,我们就获得了内心的平和。你的孩子不在了吗?他只是回到了他来到世上之前所在的地方。你的伴侣死去了吗?他(她)只不过回到了原来的地方。你的财产被剥夺了吗?它们来自哪里就回到了哪里。
坏人夺走了你的财产,也许你会为此而恼怒。但是,世界赐予你财产,有人又把它还给了世界,对这个人是谁,你为什么还要在意呢?重要的是,对世界让你拥有的一切要好好看管,就像旅行者要好好看管他在旅社房间里的东西一样。
充分利用降临到你头上的一切。人生中遇到的一切困难,都为我们提供了机会:使我们诉诸内心,并唤醒沉睡的内在资质。我们承受的磨难能够也应该让我们找到自己的力量之源。
慎思之人能看到比事件本身更深远的东西,他们还努力养成对此善加利用的习惯。
面对一个意外事件,不要只是以一种随意的方式作出反应。记住要诉诸内心,问问自己,你拥有什么资质去应付这样的事件。要深入地挖掘那些资质。你拥有某种力量,你可能尚未意识到。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它,并加以利用。
如果遇到一个有魅力的人,那么你需要的资质就是自制力;如果感到痛苦或虚弱,你需要的则是耐力;面对恶语谩骂,你需要的便是耐心。
随着时光流逝,你已养成习惯,面对每一事件都能调动适当的内在资质去应对。这样,你就不会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表象时失去自制力,也不会总是感到不知所措了。
让你的意愿与自然和谐一致 [本章字数:1811 ]
----------------------------------------------------
使自己与自然的意志相融合。要了解自然的意志,研究它,专注于它,最终与它合为一体。
自然意志是通过所有人共同的日常经验揭示的。比如,邻家的小孩打破了碗或其他类似物品,我们会轻松地说:“这件事发生了。”因此,当你的碗被打破之时,你也要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就像别人的碗被打破了一样。
要把这种认识扩展到那些更令我们牵肠挂肚、后果更为重大的世俗之事上去。你遇到过别人失去孩子、伴侣或其他亲人吧?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会说:“这就是生命的轮回。死亡发生了。一些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是我们的孩子或亲爱的人不幸死去,我们就会号啕大哭:“我好不幸啊!我好悲惨啊!”
记住当别人发生同样事情时你的感受是什么,要把这种感受转移到你当下的情境中,要学会理智地接受所有事情,包括死亡。
让你的行动与生活之道和谐一致。不要试图建立你自己的规则。在所有事情上,无论是大事和公事,还是小事和家事,都要按自然法则行事。你的最高理想应是,使你的意愿和自然和谐一致。
你在何处实现这个理想呢?要在自己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中去实现,同时不要忘记个人的特殊任务与职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比如洗浴时,你应尽可能与自然相和谐。当你进食的时候,也应尽可能与自然相和谐,等等。
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如何做。当你正确地理解并按照此原则生活时,尽管困难还会出现??因为它们是神圣秩序的一部分??但内心的平和是可以做到的。
忠诚的要义。对天意持正确的看法和态度,这是忠诚的第一要义。记住这一点:天意是圣明的,并且本质上是善意的。人生并非一连串随机而无意义的事件之组合,而是一个有序而优美的整体,它遵循着最终可以理解的法则。
天意是存在的,它以正义与仁慈指挥着整个宇宙的运转。如果你只看到事物的表象,那么它就不那么明显。尽管如此,我们所在的宇宙是所有可能存在的宇宙中最好的。
要坚定你的决心??期盼正义、仁慈与秩序。只有这样,它们才会在你所有事务中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要相信上天的存在,它的意图指引着整个宇宙。按照天意驾驭你的人生,并使之成为你的终极目标。
你要努力使自己的意图、行动与天意相符,这样,你就不会感到困扰、无助、迷惑,或对环境心生怨恨,而会感到自己强大、坚定和有把握了。
忠诚并非盲从。这意味着要坚定地奉行这条原则:避开那些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听凭自然的旨意,该由谁来管就由谁来管。不要事事都想参与或掌控。相反,应该欣然而明智地接受它们。
如果你不知不觉地陷入对你无法掌控的事物天生或善或恶的想象中,那么你就不可能对天定的目标保持忠诚。一旦如此,我们就会养成这样的习惯??对影响我们一生命运的外部因素进行谴责;同时,我们也会在嫉妒、纷争、失望、气愤与责备等负面情绪中丧失自我。因为出于天性,所有生灵都会回避那些他们认为有害的事物,而追寻并欣赏那些看起来美好的、有益的事物。
忠诚的另一方面,就是要认真遵守你的家庭、国家和地方的习俗。要虔诚地举行你所在团体的仪式,不要贪心或铺张。这样做会使你融入群体的精神秩序之中,并促进人类的终极愿望的实现。
忠诚是对付痛苦与混乱的灵丹妙药。它赐予我们这样的信念:我们已经准备好遵照天意而行动。你的目标应该是:将世界看做一个统一的整体,满怀忠诚地全身心趋向至善,遵从自然的意志并使自己的意志融入自然的意志之中。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尊重你身体的需要。要给予身体极好的照顾,以增进它的健康。要给予它绝对需要的一切,包括健康的饮食、体面的衣着,以及一间温暖舒适的房屋。不过,不要以此为炫耀或奢侈找理由。
要关注当下。要全身心投入,关注当下的方方面面。要回应这个人、这场挑战、这件事。不要逃避,也不要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是时候了,要活得真实;要全身心地投入你所处的环境之中。你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参与吧,竭尽全力吧!
要尊重你与上天的伙伴关系。要经常问问自己,这件事我要怎样做才能与天意相符,为天意所容?要留意答案,然后着手去做。
当你门窗紧闭、屋内漆黑时,你也并不孤独。自然的意志,就像你的天赋一样,也在你的心中。要倾听它的要求,遵从它的指示。
至于生活的艺术,它的素材就是你自己的人生。伟大之事不可能一夕而成,而需假以时日。
竭尽所能,对一切都保持善意吧!
好的生活是内心平静的生活 [本章字数:1507 ]
----------------------------------------------------
好的生活是内心平静的生活。高层次生活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平静。道德的进步使我们从内心的纷乱中解脱出来。你不会因这事那事而烦恼。
如果你追求高尚的生活,千万不要随波逐流地思考问题,比如:“如果我不努力工作,我就无法体面地生活,没有人会承认我,我也会一钱不值”,或“如果我不批评我的雇员,他们将利用我的善意占便宜”。
因饥饿而死,却免受悲伤、恐惧之苦,比富足地活着却饱受忧虑、惊恐、怀疑与无法抑制的欲望之困扰要好得多。
要立即制订并实行一个自我控制的计划。但应该慢慢来,从烦扰你的小事入手。你的小孩把东西撒了一地吗?找不着你的钱包了吗?请对自己说:“平静地应对这些麻烦,是我获得内心平静与摆脱纷扰获得自由所要付出的代价: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当你招呼小孩时,要做好准备,她可能不会理你,或即便理你,也不按你说的做。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你发怒也无济于事。应该说,使你感到烦恼,并不是她能力范围内的事。
幸福只能在内心找到。自由是生命中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标。对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不予理睬,才能获得自由。如果我们的头脑充满了可悲的恐惧与野心,就不可能拥有一颗轻松自在的心。
你希望自己不可战胜吗?那就千万不要与你无法控制之事抗争。你的幸福取决于三个方面,而它们都是你力所能及的:你的愿望、你对与自己有关之事的想法,以及利用你的想法并使之发挥作用。
真正的幸福总是与外部境况无关。一定要训练自己对外部境况的漠不关心。你的幸福只能在内心找到。
雄辩的口才、头衔、地位、崇高的荣誉、珍贵的财产、昂贵的服装或优雅的举止,我们是多么容易被这些东西迷惑与欺骗啊!千万不要错误地认为,那些名人、公众人物、政治领袖、有钱人,或那些极有聪明才智和艺术天赋的人肯定是幸福的。这样想你就会为表象所迷惑,从而对自己产生怀疑。
记住:好的东西,究其实质,只会在你能控制的事物之中找到。如果你把这一点谨记在心,就不会再有那些虚幻的嫉妒或悲惨的感觉,也不会可怜巴巴地拿自己及自己的成就去和别人比较了。
不要期望成为其他任何人,而要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才是你能够掌控的事。
自制是我们真正的目标。恶并非天生就存在于世界上、各种事情中或人的身上。恶是疏忽、懒惰或精神涣散的副产品:一旦我们迷失生活的真正目标,恶就产生了。
只要回想起我们的目标是精神的提升,我们就会回过头来,尽力做最好的自己。这才是获得幸福的真正途径。
接受既成的事实。不要要求或期盼事情会如你所愿地发生。事情真正发生了,你就要接受它。这样做,才能得到内心的平和。
凡事都有两面,看到其中一面,我们觉得事情可以承受;但看到另一面我们又觉得无法承受。
比如,你的兄弟或姐妹对你不好,不要只看到伤害或不公道的一面,否则你就会觉得无法承受,会变得更加痛苦。还要看到相反的一面,也就是亲情的纽带这一面。换句话说,要注意这个事实:这是你的兄弟或姐妹,你们一起长大,因此有着永久的、牢不可破的关系。这样看待事情,你就会有正确的理解,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
习惯的力量。每一种习惯和能力都是通过与之相应的行为而得到保持与加强的:步行的习惯使我们更加善走,经常跑步使我们更加善跑。对人的心灵来说也是如此。每当你一生气,就加大了你的怒气;你强化了一种习惯,就在火上浇了油。
如果你不想有一个坏脾气,就别培养这种习惯,也别强化它。首先要平静,数数你已经几天没发脾气了。“以前我每天都生气;现在是隔一天生一次气;以后会隔三四天再生一次气。”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你反应更为明智,这个习惯首先会被弱化,最后就会被克服。
持久的满足胜过及时的行乐 [本章字数:1850 ]
----------------------------------------------------
持久满足胜过及时行乐。要让理性占上风。要不断强化慎思的习惯。
要培养验证某物实际是好是坏的技巧。要学会等待,要学会评价,而不是依据未经训练的本能作出反应。不管怎么说,自发性都不是一种优点。
面对许诺给我们的快乐及其充满诱惑的呼唤,我们不要立刻不假思索地投入进去,而应后退一步,留出时间,冷静地把事情翻来覆去地想一想:这种快乐是一时的快活,还是一种真实而持久的满足?如果我们学会区分廉价的刺激和有意义的、持久的回报,这对我们生活的品质,以及我们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静下心来思考这种快乐,你会发现,一旦沉溺其中,你必然会感到后悔。如果是这样,你就应该放弃,并对你的自制力感到高兴。巩固你在品格上取得的胜利,这样你会变得更加强大。
一切好处都有其代价。有人正在享受你所渴望的特权、机遇或名誉吧?如果那人获得的利益是正当的,那就该为他高兴,是该他走运了!如果这些好处被证明是不义之财,那就不必为没有得到它而烦恼。
记住:你没有采取相同的方法,付出同样多的时间,你就不要指望获得与他人同样的回报。认为我们不付出真正的代价就能够获得报酬的想法,是不合理的。那些“赢得”某些东西的人并非真的好过你,因为他们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
我们常常面临选择,是否愿意为生活中的所得付出代价。通常情况下,不付出代价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因为这个代价可能是牺牲我们的正直诚实,我们可能要被迫奉承那些我们并不尊重的人。
真正的快乐。快乐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必须正确地理解它。快乐常常被误解,以为被动地体验愉悦和悠闲,才叫快乐。这个关于快乐的观念,行得通时才是好的。我们全部的努力,其唯一有价值的目的,就是过一种欣欣向荣的生活。
真正的快乐是一个动词。它是对那些有价值的行为不断地、积极地践行。欣欣向荣的生活??它以善良的愿望为基础??是我们持续不断地即席表演的某种东西,正是这样做,我们的心灵才成熟起来。我们的生命,对我们自己和我们接触到的人来说,都是有用的。
我们成为阐明哲理的人,就是为了发现什么是真实的,什么只是有瑕疵的推理、仓促得出的有误的判断、家长与教师出自善意却形成误导的指教、未经调查的文化适应等造成的偶然结果。
为了减轻心灵的痛苦,我们要进行一种反思训练。通过反思,我们可进行一种思想的实验,以增强辨别什么是有益健康之信念与习惯、什么是懒惰而有害之信念与习惯的能力。
要谨守均衡适度原则。保持警觉,就能预防过度的倾向。你的财产要与你的身体所需成比例,就像鞋应该合脚一样。
如果在道德上缺乏修炼,我们很容易走向无节制。比如穿鞋,许多人在诱惑之下,会去买那些奇特而华美的鞋子,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舒适、合脚、耐穿的那种。
一旦我们陷入无节制的状态之中(尽管是轻微的),情况就会愈演愈烈,我们会迷失在心血来潮的冲动之中。
不要把你内心最深处和最隐秘的渴望看得太重,这样你就能够洞悉它们是多么的虚幻不实和歇斯底里。追求世间的成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这很正常。问题不在于追求本身,而在于怎样去追求。狂乱的、被误导的欲望与恐惧会影响你的判断,因此你常常高估你的追求之内在价值。你指望你的追求能带来快乐,这就把手段和目的搞混淆了。
要明白这一点:追求这样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也很自然,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你的快乐都不会产生丝毫影响。
避免最流行的娱乐。大多被认为正统的娱乐,常常是低劣或愚蠢的,它们只是迎合或利用了人性的弱点。不要成为沉溺于这种娱乐的乌合之众中的一员。你的生命如此短暂,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要清晰地辨别你允许什么样的思想或观念进入你的脑海。如果你自己对接受什么不加选择,那么别人就会替你选择,而他们的动机未必很高尚。不知不觉地堕落到低俗的行列,这是世上最容易出现的事情。但只要你打定主意不把时间和注意力浪费在那些幼稚无聊的东西上,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要避免随便的性行为,尤其要避免在婚前发生性关系。这似乎有点过于拘谨或老套,可这是一种经过时间考验了的做法,以此表示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性行为不是游戏,它在情感上和实际生活中都会产生实实在在的持久的后果。忽视这一点,无异于自我贬低,或漠视人类关系的重要性。
不过,如果你遇到某人,他恰好有过随便的性行为,你不可自以为是地试图强迫他接受你的观点。
带有责任和义务的积极的性生活,将会增强人的完整性,同时它也是幸福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卷二
与他人交往要有所警惕 [本章字数:1282 ]
----------------------------------------------------
与人交往要小心。不要理会别人宣称什么,他们可能并非真正按照精神生活准则来生活。对你在与谁交往这件事,要留心在意。人类就爱模仿与之来往的那些人。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接受他们的兴趣、观点、价值观以及他们解释事件的思维习惯。尽管许多人是出于好意,但由于他们缺乏素养,不知道什么值得做、什么不值得做,所以他们同样会对你产生有害影响。
不是因为有些人对你友善,你就应当与他们在一起消磨时光;也不是因为他们找到你,对你或你的事感兴趣,你就应当与他们交往。让谁当你的朋友、同事或邻人,这一定要经过选择。所有这些人对你的命运都会产生影响。世上到处都是令人愉悦的、有才能的人,关键在于,只结交那些能提升你、其出现能激发你身上最大优点的人。但要记住,道德方面的影响是双向的,因此我们应当确保自己的思想、言辞与行为对那些与我们交往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一个人优秀与否的真正考验,就在于对那些常被忽略的行为细节是否给予足够的重视。
要经常这样问自己:“我的思想、言辞与行为对我的朋友、伴侣、邻人、小孩、雇主、下属以及我的同胞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提升与我交往之人的精神境界方面,我是否尽了职责?”要做出榜样,去发掘他人最优秀的地方,并把它当成自己的职责。
与他人交往要有所警惕。当你与他人交往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且总有一种会发生。或者你变得像你的同伴一样,或者你让他们改变思想观念,与你一样。就像一块未燃烧的煤接触到一块正在燃烧的煤,或者前者使后者熄灭,或者后者点燃前者,危险是巨大的。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要倍加小心,尤其对那种轻松愉快的交往,更要谨慎。
我们多数人都不拥有足够的坚定性而使我们的同伴认同我们的目标,因此,我们绝不能再随波逐流。否则,我们自身的价值与理想会变得模糊,甚至被玷污,我们的决心也会动摇。
当朋友或伙伴讲话如疾风骤雨时,我们的确难以抵抗。当伙伴谈论低级下流的话题时,我们如果还不保持警惕,那就会难以抗拒而随波逐流。人们谈话时,话题的多义、暗含的意思和各种个人动机变化很快,谈话可能会迅速转到不健康的话题上而使在场的每个人受到污染,这是很自然的事。因此,直至明智的观点深植心中,就像是你的直觉之时,你才具有自我防卫的能力。在此之前,你要慎重选择交往对象,在谈话中要控制好主题。
不要受他人消极观点的影响。他人的观点和忧虑具有传染性。与他人交往时,不明智地采取消极、无效的态度,则会害了你自己。
如果你碰到沮丧的朋友、忧伤的父母或遭遇厄运的同事,当心不要让自己被这些显见的不幸压倒。记住要分清事件本身和你对事件的解释,提醒你自己:伤害一个人的不是事件本身,因为在同样情况下,另一个人可能丝毫都不会感到压抑。伤害这个人的,乃是他或她未经鉴别就作出的反应。
与我们所关心的人一起陷入不明智的消极的情绪中,这绝不是善意或友爱的表示。保持超然的态度,避免夸张的反应,无论对我们自己还是他人,都是更有益处的。
尽管如此,与沮丧、受伤或受挫的人交谈时,你还是应当表达善意,听他们倾诉并表示同情,不过不要让自己也陷入其中。
将人生视如赴宴 [本章字数:1905 ]
----------------------------------------------------
将人生视如赴宴,在其中你的举止应当优雅得体。当菜肴递到你面前时,可伸手取一份,但分量要合适;如果菜肴只是从你眼前经过,就享用你盘中已有的食物;如果菜肴还未传到你这里,就应该耐心等待。
对子女、伴侣、职业和财富,你应当同样保持优雅、克制和感激的态度。渴望、嫉妒和强夺都是无用的。轮到你,你自然会得到适当的一份。
第欧根尼①和赫拉克利特②是依照这个原则生活的完美典范,他们绝不受原始冲动的支配。这些榜样值得追随、效仿。
你的举止要体面。不论发现自己身在何处,你的举止都要像一个高贵的人那样。
许多人都是让当下的环境决定他们的行为,而你应当有更高的标准。要尽力避免这样的聚会或游戏??在其中,没有思想的狂欢和痛饮是司空见惯的。如果你参与公共活动,也不要迷失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行为得体与合乎逻辑是两回事,两者都有其适合的场所。
命题“或者是白天,或者是黑夜”在选言判断①中是恰当的,但在友好的交谈中却不是这样。同样,在宴会上,如果你真的饿了,吃最大的一份还说得过去,但这样做并不得体。
你与别人一起用餐时,要意识到不仅要用你的身体表示你多么欣赏桌上的美食,还要意识到举止优雅得体、礼貌周到有多么重要。
言谈要有高尚的动机。人们对行为及其影响的道德重要性,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而那些追求更高尚的生活的人们,还认识到了我们的言辞所常被忽略的道德力量。
合乎道德的生活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言辞得当。真正的精神修行的要旨之一,就是追求言辞的完美。
首先,说话之前,一定要确保你的言辞是出于良好的动机。油嘴滑舌是对他人的不敬,大谈自己则是不自重的表现。许多人都有谈论自己一时的感受、想法或印象的冲动。他们随意倾吐心中的所思所想,全不顾及后果。这无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道义上,都是危险的。如果我们总是喋喋不休地谈论心中的想法,不管大还是小,那么,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想法,就会在这琐碎而漫无目的的交谈中被浪费掉。散漫随意的言辞就像一辆失去控制而四处冲撞的车辆,注定会翻进沟里。
必要时,就要尽量保持沉默或少说话。言辞本身并无善恶,但人们用时往往不加小心,你一定要警惕这一点。言谈轻率是有害的;另外,喋喋不休也是不得体的。
去参与社交场合或职场上所需要的讨论,但要注意,应使谈话的主旨、目的和内容有价值。闲谈常常引人驻足,要尽量避免受其影响。
当然,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局限在高尚话题或哲学话题上。但要注意,如果把喋喋不休的无聊闲谈当做有意义的谈话,那么这对你追求更高的目标具有腐蚀性的危害。如果总是谈论琐碎无聊的事,我们也会成为琐碎无聊的人,因为我们的注意力会被那些琐碎之事占据。你注意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专门谈论别人,我们就会变得心胸狭窄。特别要注意避免谴责、褒扬别人,或拿别人比来比去。
如果你觉察到周围人的谈话正陷入空谈,就要尽量巧妙地使之回到建设性的话题上来。不过,如果发现自己是处于无甚关系的陌生人中,很简单,你保持沉默即可。
要有幽默感且格调要高,并能够享受那些巧妙的玩笑带来的欢乐。但要避开那种充斥在酒吧里、流于粗俗和丑恶、毫无节制的玩笑。要欢笑,但不要嘲笑。
要在交谈中运用判断力。妄自尊大不是真正哲人的处世方式。没有人愿意与自夸者为伍。不要强迫别人倾听你那些激动人心的探险故事。没有人真的会很在意你打仗的故事或刺激的冒险经历,尽管他们有时候会迁就你一下,但也仅仅是出于礼貌。经常过度谈论自己的成就,就是自吹自擂,这样会招人讨厌。
你也不必去扮演小丑,不必借助其他粗俗的方式,去显示你的聪明、练达或者和蔼可亲。
我们要完全避免挑衅、油滑或卖弄的言谈。这只会让认识你的人降低对你的尊重。
为使自己的话语更加激烈有力,或为了羞辱别人,许多人就会随便说些下流话。不要认同这样的话。周围一旦有人要讲粗俗无聊的话,就要尽可能离开,否则至少要保持沉默,并以严肃态度表示,你为这样粗鄙的谈话感到不快。
决不随便讨论重要的事情。注意不要与对你不重要的人讨论对你最重要的事。否则,你最重要的事就不再受珍视,你的目标也会丧失。如果正处在一项事业的早期阶段,这样做尤其危险。
我们的想法一旦说出来,就会被别人像秃鹫那样尽情享用。他们把对你最重要的东西妄加解释、判断与歪曲,使你心绪低沉。在你把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展示给反对者和浅薄者之前,应在心中对此酝酿一番。
多数人是这样对待某种观点的:只知道抓住这种观点的短处大做文章,而看不到其潜在的优点。
要自我克制,这样才不会耗掉你的热情。
责任体现在人际关系中 [本章字数:1299 ]
----------------------------------------------------
责任体现在人际关系中。你并非一个孤独的存在,而是宇宙中独特的、不可更替的一部分。不要忘记这一点。你是人类谜题中一个基本的构件。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广大、复杂并有着完美秩序的人类社会中的一员。但在这张人类之网中,你立足何处呢?你应当感谢谁呢?
要去探寻并了解你和他人之间的联系。通过认识我们与他人的自然联系来确认我们的责任,这样才能在宇宙系统中找到恰当的位置。我们的责任从家庭、邻里、工作场所、国家或民族这些基本关系中,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你的角色可能是家长、孩子、邻人、公民、领袖,要常常想想这些角色以及从其中自然产生的责任,并养成这样思考的习惯。一旦你知道你是谁,与谁有关系,就知道该做什么了。
比如,如果这个男人是你的父亲,那么某种感情上和实际行动上的需求就会由此产生。他是你的父亲,就意味着你们两人之间有一种根本而持久的关系。你自然就具有这样的责任:照顾他、倾听他的建议、耐心聆听他的见解、尊重他的教导。
不过,让我们设想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他愚昧、未受过教育、粗俗,或与你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自然给予每个人一个理想的父亲,还是只是一个父亲而已呢?如果谈到你作为子女该尽的基本义务,那么,你父亲的品质如何,他的个性或习惯如何,就是次要的事了。上天不会根据我们的喜好,为我们安排周围的人或环境。无论你发现他是否好相处,一旦他是你父亲这一点既成事实、不可更改,那么你就应当尽人子之道。
假设你的兄弟或姐妹并未善待你,但这又有什么不同呢?在道义上,你还是必须承认并坚守你对他们的基本责任。重要的不是看他们做了什么,而是坚守你更高的目标。你的目标是寻求与自然本身的和谐一致,因为这才是通往自由的真正的道路。别人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吧??这绝非你能控制,因此也与你无关。要理解这一点: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是依据理性建立秩序的,但并非自然之中的所有事物都是合理的。
如果你真诚地希望像智者与好人那样生活,力图使你的意愿与行动符合上天的意志,那你就不会感到被他人的言行伤害了。那些言行只是显得可笑或可怜罢了。
除了极端的身体虐待,没有人能够伤害你,除非你允许他们这样做。即使这个人是你的父母、兄弟、姊妹、老师或雇主,也是如此。不要自愿受伤害,这样你就不会被伤害??这种选择你是能掌控的。
大多数人喜欢这样欺骗自己:他们认为做自己感觉良好或让自己舒适、轻松的事情,这就是自由。事实却是这样,那些让一时的感情凌驾于理性之上的人们,是他们渴望与厌恶之事的奴隶。那些意料之外的挑战总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它们不期而至,那些人根本没有做好准备,不可能采取有效而高尚的行动。
真正的自由对我们是有所要求的。要去发现、理解我们与他人的基本关系,并热忱地履行我们的职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所有人都渴望的自由。
不要压制高尚的念头,要将高尚的念头坚持到底。不要对它们心存疑虑,尤其是有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要为他们而行动起来,不要犹豫!
不要坐在那里思考可能遇到的麻烦、问题、危险。只要理性能够引领你,你就是安全的。在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与他们站在一起就是我们的责任。
一而再、再而三地宽恕他人 [本章字数:618 ]
----------------------------------------------------
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宽恕他人。一般而言,我们做事都会尽力而为。
如果某人说话粗鲁无礼,不理睬你说什么,看起来举止轻率,甚至做出彻头彻尾的恶行,那么你要自问:“如果我也是这样一个人,承受了同样的考验,遭遇了同样的伤心事,或有着与他们同样的父母等等,我也可能说出同样的话,做出同样的事。”人们行为背后的故事我们并不知晓,既然承认我们认识的局限性,那么就要耐心地对待他人,不要急于下判断。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纵容恶行,或认同这样的观念??不同的行为有着同样的道德力量。
当人们的行为并不如你所愿时,不妨运动运动你拥有善良天性的肌肉,耸耸肩,对自己说:“就这样吧。”然后让这件事过去。
对做坏事的人也不必生气。对于强盗和暴徒或其他一些做坏事的人,凌辱和惩罚他们都不是一种有素养的做法。对做坏事的人要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对他们的行为采取正确的态度和做法。
对作恶者怀有怜悯之心,这才是对恶行采取的恰当的态度与做法。因为他们接受了错误的信条,并且丧失了人类最有价值的能力:不能辨别什么对他们真正有益,什么真正有害。由于原初的道德直觉的扭曲,他们不可能获得内心的安宁。
当有人做了蠢事,要怜悯他,而不要像许多人那样,去愤恨他。我们只是被这种愚蠢激怒,因为这些人夺走了我们所尊崇的东西。
也要尽可能地善待自己。不要拿自己和别人去比较,更不要与理想中的自己作比较。人的完善是渐进的,需要有进两步退一步的努力过程。
智慧的生活就是理性的生活 [本章字数:1361 ]
----------------------------------------------------
智慧的生活就是理性的生活。学会清晰地思考问题很重要。清晰的思考并非随意的娱乐行为,它需要适当的训练。通过清晰地思考,我们能够恰当地引导我们的意愿,坚守真实的目标,找到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联系纽带,以及由此而来的义务关系。每个人都应当学会识别那些滥情的、虚妄的思想,要学习合理的推论方式,这样就能够避免得出那些缺乏根据的结论。
看看下面这个错误的逻辑推理的例子:“我比你富有,因此,我比你优秀。”人们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荒谬的断言,但它们全然是虚妄的。有效的推论是这样的:“我比你富有,因此,我比你拥有更多的物品和金钱。”
另一个例子:“我的话比你的更有说服力,因此,我比你优秀。”从这个前提,我们只能这样推理:“我的话比你的更有说服力,因此,我的言辞比你的更有效。”
但要记住:你的品格与财产及有说服力的言辞无关。应当花时间努力学习如何清晰地思考问题,这样你就不会再被蒙蔽。在逻辑和有效辩论法则方面加强训练,这将对你大有裨益。
理性是至高无上的,但理性并非一切,生活的许多领域它都难以企及。世上存在的事物中最隐秘之处它也触及不到。不过,理性仍是最能使我们保持正直、诚实的一种本领。
多数人不懂得通过推理来正确使用论据,也不懂得恰当使用逻辑推理形式,因此他们总是以随意、过于敏感、混乱的方式行事,并且容易被误导。
清晰地思考并不是一种要求人冷漠无情的艺术。理性的任务就是要批判性地检验我们的推测,这包括检验我们作出的解释以及得出这种解释的方法。理性并非目的,而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
发问是理性的动力,因此你需要学习如何理性而非情绪化地提出问题。如果清晰思考问题的能力受损,那么你有道德的生活将变得混沌不清。
理性能区分真理与谬误,能区分真理层次上的高低深浅。良好的推理能力的标志是:清晰、一致、严格、定义准确、不会含混不清。赶紧培养清晰思考的能力,这样你就能自信地参与复杂的辩论,而不会被它弄得晕头转向。
保护你的理性。就像走路要当心,不要踩到钉子,不要伤到脚一样,你应尽最大努力,保护好头脑的最高才能??理性,不让它受到任何程度的伤害。有道德的生活首先依赖于理性。保护好你的理性,这样它也会护佑你。
那些在道德上未经修炼的人,会在身体方面花费过多的时间。只需顺便关注你的身体,只要能实现其肉体的功能即可。你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关注理性与发展理性上。因为借助理性,你才能理解自然的法则。
追求智慧易遭批评。那些追求更高层次的智慧生活的人,与那些力求按精神原则生活的人,一定要有接受嘲笑和谴责的准备。
许多人一步步降低自己的为人准则,去赢得社会的承认,换取舒适的生活。他们非常怨恨那些拒绝在精神层面就理想作出妥协,并力求完善自我的哲学爱好者。决不能让那些卑微的灵魂影响你的生活,对他们要同情,但同时不要放弃你认为是好的东西。
当你开始努力在精神上提升自己的时候,很可能亲近你的人会嘲笑你,或责备你骄傲自大。你要做的就是使自己行为谦恭,同时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道德理想,不放弃你心中认定的最好的东西。如果你能够坚持下去,那些嘲笑过你的人就会回过头来赞赏你。
如果你受他人卑微观点的影响,对自己的目标产生动摇,那么你就会产生双重的羞愧??里外不是人。
戒除骄傲自大是走向智慧生活的第一步 [本章字数:1376 ]
----------------------------------------------------
走向智慧生活的第一步就是戒除骄傲自大。
看看那些“百事通”是多么的虚假而愚蠢:他们神经紧张,头脑轻率,总是絮絮叨叨地诉说着对事情和他人的想当然印象,并把当前的事硬塞进先前就有的类别里:“噢,是的,这件事就是这么这么回事。”
要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按照世界的原样和它的要求来看待它??尽管是以一个初学者的眼光来看。知道自己无知,愿意承认这一点,而且也不会局促不安地加以辩解,这才是一个人真正强大的表现。这样做,你付出每一分努力都能学到东西,取得进步。
我们中最智慧的人懂得我们知识的自然局限,有勇气保持自己的童真天性。他们知道我们对万事万物的了解少得可怜,根本不存在盖棺定论、一劳永逸的知识。智者拥有广博的知识、超人的智慧,不论信息或数据如何浩繁,被安排得如何巧妙,他们都不会被弄得眼花缭乱。他们遇事总是说:“嗨!”“是那样吗?”只要认识到我们的所知是多么少,你就不会那么容易被花言巧语、虚情假意、蛊惑人心之辈所骗。精神上的求知欲是欣欣向荣生活的一个标志。
狂妄自大就是为了掩饰怯懦的平庸面具。但一个远为重要的事实是:狂妄自大对欣欣向荣的生活而言,是一个最大的潜在障碍。头脑清醒与妄自尊大在逻辑上都不能共存。人类本来并无等级之分(尽管表面上似乎存在),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如果真的企盼内心的平和,希望通过努力获得成功,那么你就要放弃自高自大的态度。
自负是一扇大铁门,把崭新的知识、宽泛的可能性以及建设性的观念都阻挡在外。沉溺于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或经验的过度自傲之中,并企图显示出超过你应有的力量或权威,这是要命的。这种自负会使周围人对你疏远??一个傲慢的蠢人在身旁一定让人无法忍受??而且还会使你自鸣得意,抗拒有益身心的改变。你会在同一个圈子里不停打转,粘在同一张网上无法摆脱。一切新奇与快乐都不会再来光临。
不要像喜鹊一样唧唧喳喳地叫。注意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不仅是你认为发生了什么,或你希望发生什么。观察并倾听吧!
要做好任何事,谦卑都必不可少。你可能踉跄地前行,可能仅凭直觉去摸索,可能迷失方向,也可能铸成大错。要有完成任务的勇气,不要怕事情做得不好。平庸之人的标志,就是在面对需要尝试的新事物时,害怕自己显得无能。
新的经验会深化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能力,而不是让妄自尊大的人拿去当做支持他们以前的观点与结论的材料。
重要知识与个人指南常会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如果希望看到它们,并且在偶然碰见时能加以利用,那你就要小心谨慎,不要变成虚荣的人,或缺乏反思的自鸣得意者。
当我们达到了一个很难实现的有价值的目标后,有理由感到满足,但不要把这种满足感与骄傲自满混为一谈。后者的特征是:只关注自己,对他人的情感或事务缺乏兴趣。
万事开头难。迈向智慧的第一步最艰难,因为我们脆弱而又固执的心灵惧怕劳累(何况有无回报还说不定),害怕陌生。当你通过努力取得了进展,你的决心就会增强,自我完善也会慢慢变得容易。渐渐地,想与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背道而驰,实际上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们要坚定而有耐心地拔除灵魂中不正确的信念,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善于看清我们脆弱的恐惧、爱情中的困惑和自控方面的不足。不要再试图在他人面前看起来不错。有一天,我们会满意地意识到,我们已不再哗众取宠。
智慧的人生,行重于知 [本章字数:1870 ]
----------------------------------------------------
使我们真正快乐的是什么?所有人都在追求快乐的生活,但许多人把实现它的手段??如财富、地位??和快乐生活本身混为一谈。对这些手段的错误关注,使人们更加远离快乐的生活。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构成快乐生活的高尚的行动,而非那些外在的手段,尽管看起来似乎是借助这些手段才获得了快乐的生活。
智慧是通过行动而非言谈得以显现的。不要宣称自己是智慧的人,也不要与那些不欣赏你的精神追求的人谈论这个问题。要通过行动展示你的品格,表明你正努力使自己变得高尚。
智慧的人生,行重于知。如果有人试图影响你,宣称了解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如克里西波斯①的作品与观点,你自己要想想,重要的事并非仅仅对那些深奥的话题夸夸其谈,而是要了解自然,使你的意图、行动与事物的存在方式保持一致。真正理解克里西波斯的作品,或任何出自伟大心灵之箴言的,是那些能够将这些哲人的教诲付诸实践的人。说有价值的事和做有价值的事是截然不同的。
不要过于看重博学。留意那些行动与其公开宣称之原则相一致的人,应以他们为榜样。
将原则付诸实践比证明原则更重要。智慧的生活始于学习如何将原则??比如“我们不应当说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第二步是证明原则的真理性,比如证明“为什么我们不应当说谎”。与前两步相联系,第三步是指出这些解释为何足以证明原则的合理性。第二与第三步自有其价值,但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步。因为,一边巧妙地论证说谎是错误的,一边又在说谎,这太容易,也太常见了。
现在该是严肃认真地对待在生活中践行理想的时候了。一旦将你的精神准则作为范例,就要遵守,就像它们是法律一样;放弃它们,就如同犯罪。
如果别人不认同你的信念,不要在意。你真正想成为什么人,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多少时间让你迟疑不决呢?你更为高尚的自我,可不能再等了。
把你的准则付诸实践,现在就开始。不要再找借口,不要再拖延。这就是你的人生!你已经不是小孩了。越早把自己投入到精神的修行之中,你就会越快乐。反之,你等待越久,就越容易流于平庸,越会感到羞愧与悔恨,因为你知道自己能变得更好。
从此刻开始,发誓不要再让自己失望。和平庸之辈决裂。立志成为一个不同凡响的人,做需要做的事情??从当下开始。
行动之前要斟酌再三。要养成在采取可能的行动之前进行调查研究的习惯。继续行动前,要退后一步以便通观全局,切不可仓促间冲动行事。先确定第一步如何走,再考虑它会引发的后果,然后再根据经思考得到的东西行动。
如果你未经慎思便展开行动,这意味着你的行动是在巨大的热情支配下进行的。一旦出现始料未及或不尽人意的后果,我们就会很羞愧地向后撤退,并且充满悔意:“这件事本来可以做成的,那件事也一样。我本来可以不这么做。”
假设你希望在奥运会上获胜,这很好。但你要考虑好,要把自己推向何种境地?要实现这样的愿望需要做些什么?首先会发生什么?然后呢?对你的要求是什么?结果如何?整个行动的过程真的对自己有益吗?如果是的话,那就做吧。
如果你想在奥运会上取胜并于赛前就做好准备工作,就必须遵守一套严格的训练计划,在忍耐力的限度之内尽可能地磨炼自己。你必须服从严苛的规程,只吃一些适当的食物,在规定时间内不避寒暑地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同时还不能喝酒。你必须听从教练的指挥,就像他是你的医生一样。一旦真的参加比赛,你很可能被扔到沟里,你可能会摔伤胳膊,扭伤脚踝,摔个嘴啃泥。在经过这一切之后,你还可能会被打败。
当你思考过所有这些可能性之后??不要遗漏所有可能发生的事及其后果??如果你的决心依旧坚定,那就按你想的做吧。如果整个事情看起来仍然是有益无害的,就去全身心投入比赛吧。
通盘考虑之后,你要把自己与业余爱好者区分开来??他们可以仅凭感觉好或有兴趣就去参加游戏。这可不好。把事情考虑清楚,然后全力以赴去做!否则,你就像那些孩子一样,有时装扮成摔跤手,有时又扮成士兵,有时则像个音乐家,有时又是悲剧演员。
除非全身心投入,否则我们就是空虚而肤浅的人,我们的天赋也绝对得不到发展。我们都了解那些像猴子一样的人,当下什么新潮,什么耀眼,他们就模仿什么。但他们的热情和努力很快就会大打折扣,一旦发觉这些东西失去新鲜感,或需要付出努力,他们就会立即放弃。
正确使用书籍。不要只是说你读过书,应当表明,通过书籍你学会了更好地思考,并成为一个更具辨别与反省能力的人。书籍具有训练头脑的力量。书籍非常有用,但如果设想只要把书中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就能取得进步,那就十分错误了。
必须时刻关注的只有自己 [本章字数:2955 ]
----------------------------------------------------
智慧要靠时时保持警觉。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帮助我们和伤害我们的都来自我们自己。相反,他们关注外在的东西,为表象所迷惑。有智慧的人明白,对我们而言,无论好事还是坏事,都源自我们自己。因此,他们不会责备或控诉别人。他们也不会指望别人相信,他们才是有价值的、不同凡响的、出类拔萃的。
如果智者遭遇挑战,他会反观自己;如果被人指责,他不为所动,只是对自己静静地笑一笑;如果受到诽谤,他也不会觉得有为自己名声辩护的必要。但他们行动时会保持警觉,设想一切都好,但不会指望不出一点问题。生活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他们使自己的愿望与生活协调起来,只力求避免那些事,即妨碍他们发挥能力以正当实现其意愿之事。他们能适当地处理所有事务。如果在有些事情上他们显得无知或不够老练,这对他们无关紧要。他们知道,他们必须时刻关注的只有自己,以及自己的欲求到底朝向何处。
想清楚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哪一种人?你的个人理想是什么?你欣赏什么人?他们有哪些特点是你想拥有的?
对这个问题不要再含混不清了。如果你想不同凡响,或智慧超群,那就应明确你希望成为哪种人。如果你有日记本,写下你想成为哪种人,以便你能参照这个自我定义。准确描述你想要拥有的言行举止,为的是不论独处还是与他人在一起时,你都能够坚持这样做。
只有不自欺才能自我掌控。首先要知道你是谁,你能够做什么。就像伟大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才能与天赋的完善也是如此。我们总是在学习,总是在成长。接受挑战是正确的,这样我们才能在德智体三方面取得进步。不过,不要哄骗你自己:如果你不是那种人,却偏要成为那种人,那就贬低了你自己,结果是,你在那些自然就可表现得十分出色的领域,反而未能得到发展。
按照上天的安排,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天职。要听从上天的召唤,并忠诚地追随他。
对自己要实事求是。要清楚地估量你的长处和弱点。此时,你具备参加比赛所需的能力吗?比如,作为一个摔跤手,你的肩部、背部和大腿都需要有超常的力量,你的身体是否具备这样的力量并足够敏捷,能使你在这项比赛中夺魁呢?想要称雄夺冠或熟练地去做某事是一回事,真正去做并以高超的技巧去做则是另一回事。不同的人生来就要做不同的事。
在某个特定领域要取得成功,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同样也需要作出一定的牺牲。如果你希望以智慧掌握生活的艺术,你认为自己可以饮食无度吗?你认为自己可以仍旧动辄发怒,继续沉浸在低落和忧愁的情绪中吗?不。如果获取真正的智慧是你的目标,并且你是真诚的,你就要对自己下工夫。你要克服不健康的欲望,以及不经思考就作出的反应。你不得不重新考虑你在与谁交往。你的朋友与伙伴是值得交往的人吗?他们的影响??他们的习性、价值和举止??是对你有所提升,还是强化了那些你希望摆脱的懒散习惯?智慧的生活与其他事物一样,需要付出代价。依据它来生活,你可能会被嘲笑,甚至可能会在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拖入绝境,包括你的职业、社会地位以及你的合法身份等。
要过上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活,就需要付出努力。对努力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充分后,就要不怕风险,竭尽全力去做。要作出必要的牺牲,这些牺牲是为实现那些最有价值的目标??自由、平和与宁静??付出的代价。但是,如果根据你对自己勇气如实的评价,你并不适合或还没准备好,那你就不要自欺,应该走一条不同的、更现实的路。
如果你不是那种人却偏想成为那种人,或非要向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努力,那么结果就是:你可能最先想成为一个智者,然后是官员、政治家、公众领袖等,但最终无非是一个可怜的小玩家。这些角色都不可靠。尽管它们很吸引人,但你不可能做到满世界地乱扑腾,同时还能过上一种完整且富有成效的生活。
你只能是一个人??或者好人或者坏人。你有两个基本选择,要么弘扬理性、坚守真理,要么追求那些外在的东西。作出选择的只能是你自己。你可努力练好内功,也可因外在的事物而迷失自己。换句话说,你可以成为智慧之人,也可以随波逐流,沦为平庸之辈。
慧中比秀外更加重要。女性特别为其悦人容貌受到的关注所累。从年轻时开始,她们经常会接受男性的阿谀奉承,外表成为评价她们的唯一依据。
不幸的是,这使得女性感到,她们只适合去讨男人欢心,她们真正的内在禀赋被可悲地委弃一旁。她们感到不得不花很多的时间精力来打扮自己,不得不扭曲真实自然的自己去取悦他人。
可悲的是,很多人??男女都有??都把重点放在修饰外表和留给他人的印象之上。
那些寻求智慧的人会这样理解:即使世界由于那些错误或肤浅的理由(如我们的外表或家世等)而给予我们某些东西,真正重要的仍是我们内在的自我,以及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扮演好赋予你的角色。我们就像剧中的演员。上天并不会征询我们的意见,就把我们在世上要担任的角色分配好了。一些人出演短剧,另一些人则出演长剧。分派给我们的角色可能是穷人、瘸子、杰出精英、政治领袖或普通公民。
虽然分配给我们什么角色我们无法控制,但尽力扮演好赋予我们的角色,且不要对此有所抱怨,这是我们的责任。无论处于什么位置、什么环境,都要尽可能把戏演得尽善尽美。如果你注定是个读者,那就好好阅读吧;如果你注定是个作家,那就好好写作吧。
要学会医治自己。在追求智慧的路上,欲速则不达。不要再去寻找灵丹妙药和新的老师。最时髦的智者,或书籍,或食物,或信条,都不会把你推向欣欣向荣的生活。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到这一点。永远不要寄希望于外在的事物。要充分地磨炼自己。不要再做一个依赖他人、软弱顺从的病人,而要成为自己灵魂的医生。
创造你自身的价值。决不要依赖别人的赞赏??这是无力的。个人的价值,其根源不在外部。它无法在你与他人的交往中,以及他人的看法里找到。他人,甚至是爱你的人,也不一定就认同你的观念、理解你,或分享你的热情。成熟一点吧!谁会在意别人怎么看你!
个人的价值不可能通过与优秀之人的交往获得。你有你自己的工作要做。现在就要着手去做,并竭尽全力做好,别在意谁在看着你。做你自己有用的工作,别在意你的努力能赢得多少荣誉或赞赏。想通过体验他人的感受而获得真正的价值,这是不可能的事。
他人取得的成就和拥有的优点只属于他们自己。同样,你也拥有自己的优点,但这决非从他人那里得到。
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你真正拥有的是什么?那就是你对自己的观念、资源和机遇的运用。你有书籍吗?去阅读它们,并从中获益,将书中的智慧加以运用。你有专业知识吗?充分运用它们吧!你有工具吗?用它们来建造或修理东西吧!你有好的想法吗?那就按照它来行动,并坚持到底吧!最大限度地运用你所获得的和实际拥有的东西。
认识到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并因此使你的行动与自然相和谐,这样你就会理所当然地拥有快乐,并感到自在了。
只为自己过简朴的生活。如果花费很少就能满足自己的需要,那就不要妄自尊大。渴望过智慧生活的人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自己从专注自己利益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考虑一下穷人的生活比我们节俭多少,考虑一下他们对苦难的忍耐比我们强多少。如果你想培养过俭朴生活的能力,那就要为自己这样做,静悄悄地做,而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品德比名声更要紧 [本章字数:1856 ]
----------------------------------------------------
品德比名声更要紧。担忧和恐惧纯属浪费时间,同时也不会为他人树立好的榜样,对于你的声誉和影响而言,尤其如此。为什么老是为一些事感到惶恐不安呢?比如你是否在职场或团体中获得公众的承认,或能否得到与别人同样的机遇和奖励等等。
“人们对我的看法并不好”,或“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你千万别被这样的忧虑困扰。即使你的名声真的重要,你也不必为他人对你的看法负责。即使你位居要津,或受邀参加一个盛大聚会,请问这对你的品德和福祉有什么真正的改变?完全没有。既然如此,你不是一个有影响的经纪人或有名望的人,这有什么可耻的呢?重要的是,要在你能控制且能真正有所改变的你自己的生活领域,成为一个人物。如果这样的话,难道你还会为自己作为一个无名小辈而焦虑吗?
“但没有权力和名声,我就不能帮助我的朋友。”你可能会这样说。的确,你无法为朋友打开通往金钱或权力殿堂的通道,但谁会真的料到这些帮助是你提供的,而你提供这些帮助不是为了其他的人呢?谁会期望有人提供他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呢?“不过,拥有金钱和权利,并能够与朋友分享,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如果我能变得有钱有势,同时还能保持我的荣誉,对家庭、朋友、原则的忠诚以及尊严,那么请告诉我如何才能这样,我会照着去做的。但如果一定要牺牲个人的正直诚实,那么,强迫我这样做就是愚蠢和糊涂的。此外,如果你不得不在拥有若干金钱和一个忠诚而值得尊重的朋友之间作出抉择的话,你会怎样选择?最好还是帮助我成为一个好人,而不要迫使我做那种损害我品德的事情。
“那么我对国家的义务又该如何呢?”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指的是大额的慈善捐款,或修建华美的建筑,那么这是否真的是个问题呢?一个五金工匠不会去做鞋,一个鞋匠不会去生产武器。每个人做好他应该做的,这就足够了。“那么如果别人与我做着同样的事,又该怎么办?”那也好啊!这样也不会降低你所作贡献的价值。“但我在社会上的地位又如何呢?”你会这样问。如果你保持你的正直并忠于职守,那么无论你地位如何,都很好。但如果你为社会作贡献的愿望有损你的道德责任,如果你变得不负责任、不知羞耻,那么你又如何能为你的同胞服务呢?
做一个好人并履行你的职责,这要好于拥有名声和权力。
有德者不可战胜。有教养之人和愚昧之人的区别在于,前者知道有德之人是不可战胜的,他们不会被表面现象欺骗和激怒。
有教养的人尊重我们与上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在行动上表现为一个有同情心、自觉的世界公民。他们明白,将人引向内心宁静的智慧的生活,来源于与自然、理性的和谐一致。
有德之人始终如一。要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你必须始终如一,即使这样做会不方便、不舒服、不容易。
你有责任让你的思想、言语和行为保持一致。这不是一群乌合之众所持有的标准。多数人都想变得高尚,并为此作出了一些努力,但后来遇到道德上的挑战,于是倦怠的情绪开始滋长。
当你的思想、言语和行为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时,你的努力就会因简化而变得有效,你的忧虑和恐惧也会消失。这样,追求高尚的生活,就比过一种漫无目的或只图一时之快的生活,让你更加轻松。
当你让自己摆脱肤浅或虚幻的欢愉所带来的迷乱,转而尽你应尽的义务之时,你就会放松下来。当你知道自己在当下环境中已经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了,你的心情就会很轻松。你的头脑不会感到焦虑,不必制造借口,苦想托词,为自己辩护,同时又感到自责或懊悔。你就会是简简单单、清清白白的,朝着下一个目标继续前进。
事情真的很简单:如果你说你想干什么,那就去干。如果你已经开始做,那就把它完成。
要以值得效仿的人为楷模,这是迅速提升品格的最佳方法之一。如果有机会会见一位重要人物,你不要紧张,要在心中唤起你最钦佩之人的品质,并模仿他的言谈举止。这绝非弄虚作假。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高尚的种子,我们需要一个被我们视为中心的形象,以使高尚的种子得以开花结果。
然而,你只是会见了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并不意味着你需要对他过于敬畏。人也只是人,无论他才华多高、影响多大。
不要为你的名誉或意图辩护,不要惧怕谩骂或批评。
只有在道德上有缺陷的人才会感到有辩护或解释的必要。要让你行为的品质为你说话。我们无法控制别人对我们产生的印象,如果努力那样做,也只会贬低我们的品格。
因此,如果有人告诉你,某个人批评了你,你不要劳神去找借口或为自己辩解。你应该笑笑说:“我猜这个人还不知道我的其他缺点。否则他不会只提这一点。”
一些经典的话 [本章字数:4483 ]
----------------------------------------------------
人们是怎样做的呢?就好像一个返乡之人,在一家干净整洁的旅社中寄宿一晚,却被这个临时的住处深深吸引,就在那里住了下来。朋友,你忘记你要去哪里了!这不是你的目的地,你只是经过这里而已。“不,这里蛮好的。”这样的人不知道还有多少。你还只是经过这里!你的目标应当是回到故乡,去抚慰为你担心的亲人;去履行作为公民的职责,去嫁娶,去繁衍后代,去履行指派给你的公职。你不要去挑选哪里最令你愉快,而应该回到你出身之地,回到你受命做一个公民的地方去。
一个人前来请教爱比克泰德,说:“我与我兄弟不和,请问在这种情况下,我如何才能仍然与自然的法则相一致?”他回答道:所有伟大的东西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就连葡萄树和无花果树都不能立刻结出果实。如果你告诉我你想要无花果的果实,我会回答,那需要时间:开花、结果,最终才能瓜熟蒂落。既然无花果树的果实都不能在一小时内即刻成熟,你就不要奢望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如此轻而易举地占有另一个人的思想果实。不要有这样的指望,即使是我命令你这样。
一名向导,只要他发现有人迷了路,就会将这个人带离歧途,重返正路??他不会对迷路的人加以嘲讽,然后又置之不理。你必须向无知的人展示真理,这样你将会看到,他将会追随真理。但如果你未能向他展示真理,那么你不但不该嘲笑他,反而应当意识到自己的无能。
要让你的身体保持清洁,你现在的和生来的那个身体。但是,一个男人,要作为一个男人而清洁;一个女人,要作为一个女人而清洁;一个孩子,要作为一个孩子而清洁。为了让狮子得到“清洁”,难道要扯掉它的鬃毛吗?难道因为公鸡太需要“清洁”,就要拔掉它的鸡冠吗?清洁,是的,是要清洁,但是,公鸡是要作为公鸡而清洁;狮子是要作为狮子而清洁;猎狗是要作为猎狗而清洁。
你能够裁判别人吗?..让我们效仿你,就像人们对苏格拉底一样。“做这个,别做那个,否则我就送你进监狱。”这就是不把人当做理性的受造物来管理。应当这样说:“这是神要你去做的,不这样做你会遭到惩罚、蒙受损失。”他问你会损失什么,你可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严重的了:没有履行你的职责,你失去的是你本来具有的忠诚、尊严与谦卑。比这更严重的损失我们还没有发现。
不管你愿意与否,你比我贫穷!“但我缺少什么呢?”你缺乏的是心灵的坚定性??就像自然赋予你的一样??以及安宁平静。至于是不是保护人,这与我有什么相干?但你却很关心这事。我比你富足,我不会忧虑恺撒是怎么看待我的,我也不会为此奉承任何人。这就是我所有的,尽管它们不是金银器皿。尽管你的器皿是金制的,但你的理性、原则、观念、倾向、欲求不过是陶土制成的!
对你而言,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缺乏价值的,但我认为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十分重要的。你的欲求不知餍足,我却早已心满意足。看看那些孩子,他们把手伸进窄口的瓶子,用尽全力想把里面的坚果和无花果拿出来。如果他们攥了满满的一把,那么他们就无法把手抽出来,这会让他们哇哇大哭。“不要拿那么多东西,这样你就能抽出手了。”你也一样,放下你的欲求,不要觊觎那么多东西,这样你才会有所收获。
就像不好的演员不能独唱,而只能在合唱队里滥竽充数一样,一些人无法独自出行。人啊,如果你尚不自甘堕落的话,就要出去独自旅行,与自己的内心展开对话,而不要混迹于合唱队之中,然后仔细地省察自身,唤醒自我,这样你才可能知道自己是谁。
哲学家和常见俗人的首要区别在于:俗人会说:“我因为自己的儿女、兄弟和父亲而感到悲哀。”哲学家则不这样,如果迫不得已,他会说:“我感到悲哀,”稍微停顿一会,他会接着说,“是因为我自身的缘故。”因为在意志可控范围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碍或伤害到一个人的意志。
要把这种观念记在心里:当你失去外在之物的时候,你得到的是什么?如果你得到了某种更珍贵的东西,那就不要说自己损失了什么。
如果他只在力所能及的、不受阻碍的范围内寻找他的“好”,他的最高利益,他将获得自由、安宁、幸福、平安、高尚与虔诚,他会为万事万物的成就而感恩于神,不会对任何事情吹毛求疵。相反,如果他认为“好”存在于不受自己意愿控制的外在事物中,他必然会遭遇阻碍与制约,必然会被那些掌控他向往或惧怕的事物的人所奴役。
首先要学习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是谁,并且要只为自己寻求智慧。果实就是这样成熟的:首先,种子要深埋在土地里,不为人所知地缓慢生长,这样才能够最终成熟。如果它在长出节茎之前就先抽穗了,那么它一定不是成熟的、完美的,就像阿多尼斯花园①里的植物一样。你还这么不成熟,就已经开花结果了,冬天的严寒将使你枯萎凋谢!
神赐予每个人以内在的自由。他使家庭中有爱,城邦公民之间和睦相处,国家之间不生战事。神的这些功绩使人们对他心怀感恩,生出愉悦的信心,因为神使他们知道,他们对付的不过是无关痛痒的、不值得追求的外物而已。
神是有益的,“好”也是有益的。看起来是这样:神的真正本质存在的地方,也可以发现“好”的真正本质。那么,神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是理智、知识和正确的理性。在这里不用左顾右盼就能找到“好”的真正本质。当然你不会在不具有理性的植物和动物身上找到理性。
当一个人身受创伤,不能得到“好”的东西,他还可能快乐吗?不可能。他能对社会做出正确的行为吗?他不能。因为寻求自身利益是我的本性,如果我的利益是拥有一块土地,那我把它从邻居那儿夺来,也是符合我的利益;如果我的利益是拥有一件外套,那把它从浴室偷来,也同样符合我的利益。这就是战争、暴乱、苛政和阴谋的根源。
首先,要谴责你正在过的那种生活,但不要使自己陷入绝望,就像那些平庸可鄙之人,他们一旦有过挫折或堕落的经历,就立刻自暴自弃,随波逐流。不要这样,而要向那些摔跤教练学习。一个男孩跌倒了,他们会说:“爬起来,接着摔,直到你变得强壮为止。”你也应当这样。你要知道没有什么比灵魂更驯良的了。我欲仁,斯仁至矣,灵魂也就上了正路。同样,只要打个瞌睡,一切都完了。总之,毁灭与复原都是我们掌握中的事。
谁是斯多葛主义者呢?他即使身在病中,身处险境,奄奄一息,流放异地,恶语缠身,却仍然感到幸福。他渴望与神同心,不会怨天尤人,从不会感到失望,从不会反对他的意愿,从不会感到愤怒和嫉妒。这样的人的灵魂渴望成为一个神,尽管它仍然困于一个终有一死的躯体之内,但成为神的同路人始终是它的目标。上天知道,我是多么渴望看到一名真正的斯多葛哲学家!即使你无法指出这样令人无可挑剔的人,那至少让我看到一位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人?? 一个天生就表现出这一倾向的人吧!发发慈悲吧,不要对我这样的老人吝啬,让我这个一直未能有此眼福的人开开眼吧。
如果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能使自己从外部世界退隐,转向关注自身的意志以训练它,并努力完善它,使之符合自然法则,使之提升、自由、无碍、无阻、可靠、适度;如果他明白,一个渴望或逃避自己所不能控制的事物的人,既不可靠也不自由,他只能被那些事物所改变,并为之辗转反侧,如同经受暴风雨一样,最终必须得屈服于他人,屈服于那些有能力满足他的欲望或帮助他避祸的人;最后,当他早上起来,如果他能遵守并奉行这些规律,像一个忠诚的人那样沐浴,像节制的人那样早餐,那么,无论他遇到什么,他都能够将他的主导原则付诸于实践,??就像一个赛跑者能在自己跑步的时候运用赛跑原则,练声者能够在自己练声的时候运用练声原则??这个人就是真正取得了进步,这个人的行进没有徒劳。
哲学的起点就是要了解自我心灵的状况。而一旦人们了解到它是软弱不堪的,就不会再想用它来解决最重大的问题了。但事实是,有人连一小口都咽不下去,却抱来一本大部头书,想把它整个吞下去。因此,他们或者会呕吐,或者会消化不良,然后还会腹痛、拉肚子、发高烧。其实他们应当做的是停下来省思一下自己的能力如何。
在理论上,说服一个无知的人是容易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但不愿意被人说服,反而会怨恨那些试图说服他们的人。不过,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不要过一种未经省察的生活。
有人请求第欧根尼写举荐信,他做出了这样精彩的回答:“你是一个人,这一点旁人一望便知;至于是好人还是坏人,如果他具有辨识善恶的技巧,也会知道。但如果他并不具有这样的能力,那么我给他写一千次信,他也不会了解的。”这就好像我们拿银币去给人检测,如果这人是这方面的专家,他自然就会辨别真伪的。
苏格拉底首要的和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就是他在谈论中从不激动,更不会口出恶语,相反,他一贯忍受他人的侮辱,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争端。如果你想了解他在这方面的能力,就请阅读色诺芬的《会饮》吧,你会看到苏格拉底终结了多少争端。这就是为什么诗人如此高地评价这种能力的原因??“他是如此迅速地以智慧的方式使争吵归于平静。”
苏格拉底在被人提醒要为审判早做准备时,回答道:“你不认为我一生都在为此做着准备吗?”“怎样准备?”“我保持了在我掌握之中的事物。”“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无论是私人还是公共场合,我绝不做任何错误的事情。”
镜中真实的影像会伤害丑陋的人。如果医生告诉病人:“朋友,难道你认为自己什么事都没有?你发烧了!今天什么都不要吃,只能喝水。”这样就会被认为侮辱了病人。但是,不会有人说:“这真是个不可容忍的侮辱!”然而,如果你对某人说:“你的欲望太多,你的回避太软弱、太卑贱,你的目标自相矛盾,你的冲动与自然不协调,你的观念过于草率和虚假。”他立刻就会离席而去,并且抱怨你侮辱了他。
我觉得我了解了那句谚语的含义(我从前并不了解),“一个傻子不会被说服,也不会被打败。”上天保佑,还没有一个聪明的傻子是我的朋友!没有什么比这更难对付的了??“我决心已定!”是的,疯子也这么说。他们越是坚定地相信他们的错觉,他们就越有治疗的必要。
对那些本来就是正当的事物,不要去扭曲,也不要去费力改造,而应该让男人成为男人,让女人成为女人,让美人作为人而美丽,让丑人作为人而丑陋。因为,你不是肉体,不是毛发,而是意志。如果你能让你的意志变美,你就是美的。迄今为止,把你的丑陋之处告诉你,我还没有勇气。因为,在我看来,那是你最不愿意听的话。
在我们年幼时,如果我们撞上某件东西,正想大哭,看护我们的人不但不会教训我们,反而会去敲打那块石头。怎么了?石头做了什么吗?难道应该让石头离开这条道,就因为你会做幼稚而又愚蠢的荒唐事?还有,在我们年幼时,如果洗澡后找不到食物吃,看护我们的人就会对厨子棍棒相加,而从不会遏制我们的欲望。人啊,我们不是让你看护厨子,不是这样吗?而是让你看护孩子:需要你去纠正他、帮助他。不然,即使我们已经长大成人,看上去,我们依然像个孩子。
我们的本性是什么?是成为一个自由、高贵而谦卑的人(还有什么动物能够脸红,能够有羞愧的感觉吗),是使快乐服从于自然为我们安排的目的,就像女仆与主人的关系一样,为的是唤起我们的行动,使我们在自然指定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知足方能与自然和谐一致 [本章字数:1350 ]
----------------------------------------------------
思考过所有这些事情后,那些真实、美善之人使自己的意愿服从于宇宙的管理者,就像良善的公民服从于国家的法律一样。一个接受教育的人应当抱持这样的想法:我如何能够在所有事情上都服从神?我如何才能满足于神的统治?我如何才能获得自由?因为自由意味着所有事情都按照他的意志而发生,也没有人能够阻碍他。那么自由就是疯狂吗?神不允许你这样想,因为自由与疯狂不能并存。
“但我渴望所有我渴望的事情都会发生,并且是以我渴望的方式。”那你一定是疯了,你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你不知道自由是高尚、宝贵的吗?对我而言,随随便便地追求那些我不经意间产生欲求的东西,这不仅是不高贵的,相反,是极度低贱的事情。
真实的教育是这样的:学习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欲求。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就是神所安排的那样。为了整体的和谐,他安排了冬天与夏天、丰富与不足、恶行与美德,以及种种相反的事物。为的是整体的和谐。除此之外,他还赐予我们每个人一个躯干和四肢,财产和同伴。
那么,要记得这种安排,我们就必须接受教育,目的不在于改变事物的构成,而是为了在看到我们周遭事物本来面目和本性之后,我们能够让自己的意志与所发生的事情和谐一致。因为,我们并没有被赐予改变事物结构的能力,并且事物也不会因此而变得更好。瞧,我们能脱离人类吗?那怎么可能呢?如果我们和他们联系在一起,我们能改变他们吗?谁给了我们这样的力量呢?那么,剩下的选择是什么,或者说我们所发现的与其相处的方法是什么呢?是否有那样一种方法,让他们按照看上去最适合他们的方式行事,而我们却依然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
你脾气暴躁、情绪低落。如果孤单一人,你说这是孤独;如果和别人在一起,你说他们是阴谋家和盗贼,并且对你的父母、孩子、弟兄和邻人万分挑剔。与此相反,当你独处的时候,你应当将其视为宁静与自由,把自己看得像诸神一样;当你与他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不应该把他们看成令人厌烦的喧嚣的人群,而应把这件事视为一场盛宴或一次聚会,这样你就会满心欢喜地接受所有事物了。
那些对此不能接受的人又会受到什么惩罚呢?他们将依然故我。他是否不满足于孤身一人呢?让他还是一个人形影相吊吧!他是否对他的父母心存不满呢?让他作为一个逆子而悲叹吧!他是否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意呢?就让他当一个坏爸爸吧!把他投进监狱。什么样的监狱呢?就是他现在所在之处,因为在此他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一个人在哪里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哪里就是他的监狱。因此,苏格拉底并非身处监牢,因为他对此心甘情愿。
你是否知道和宇宙整体相比你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我指的是肉体,因为就理性而言,一个人并不比诸神低劣,也不比他们为少。因为理性是否伟大并不以长度或高度为标准,而是以心灵的决断力为准。请将幸福奠基于我们与诸神相一致的部分吧。
众神让你不受制于所有他们未让你控制的事物,并只让你对自己所能控制的事物负责,难道你不应该因此而更加感谢众神吗?对你的父母,众神没有要求你负责;对你的兄弟,也是如此;还有你的身体、你的财物、你的生与死,众神都没有要求你负责。众神给你的责任是什么呢?只有一件在你的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对正确运用表象负责。既然是这样,那你为什么还要让自己流连于那些不需要自己负责的东西呢?真的是自寻烦恼。
★★------------------------------------------------------★★
★★本书籍收集于网上,只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人不得用于商业盈利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92318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