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藏谜》之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42:33

●杨丽萍如何改跳藏族舞?
台下的杨丽萍瘦瘦小小,长长的秀发高高地扎成马尾,被一身翠绿底色的绣花衣衬托得格外打眼。最吸引目光的还是她那双修长瘦削的手,涂着白色指甲油的长指甲,随手一伸出去,俨然还是当年“孔雀”头顶上的美丽长翎。
自然而然,话题就由“孔雀舞”说开了。
“一直以来你跳的都是‘孔雀舞’,首次尝试藏族风格的舞蹈就得到外界很高的评价,从阴柔至美转换到豪放刚毅,反差很大,怎么做到的?”我问道。
杨丽萍未加思索,“就是要掌握藏族人的那种气质,豪放和帅气。”
可是调整到这种豪放的状态容易吗?
“很容易,其实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只不过自己不知道而已。虽然我不是藏族人,但凭借三十多年的积淀,我认为自己有能力学习和掌握好藏族舞的精髓,然后将它表现出来。”
“在没接触《藏谜》之前,你对藏文化和舞蹈有没有深入的了解?”我接着问。
“一直都在关注,有非常深的了解,我搜集的有关这方面的书就堆了半个屋子。”
“也就是说,很早就有这种创作藏族原生态舞蹈的计划?”
“这倒没有,”杨丽萍笑笑,“就是喜欢,觉得藏族的文化很独特,特别是舞蹈这方面,太丰富了。又正好遇到容中尔甲的邀请,我们就一拍即合。”
●原生态藏族歌舞怎样上舞台?
说话间,饰演剧中主要角色老阿妈的向阳花从隔壁走了过来,身上裹着厚厚的藏服。
“向阳花是藏族人,从西藏拉萨过来的。我们这里演员的籍贯涵盖了藏区,除了我之外,其余都是地地道道的藏族牧民。”杨丽萍介绍说。
她告诉我,这些牧民是他们跑遍藏区挨个村子挑选来的,都是当地最有表演才能的人。“既然要做原生态的歌舞,就要让真正的藏族牧民来表演。”
那么,如何把这种当地常见的生活片段展现在舞台上,在艺术化的同时还要保持原汁原味,做到真正的原生态?
“首先我觉得要有一种对藏文化的尊重,然后要有感情,要有热情,再加能力,这几样缺一不可。”
“举个例子,嘎玛是玉树地区跳长袖舞跳得最好的,我们把她请来,然后完全按照她的跳法。我们只是会给她们加队形,用灯光做成夕阳的感觉,让她们觉得是在夕阳下跳舞,这些现代化的手段只是辅助。”
杨丽萍接着强调:“痛苦和难点是你要选择,要有取舍,因为要搬上舞台,时间是局限的。有太多好的东西想要容纳进去,更多的时候都是忍痛割爱。”
“取舍的标准是什么呢?”
“标准就是要知道这台晚会的结构是什么?它要有起承转合,有独舞的时候就要有群舞,有群舞的时候就要有快节奏的,还需有慢节奏的,要有一个合理的搭配组合。”
●3000件藏饰及小羊“叉叉”的故事
经过这样精心的筛选,整个演出想必会有不少新颖的亮点?
“《藏谜》几乎涵盖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五省区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比如音色悠扬的六弦琴、祭祀超度的大法号都是首次登上舞台。还有3000件来自藏族地区的原生态服装、饰品、藏民祖传珍宝都会在舞台上展现。”说到这些,杨丽萍显得很兴奋。
“这么多的服装饰品都从哪来?”
“全都是这些藏族演员们自己的衣服或是亲手缝制的,因为这些都是他们最熟悉的,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做出真正的味道。比如,从容中尔甲家里就拿来100多套,其中向阳花所饰演的朝圣老阿妈穿的衣服,就是她自己的。”
正聊着,隔壁房间传来“咩……咩……”的羊叫声。
“哈哈,是‘叉叉’,它在找向阳花呢!”杨丽萍笑说,
坐在一旁的向阳花赶紧起身。再进来时,她身边便多了一只黑头白身的小山羊。仔细一瞧,它的屁股上还包着块“尿不湿”呢!
向阳花边朝小羊嘴里递胡萝卜边向我介绍说:“‘叉叉’是我们特殊的‘小演员’,它是从高原来的,没有见过大舞台,站在舞台上脚就打滑,所以我们给它起名叫‘叉叉’。”
“叉叉”是从容中尔甲家乡选送来的,当时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只绵羊。“那只绵羊很笨,怎么教都学不会,最后被用红旗牌轿车送回去放生了。”向阳花说。
“刚开始表演时‘叉叉’并不习惯,音乐一响,灯光一照就不愿意走了,现在已经是成熟的老演员了。一次在舞台上,演员们都下去了,可是它还在舞台上不走。这时我们都很着急,以为它不愿意下台,可当换道具的人走上舞台的一瞬,它竟然突然‘悔悟’,一溜小跑从人群的缝隙中回到后台,真是相当聪明。”
采访快要结束时,杨丽萍还告诉我,《藏谜》结束全国的巡演之后,将落户四川九寨沟。在那里,当地政府为它建造了专门的大剧院,这台精心打造的藏族原生态歌舞将得以永久保存。
简介
《藏谜》是舞蹈家杨丽萍携手藏族歌手容中尔甲共同打造的大型藏族原生态歌舞乐。它的故事情节以一位藏族老阿妈在朝圣路上的所见所闻构成并展开,舞蹈以不同藏区风格的歌、舞、器乐、大型情景式的藏民生活、民俗以及宗教仪式为艺术表现主体,完整地再现了藏族地区独有的文化精髓,覆盖了几乎所有中国藏族地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器乐和舞蹈。从《长袖舞》、《牦牛舞》到杨丽萍的独舞《荷花度母》和她领舞的《赛装节》,都阵容强大,颇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