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三行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6:53:37
目录
【简介】【原文】【印鉴说明】【历史评价】
编辑本段
【简介】
天下第三行书即苏轼所写的《寒食帖》,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  天下第三行书
“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元符三年(1100)是卷收藏者蜀州张氏取之邀黄庭坚观赏,并书一则题跋,与原迹可谓互为辉意映。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编辑本段
【原文】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编辑本段
【印鉴说明】
天府珍藏、御赏、神品、乾隆宸翰、乾隆澄心等数枚。 清高宗 弘历(1711-1799),清世宗四子,文  局部
治武功,为清诸帝之最。清高宗亦热爱鉴赏书画,曾将宫中收藏编为《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初编、续编数巨册。在位六十年,庙号高宗,年号乾隆。
雪艇图书、雪艇、雪艇王世杰氏为艺林守之、东湖长、艺苑遗珍等数枚。 王世杰 王世杰(1891-1981),号雪艇,湖北省崇阳人。留学英、法,巴黎大学法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与胡适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曾任教育部部长、武汉大学校长、外交部长、中央研究院院长。著有《比较宪法》。
天历之宝 元文宗 图帖睦尔(1304-1332),于泰定帝死后,由燕铁木儿等迎立于大都,改元天历。曾命翰林国史院与奎章阁学士纂修《经世大典》,雅好收藏书画。尊信帝师,免僧寺田租。至顺三年病卒。
楞伽、成德容若、成子容若、容若书画、楞伽山人、楞伽真赏、神品等数枚。 成德 纳兰性德 (1655-1685),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初名成德,字容若,故世多称为成容若,又号楞伽山人。康熙十五年进士,官侍卫。精鉴藏,善书能诗,尤工词。著有《饮水词》、《侧帽词》、《通志堂集》等。
容斋清玩、容斋 洪迈 洪迈(1123-1202),鄱阳人,字景庐,号容斋。兄弟三人,适、遵、迈。曾使金。官敷文阁待制,端明殿学士。有《容斋随笔》。
沈受蕃印、沈受(蕃印) 沈受蕃 不明。
(典礼纪察)司印 明官印
献厂 不明
金章世系景行维贤、小如庵墨缘、景行维贤、景贤鉴藏、虞轩等数枚。 完颜景贤 完颜景贤,字享父,号朴孙。十九世纪著名收藏家,著《三虞堂书画目》。
北平孙氏 孙承泽 孙承泽(1592-1676),益都人,世隶上林苑籍,故亦称大兴人。字耳北,号北海,又号退谷。明崇祯四年进士,官给事中,入清仕至吏部侍郎。收藏甚富,有《庚子销夏记》、《尚书集解》等。
琅琴阁珍藏 不明
埋轮之后、懿文堂图书 张縯 张縯,字季长,南宋隆兴元年(1173)进士,淳熙九年为夔州漕运使,官至大理少卿。
沈纯祚印、一字为公 沈纯祚 不明。
嘉庆御览之宝 清仁宗 颙琰(1760-1820),清高宗第十五子,嗣为帝,在位二十五年。谥睿,庙号仁宗,年号嘉庆。
韩逢禧 韩逢禧 韩逢禧,长洲人。韩世能之子。家学渊博,收藏丰富。
韩世能 韩世能 韩世能( 1528-1598),长洲人,字存良。隆庆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恬于荣利,奉使朝鲜,册封楚藩,馈遗一无所受,尝自言无一事无一语不实,而亦不务矫抗以博誉。有《云东诗草》。
荆湖南路转运使印 宋官印
张氏珍玩、北燕张氏珍藏 张金界奴 张金界奴,元时人,时代与家世均无可考,惟知其以所收藏上进帝室,皆属精品,上多钤“张氏收藏”“北燕张氏家藏”二印。
念慈之印 费念慈 费念慈(1855-1905),清江苏武进人,字屺怀,号西蠡,晚署艺风老人。光绪十五年进士。官编修,被劾归。博涉多通,工书法,精鋻赏,兼善山水,具金石气。有《归牧集》。
郭则生 郭则生 不明。
寒木堂、龙髯、颜世清印 颜世清 颜世清(1873-1929),字韵伯,号瓢叟。足跛,人称颜跛子,广东连平人,寄居北京。钟骥子。聪颖过人。在政界多年,提倡文化最力。善鉴赏,收藏之富为北京之最。作山水、花卉,以古拙胜,毫无近习。
菊池晋印、惺堂 菊池晋二 菊池晋二(1867-?),号惺堂。为大桥讷庵孙,陶庵子,日本银行界名人。好古力学,私淑阳明,工诗,善刻印,尤喜收藏,东都罕有其匹。
内藤虎印、湖南、虎、炳卿 内藤虎次郎 内藤湖南(1866-1934), 本名为虎次郎,字炳卿,别号忆人居主、湖南鸥侣、雕虫生闷闷先生。为日本中国学、东洋史学创始人之一。其研究领域博大,涉及中国上古、中古、近世史,通论中国文化史、史学史、美术史等。有《内藤湖南全集》。
振玉印信、永丰乡人 罗振玉 罗振玉(1866-1940),浙江上虞人,号雷堂,字叔言。清末奉召入京为官。辛亥革命后逃亡日本,曾参预满洲国活动。为著作等身之文史学者、书法家、鉴赏家,最早研究甲骨文  黄庭坚题跋
的学者。编著有《殷墟书契》等。
郭彝民印 郭枻 郭枻,字彝民,民国三十三年任国民政府委员,拟〈收复台湾意见书〉。
题跋史评
黄庭坚在此诗后跋题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
此卷用笔或清俊劲爽,或沉着顿挫,字体由小渐大,由细渐粗,有一种徐起渐快,突然终止的节奏。黄庭坚跋盛赞此卷于诗胜过李白,于书兼有唐、五代诸家之长。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又说:「天真烂漫是吾师。」实为此卷的写照。
编辑本段
【历史评价】
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道这是一篇旷世神品。南宋初年,张浩的侄孙张演在诗稿后另纸题跋中说:“老仙(指苏轼)文笔高妙,灿若霄汉、云霞之丽,山各(指黄庭坚)又发扬蹈历之,可谓绝代之珍矣”。自此,《黄州寒食二首》诗稿被称之为“帖”。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则在帖后题曰:“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清代将《寒食帖》收回内府,并列入《三希堂帖》。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乾隆帝亲自题跋于帖后“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后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至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为彰往事,又特书“雪堂余韵”四字于卷首。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