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干祖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咽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06:33
名家经验 2009-07-20 08:13:44 阅读39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
慢性咽炎,中医称为“虚火喉痹”是耳鼻咽喉科的难治顽固病。干祖望教授从医70余年,对中医药治疗慢性咽炎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倡导从脾论治虚火喉痹,干老从脾论治喉痹治愈率达89%,有效率达98%。
笔者有幸成为干老的学术思想的继承人,通过多方学习,对干老的学术思想略有体会,今就干老从脾论治慢性咽炎的思路进行探讨。
一、 从脾论治慢性咽炎的理论依据及病因病机
慢性咽炎,中医称为“虚火喉痹”是耳鼻咽喉科的难治顽固病,中医历代书籍记载多认为是阴虚火旺之故,常以滋阴降火,养肺肾阴论治。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及不断的学习、思考,干祖望教授认为临床上虚火喉痹“真正属阴虚者,十无二三,出于脾虚者常居八九”,从而提出从脾论治虚火喉痹的理论。
干老以《素问·阴阳类论》之:“咽喉干燥,病在脾土。”以及李东垣《脾胃论》:“脾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饮食不节,劳役所伤,以致脾胃虚弱,乃血所生病。主口中津液不行,故口干咽干也。”等学说为理论依据,提出从脾论治慢性咽炎的理论。他认为,脾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影响着津液的盛衰,脾气健运,水谷精微运化输布正常,津液充盈上润眼耳口鼻诸窍则不为病;若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失常,则津液衰少,诸窍失养而为病。因此脾虚津液不足,不能上行濡润咽喉,是导致慢性咽炎的重要原因。而造成这种脾虚不化精微的原因很多,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寒凉湿浊,久困伤脾;呼号多言,伤津损气;烟酒辛辣,热伤三阴;七情抑郁,思虑伤脾;久病元虚,中土衰弱等均可伤脾,导致脾失健运,不能化生精微,则肺金失养、输布失职,肾精失充,水源枯竭,均可导致虚火喉痹。
二、从脾论治慢性咽炎五****则
干老认为“喉需液养,咽赖津濡”,咽喉干燥,养阴生津固然重要,但脾主升清,脾气健运,才能化生精微,上行濡润咽喉。用培土健脾法治疗,使脾气健运而津液自生并上行输市于咽喉诸窍,此不言养阴却达养阴之效,实为治本之法也,干老从脾论治慢性咽炎,常用五****则:
1.健脾益气法:主治脾运不健而气虚症状明显者,症见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声低气怯等,患者多畏寒怕风而易感冒。方选补中益气汤或六君子汤。
2.健脾渗湿法:主治脾不健运兼有湿痰不化者。症见咽部粘膜充血不明显,咽后壁淋巴滤泡团块样增生,咽中干涩而不思饮,或伴胸膺不畅,食后不舒,大便多溏,舌有白苔甚至较厚,舌质胖嫩,甚至舌边出现齿痕等,证属脾虚湿困,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湿邪较盛,大便溏稀,舌苔白腻明显,加藿香、佩兰、苍术、神曲、麦芽等。痰盛者,见体胖、痰多而粘,咽后壁附丽白色透明样粘痰,频频清嗓,加大贝母或川贝母、天竺黄、苏子等。
3.健脾润燥法:主治脾虚气弱,兼用阴虚津亏者,多用于干燥性、萎缩性咽炎,或患鼻咽癌放射线治疗后产生的咽喉干燥者,证见口干咽燥,饮不能解,四肢乏力,或有低烧.咽粘膜干燥或萎缩。方用生脉散加味。
4.抑肝扶脾法:用于治疗肝气横逆侮脾证。肝为风木之脏,肝气横逆乘脾,则可使脾气困顿者更困顿,虚弱者更虚弱。干老自订支脾伐木饮治之,以疏肝健脾。药用柴胡、白芍、金铃子、橘叶、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甘草。
5.补脾益气升阳法用于治疗脾虚阴火证。主要表现:素体禀寒,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容易感冒,人冬重裘难温,咽燥微痛、口干而不太求饮、喜热饮,咽部有异物感.受凉、疲劳、多言则诸证加重,大便多偏溏。局部粘膜充血不显,咽后壁淋巴滤泡多数呈团状增生,间隙间粘膜增厚或萎缩而枯槁。舌苔薄白、或白腻、或腻而罩黄(为脾虚湿困的阴火外在表现,并非湿热),舌质淡而胖嫩或嫩红、边有齿痕;脉细弱或沉细、或浮大按之无力。方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或益气聪明汤配合益胃汤、增液汤或沙参麦冬汤等.为了升提清阳以促进脾气加速醒复,除了有高血压病者之外,可用升麻,葛根,柴胡、蔓荆子等升提之品。常用药:太子参(党参)、白术、甘草、陈皮、甘草、白扁豆、山药、升麻、桔梗。如伴心火亢盛,见心烦,咽粘膜轻度充血呈艳红色,舌尖红或有朱点,加竹叶、茅根、灯心草、生地等;兼肺阴虚,见五心烦热、口干欲凉饮明显.舌红少苔而少津,加熟地、沙参、百合、玄参、二至丸等。伴气郁者,见胸闷胁胀,嗳气善太息,咽喉梗塞感较甚.加苏梗、佛手、枳壳等;伴有瘀滞,见脉涩,舌紫或见紫气、瘀点,咽后壁暗红.加当归尾、泽兰叶、桃仁、红花、功劳叶等。若气虚而卫弱者,卫外功能差,自汗怕风,遇风即感冒,加黄芪、防风、稆豆衣等.
三、 干老医案举例
例1.战某 ,男 ,51岁。初诊日期:2003.6.12
病史:从去年开始双侧扁桃体肥大,而且一次急发历5个月而无痊愈,6月7日就诊,稽留性发作,徘徊难去。疼痛不剧而十分不舒服,偶有作痒,一痒即咳,但无痰,发音轻度沙哑失泽。局部有痰样物附丽于喉部,难以外豁。稍有客观性气味。口干多饮,水温喜热拒凉,愈热愈适应。平时多汗,容易感冒,但冬天不畏冷。平时大便不成型。
检查:咽后壁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黏膜变性(处在萎缩前期)轻度慢性充血。双侧扁桃体各Ⅱ,腺窝不明显,无明显急性充血。舌苔厚腻,白,舌质嫩胖,两侧齿印如锯。脉濡。
医案 :禀质脾虚,所谓“坤德失其厚载”之困,加之事烦且重,更有伤脾之可能,责是卫气亦因之而失固。治当以培土补脾可是。力求脾虚、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大便一贯不正常等病,全部消失。
太子参10 白术6 茯苓10 白扁豆10 陈皮6
法半夏6 元参10 土牛膝根10 桔梗6 七剂
二诊日期:2003.6.18 药进七剂
咽头感觉尚舒适,作痒缓解1/3,干咳亦因之而减少,沙声稍得润。附丽于喉壁的痰样物仍存在。局部干感依然。口气已闻不到。饮水仍多,水温求热。体温正常,善汗依然。大便依然不能成型。但似乎有趋向正常的现象。昨天开始,精神振作而有力。
检查:淋巴滤泡增生及黏膜变性仍然如初诊。两扁桃体收缩一些,表面光滑。舌薄苔(已化),舌边齿痕依然。脉来濡意大减,已有劲。
医案 辨证主在中土衰竭,一无异议。取法用药,亦已初效显在。再言原旨原法,坚守一时。力求在一百二十剂,咽病去而大便正常,及多汗寒冬畏冷等,全部消失。
党参10 白术6 茯苓10 泽泻6 陈皮6
法半夏6 元参10 土牛膝根10 桔梗6 佩兰叶10
共进三个疗程(21天)
三诊日期:2003.7.9 上诊处方服21剂,情况平稳。
刻下咽头舒服多多。喉源性咳嗽基本消失。发音音色得润。唯音量较小,音调难高,音域很狭。近三天左侧牙痛齿肿,无全身症状,唯大便偏干。
检查:张口仅两指(下颌关节有肿胀),齿龈红肿。牙齿无叩痛。颈部未扪及淋巴结。舌薄苔,边有齿痕如锯,脉有浮意及数意。
医案 向有诸症,已趋向消失或式微,唯以小恙来陷,同时阳明积热,乃致齿龈炎籍此而作。今日处方宗“急则治标”****(即暂时放弃治疗所有的疾病,用专一的手法来处理齿病)取清热去暑,凉胃消炎一法。
藿香10 佩兰10 银花10 连翘6 地丁10
桑叶6 炒牛蒡10 土贝母10 桔梗6 六一散30(包)
例2.亚某,女,40岁 初诊日期:2002.12.9
病史:慢性咽炎及慢性鼻窦炎,俱已十年。前者经常咽头干涩,偶然作痒而咳。每天狂饮大量开水,水温求热拒冷。鼻涕较多,平时清稀,时有逆吸,在急性发作时(以感冒情况出现)即增多而黄浊。严重时右重左轻的耳道堵塞,伴以头疼。容易出汗,容易感冒,入冬畏寒,重裘难暖,四末不温。睡眠、饮食、两便、月事正常。
检查:咽后壁轻度淋巴滤泡增生,轻度充血,扁桃体左右++。鼻中隔两侧俱有小瘠突及肥厚,两下甲稍示肥大。鼻道尚干净,垂测(—)舌苔薄,脉平。
医案:十多年来久困于咽炎鼻窦炎之扰,良以坤德失其厚载,无法清澄上窍而阴霾笼罩使然,同时卫气亦因之不固,多汗多感冒,入冬畏冷亦随之而来。饮水求热拒冷,更可证此证。治取益气升扬,一法同治两疴。
柴胡3 炙黄芪10 白术6 茯苓10 太子参10 山药10
白扁豆10 毕澄茄6 元参10 辛夷6 7剂 单位:克
例3.虞某,女 ,25岁 ,初诊日期:2001.12.28
病史:前年之夏,感冒引起咽头疼痛,经过一般性治疗而痊。从此即勤于感冒及咽痛(慢性咽炎急性发作),在受凉、多言、工作疲劳及情绪失畅等,常为诱发之因。平时痰多,幸能畅豁,痰色清白,有泡沫(晨起第一口则色淡黄)吐之不尽。不咳不喘。发作期间,纯痛,体温不太明显变化,痰量也倍增,严重时伴以烧灼感,局部有炎性症状。近来2年入冬畏寒,四肢不温。今年五月起大便偏干。经来延迟一周,量少,期长,色正常。
检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黏膜正常,有少量小血管扩张,扁桃体(双)Ⅰ度,侧索肿大可见,舌薄苔,质嫩,边隐约有齿印,脉细。
医案:坤德失其厚载,生痰之本失健,故而痰多。脾虚祸及卫气,以至卫气失藩篱之职,故而畏寒。咽病而喉无恙,咽本属于胃经,此咽病之经常频作,治其本在则标症不治而自愈矣。参苓白术散主之(七剂)
党参10g 炙黄芪10 白术6 茯苓10 桔梗6 山药10 杏仁10 法半夏3 马勃3 甘草3 单位:克
二诊日期:2002.2.22
又进药21剂(共42剂)痰量又有一些减少(但无上次明显),疼痛在下午或多言后仍有,甚时有些灼烧感。阵发性出现喉源性咳嗽,本而日仅1-2次,已不畏寒。偶有痰中见血块,色红艳(过去也有过),天癸仍然退后1周。
检查:两侧索已正常,咽后壁淋巴滤泡存在,小血管已收敛殆尽。舌薄苔,脉细。
医案:药已有效,事无疑义,新添干咳,且痰中挟血,龙火之嫌,方宗原旨,再参养阴清火。
太子参10 白术6 茯苓10 山药10 杏仁10 天竺黄6 川柏3 知母10 川贝粉3 元参10 单位:克
三诊日期:2002.3.7
共药进56剂,痰量虽少,尚有,痰质转稠,色白,唯第一口痰黄,咽疼不明显,但在不适应环境中即不舒服,在休息良好时无感觉。
检查:咽后壁接近正常,舌薄苔,脉细。
医案:治取六君子汤****,仍感适宜,原旨深入。(七剂)
党参10 白术6 茯苓10 陈皮6 半夏6 天竺黄6 川贝粉(吞)3 元参10 沙参10 海蛤粉(包)30 单位:克
初诊日期:2002.3.17
咽痒已止,咳亦相应告止,唯感有口中干而伴苦,水温拒凉。
检查:咽后壁淋巴滤泡平复一些,变性黏膜已见红润一些,舌薄苔,脉细。
医案:喉源之咳已止,则繁沉得以削尽矣,刻下针对慢性咽炎取培土生金一法。
党参10 白术6 茯苓10 山药10 白扁豆10 麦冬10
元参10 沙参10 桔梗6 甘草3 7剂 单位:克
五诊日期:2002.3.23
咽喉不适,在一冷一热突变中即疼痛,同时盗汗,在肩部为重点,即使白天,一加疲乏即多。
检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充血,舌薄苔,脉细。
医案:人虚在气,心旺于火,治取补气固卫,清心润肺。
黄芪10 白术6 太子参10 防风6 茯苓10 银花10 蚤休10 地丁10 元参10 沙参10 甘草3 7剂
单位:克
六诊日期:2002.4.29
又进药三周,在此期间,一次感冒,幸症状很轻,病程缩短(仅三天为过去的一半),咽干还有一些,有粗糙感,痛很微,痰则半夜还有。
检查:咽后壁接近正常,舌薄苔,质胖,脉平。
医案:病已告愈,治取维持。六君子汤坚持。
党参10 白术10 茯苓10 山药10 海蛤粉(包)30 陈皮6
麦冬10 北沙参10 白扁豆10 黄芪10 7剂 单位:克
例4.马某某,男,26岁 中学教师 初诊日期:2001.3.25
病史:咽病时历一年半。主症干燥失舒,但不求饮,饮则水温越热越好,拒凉冷。疼痛不严重,无异物感。有痰样物附丽于喉壁而难豁。故而频频清嗓。鼻腔也干燥(鼻咽部不干),少涕,未出过血,通气良好,嗅力迟钝。在咽病前早已出现胃脘部失舒,无胀满,伴有肠鸣,大便量少,偏稀、不成型。受凉且有痛感。小便频促内急。血压不高。时作泛恶,纳谷不馨,甚至拒饮拒食。畏寒,入冬重裘难温四末(更以下肢)不暖发凉。伴有眩晕、耳鸣、手颤、遗泄,腰肌酸痛,容易出汗。
检查:咽后壁(整个全区)严重污红,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黏膜变性,呈糜粥样。小血管扩张暴露甚至旁及上腭、左右腭弓。干枯少液,无炎症。舌薄腻苔,根较厚。质胖而不嫩,边有隐约齿痕。脉细濡。
医案:绛帐中长期传经,劳神疲体。加之症杂证晦,久治无功,产生情绪悲观,以至有“无所适从”之叹。其实在认真分析之下,尚无复杂可言,事出中州欠坤德之充沛,治法有“舍本求末”之错误。今也取培土补脾,运化中州一法。
太子参10 白术6 茯苓10 黄芪10 防风6 山药10 山楂10 六曲10 仙灵脾10 元参10 单位:克
二诊日期:2001.4.4
药进9剂,反应不明显,唯补诉“环境潮湿阴暗,长期居住”。
检查:同上。
医案:万里之征,仅发轫两三里,9剂药而医治久病症杂绕缠之病,其一无反应,事属正常而必然,舌苔化薄,则证明药已对症,上诊“理”准确,“法”合理,“方”更无误,所遗憾者,药量大大未达也。总之系脾肾两亏,脾虚甚于肾虚。虽然再处一方,但不过稍加润色无足轻重之症而****依然于前方之范畴。
升麻3 葛 根3  太子参10 白术6 茯苓10 黄芪10 仙茅6
黄精10 甘草3 山药10 白扁豆10 仙灵脾10
单位:克
健脾法治疗慢性咽炎是干老的独特经验之一,运用此法的辨证要点,不必全身衰弱、六脉俱虚,只须口干而不思饮,即使求饮而喜热饮,咽中干燥而查之粘膜充血不甚。参苓白术散为健脾利湿方剂,多用于调理胃肠功能或益气安胎。干老突破《和剂局方》之规,将其施之于慢性咽炎。诚如《医述》引喻嘉言之言:“凡治燥病,不深达治燥之旨,但用润剂润燥,虽不重伤,亦误时日,只名粗工,所当戒也。”古人治疗咽喉疾患,向来忌用二术(白术、苍术),所谓“二术不入喉门”是一句喉科医生的座右铭,恐其燥湿过甚,更伤津液。但干老认为,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中有白术,胃苓汤用苍术,考湿为粘腻阴邪,严重的可以死抱一团,无法解开,使精微津液更无法化开。用二术一燥,死结可以解开,故而《名医别录》把白术认为“益津液”。但临床上要注意若阴虚火旺或新感外邪者,不可恣取温燥;肝阳上亢者,亦不能妄用升提。
民间谚语“急发一朝生死决,慢喉百帖断根难”,干老认为慢性咽炎的治疗,必须要有信心,恒心和决心;严禁烟、酒、辛辣之品,《顾氏医案》言:“烟为辛热之魁,酒为湿热之最。凡姜椒芥蒜及一切辛辣热物,极能伤阴”。戒多言,言多损气,气损致津伤。
慢性咽炎也可以药茶治之。药茶,是中医的一个特殊的简便疗法,就是用少量的药物,代替茶叶来作饮料。既方便,又可持久,对慢性病的确是大有益处。阴虚者,用生地,沙参,麦冬等分三味;阳虚者,用白扁豆、焦米仁、山药等分三味。代茶叶泡茶作饮料,天天常饮。
“治病必求于本”,津液衰少为本病的关键,而津液又来源于脾胃,用培土健脾法治疗,使脾气健运而津液自生并上行输布于咽喉诸窍,此不言养阴却达养阴之效,实为治本之法也。
但干老治病并非拘泥于一法一方一药,他认为症候是在变化的,用药如用兵,证变方药亦变,如能做到辨证精确,药合病机,方为良医。所以,尽管培土生金法是干老治疗慢性咽炎的一大特色,但不要忘了干老同样善于视不同的证候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伐离济坎,益水抑火法。疏肝和血,理气化痰法。宣泄兽困,清肃伏邪法。增液润燥,濡养咽喉法。清肺泻胃,养阴生津法。滋水涵木,潜降利咽法。引火归原,温敛浮阳法等等。
参考文献:
1.干祖望.干祖望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4-233
2.干祖望,干千.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24-230
3.严道南,赵凌云.干祖望老中医运用健脾法治疗慢性咽炎的经验,福建中医,1985,(6):20
4.黄丽辉.对干祖望老中医运用补土治疗慢性咽炎的认识,广西中医药,1986;(2):14
5.陈国丰.干祖望论虚火喉痹中的脾虚阴火证,中医杂志,1996;(3):153
 
 
 
例4.马某某,男,26岁 中学教师 初诊日期:2001.3.25
病史:咽病时历一年半。主症干燥失舒,但不求饮,饮则水温越热越好,拒凉冷。疼痛不严重,无异物感。有痰样物附丽于喉壁而难豁。故而频频清嗓。鼻腔也干燥(鼻咽部不干),少涕,未出过血,通气良好,嗅力迟钝。在咽病前早已出现胃脘部失舒,无胀满,伴有肠鸣,大便量少,偏稀、不成型。受凉且有痛感。小便频促内急。血压不高。时作泛恶,纳谷不馨,甚至拒饮拒食。畏寒,入冬重裘难温四末(更以下肢)不暖发凉。伴有眩晕、耳鸣、手颤、遗泄,腰肌酸痛,容易出汗。
检查:咽后壁(整个全区)严重污红,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黏膜变性,呈糜粥样。小血管扩张暴露甚至旁及上腭、左右腭弓。干枯少液,无炎症。舌薄腻苔,根较厚。质胖而不嫩,边有隐约齿痕。脉细濡。
医案:绛帐中长期传经,劳神疲体。加之症杂证晦,久治无功,产生情绪悲观,以至有“无所适从”之叹。其实在认真分析之下,尚无复杂可言,事出中州欠坤德之充沛,治法有“舍本求末”之错误。今也取培土补脾,运化中州一法。
太子参10 白术6 茯苓10 黄芪10 防风6 山药10 山楂10 六曲10 仙灵脾10 元参10 单位:克
二诊日期:2001.4.4
药进9剂,反应不明显,唯补诉“环境潮湿阴暗,长期居住”。
检查:同上。
医案:万里之征,仅发轫两三里,9剂药而医治久病症杂绕缠之病,其一无反应,事属正常而必然,舌苔化薄,则证明药已对症,上诊“理”准确,“法”合理,“方”更无误,所遗憾者,药量大大未达也。总之系脾肾两亏,脾虚甚于肾虚。虽然再处一方,但不过稍加润色无足轻重之症而****依然于前方之范畴。
升麻3 葛 根3  太子参10 白术6 茯苓10 黄芪10 仙茅6
黄精10 甘草3 山药10 白扁豆10 仙灵脾10
单位:克
偶症状与其极似,何解?
哦,唯一点异:居住环境理想,阳光充沛,通风良好。
中西药吃过许多,从未见效。
 
 
 
引用:原文由 就着咖啡吃药药 发表
例4.马某某,男,26岁 中学教师 初诊日期:2001.3.25
病史:咽病时历一年半。主症干燥失舒,但不求饮,饮则水温越热越好,拒凉冷。疼痛不严重,无异物感。有痰样物附丽于喉壁而难豁。故而频频清嗓。鼻腔也干燥(鼻咽部不干),少涕,未出过血,通气良好,嗅力迟钝。在咽病前早已出现胃脘部失舒,无胀满,伴有肠鸣,大 ......
呵呵,您吃的药是干老所用的么?
呵呵,干老辨证下药是有讲究的。
呵呵,您吃的药是干老所用的么?
呵呵,干老辨证下药是有讲究的。
留个脚印。
 
 
 
此主题由于以下原因被关闭:转贴文章不注明(转贴)或出处不明
 
 
 
下面是转贴。供咽炎的朋友参考。
请无知的反中医者自重,止步。
*****************************************************************
慢性咽炎,中医称为“虚火喉痹”是耳鼻咽喉科的难治顽固病。干祖望教授从医70余年,对中医药治疗慢性咽炎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倡导从脾论治虚火喉痹,干老从脾论治喉痹治愈率达89%,有效率达98%。
笔者有幸成为干老的学术思想的继承人,通过多方学习,对干老的学术思想略有体会,今就干老从脾论治慢性咽炎的思路进行探讨。
一、 从脾论治慢性咽炎的理论依据及病因病机
慢性咽炎,中医称为“虚火喉痹”是耳鼻咽喉科的难治顽固病,中医历代书籍记载多认为是阴虚火旺之故,常以滋阴降火,养肺肾阴论治。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及不断的学习、思考,干祖望教授认为临床上虚火喉痹“真正属阴虚者,十无二三,出于脾虚者常居八九”,从而提出从脾论治虚火喉痹的理论。
干老以《素问·阴阳类论》之:“咽喉干燥,病在脾土。”以及李东垣《脾胃论》:“脾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饮食不节,劳役所伤,以致脾胃虚弱,乃血所生病。主口中津液不行,故口干咽干也。”等学说为理论依据,提出从脾论治慢性咽炎的理论。他认为,脾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影响着津液的盛衰,脾气健运,水谷精微运化输布正常,津液充盈上润眼耳口鼻诸窍则不为病;若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失常,则津液衰少,诸窍失养而为病。因此脾虚津液不足,不能上行濡润咽喉,是导致慢性咽炎的重要原因。而造成这种脾虚不化精微的原因很多,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寒凉湿浊,久困伤脾;呼号多言,伤津损气;烟酒辛辣,热伤三阴;七情抑郁,思虑伤脾;久病元虚,中土衰弱等均可伤脾,导致脾失健运,不能化生精微,则肺金失养、输布失职,肾精失充,水源枯竭,均可导致虚火喉痹。
二、从脾论治慢性咽炎五****则
干老认为“喉需液养,咽赖津濡”,咽喉干燥,养阴生津固然重要,但脾主升清,脾气健运,才能化生精微,上行濡润咽喉。用培土健脾法治疗,使脾气健运而津液自生并上行输市于咽喉诸窍,此不言养阴却达养阴之效,实为治本之法也,干老从脾论治慢性咽炎,常用五****则:
1.健脾益气法:主治脾运不健而气虚症状明显者,症见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声低气怯等,患者多畏寒怕风而易感冒。方选补中益气汤或六君子汤。
2.健脾渗湿法:主治脾不健运兼有湿痰不化者。症见咽部粘膜充血不明显,咽后壁淋巴滤泡团块样增生,咽中干涩而不思饮,或伴胸膺不畅,食后不舒,大便多溏,舌有白苔甚至较厚,舌质胖嫩,甚至舌边出现齿痕等,证属脾虚湿困,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湿邪较盛,大便溏稀,舌苔白腻明显,加藿香、佩兰、苍术、神曲、麦芽等。痰盛者,见体胖、痰多而粘,咽后壁附丽白色透明样粘痰,频频清嗓,加大贝母或川贝母、天竺黄、苏子等。
3.健脾润燥法:主治脾虚气弱,兼用阴虚津亏者,多用于干燥性、萎缩性咽炎,或患鼻咽癌放射线治疗后产生的咽喉干燥者,证见口干咽燥,饮不能解,四肢乏力,或有低烧.咽粘膜干燥或萎缩。方用生脉散加味。
4.抑肝扶脾法:用于治疗肝气横逆侮脾证。肝为风木之脏,肝气横逆乘脾,则可使脾气困顿者更困顿,虚弱者更虚弱。干老自订支脾伐木饮治之,以疏肝健脾。药用柴胡、白芍、金铃子、橘叶、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甘草。
5.补脾益气升阳法用于治疗脾虚阴火证。主要表现:素体禀寒,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容易感冒,人冬重裘难温,咽燥微痛、口干而不太求饮、喜热饮,咽部有异物感.受凉、疲劳、多言则诸证加重,大便多偏溏。局部粘膜充血不显,咽后壁淋巴滤泡多数呈团状增生,间隙间粘膜增厚或萎缩而枯槁。舌苔薄白、或白腻、或腻而罩黄(为脾虚湿困的阴火外在表现,并非湿热),舌质淡而胖嫩或嫩红、边有齿痕;脉细弱或沉细、或浮大按之无力。方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或益气聪明汤配合益胃汤、增液汤或沙参麦冬汤等.为了升提清阳以促进脾气加速醒复,除了有高血压病者之外,可用升麻,葛根,柴胡、蔓荆子等升提之品。常用药:太子参(党参)、白术、甘草、陈皮、甘草、白扁豆、山药、升麻、桔梗。如伴心火亢盛,见心烦,咽粘膜轻度充血呈艳红色,舌尖红或有朱点,加竹叶、茅根、灯心草、生地等;兼肺阴虚,见五心烦热、口干欲凉饮明显.舌红少苔而少津,加熟地、沙参、百合、玄参、二至丸等。伴气郁者,见胸闷胁胀,嗳气善太息,咽喉梗塞感较甚.加苏梗、佛手、枳壳等;伴有瘀滞,见脉涩,舌紫或见紫气、瘀点,咽后壁暗红.加当归尾、泽兰叶、桃仁、红花、功劳叶等。若气虚而卫弱者,卫外功能差,自汗怕风,遇风即感冒,加黄芪、防风、稆豆衣等.
三、 干老医案举例
例1.战某 ,男 ,51岁。初诊日期:2003.6.12
病史:从去年开始双侧扁桃体肥大,而且一次急发历5个月而无痊愈,6月7日就诊,稽留性发作,徘徊难去。疼痛不剧而十分不舒服,偶有作痒,一痒即咳,但无痰,发音轻度沙哑失泽。局部有痰样物附丽于喉部,难以外豁。稍有客观性气味。口干多饮,水温喜热拒凉,愈热愈适应。平时多汗,容易感冒,但冬天不畏冷。平时大便不成型。
检查:咽后壁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黏膜变性(处在萎缩前期)轻度慢性充血。双侧扁桃体各Ⅱ,腺窝不明显,无明显急性充血。舌苔厚腻,白,舌质嫩胖,两侧齿印如锯。脉濡。
医案 :禀质脾虚,所谓“坤德失其厚载”之困,加之事烦且重,更有伤脾之可能,责是卫气亦因之而失固。治当以培土补脾可是。力求脾虚、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大便一贯不正常等病,全部消失。
太子参10 白术6 茯苓10 白扁豆10 陈皮6
法半夏6 元参10 土牛膝根10 桔梗6 七剂
二诊日期:2003.6.18 药进七剂
咽头感觉尚舒适,作痒缓解1/3,干咳亦因之而减少,沙声稍得润。附丽于喉壁的痰样物仍存在。局部干感依然。口气已闻不到。饮水仍多,水温求热。体温正常,善汗依然。大便依然不能成型。但似乎有趋向正常的现象。昨天开始,精神振作而有力。
检查:淋巴滤泡增生及黏膜变性仍然如初诊。两扁桃体收缩一些,表面光滑。舌薄苔(已化),舌边齿痕依然。脉来濡意大减,已有劲。
医案 辨证主在中土衰竭,一无异议。取法用药,亦已初效显在。再言原旨原法,坚守一时。力求在一百二十剂,咽病去而大便正常,及多汗寒冬畏冷等,全部消失。
党参10 白术6 茯苓10 泽泻6 陈皮6
法半夏6 元参10 土牛膝根10 桔梗6 佩兰叶10
共进三个疗程(21天)
三诊日期:2003.7.9 上诊处方服21剂,情况平稳。
刻下咽头舒服多多。喉源性咳嗽基本消失。发音音色得润。唯音量较小,音调难高,音域很狭。近三天左侧牙痛齿肿,无全身症状,唯大便偏干。
检查:张口仅两指(下颌关节有肿胀),齿龈红肿。牙齿无叩痛。颈部未扪及淋巴结。舌薄苔,边有齿痕如锯,脉有浮意及数意。
医案 向有诸症,已趋向消失或式微,唯以小恙来陷,同时阳明积热,乃致齿龈炎籍此而作。今日处方宗“急则治标”****(即暂时放弃治疗所有的疾病,用专一的手法来处理齿病)取清热去暑,凉胃消炎一法。
藿香10 佩兰10 银花10 连翘6 地丁10
桑叶6 炒牛蒡10 土贝母10 桔梗6 六一散30(包)
例2.亚某,女,40岁 初诊日期:2002.12.9
病史:慢性咽炎及慢性鼻窦炎,俱已十年。前者经常咽头干涩,偶然作痒而咳。每天狂饮大量开水,水温求热拒冷。鼻涕较多,平时清稀,时有逆吸,在急性发作时(以感冒情况出现)即增多而黄浊。严重时右重左轻的耳道堵塞,伴以头疼。容易出汗,容易感冒,入冬畏寒,重裘难暖,四末不温。睡眠、饮食、两便、月事正常。
检查:咽后壁轻度淋巴滤泡增生,轻度充血,扁桃体左右++。鼻中隔两侧俱有小瘠突及肥厚,两下甲稍示肥大。鼻道尚干净,垂测(—)舌苔薄,脉平。
医案:十多年来久困于咽炎鼻窦炎之扰,良以坤德失其厚载,无法清澄上窍而阴霾笼罩使然,同时卫气亦因之不固,多汗多感冒,入冬畏冷亦随之而来。饮水求热拒冷,更可证此证。治取益气升扬,一法同治两疴。
柴胡3 炙黄芪10 白术6 茯苓10 太子参10 山药10
白扁豆10 毕澄茄6 元参10 辛夷6 7剂 单位:克
例3.虞某,女 ,25岁 ,初诊日期:2001.12.28
病史:前年之夏,感冒引起咽头疼痛,经过一般性治疗而痊。从此即勤于感冒及咽痛(慢性咽炎急性发作),在受凉、多言、工作疲劳及情绪失畅等,常为诱发之因。平时痰多,幸能畅豁,痰色清白,有泡沫(晨起第一口则色淡黄)吐之不尽。不咳不喘。发作期间,纯痛,体温不太明显变化,痰量也倍增,严重时伴以烧灼感,局部有炎性症状。近来2年入冬畏寒,四肢不温。今年五月起大便偏干。经来延迟一周,量少,期长,色正常。
检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黏膜正常,有少量小血管扩张,扁桃体(双)Ⅰ度,侧索肿大可见,舌薄苔,质嫩,边隐约有齿印,脉细。
医案:坤德失其厚载,生痰之本失健,故而痰多。脾虚祸及卫气,以至卫气失藩篱之职,故而畏寒。咽病而喉无恙,咽本属于胃经,此咽病之经常频作,治其本在则标症不治而自愈矣。参苓白术散主之(七剂)
党参10g 炙黄芪10 白术6 茯苓10 桔梗6 山药10 杏仁10 法半夏3 马勃3 甘草3 单位:克
二诊日期:2002.2.22
又进药21剂(共42剂)痰量又有一些减少(但无上次明显),疼痛在下午或多言后仍有,甚时有些灼烧感。阵发性出现喉源性咳嗽,本而日仅1-2次,已不畏寒。偶有痰中见血块,色红艳(过去也有过),天癸仍然退后1周。
检查:两侧索已正常,咽后壁淋巴滤泡存在,小血管已收敛殆尽。舌薄苔,脉细。
医案:药已有效,事无疑义,新添干咳,且痰中挟血,龙火之嫌,方宗原旨,再参养阴清火。
太子参10 白术6 茯苓10 山药10 杏仁10 天竺黄6 川柏3 知母10 川贝粉3 元参10 单位:克
三诊日期:2002.3.7
共药进56剂,痰量虽少,尚有,痰质转稠,色白,唯第一口痰黄,咽疼不明显,但在不适应环境中即不舒服,在休息良好时无感觉。
检查:咽后壁接近正常,舌薄苔,脉细。
医案:治取六君子汤****,仍感适宜,原旨深入。(七剂)
党参10 白术6 茯苓10 陈皮6 半夏6 天竺黄6 川贝粉(吞)3 元参10 沙参10 海蛤粉(包)30 单位:克
初诊日期:2002.3.17
咽痒已止,咳亦相应告止,唯感有口中干而伴苦,水温拒凉。
检查:咽后壁淋巴滤泡平复一些,变性黏膜已见红润一些,舌薄苔,脉细。
医案:喉源之咳已止,则繁沉得以削尽矣,刻下针对慢性咽炎取培土生金一法。
党参10 白术6 茯苓10 山药10 白扁豆10 麦冬10
元参10 沙参10 桔梗6 甘草3 7剂 单位:克
五诊日期:2002.3.23
咽喉不适,在一冷一热突变中即疼痛,同时盗汗,在肩部为重点,即使白天,一加疲乏即多。
检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充血,舌薄苔,脉细。
医案:人虚在气,心旺于火,治取补气固卫,清心润肺。
黄芪10 白术6 太子参10 防风6 茯苓10 银花10 蚤休10 地丁10 元参10 沙参10 甘草3 7剂
单位:克
六诊日期:2002.4.29
又进药三周,在此期间,一次感冒,幸症状很轻,病程缩短(仅三天为过去的一半),咽干还有一些,有粗糙感,痛很微,痰则半夜还有。
检查:咽后壁接近正常,舌薄苔,质胖,脉平。
医案:病已告愈,治取维持。六君子汤坚持。
党参10 白术10 茯苓10 山药10 海蛤粉(包)30 陈皮6
麦冬10 北沙参10 白扁豆10 黄芪10 7剂 单位:克
例4.马某某,男,26岁 中学教师 初诊日期:2001.3.25
病史:咽病时历一年半。主症干燥失舒,但不求饮,饮则水温越热越好,拒凉冷。疼痛不严重,无异物感。有痰样物附丽于喉壁而难豁。故而频频清嗓。鼻腔也干燥(鼻咽部不干),少涕,未出过血,通气良好,嗅力迟钝。在咽病前早已出现胃脘部失舒,无胀满,伴有肠鸣,大便量少,偏稀、不成型。受凉且有痛感。小便频促内急。血压不高。时作泛恶,纳谷不馨,甚至拒饮拒食。畏寒,入冬重裘难温四末(更以下肢)不暖发凉。伴有眩晕、耳鸣、手颤、遗泄,腰肌酸痛,容易出汗。
检查:咽后壁(整个全区)严重污红,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黏膜变性,呈糜粥样。小血管扩张暴露甚至旁及上腭、左右腭弓。干枯少液,无炎症。舌薄腻苔,根较厚。质胖而不嫩,边有隐约齿痕。脉细濡。
医案:绛帐中长期传经,劳神疲体。加之症杂证晦,久治无功,产生情绪悲观,以至有“无所适从”之叹。其实在认真分析之下,尚无复杂可言,事出中州欠坤德之充沛,治法有“舍本求末”之错误。今也取培土补脾,运化中州一法。
太子参10 白术6 茯苓10 黄芪10 防风6 山药10 山楂10 六曲10 仙灵脾10 元参10 单位:克
二诊日期:2001.4.4
药进9剂,反应不明显,唯补诉“环境潮湿阴暗,长期居住”。
检查:同上。
医案:万里之征,仅发轫两三里,9剂药而医治久病症杂绕缠之病,其一无反应,事属正常而必然,舌苔化薄,则证明药已对症,上诊“理”准确,“法”合理,“方”更无误,所遗憾者,药量大大未达也。总之系脾肾两亏,脾虚甚于肾虚。虽然再处一方,但不过稍加润色无足轻重之症而****依然于前方之范畴。
升麻3 葛 根3  太子参10 白术6 茯苓10 黄芪10 仙茅6
黄精10 甘草3 山药10 白扁豆10 仙灵脾10
单位:克
健脾法治疗慢性咽炎是干老的独特经验之一,运用此法的辨证要点,不必全身衰弱、六脉俱虚,只须口干而不思饮,即使求饮而喜热饮,咽中干燥而查之粘膜充血不甚。参苓白术散为健脾利湿方剂,多用于调理胃肠功能或益气安胎。干老突破《和剂局方》之规,将其施之于慢性咽炎。诚如《医述》引喻嘉言之言:“凡治燥病,不深达治燥之旨,但用润剂润燥,虽不重伤,亦误时日,只名粗工,所当戒也。”古人治疗咽喉疾患,向来忌用二术(白术、苍术),所谓“二术不入喉门”是一句喉科医生的座右铭,恐其燥湿过甚,更伤津液。但干老认为,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中有白术,胃苓汤用苍术,考湿为粘腻阴邪,严重的可以死抱一团,无法解开,使精微津液更无法化开。用二术一燥,死结可以解开,故而《名医别录》把白术认为“益津液”。但临床上要注意若阴虚火旺或新感外邪者,不可恣取温燥;肝阳上亢者,亦不能妄用升提。
民间谚语“急发一朝生死决,慢喉百帖断根难”,干老认为慢性咽炎的治疗,必须要有信心,恒心和决心;严禁烟、酒、辛辣之品,《顾氏医案》言:“烟为辛热之魁,酒为湿热之最。凡姜椒芥蒜及一切辛辣热物,极能伤阴”。戒多言,言多损气,气损致津伤。
慢性咽炎也可以药茶治之。药茶,是中医的一个特殊的简便疗法,就是用少量的药物,代替茶叶来作饮料。既方便,又可持久,对慢性病的确是大有益处。阴虚者,用生地,沙参,麦冬等分三味;阳虚者,用白扁豆、焦米仁、山药等分三味。代茶叶泡茶作饮料,天天常饮。
“治病必求于本”,津液衰少为本病的关键,而津液又来源于脾胃,用培土健脾法治疗,使脾气健运而津液自生并上行输布于咽喉诸窍,此不言养阴却达养阴之效,实为治本之法也。
但干老治病并非拘泥于一法一方一药,他认为症候是在变化的,用药如用兵,证变方药亦变,如能做到辨证精确,药合病机,方为良医。所以,尽管培土生金法是干老治疗慢性咽炎的一大特色,但不要忘了干老同样善于视不同的证候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伐离济坎,益水抑火法。疏肝和血,理气化痰法。宣泄兽困,清肃伏邪法。增液润燥,濡养咽喉法。清肺泻胃,养阴生津法。滋水涵木,潜降利咽法。引火归原,温敛浮阳法等等。
参考文献:
1.干祖望.干祖望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4-233
2.干祖望,干千.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24-230
3.严道南,赵凌云.干祖望老中医运用健脾法治疗慢性咽炎的经验,福建中医,1985,(6):20
4.黄丽辉.对干祖望老中医运用补土治疗慢性咽炎的认识,广西中医药,1986;(2):14
5.陈国丰.干祖望论虚火喉痹中的脾虚阴火证,中医杂志,1996;(3):153
 
 
 
例4.马某某,男,26岁 中学教师 初诊日期:2001.3.25
病史:咽病时历一年半。主症干燥失舒,但不求饮,饮则水温越热越好,拒凉冷。疼痛不严重,无异物感。有痰样物附丽于喉壁而难豁。故而频频清嗓。鼻腔也干燥(鼻咽部不干),少涕,未出过血,通气良好,嗅力迟钝。在咽病前早已出现胃脘部失舒,无胀满,伴有肠鸣,大便量少,偏稀、不成型。受凉且有痛感。小便频促内急。血压不高。时作泛恶,纳谷不馨,甚至拒饮拒食。畏寒,入冬重裘难温四末(更以下肢)不暖发凉。伴有眩晕、耳鸣、手颤、遗泄,腰肌酸痛,容易出汗。
检查:咽后壁(整个全区)严重污红,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黏膜变性,呈糜粥样。小血管扩张暴露甚至旁及上腭、左右腭弓。干枯少液,无炎症。舌薄腻苔,根较厚。质胖而不嫩,边有隐约齿痕。脉细濡。
医案:绛帐中长期传经,劳神疲体。加之症杂证晦,久治无功,产生情绪悲观,以至有“无所适从”之叹。其实在认真分析之下,尚无复杂可言,事出中州欠坤德之充沛,治法有“舍本求末”之错误。今也取培土补脾,运化中州一法。
太子参10 白术6 茯苓10 黄芪10 防风6 山药10 山楂10 六曲10 仙灵脾10 元参10 单位:克
二诊日期:2001.4.4
药进9剂,反应不明显,唯补诉“环境潮湿阴暗,长期居住”。
检查:同上。
医案:万里之征,仅发轫两三里,9剂药而医治久病症杂绕缠之病,其一无反应,事属正常而必然,舌苔化薄,则证明药已对症,上诊“理”准确,“法”合理,“方”更无误,所遗憾者,药量大大未达也。总之系脾肾两亏,脾虚甚于肾虚。虽然再处一方,但不过稍加润色无足轻重之症而****依然于前方之范畴。
升麻3 葛 根3  太子参10 白术6 茯苓10 黄芪10 仙茅6
黄精10 甘草3 山药10 白扁豆10 仙灵脾10
单位:克
偶症状与其极似,何解?
哦,唯一点异:居住环境理想,阳光充沛,通风良好。
中西药吃过许多,从未见效。
 
 
 
引用:原文由 就着咖啡吃药药 发表
例4.马某某,男,26岁 中学教师 初诊日期:2001.3.25
病史:咽病时历一年半。主症干燥失舒,但不求饮,饮则水温越热越好,拒凉冷。疼痛不严重,无异物感。有痰样物附丽于喉壁而难豁。故而频频清嗓。鼻腔也干燥(鼻咽部不干),少涕,未出过血,通气良好,嗅力迟钝。在咽病前早已出现胃脘部失舒,无胀满,伴有肠鸣,大 ......
呵呵,您吃的药是干老所用的么?
呵呵,干老辨证下药是有讲究的。
呵呵,您吃的药是干老所用的么?
呵呵,干老辨证下药是有讲究的。
留个脚印。
 
 
 
此主题由于以下原因被关闭:转贴文章不注明(转贴)或出处不明
 
 
 
引文来源  转贴:干祖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咽炎。供咽炎的朋友参考,不喜勿入 - 无忌论坛
有0人推荐
阅读(392)| 评论(0)| 引用(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