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逐瘀汤治疗晚期癌疼痛的分析 作者:傅山林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06:42
膈下逐瘀汤治疗晚期癌疼痛的分析
傅山林  傅名瑞(合著)
摘要   中西医结合与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内服膈下逐瘀汤控制晚癌疼痛的特色疗效。这是近年来用以代替自血光量子的新技术新疗法。氦氖激光血管照射后能调节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以及血液流变状态。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控制感染,增加血液氧含量,减轻脑细胞损害而不受瘀阻而使血脉流通,沿着神经末梢,由传入神经,经脊髓的腹外侧索传导到大脑,从而激发了人体脑内的镇静止痛结构(如延髓与中脑部位的中缝核系统),抑制和改变脊髓灰质背角中癌肿致痛刺激所引起的“痛敏细胞”的反射活动,提高了痛阈,从而缓解疼痛。内服膈下逐瘀汤活血化瘀为主;三棱莪术破气行气、软坚散结为辅;莪术挥发油注射控制癌细胞转移,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目的。因此,在临床上不但控制晚期癌疼痛,而且治愈了许许多多晚期癌症以及肿瘤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
癌痛是根深蒂固
晚期癌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疼痛。缓解疼痛是提高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对症施治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比例很高,疼痛对于一个正在经受折磨的癌症病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许多恶性肿瘤病人在疼痛中度日如年,弃身厌世;疼痛给病人家属带来无限的痛苦,忧伤和恐惧,疼痛和疾苦使他们感到绝望,失去与癌魔作斗争的的勇气,丧失生存的的信心。医生的道德必能为癌症患者解除疼痛,给病人带来战胜病魔的希望,消除病人及其家属的感情痛苦,增强病人同癌魔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目前国内研究解除癌症患者疼痛的专家们一直在寻求更完善的镇静止痛药;这些药物对癌细胞能消灭,对正常细胞能保护,既无副作用,又不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笔者从1983年开始,运用膈下逐瘀汤对234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疼痛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及其理探讨如下。
活血化瘀法缓解癌症疼痛机理
晚期癌症疼痛主要原因是癌细胞病灶浸润,内部出血,癌细胞在骨髓骨骼里面转移,脑病灶转移,神经受刺激而引起的。如癌肿迅速增大压迫或累及邻近器官司的组织,神经末稍,神比干均可产生,持续性疼痛;鼻咽癌侵犯颅底骨膜或刺激脑膜,压迫血管可引起剧烈的肩臂部疼痛,侵犯胸膜,胸壁而引起的持续,尖锐,剧烈的胸痛,胃部癌肿扩展至周围组织而侵及神经时,可引起持续的口腹部剧痛,常反射至腰背部刺痛,癌肿溃破出血发生胃穿孔时,会突然发生腹部疼痛,伴休克;肝癌随癌块生长的部位及浸润部位不同,常可发生腹痛和肩、背部针刺痛,当肝癌破裂或引起肝包膜下出血时,则可以发生剧烈疼痛,当食管癌浸润伴有较深溃疡时可出现胸背部疼痛;子宫癌浸润子宫旁组织累及闭孔神经时,可出现骶尾部及沿大腿内侧持续性疼痛;如果癌肿沿骶韧带向后发展累及骶丛神经时,则可出现骶尾部及沿大腿后侧的持续性疼痛;直肠癌侵及骶丛神经时可出现剧痛;膀胱癌广泛浸润时,可有耻骨以及会阴处疼痛;肾脏肿瘤会产生肾绞痛;骨恶性肿瘤和脑瘤在早期即可出现相应的部位疼痛。不过晚癌疼痛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病理生理学问题而且与心理学紧密相连。病人恐惧紧张的心理和忧虑悲观的情绪必然加剧疼痛的感觉,剧烈的疼痛易使患者自觉病情加重,生存无望,病人心理上就更加忧郁烦恼加痛苦。我们统计过在晚期癌症病人中疼痛的发生率可高达80%以上,其中5%……多在剧烈疼痛中痛苦死去;生活经验和实践证明;消极,恐惧、焦虑的情绪可增强癌性痛疼刺激的强度;反过来,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言可以抑制癌性疼痛激的强度。因为痛觉受人体大脑效应器对机体内外疼痛刺激的反映。痛觉的产生及其强度,一方面取决于疼痛刺激物的强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中枢神经抗痛的机能状态,因为人体大脑皮层存在着一个调节控制痛觉的中枢机构通过人体大脑的皮层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大脑对痛觉既有增强延长的作用,也有抑制,减弱或消失作用;实践表明情绪镇静者比情绪紧张的痛阈平均高26%,对疼痛敏感惧怕的人,可使痛阈降低15%,所以,我们在临床运用活血化瘀、破气、行气通络的基础上,还首先给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用亲切的语言,诚恳地告诉癌痛患者有关疼痛的生理意义和心理因素,明确地告诉并向患者保证通过活血化瘀法和心理疗法90%以上癌痛患者都可缓解止痛。也可在临床上配合使用吗啡、鸦片、杜冷丁、麻醉类止痛药。用活血化瘀的“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来控制晚期癌的疼痛。这是人体内能产生抗痛、镇静、调节生理功能等物质基础,而且这些物质因素与心理因素的作用是有着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辨证的统一的关系。
世界医学家研究认为:当皮肤、肌肉、关节、内脏等组织受到超强刺激时,可引起组织损伤,从而使平时贮存在游离神经末稍内或其附连处的强烈化学物质(如K+、FT+、激肽、前列素、5——羟色胺、组织胺等)释放出来,这些致痛物质,刺激游离神经末梢引起相应的传入感觉神经纤维将疼痛信号传导到脊髓后根神经节,并横过脊髓,沿脊髓丘脑束上行到丘脑神经疼痛中枢(丘脑的复内侧区域),最后传导到大脑皮层的第一及第二体感区(与痛的关系密切,引起有定位特征的痛觉),疼痛的位置和强度,就是在这里被识别出来,并对各种疼痛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再通过痛觉的闸门控制系统对疼痛传入信息起调控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
我们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活血化瘀治疗晚期癌疼痛所以能取得止痛效应,就是活血化瘀而达“通则不痛”,从而激发了人体脑内的镇静止痛结构(如延髓与中脑瓿位的中缝核系统),抑制和改变脊髓灰质背角中癌肿致痛刺激所引起的“痛敏细胞”的反射活动,提高了痛阈,从而缓解疼痛。活血化瘀是瘀化血行,能促进血流量也可以引起丘脑和延髓内的5HT含量显著升高,增强了镇静止痛作用。因此,“气滞则血瘀,气行则血行”,血行可激发脑内的内源性吗啡样物质释放(称内啡呔),它可选择性地与脑同相应的吗啡样受体结合,从而引起镇静止痛的效应。
疗效评定与治疗结果
从1991~1992年治愈晚期癌疼痛43例;男6例,女37例;男女之比为1:6.1;年龄最小 22岁,最大78岁。直肠癌症15例,肛门癌7例,子宫肌瘤8例,乳腺癌7例,纵膈癌6例。
(1)痊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检查体征恢复正常,可坚持正常工作;本组43例占15例,为34.9%。
(2)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各项检查指标明显改善,可从事轻度工作;本组43例占10例,为23.2%。
(3)好转:自觉症状减轻,各项检查指标不明显,不能工作;本组43例占13例,为30.2%。
(4)无效:自觉症状不见好转,治疗4个疗程,症状日转恶化,本组43例占5例,为11.6%。
(5)总有效率88.3%。
典  型  病  例
刘××,女,22岁,农民,江西省泰和县苏汲乡下彭村。起病年余,上腹中腹不适,膨胀,隐痛,腹胀饱满,胸闷气闭,进食困难,顽固性食欲不振,体形消瘦,四肢无力,全身乏力。住院多次。1986年病情逐渐加重,整个上腹部疼痛,反射至前胸及肩背部疼痛,病情逐渐增重。赴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确诊为纵膈淋巴瘤转移,晚期纵膈癌,行手术切除,症变恶化,剧痛难受,形似刀绞,每日注射杜冷丁100mg,甚至夜晚还要注射100mg。1986年9月12日,邀请出诊,经诊查:体形衰竭,脸黄肌瘦,饮食不纳,食水则吐,脉象沉紧,舌质紫暗,苔腻根部黑色,腹胀而臌,大便秘结,小便短促,痛不欲生。笔者确诊为气虚所致的“气滞血瘀、结成顽毒”由于气机不畅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所致。因此,临床用药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配合行气、理气,这是气能行血的理论指导临床实际应用。
选用膈下逐瘀汤:五灵脂12g,杭白芍12g,全当归20g,川桃仁12g,川红花12g,牡丹皮10g,延胡索12g,枳壳12g,制香附18g,粉甘草10g,每日一剂。方中桃仁红花配川芎,活血化瘀;川芎活血行气,当归配川芎为血之气药,性走而不滞守,两药配合为补而不滞,丹皮配枳壳和血清热解毒;香附配郁金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行气疏肝解郁,肝之疏泄,气机调畅,诸痛则除。上方服5剂,疼痛稍愈。第五天疼痛复发难忍,继服前方加理气之药广木香10g,紫苏子10g,川郁金12g,安息香12g,乳香12g,没药12g,小茴香10g,川楝子10g,服5剂。痛比前减轻;但患者腹胀而臌,小便短促,大便闭塞难受,改用三棱莪术汤;莪术12g,三棱12g,青皮12g,川红花12g,川桃仁12g,川芎12g,大生地10g,杭白芍12g,全当归20g,桂心9g,川牛膝12g,延胡索12g,五灵脂12g,枳实15g,大黄15g,石槲12g,每天服1剂,服5剂大便通调,阴道突下黄水,大便黑紫色血块,腹胀臌消;继服前方20剂,病告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