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亚运为大火罹难者默哀 - 关军的日志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54:52
请亚运为大火罹难者默哀 
默认分类 2010-11-18 06:16:47 阅读8278 评论111   字号:大中小
11月16日晚,中国男篮首次在亚运赛场遭遇蒙古队,以91比46狂胜,这本来是一场平淡无奇的比赛,令人感慨的一幕发生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
所有人都表情轻松,等待着参赛双方就这场毫无悬念的比赛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客套话。
中国男篮的美国籍主帅邓华德没有先谈论比赛,他的一番话让现场的气氛瞬间凝滞:“在我家乡上海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我对那些在灾难中遭到伤害的家庭表示最诚挚的祝福,并为他们默默祈祷。”现场翻译愣了一下,邓华德还特别重复了一遍“我的家乡”。
其时,距离上海大火发生已过去30多小时,按照能查到的消息,邓华德应该是广州亚运会期间第一位在公开场合向上海火灾遇难者表达哀思的中国代表团成员。
我注意到,媒体用“出人意料”来形容邓华德的这番发言。出人意料吗?也许是吧,但意外的不是一个美籍教练的人道关怀,而是其他人的漠然以对。
按中国人的传统心理,把喜与悲看成无法并存的对立,喜庆时刻,不许说不吉利的话,还恨不能屏蔽一切坏消息。
屏蔽不难做到,但消灭灾祸可没那么容易,而且,它似乎总是喜欢与庆典结伴而行。比如,2008年5月12日的大地震,恰好是奥运火炬境内传递渐入高潮的时候。
当灾祸重大到一定量级,喜庆中的人们无法视而不见,于是传递火炬的欢快脚步也只能不情愿地停顿片刻。但是,什么才算大的人道灾难,中国人对此的心理阀值好像偏高了一些。上海大火近百人的死亡与失踪,比起珠江边正在进行的“盛世欢歌”,是不是显得过于“轻飘”了?
2010年11月15日14点左右,广州亚运会的男子排球、帆船、台球等项目激战正酣,在上海市胶州路那栋28层的教师公寓里,一定也有人在看亚运转播,甚至会为选手的命运捏一把汗。当大火瞬间吞噬了一切,电视机的炸裂也带走了绚烂的比赛画面,你是否愿意看到这样的场景:其他人依然故我,就好象什么都没发生过.
四年前,我恰好在多哈采访堪称盛典的上届亚运会,这盛会曾两次沉默,只为哀悼某个普通人的意外离去。
2006年12月4日,多哈亚组委组织比赛场馆里的所有人员,为前晚遭遇车祸身亡的印度志愿者苏丹娜默哀一分钟。到了闭幕式演出结束那一刻,全场观众起立,再次为苏丹娜及马术比赛中不幸意外死亡的韩国选手金亨七默哀。
身处其中,你不会觉得亚运会的主旋律被冲淡了,相反,当激烈得近乎残酷的竞技体育也没有忘却人性,你会感到内心温暖。
广州亚运,仍处于我不愿看到的沉默之中。除了把喜与悲划清界限的心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对于普通生命的尊重,离文明世界的通常认知还有距离。
在上海大火发生当日,广州亚运没有为罹难者表达什么,灾难发生次日,除了邓华德和他的上海籍队员刘伟的个人致哀,广州亚运也没有表达什么。那么,在中国人传统的“头七”即11月22日,抑或闭幕式上,广州亚运可以为上海火灾罹难者而片刻停驻,搞一个集体默哀或降半旗的仪式吗?
在我看来,无论办亚运还是办奥运,满足虚荣心之余,也应该把它视为接受现代文明洗礼的机遇,而人道主义精神,恰是这种洗礼的重要内容。在这人世间,我们不仅需要国旗几百次升起所产生的激情体验,同样需要为普通生命逝去而痛惜的深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