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名人,那些刺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45:40
近日,73岁的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老家米兰出席政治集会后,遭一名精神病汉近距离投掷硬物,导致面部受伤。消息人士称,如果袭击者用枪,当时的距离足以杀死贝卢斯科尼。因此,尽管当时的他满脸是血,鼻骨骨折,但他的确应该庆幸袭击他的只是石膏模型,而不是子弹。
而在《杀手在行动》一书中,一些政客、名人却没有这般幸运。今天的我们,在重读这一页页历史时,在字里行间依然可以感受到一丝惨烈、一种肃杀。
刺杀原因1 愚蠢的狂热
代表人物:恺撒、甘地、拉宾
西方有一句谚语:“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不过在公元前44年3月15日这天,恺撒——这位世俗世界里的上帝,却在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候突然倒下了。从此,上帝的仍归上帝,“恺撒的”也归了上帝。
恺撒是古罗马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作家,共和国末期的独裁者。
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恺撒引起了帝国内很多人的不满,这其中就有恺撒与最爱的情妇塞尔维利亚所生之子布鲁图斯。布鲁图斯在庞培的部队中时,恺撒曾经命令部下,战争中,不得杀死布鲁图斯;如果布鲁图斯愿意投降,就让他当俘虏;如果他不愿意当俘虏,就随他便,不要对他动武。
然而正是布鲁图斯这个年届40不惑的男人,被命运推上了历史的前台。
那一天,在一片疯狂中,布鲁图斯出手刺中了恺撒。仅以手中一片记事板反击的恺撒,在攻击的人群中,发现自己所喜爱的布鲁图斯后,痛苦地说了一句:“还有你,我的孩子!”然后就用衣服遮住自己,放弃了抵抗。恺撒死时,年仅58岁。
恺撒最终没有死在敌人手中,而是死在了自己的儿子手中,而他儿子竟然仅仅因为和他政见不和。于是,便有了一出莎士比亚笔下的《恺撒大帝》。
同样悲剧的还有圣雄甘地,只因刺客反对他的“非暴力学说”,就开枪打死了他。以色列总理拉宾,也因为一个不满他和平方针的狂热分子,而倒在了血泊中。然而就像恺撒最后说的一句话:“还有你,我的孩子!”他们遇刺时,没有愤怒,只是充满怜悯地看着刺客。
刺杀原因2 莫名的暗杀
代表人物:茜茜、贝·布托、英迪拉·甘地
1837年12月25日,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的次女降临人世,这一天既是圣诞节又是星期日,公爵为这个女儿取名伊丽莎白,呢称茜茜。
茜茜生长在一个大家庭里,童年的生活自由愉快。但出乎意料的是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竟然爱上了未满16岁的伊丽莎白。就这样,他们定下了婚约。只是戏剧性的开局,并不一定有美满的结局。
在宫廷的虚假官场中她会感觉很不自在,用她自己的话说:好像是阅兵场上的一匹“披上了马具”的马。茜茜不得不日益忍受着她失去自由的苦恼。
因为丈夫、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与伯爵夫人的绯闻,茜茜听从太医的建议,开始像她父亲一样地旅行。
茜茜公主开始了横贯欧洲的旅行,她在苏黎世、卢塞恩等地逗留,最终到了日内瓦。
1898年9月10日中午,茜茜公主准备乘船离开日内瓦。她走出旅馆,仆人拿着行李,女官陪伴在身边,她们缓步向码头走去。
此时,一个名叫卢伊季·卢切尼的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为了“一鸣惊人”,想刺杀一名贵族。他本来想刺杀奥尔良公爵,但奥尔良公爵临时将他的行程改变了。而茜茜当时虽然匿名在日内瓦逗留,但报纸上还是报道了她的行踪,因此卢切尼决定把奥地利皇后选做靶子。
卢切尼终于等来了茜茜,他向她走去,到了近前,猛然拔出锥子,对着她的胸部戳去,锥子又尖又细,茜茜甚至都没有什么痛感,她的最后一句话是:“出了什么事?”
相比起这位美丽的公主,另外两个女强人贝·布托与英迪拉·甘地则完全不同。贝·布托被人们称做铁蝴蝶,但死神依然折断了她的双翼,当时一名瘦瘦的年轻男子从汽车的后面跑了过来,然后他就对着贝·布托开枪射击。贝·布托颈部中一颗子弹,头部中两颗子弹,其中颈部的一枪是致命的。时至今日也没有人知道事件的真相。而另一位女强人英迪拉·甘地,则在她走到办公室的门口时,被反对她的三名卫兵枪杀于当场。
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女人,只是她们在所处的位置上也无法避免死神的降临,她们以被暗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刺杀原因3 狭隘的仇恨
代表人物:林肯、肯尼迪、里根
1865年4月14日晚上,华盛顿颇有名气的福特剧院正在上演一出戏剧,这是英国戏剧作家托姆·泰勒14年前的作品《我们美国的表兄弟》。后来这一部剧作也因这一天而名声大噪。
这一天,有一位名人正坐在包厢里津津有味地看着舞台上的表演。
当戏剧进入了最高潮的时候,那个后来因此事臭名昭著的约翰·威尔克斯·布斯就在此时穿过外面的门进入狭窄的过道,蹑手蹑脚地摸到包厢门口。然后,他轻轻地拉开门,走近他要杀害的人,瞄准五英尺内受害者的头部,扣动了扳机。
在场的1675名观众中,只有很少人听见枪声,甚至坐在旁边的林肯夫人和几个陪同看戏的人都没有对枪声太震惊。
随后布斯从包厢跳到了舞台上,从舞台边的小门跑了,一切发生前后还不到半分钟。
就在人们诧异的时候,包厢里一个女人的尖叫声穿透了整个大厅。“他把总统打死了!”
这时人们才知道被刺杀的是美国现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林肯的最后一次呼吸是在1865年4月15日星期六[17.18 1.06%]上午7点21分55秒,最后一次心脏跳动是在7点22分10秒。他是美国第一个被暗杀的总统。
五天前,美国的南北战争刚刚结束。美国南北战争中,不能忍受南方奴隶制失败、南部联邦坚定的奴隶制支持者约翰·威尔克斯·布斯杀了林肯。
在美国历史上林肯是第一位遇刺身亡的总统,但不是最后一位,在他身后还有肯尼迪、里根等人,肯尼迪是被一个对社会不满的退役军人所杀,而里根则又是被一个为了博女人一笑的神经病患者重伤,这些近似荒诞的刺杀,没有人知道是否掩藏着更深的甚至永远无法解密的内容,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是值得人尊敬的总统。
刺杀原因4 国仇家恨
代表人物:伊藤博文、海德里希、费迪南
在日本近代史上,伊藤博文是极其重要的人物。
1885年12月,伊藤博文出任首届内阁总理大臣兼宫内大臣,并开始起草宪法的任务。并在1889年2月1日推出其主导制定的日本第一部宪法,被誉为“明治宪法之父”。此后,日本在强国路上一路超越亚洲各国,绝尘而去。
1909年10月,为解决日俄争端,伊藤博文到中国东北与俄国财政总长谈判,当他乘坐的花车在10月26日9时抵达哈尔滨车站时,一位身着西装、头戴鸭舌帽的青年男子,突然从欢迎人群中冲进警戒线,趁众多卫士来不及反应,朝满面春风的伊藤博文连开三枪。
十几分钟后,伊藤博文因抢救无效死亡。随后,一条特大新闻从哈尔滨迅速传遍全世界:义士安重根在哈尔滨站击毙日本元老大臣伊藤博文。
5个月后,安重根在旅顺被处决,年仅32岁。
据有关资料记载,伊藤博文的遇刺,成为日本完全吞并朝鲜的绝好借口。1910年8月22日,日本迫使朝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同年10月1日,日本统监府改为总督府,开始了对朝鲜长达36年的全面殖民统治。
伊藤博文的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导致了日本日后的败亡。
伊藤博文属于日本的稳健派,尽管他是首任韩国总监,可是反对日韩合邦,认为合并是长期的问题。所以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虽然加速了朝鲜的灭亡,但他也让日本的军国主义因为失去了伊藤博文,而走进不可避免的失败的死胡同。
同样死于国仇家恨的还有那个纳粹的杀人魔头海德里希,也是由捷克流亡政府和英国特工联合计划下的一次刺杀,不过他的死因不是由于伤口感染而是化学武器。像费迪南大公夫妇也是被塞尔维亚的几个年轻人所暗杀,费迪南大公夫妇的死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付出了无数人的惨痛代价,只为一个信念,值吗?没有人能回答,其实说来说去,战争谁又不是牺牲品呢?
翻过一页页历史,我们看到了那些名人,也看到了那些刺客,在生与死的那一刻,当他们绞杀在一起时,都被永远地凝固在了历史中。今天的我们,在重读历史时,在字里行间依然可以感受到一丝惨烈、一种肃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