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药战国策 把握市场需求是关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29:38
嘉宾:
顾永刚 (哈药集团制药六厂OTC事业部总监)
程国旺 (神威药业OTC市场部经理)
兰 莉 (北京凌科信企业策划公司总经理)
程 悦 (昌荣广告公司医药事业部客户总监)
肖明超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
营销同言堂
策划:先调研,后诉求
主持人:对感冒药品种而言,秋冬季节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一年的销售额。感冒药品类很大,有十几种知名品牌。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企业如何应对?
顾永刚:做感冒药一是要有品牌,品牌肯定要由疗效来支撑,要由忠实的顾客来支撑。现在的感冒药品牌超强的不多,前十强的品牌集中度可能还不到30%,前五名只占5%左右的市场份额,前六至前十名只占1.7%的市场份额。此外,感冒药的地域性比较强,这是大家都做感冒药的一个主要原因。
程国旺: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在感冒药市场,用户的忠诚度非常低。大家都没有市场战略,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市场空间。神威有清开灵、藿香正气感冒药,还有感冒软胶囊,每一年的品牌份额非常低。值得反思的是,消费者除了细分市场有一定主导品牌的产品以外,其他大的解决方案到底是什么?这是在感冒药市场突围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兰莉:外资企业对整个市场的布局有非常系统的策略。首先建立品牌的消费者忠诚度,这就牵涉到市场调研,要看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消费者、甚至不同年龄层男女的区别,他们本身对感冒药的诉求,而不是先看产品针对哪一群人。产品广告、市场策略都要从消费者中来,到老百姓中去,产品特色和消费者需求有机结合。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对消费者来说可能是很小的人群,你怎么把它扩大到中国所有的人群?所以新康泰克提出“对症用药”,这个“症”是消费者自己的症状,而不是产品的成分。白加黑提出“白天吃白片,晚上要吃黑片”,它诉求的是产品用途。
外资企业在做营销以前一定要做消费者调研,广告上市前做,上市后也要做,上市3个月时还要做。针对不同区域用户的诉求点,提出不同的传播点,找到并符合消费者的利益点。
程悦:做策划首先分析消费者需求,神威做消费者调研发现,消费者感冒会买感冒药和消炎药,清开灵软胶囊其实有消炎功能,“既可以消炎,又可以治感冒”就是很实惠的解决方案,产品就找到了差异化的定位。
在传播方面,之前很多国企倾向于传统媒体,比如电视。现在推营销传播的概念,调研发现,上班族早上看一段电视新闻、出门看地铁和户外广告、到办公室上网、下午回家开车听广播、晚上七八点到家才看电视。先找到差异化传播的营销方案,再讨论如何用差异化的投入、最有效的投入产出比影响这批人群。
调研:对症才有效
主持人:市场推广和营销都需要数据支持,消费者服用感冒药的习惯和区域差别如何?
肖明超:我们调查了18个城市的1万个样本,38.6%的人群1年服用2~3次感冒药,14.6%服用3~5次,2%服用6~10次。近40%的人是因为季节交替而感冒,还有就是传染,此外,生活压力增大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
从用药习惯来看,消费者购买感冒药是按症状来判断的,他会看药品说明书宣传的诉求是否符合他的症状。感冒药市场上,很多品牌的成功就在于诉求与消费者相符。很多消费者会按病程购药,比如消费者自觉着凉了,会吃板蓝根,因为它有预防作用;打第一个喷嚏的时候吃康泰克效果最好等。因此,从消费者常见症状组合进行细分,可以找到新的市场。感冒前、感冒中、感冒比较重的时候,如何解决消费者的问题。现在还没有企业敢从这方面着手,大家希望说得越糊涂越好,可是消费者越来越精明。感冒药还可以按照生活方式进行诉求,比如白加黑。
从购买途径来看,70%的人首先上药店买药,这意味着品牌非常重要。调查显示,感冒药销售前十名都是泰诺、白加黑、康泰克等知名品牌。消费者购药主要考量疗效和品牌。很多消费者感冒不发烧就不吃药。对症用药可以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因为对症才能感觉到疗效。有意思的是,虽然品牌很重要,但有63%的消费者容易被店员说服,在终端,店员对消费者导向有很大影响,感冒药表现得比较突出。感冒药只要讲得清药品成分,企业又有一定的品牌实力,消费者还是能接受的。因此,企业有必要关注终端工作。
近几年,消费者对中药制剂的接受程度在上升,发达地区对中药的接受程度较高,不发达地区,比如农村,很多人说“西药好,吃一盒就好。”中药和西药制剂未来可能平分秋色,三九感冒灵就是比较讨巧的做法,中西药结合起效快,副作用又小。
感冒药的区域特征比较突出。很多药企都是从区域开始做起来的,布局全国就要搞清楚消费者需求,可以从生活方式和理念入手。
主持人:搜狐健康做的感冒药用药选择网上评选也能看出区域差别。南方多选白云山板蓝根、三九感冒灵,北方会选康泰克、白加黑、同仁堂板蓝根等,上海华东可能选泰诺、快克。[PAGESLIST]
定位:做品牌,或切市场
主持人:去年,莲花清瘟借甲流事件获得了很大成功,它是怎么操作的?
程悦:很多企业做感冒药都是从药店起家,但莲花清瘟非常注重医院,因为药品的本质还是治病,广告、店员都对销售有影响,但医生的影响最有效。莲花清瘟注重医生工作,把品牌做得非常学术,产品上市后在科研方面也做得很好。
主持人:莲花清瘟进入了卫生部的H1N1诊疗指南,后来跟随甲流事件做了很多宣传,品牌认知度得到很大提升。除此之外,企业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品牌?
程国旺:感冒比较流行的分法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重症感冒和普通感冒,但普通消费者根本不会区分。我们需要反思消费者能接受什么样的定位?产品宣传的理论必须转化为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东西。从概念上讲,是一种接受逻辑。品牌如何让消费者感知,并形成忠诚度,首先要找准定位。
肖明超:消费者确实搞不清楚各种感冒的区别。甲流流行时,医生治疗感冒先验血,再弄一个H1N1测试,莲花清瘟销量好,跟医院处方行为有关。有这样一个趋势:一是“西药产品中药做”,很多人都认同西药疗效好,但有副作用,你要如何消除这一顾虑;一是“中药产品西药做”,讲清楚风寒、风热感冒的症状和区别要点。
顾永刚:我们主攻感冒药大品牌,但不会大规模投入。我们在全国市场表现不好,但在某个市场可能很快挤进前十强。感冒药市场很细,西医讲普通性感冒、病毒性感冒,中医讲暑热、暑湿,谁都不愿牵头做教育,大家都憋着,品牌强的就做品牌,没品牌的切一块市场做,像莲花清瘟利用事件营销效果也很好。
感冒药近几年不可能完全形成大品牌、大市场,北方是片剂的天下,黄河以北就是胶囊的天下,这是自然形成的,企业还是要根据市场进行调整。我们以北方市场为主,这几年通过高钙片、严迪把市场培养好,顾客忠诚度比较高,然后针对这个市场再补充一些产品。至于感冒药,我们还是从企业品牌开始做。
终端方面大家可以借鉴国外企业经验,再加入自己对中国市场的理解。我们的强项是客情,弱项是技术。目前来看,品牌策划得好,品牌延伸就好。比如宝洁,每出来一个品牌都是对原有品牌的延伸,每一次拆分都是拉回想要跑掉的顾客,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代言:并非名人专利
程国旺:神威较早使用名人代言,因为当时神威做渠道很强,但跟消费者沟通很少。中国药企的品种基本相同,如何把消费者归拢到企业品牌之下,这是我们当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于是我们用名人代言企业品牌,用3年时间把“神威”推了出去。但这个品牌的定位和功能还不确定,接下来,我们要用名人代言产品。消费者层面的企业传播已经足够,接下来是如何把商品概念带出去。
肖明超:我们调研发现,消费者对明星形象的感触会引申到他代言的产品上,比如赵本山适合代言保暖内衣、中老年保健品。不同级别城市喜欢的明星也不一样,农民工和四线以下城市就比较喜欢凤凰传奇,小S比较高端,周华健的形象比较阳光、健康,不是特别新贵的感觉,比较符合传统的中西药结合概念,跟三九的药匹配度较高。80后、90后喜欢的明星又不一样。企业首先要了解明星的品牌价值、形象,再看产品是否匹配。
程国旺:神威的做法是,先有大的企业品牌定位。定位权威,就选择公信力强的名人。我们是中药企业,整个传播力都在现代中药这个层面,比较传统的名人就不适合。第二步通过消费者来看,我们推出的明星符合什么标准,最后选择跟品牌知名度有关系的名人,这是一个基础。
顾永刚:我们做胃必治找了个外国老头代言,他以前一直代言斯达舒,这样或许能切掉斯达舒的部分“蛋糕”。如果品牌定位和目标人群都很成熟,品牌代言就不一定非得找明星,有时候明星也是一把双刃剑。
兰莉:国外企业很少用名人代言,品牌忠诚度也很高,本公司10多年来服务的国外OTC品牌都没有特别使用代言。这些客户的总部也在调研,国内企业包括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名人是否能带出购买需求?中美史克的芬必得用了个平民英雄,反而带出了20年品牌对消费者的关爱。我们要回过头来看看,什么样的人物和形象可以影响消费者的知信行(如何知道、信任并购买它)。在知信行方面,国外企业把消费者分析得比较透彻。
形象:从明星到卡通
主持人:国外企业似乎也开始有明星代言了,像小S代言善存、陶红代言辉瑞的肺炎球菌疫苗,是不是受国内企业明星代言的压力,外企也开始选择这样的传播点?
兰莉:我们和客户沟通过,这是因为新产品需要用明星代言。其实,OTC也好,疫苗也罢,都是治疗疾病的药品,专家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很大。即便传播后期使用了名人代言,前期铺垫也还是一种专业形象。我们给客户的建议是,打造一个专家也能代表企业的专业性和学术地位,比娱乐明星更适合制药行业。
程国旺:史克基本以专家的形象出现,它的品牌感觉跟国内企业完全不同。外企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品牌管理体系来支撑这些东西,不只品牌塑造,还包括终端表现。国内企业只要做大了一个品牌,马上出现窜货问题。中美史克也有这种问题,但它能毅然地一刀杀下去,损失一年销售额。国内企业肯定不敢下这么大的决心。
程悦:很多国内企业需要快速增长,跟明星绑在一起是提升品牌知名度最快的方式,但双刃剑问题会慢慢显现。外企是按照品牌兴趣、尝试购买、培养忠诚度、培养美誉度等过程循序渐进地做,后劲很强,这时往往不会只把自己跟一个明星绑在一起。在中远期战略支撑下未必会选用明星战略。
顾永刚:国外名人代言会有约定,在医药品类你只能代表我,当然要付更多的钱,5~10年间不能再代言药品。国内不是这样,电视上经常看到某个明星代言四五个(同类)广告。
程国旺:现在国内企业也在慢慢转型,用一些卡通形象代言品牌,比如快克的小超人,用自己独有的符号代理自己的产品,现在都在进行尝试。我们先用名人把前期先设计的符号带出去,接下来完成识别自身符号的工作。
主持人:康泰克就是一个小红人,红装,蓝装,一个一个小人的形象。
兰莉:那个小人已经变成了变形金刚,这个变形金刚是最新的形象,取名叫变形金刚小胶囊,这个形象跟小胶囊有联系,很有联展性,也是做过市场调研的。消费者喜爱的卡通形象亲和力非常好,也符合企业产品的诉求。
投入:切媒体,补终端
主持人:企业传播在媒体、渠道和终端的投入比例如何?
顾永刚:企业在不同阶段分配的比例也不同。哈六(哈药六厂)原来在媒体投入比较多,渠道有一部分,终端几乎没有。现在终端拦截率已经高达47%~50%,企业有必要进行调整。
这几年,我们对渠道的投入变化不大,给经销商留几个点即可,因为他们只管配送。媒体投入对精确化程度的要求更高了,要选对目标人群的黄金时间段来拉。随着药店终端的规模增大,终端投入将会很大。企业会逐渐寻求媒体投入和终端投入的平衡点,辛迪的广告选择在全国卫视播出,央视延伸统一哈药六厂的品牌。地方台选择比较强的地方,当地的原有产品有忠诚度,我们就做跟这个产品不相冲突的品种。比如消费者认为护彤不错,现在有这种产品的延伸药,消费者就可能会买,这是我们要在区域市场做的事情。
考虑到目前药品广告的限制,我们可能会把广告的部分投入放到终端,做终端和做广告是拉和推的过程,现在消费者聪明了,拉的时候他要在后面挣一点,你就要从终端推一下。但有个问题,拿下来的这部分能不能取效?你有没有终端队伍?队伍是否成型?是否像合资企业那样积累了多年经验?大家都知道要做终端促销、价格维护、顾客教育和店员培训,有人做得好,有人做得不好,这就是高手和低手的差别。
兰莉:总结起来就是——从消费者来,到终端去。
顾永刚:对,因为感冒药忠诚度差,大家都可以拉到客源。
程国旺:确实是大流进、大流出的种类。
顾永刚:我们也都是阶段性的,感冒药的投入,这个季节可能清开灵大,4月藿香就上来。在感冒药市场,实力不足的企业切一块市场也挺好,或者切一块人群。
结语:把握需求是关键
程国旺:市场不管大小,关键看企业能否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
肖明超:感冒药市场正处于战国时代,赢得胜利有三点要求:1.更多地观察消费者,观察消费者的利益。2.要在细分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价值。3.要应对消费者生活习惯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
兰莉:细分市场,整合传销,从消费者来,到终端去。(本栏目由医药经济报与搜狐健康频道合作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