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理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23:33
史蒂芬·柯维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理论形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如何才能更清晰地理解他的理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研习柯维博士理论多年的睿仕管理顾问(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原双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柯维博士创办的富兰克林柯维公司在中国的惟一合作伙伴)总经理刘昌荣,希望借此能够让读者更深入、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史蒂芬·柯维其人及其理论。
  
  一位平和而有激情的精神领袖
  
  《当代经理人》:你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见到史蒂芬·柯维的?
  刘昌荣(以下简称“刘”):今年5月份,我在柯维公司每年两次的全球领导力大会上第一次见到了柯维博士。这次大会上,柯维博士有半天时间,单独与全球各地的分公司或代理公司代表见面。我作为柯维公司中国代理公司的代表,也有幸与柯维博士进行了面谈,并向他介绍中国的业务情况。
  《当代经理人》:那次见面后,柯维博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刘:只觉得比录像资料中的人老一些,因为他现在已经70多岁了。
  对他本人,我直接的感觉是,他是一个非常平和、非常有激情的人。他把帮助别人、影响别人作为终生的追求,并且会因为别人在他的理论中受益而特别激动。
  我可以举个例子。
  在那次大会上,他的演讲内容是《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的主题——如何帮助别人找到心声。“第八个习惯”理论是柯维博士在2004年提出的。“7个习惯”帮助别人从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一步步地成长。如果运用好“7个习惯”,就会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怎样遵循原则和价值观,在刺激和回应之间做出选择,实现自我的平衡更新,找到自己的心声。而第八个习惯是说,我们不能止于找到自己的心声,你还要帮助别人找到他们的心声。这个习惯告诉人们,还有很多人没有找到心声,每个人都有责任帮助这些人找到心声,为社会进步做贡献。
  在他演讲开始前,先放了一段录像。
  在美国,有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得了绝症,孩子非常痛苦。这个女孩的父亲就一直用“7个习惯”的理论不断地去引导这个孩子,跟这个孩子共同学习,“面对刺激怎么样去反应,应该怎样主动积极地面对人生”。
  在采访她的时候,虽然她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但她看起来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虚弱、那么消极,而是非常的“阳光”,并且还一直在想着如何去帮助别人、影响别人。她用非常童稚的语言说,“我爸爸说,我应该给别人留下更多美好的东西,而且我也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这样去做的,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去做,我们才能够帮助别人。”
  录像放完后,所有在场的人都非常感动。这时,主持人宣布,“今天我们有幸把这个孩子和他的父亲请到了现场。”
  当时,本来应该是在介绍完两父女后,由主持人邀请柯维博士上场。但是,柯维博士没等主持人介绍自己,就从座位上飞快地走过去,“蹭”的一下跳上了主席台——当时,主席台有一米左右高,柯维博士的腿又不太好,走路不是很方便,还拄着拐杖。到了主席台后,柯维博士紧紧地抱住了父女俩,半天没有放开。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了。
  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举动,是因为他认为,帮助别人、影响别人、让别人受益是自己的使命,为了这些,他甚至可以无偿地去做任何事情。所以我觉得,他是不但是一个学者、传播者,而且是一个精神领袖。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理论
  
  《当代经理人》:那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他的理论的?
  刘:90年代末,我去新西兰住了一段时间,在那里的一个邻居当时学习了“7个习惯”,感觉很好,就来跟我分享一些感受。因为在那之前,我曾听说过“7个习惯”这一理论。也便对这个理论有了很大兴趣。随后,邻居就把他培训的磁带借给我听。
  《当代经理人》:第一次接触这个理论后,你有什么感受?
  刘:听完录音资料后,让我感觉特别深的是,之前我一直在国内所做的人力资源方面的培训,基本上都是技能方面的,比如沟通技巧、如何做决策等等。而接触过这个理论后我觉得,这个理论是从做人的原则、从人的本性出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
  任何人的改变都是思维的改变,如果一个人的思维不改变,那么他的行为是不可能改变的。这一理论就是首先从思维方面入手,然后再谈一些技巧和方法。
  《当代经理人》:对这个理论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刘:很多人认为,“7个习惯”是个很好的理论,但没意识到,它是很实用的。其实这个理论是非常实用的。
  现在的商业环境变化非常快,这要求企业管理方式和方法也要随之不断地改变、更新。正如柯维博士所比喻的:以前的管理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划龙舟一样,一个人打鼓十个人划,大家只听着打鼓人的号子就可以了。但是现在的环境更像是在湍急的河流中划皮艇,这时候,每个划皮艇的人都不能再只听一个人的号子,因为他们只能自己去处理遇到的各种情况,这就要求划皮艇的人有很强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辨别能力。所以,柯维博士认为,公司要培养的不是一个领导,而是让每个人都是领导。
  为什么每个人都是领导呢?因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清楚自己的方向和原则,都具备一些基本的能力,剩下的就是怎么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了。
  
  激发每个人的领导力
  
  《当代经理人》:这样说来,“7个习惯”也可以被看成是一个领导力的理论?
  刘:对。柯维博士对领导力的定位与传统理论不同,他认为不仅公司的老板、总经理是领导,而且每个人都是领导。每个人内心都有潜在的领导能力,如何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就是柯维的理论所探讨和解决的。
  如果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的领导力都能发挥出来,那它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在现在这个社会,指望靠一个“领导”来指挥一个团队,那是非常难的。
  《当代经理人》:那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呢?
  刘:传统的领导力理论往往教授的是一些技巧——如何管别人、控制别人,而柯维的理论正好相反。他认为,一个人的影响力不是来自于官衔,而是来自于这个人本身,来自于他做人、处事的原则。
  要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管理者,一定要先领导好自己。如果一个人作为经理,先不去谈如何管别人,而是自己能够主动积极,面对事情知道如何做出反应;如果他能以终为始,每一步都围绕自己大的目标而走,而且能够以重要的事情为重,做到要事第一,那这个人就能够非常好地把控自己,真正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当这个人首先自立了,领导好了自己后,别人会看到一个很阳光、很积极的人。别人才可能尊重这个人的行为,甚至崇拜他,从而愿意被他领导。
  很多人总试图去管理别人,这是领导者的第二大误区。实际上,一个领导者的责任不是去管理别人,而是如何释放出别人的潜能。只要能够相信别人,创造出互信的氛围,大部分人都能达到领导者所希望他达到的目标。
  《当代经理人》:现在有一个说法:中国缺乏高级领导人才。你觉得能否用这个理论解决这个问题?
  刘:这取决于如何定义领导力。如果你认为领导力是靠个人魅力、个人观念影响别人的,那我觉得这样的领导力并不缺乏,因为被赋予什么样的官职,他就有什么样的权力。但事实上,我们缺乏的是一种由内而外、以身作则的领导力。
  领导与管理不同。就像柯维博士比喻的那样,管理是顺着梯子努力向上爬,而领导则是将梯子靠在正确的墙上。现在,在全球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是,管理过度领导不足。领导者过度注重在管理、控制上,而在释放人们的潜能上做得不足,而这恰恰是核心。
  《当代经理人》:除了提升领导力外,这一理论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还有什么作用呢?
  刘:比如可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增进员工间的信任和沟通、增强团队凝聚力。另外,一家公司收购了另一家公司后,在两个团队合并、整合的过程中,每个团队可能都带着自己固有的经验和思维模式,互相不认可对方等等,在解决企业遇到的这些问题上,这个理论都会发挥作用。
出处: 《当代经理人》200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