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因与善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7:03:05
李清波
在中国传统孝文化中,父慈子孝是最为人们称道的理想境界。慈这一伦理规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爱,指在生活方面抚育子女,使之健康地成长。其二是教,说的是父母做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承担的责任。教强调的是父母在平时要给子女做出行为上的榜样,子女受父母行为的耳濡目染,会在人格、品质上潜移默化,善良的父母常常造就善良的子女,凶恶的父母常常造就凶恶的子女,《管子》所说"父不父,则子不子"说的就是此意。古人还强调"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因而教育子女最好的方式就是教之以德,教之以义,方能使其不致误入歧途。应该说,古人的这一理念即使在今天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时也是值得借鉴的。
白手起家的李嘉诚是当今华商首富,他所经营的资产上千亿,称得上是富可敌国。难能可贵的是功成名就的他对财富保持着一颗平常心,这从他对下一代的言传身教上即可看出。有报道称,在外出做商务旅行时,李嘉诚不允许孩子和他一起坐公务舱,而是教育孩子安心坐普通舱,并通过这样的小事教育孩子树立对金钱、对人生的正确观念:父辈只能给孩子基本的物质保障,未成年人不要依赖长辈享受过高的物质消费。次子李泽楷在美国读书时,李嘉诚只提供基本的学费、生活费和少量的零花钱,所以李泽楷在美国也要勤工俭学,课余时间去饭店打小时工。李嘉诚可谓既经商有道,又教子有方,甚至可以说李泽楷一代在商业上的初步成功与乃父对他们的成功教育关系甚大。笔者一直认为,这正是一代商业翘楚李嘉诚不同于芸芸众商之处。曾提出过"稳健经营,永续发展"经营理念的李嘉诚不是富人的后代,但从其远见卓识及其对子辈的精心栽培来看,他必然是富人的祖先。
如果说李嘉诚注重的是身教,那么有遗留家训习惯的古人则在注重身教的同时相当看重言教,因为在他们看来言教有可能对后代子孙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河南省巩义市有一个全国闻名的康百万庄园,这座宅邸的主人从明末开始曾兴盛了十二代四百余年,跳出了民间总结的"富不过三代"的财富兴衰周期律。那么,康家常旺久盛的原因何在?据当地人说,这是由于康家选宅风水好的缘故。把康家的兴盛归因于风水终不免失于肤浅,若深入探究则会看到其实质在于康家教子有方,在于代代相传、辈辈相承的精深博大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走进康百万庄园,在过厅屋檐下悬挂着古朴别致的中国名匾之一的"留余"匾,这就是康家代代相传的家训。大约是担心后人不完全明白此语深意,在"留余"两个大字一侧还请人以小字作注曰:"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不要把机巧使尽,要给自然界留有余地;不要把俸禄用尽,可以适当回报国家;不要把财物占尽,当拿出部分与乡里百姓分享;不要把富贵享尽,应给后代子孙留下生存发展的基础。老天爷不会保佑贪得无厌、做事太过分之人,所以不知足、太过分了,没有不留下悔恨的。遇事只要让人一步,自然就有回旋的余地;做生意只要放宽一分利,自然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和回报。可以说,康家发家守业的真正秘诀其实尽在极具哲理性的康氏家训中,今日读来对我们创造财富、经营人生仍有其积极意义。聪明的康氏先人没有不负责任地只留下大笔家财,他们更重家教,积阴德,把博大精深的家族精神文化一起赋予了后人,康家的辉煌才得以在家训的保驾护航下世代相传,经久不息。
古人推崇的"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既是从政的一种崇高境界,又是做人的起码要求。观古察今,好的家风总是与好的政声相伴随的。古代许多名臣在勤政廉政之余,都很注重教子成才、教子立德,确实尽到了为父之责。比如,三国名相诸葛亮教子以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北宋清吏包拯教子以廉:"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教子以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明朝学者吕坤教子以诚:"与人要丰,见善就行,有过便改,恶衣菲食,善之大也"。应当说,这些教子家训都曾在其后人立身行事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因而成长为廊庙之器者亦不乏其人。
依我看来,北宋名臣范仲淹称得上是严于律己、教子有方的典范。出身贫寒的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儿女也不例外,认真教育子女不要乱了他清贫简约的家法。然而,自奉甚简的范仲淹对待别人却心存仁爱,乐善好施。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几个儿子都有很好的教养和成就,尤其是次子范纯仁最有父风。范仲淹在任职开封府时,纯仁曾奉父命将一船五百斛的麦子运往姑苏老家,结果很快就又赶回来了。范仲淹奇怪他不该回来得这么快,便问他:"你这趟回老家,遇见了哪些熟人?"纯仁回答:"在丹阳遇到了石曼卿先生,他因没钱办理亲人的丧事,又筹不到钱办女儿的嫁妆,已经被困在丹阳两个月了"。范仲淹急忙说:"你为什么不把那一船麦子和船一起送给他呢?"纯仁回答:"我就是把麦子和船都送给了石先生,所以才会回来得这么快的"。范仲淹的仁风义行就是这样深深地影响了儿子,使其能够自觉按照父亲所希望的那样果断行事。深受父亲仁义风范影响的范纯仁,后来终成北宋一代名相并非偶然。
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高度出发,在严于律己的同时,还非常重视精心培养革命后代,体现了"爱子女当为之计深远"的慈父本色。早在延安时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就要求长子毛岸英到农村去上"农业大学",与农业模范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又亲自送子上前线,让儿子去经受血与火的考验和洗礼。戎马一生的朱德曾对女儿朱敏说:"我是无产者,我所有的东西都是公家的,我死后一律上缴。我没有什么遗物遗产,只有读过的马列和毛主席著作,你们拿去好好学习"。人民的领袖就是这样,他们没有为后人留下一砖一瓦、一钱一物,却留下了堪称至宝的精神财富,使子孙受用不尽,世人为之景仰。
播撒善因,收获善果。在当代孝文化建设中,我们也应该将父慈子孝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赋予其新的内涵,使之为创建和谐社会服务。可以说,父母对于子女的爱和教,就是在幼小的孩子心灵里播种爱的种子;子女对于父母的爱和孝,并以实际行动光耀门楣,为父母脸上添光彩,就是这颗爱的种子所结成的果实。所以,有责任感的父母应该力争当好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用爱的交流书写出人间最宝贵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