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物价上涨谜团:炒作农产品似成发财捷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37:27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7日15:39  CRI透视中国
人们都在问同一个问题:中国的物价怎么了?
《透视中国》(聚焦中国式通胀)谁动了你的衣食住行?——解析中国物价上涨谜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消息 (记者徐艳清 周义 张一夫 张军勇):最近,中国人非常爱吃的苹果失宠了。在零售市场,一公斤普通苹果售价达到了创纪录的10元人民币,甚至更高,比去年同期贵了一倍。于是,很多中国家庭放弃了苹果,改吃其他便宜一些的水果。苹果也因此成为继绿豆、姜、蒜之后,又一个价格飙升的农产品。疯狂涨价的不只是农产品,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老百姓突然发现,衣食住行方面的花费正以令人难以接受的速度增加。人们都在问同一个问题:中国的物价怎么了?
家住在北京市海淀区莲花小区的曹建兰女士搞不明白物价为什么上涨这么快。
“现在样样涨价,隔几天就涨一次,我就搞不明白为什么。就这个月,冬瓜、红薯、咸菜什么的,每斤都涨了将近5毛钱。”
除了吃的东西贵了不少,连穿的衣服也贵得有点离谱。近来,天气越来越冷,曹建兰决定去为一家人买过冬的衣服,结果却被吓了一跳。
“前几天我去买棉衣,同一个牌子(同一个款式的衣服)比去年贵了将近100块钱。”
因为现在住的房子是租来的,曹建兰还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难题。
“房东前天说房租也要涨。”
对于曹建兰来说,不断上涨的物价和房租使得本来就不富裕的日子变得有些艰难了。像曹建兰一样,大多数中国人必须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通货膨胀时代或许已经到来。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4%,涨幅创下两年多来新高,同时大大高于政府年初确定的3%目标水平。实际上,中国的CPI涨幅已经连续几个月超过3%了。因为房地产不在官方的统计范围之内,因此民众和部分经济学者认为中国CPI实际涨幅要远超过官方公布的数字。尽管官方否认“全面通胀时代”已经到来,但很多学者认为,今年中国全年CPI涨幅超过3%基本已成定局。根据国际惯例,CPI涨幅超过3%,就意味着通胀时代的到来。
尽管中国的CPI数据由食品、衣着、居住等8大类项目组成,但食品成为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10月份,中国食品价格上涨超过一成。此外,非食品价格也上涨1.6%,虽然涨幅不是很大,但是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应对这一新情况予以关注。
“非食品类的价格也开始出现上涨,这个现象要引起重视,因为毕竟现在影响价格上涨的新情况开始出现。有些国家启动新一轮的货币宽松政策以后,进一步推动了原材料和农产品价格上涨,这些新的情况对我国经济发展包括价格走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物价上涨,官方和学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等国家实施了宽松货币政策。日前,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再次打开了货币的闸门,决定到明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美国长期国债。很多学者担心,“泛滥成灾”的美元将迫使其他国家物价加速上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先生认为,近两年以来美国一直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已经给中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由于美国(货币政策)的定量宽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很快,对于我们大量原油、矿产品的进口产生输入性通胀。另外一个方面,美国定量宽松后,国际资本流入国内的趋势也在加强,这对我们的通胀也带来影响。”
诸建芳认为,在美元贬值、全球流动性泛滥及通胀预期升温的背景下,石油、基础原材料和棉花等这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三季度连续上涨,并快速传递至国内市场。当大宗商品价格高企时,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必然从供应方面提升价格。
除了外部因素,今年以来中国连续遭遇的干旱、洪灾、寒潮等自然灾害也导致部分农产品减产,价格上涨也在情理之中。棉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朱亚楠是一家纺织公司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今年的棉花价格上涨之快是他们始料不及的。
“受寒冷天气影响,(今年)新棉上市比以往迟很长时间,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原因减产,导致棉花涨价。目前棉纱价格较今年5月份涨了近一倍。棉布它的原料就是棉纱,随着棉纱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就增高了,棉布价格也就相应增加了。”
棉布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就是服装价格跟着上涨,而最终为此“埋单”的是普通消费者。
在一些学者看来,除去上面这些因素,中国自身的货币政策也是造成物价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分析说:
“从2008年10月以来,为了应对危机,我们国家货币供应速度是比较快的。这个(货币发行过多)对价格(上涨)的影响大概滞后3个季度左右。”
货币发行过多导致流动性过剩是投机的“温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就认为,外来的“热钱”和国内的游资联手投机是造成物价快速上涨的幕后推手。
“最新的原因还是各种农产品的炒作。有些农产品的炒作还有点道理,易于保存,比如生姜大蒜绿豆,但是后来又传出苹果、鸡蛋也开始炒作,应该说这是跟风上涨,(从而也)造成零售商跟风上涨。”
对于那些手里攥着大量闲置资金的人来说,炒农产品似乎是今年发财的一条捷径。正因为如此,带着巨额现金到主产地抢购、囤积农产品的人不在少数。这样就人为造成了部分农产品供应短缺,价格迅速上涨。
在物价上涨的众多推手中,政府的身影也不时显现。在中国,水、电、天然气、成品油等资源性产品的定价权基本上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今年以来,在深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背景下,各地政府纷纷上调了这些公共产品的价格。因此,有人称资源价格改革就是“涨价”,并认为政府的这种行为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一连串的价格上涨,最终形成通胀。对此,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政府上调公共产品价格会对通胀造成影响,但不会很大。
“价格结构的调整确实会给通胀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价格已经涨上来你要压下去很困难,价格偏低的往往通过价格的上升来解决,按比价关系去合理(调整),总体来说,对价格水平会有向上的影响。我想政府调价(的幅度和步骤)也会根据目前的通胀状况(来进行),所以我觉得不会因为调价给通胀带来很大影响。”
为了遏制物价快速上涨,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加息、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不断在市场上抛售糖、肉等国家储备物资,但效果并不明显。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认为,政府部门需要出台更有力的措施,才能压得住物价上涨的势头。
“关键取决于政策运用是否对头、力度够不够。如果政府马上采取针对性很强的措施的话,它会马上打下去。特别是居民的存款利率,赶快消除负利率状态,至少涨到和CPI持平的程度,贷款利率要同时上升,以便控制投机炒作资金进行贷款。如果不采取措施或者措施弱于投机者预期的话,物价上涨会进一步加码。”
对于中国政府和民众来说,要想成功驾驭已经桀骜不驯的物价,需要付出更多的智慧和耐心。
居民打响钱包保卫战:物价上涨催生团购海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