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丰富精神家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34:02
除了图书馆,存书多的地方大概就是学校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基地,又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文化课程填补了知识空缺,课外读书则丰富了精神家园。
近日,我在《中国教育报》上阅读了一些校长们关于读书带来好处的文章,颇有感触。回想起当教师以来的读书史,屈指数来也有几十年了,比起那些名家来,无论数量还是质量自叹不如,相差深远。又联想到近年来倡导的“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学研究富脑修身”的管理理念,真切体悟到读书在实现人生值,凝聚学校力量,塑树学校形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读书是现代校长们的必修课程
校长须做读书人。读书,是文化人的常事。大凡有些知识的人哪个不读书?尤其是校长,谁的案头不放了一些书?我这里说的读书人,不是指校长上过学,有较高学历和职称,是个知识分子,而是指校长应当天天读书,在学校里带头读书,成为学校里涉猎最广,善于读书和会挤时间读书的人。
学校是书的世界,书的海洋。校长要带领全校师生在书海中航行,大家自然要看这个掌舵人是不是最爱读书,最会读书。校长要以身作则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司马迁在《史记》中赞扬飞将军李广以身作则时曾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学校的校长热爱读书,自然会为师生们树立榜样。鲁迅先生说读书要有三性:目的性、灵活性和广泛性。所以校长读书一定要广、要博。不仅要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而且要涉猎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书,比如读二十四史,毛泽东曾经感慨地说,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这部书贯穿中国1362年历史,毛泽东一生阅读了17遍,并多次向人推荐阅读。
校长在博读的基础上还要精读。俗话说:“宁少勿滥”。校长要读名著,要读相关领域的精品书,要读那些有新思想的书,要读那些有前瞻眼光的书,要读那些发人深省、启人深思的书。古代的如《论语》、《孟子》,现代的《帕夫雷什中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陶行知名篇精选》等,当代教育家李希贵、于漪、于丹等关于教育的论著也很值得一读。
教育部和市教育局在读书工程中为我们中小学精选了上百部适宜于师生阅读的书目,应该说为我们阅读选择提供了方便。
朱熹说:“读书应当心到、眼到、口到。”阅读精品尤其要这样。精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精品要精读、要认真研读、细心琢磨、读后三思、读了再读。清朝蘅塘退士孙洙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好诗如此,读好书亦如此。精品要不断朗诵,才能读懂和领会其精髓,滋养精神世界,才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才能提高领导效能。
读书丰富师生的精神家园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阅读可以提升学校品位,有助于学校管理。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没有阅读的学校不能称之为学校,而学校阅读的氛围浓厚与否,跟校长对阅读是否重视有很大关系。因此校长不仅自己要能读、善读、会读。为了整个学校全体师生未来,营造读书氛围,带领师生把阅读视为终生的最大爱好,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亦是教育生涯的幸事,更是一大职责。
有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如何把师生们吸引到阅读中来呢?回想当初,和许多学校一样,制定了读书制度,学校给教师办了借阅卡,分发读书笔记本,定期检查督促,然而收效甚微。后来我发现,以制度强迫师生读书,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自觉中把阅读变成一种负担,很难使师生真正爱上阅读。一个人爱上读书,一靠机缘,二是靠引导,三靠熏陶,四靠悟性。
所谓机缘,就是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这个机会,有这个条件。从学生和教师这个角度讲,学校是书的海洋,有书可读,这就是个很好机缘,这个机缘对每一个师生而言都是均等的,没有差别。但自觉抓住这一机缘,努力阅读的并不很多。如果不附之相应的措施,则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引导,也是必要的。前面我说的营造读书的外部环境也属于一种引导,这种引导是以外在的图表和文字来展现的,肯定能起一定作用,但还要更深层的引导。如通过集会、网络等方式向师生选讲一些古今中外通过热爱读书,刻苦读书成才、成名、成家的故事,对老师特别讲哪些教育名家读书的事迹。
所谓熏陶,就是在浓厚的气氛情景中使其感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没有不会被感染的人或事物。校长自己重视读书和热爱读书,自然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以个人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全校师生去读书。因此,校长要做好两个工作:一是宣传,二是行动。无论是学校领导干部还是普通教师,在外出开会、考察、学习、走亲、访友时,如果发现有好书,尽管买回来作为学校用书,费用自然由学校支付。我在外出时,书店往往是我必顾的地方,也常常带回一些有好书,推荐给老师们阅读。在一些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遇到工作困难时,我也建议他们在读书中拓宽思路,我还鼓励每位教师至少订阅一种专业报刊,还利用政治业务学习的机会让教师上台交流读书体会,我们还在校园网上开辟了读书交流平台,供教师网上交流。
悟性,就是在阅读之后,有所感、有所发。读的目的不仅在于学到文字语言知识或者对事物表达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感悟书中之理,书中之韵,书中之气。就像吃东西一样,要品它的味道。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式的读书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由读到写——让读书开花结果。校长号召师生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将来都当作家。任何作家一定从年轻时就热爱读书,并且读过大量书。当然,作为校长也希望自己的学生多出几个作家,这只是读书结果的一种可能。学校的功能不单是为传授社会文明成果,还应该创造文明成果、传播文明成果。校长也罢,教师也罢,学生也罢,在创设了书香氛围引导教师学生养成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之后,作为校长还要向更深层次的推进,就是鼓励师生多动笔,将个人把读中所悟、读中所想通过笔端诉诸文字。古人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如文本阅读、网络阅读、生活阅读、手机随记、电脑追记等常做不辍,如此以往,无论你的文学素养、知识功力、写作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提出“用高雅文化滋养心灵”的口号,从多角度为教师搭建读书成果交流的平台,让全市教师共享读书成果。
读书能滋养一个人的精神,使人耳聪目明,胸怀宽阔,也只有读书才能丰富师生的精神家园。没有读书的学校不能称之为学校。一旦读书蔚然成风,学校便成了世界上最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