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康自然疗法养生笔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54:29
1、慢性病造成80%疾病死亡。
慢性病主要指:
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 泌尿系统(糖尿病居首) 恶性肿瘤(癌症也叫恶性肿瘤,相对的有良性肿瘤。可分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肠癌、肝癌、宫颈癌、乳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鼻咽癌等十大肿瘤。肝病居首);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 精神异常和精神病。
2、防治养要特别认识其危害性。
慢性病特点:起病缓、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显著,有些几乎不能治愈。 没有健康理念和自诊常识的人,一般在患病初期,无法察觉。 呈快速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年龄越大,机会越大。往往青少年开始病变积累,中老年开始爆发。 慢性病的防治应该越早越好。
3、基础方法
通经络穴位。(乾坤八式、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等,特别是撞大树、撞墙通督脉、推腹通任脉,增加各自的经脉、穴位按摩刺激) 提高免疫力。(按时喝保元汤,增加营养和保元气) 提高胃气。(食欲不高,则开胃汤,解决输入问题) 泡脚。(一天疲劳问题、睡眠问题总解决法) 解决便秘问题。(解决输出问题) 解决睡眠问题。(新陈代谢) 气血充盈。补气、补血。
4、辩证施治。
百人百体,百病百方。明白——疾病产生的根源、防治的关键、主要对症方。 养成好习惯。饮食起居、工作生活等最为重要。习惯带来好身体! 改变导致疾病的不良习惯,改变习惯往往是治疗慢性病的开端! 所谓家族病,往往是家族共有的习惯。如高血压,往往是家族饮食习惯所致。 注意食物的寒凉属性,病从口入。 注意时令、季节、节气,应时而动,把握时机,治疗慢性病。 学习自诊(五轮目诊法、舍诊、耳诊、手诊等),健康自主,早发现、早治疗。健康从自己开始! 日常疾病,日常应对和解决方法。如普通的感冒防治。健康从每一天开始!
二、中西医治疗慢性病之争
治病养身是医之根本,通向健康的途径,中西医其实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中医、西医都是人类通向健康大道上的方法,犹如左右手,不可偏废。 有人因一时排斥中医,有人则一时埋怨西医,都是有失偏颇,不正确的。 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做出最适合病人的选择。
在这里为了让大家对中西医有个较为正确的认识,我把人们所有的病痛分为了三大类:
1.意外伤害、突发疾病:西医的各种急救措施,在保住生命上是功不可没的,这是目前中医无法与之相比的,但我相信古代的中医能做到。中国自古就战乱不断,各种外伤也是最常见的,那时的中医就能治疗这些。还有各种急症,中医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只可惜现在的中医很少有机会再去治疗这类疾病了,掌握这一技能的中医也许也成了国宝级人物了。
2.各类传染病:在对待传染病的预防上,西医发明的疫苗无疑是最安全、最有效、最方便的。而中医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提高身体素质,有效地抵御传染病的入侵方面,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在传染病的治疗上,我认为中医要强于西医,中医治疗传染病的成功在于治病的理念上。
当病毒侵入体内后,就会突然爆发传染病,只要是确诊病毒造成的,就可以运用各种中医排毒方法(如腹泻、大量排行、刮痧、放血等),将病毒及时的排出体外。中医排毒的治疗手法是非常独特而彻底的,经过这样的全方位排毒后,留存在体内的病毒数量已经是很少了,这个时候在对身体全方位调理,就能很快恢复健康。
西医在治疗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时,往往是采取“闭门捉寇”的方法,不分青红皂白地在人体内部乱砍滥杀。一场乱战下来,人体内的病毒可能会败阵而去,可那些经历身体内乱战、侥幸生存下来的内脏,却已是伤痕累累。
所以对待疾病的处理上,首先要分清这个病原是来自于人体之内还是之外,也就是要先分清是“内部矛盾”还是“敌我矛盾”
“内部矛盾”就是各种慢性病、多发病、常见病、包括癌症在内。都是由于自身的身体状况失衡、缺血、经络不通造成的。这时在治疗上就没有必要大动干戈,更无需在体内乱砍滥杀,而是应该理顺关系并和平解决各内脏因缺血、经脉不通造成的实际困难,这样才能使人体内部各脏器团结协作、亲密相处,确保身体的健康与和谐。
而对“敌我矛盾”外来传染病,就需要联合身体内部所有力量去抵抗它们,不能让它们在我们的身体内发展壮大,危害我们的健康。
3.各种慢性病:在治疗各种慢性病上,中医绝对是强项,这种对身体的全方位的调理,“慢工出细活,精致而细微,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让身体阴阳平衡,带来健康长寿,这是西医很难匹敌的。
在诊断上,中西医各有特点。中医的“望闻问切”不容易掌握,病人只听医生说,自己看不到;而西医的各种先进设备的检查,能直观的看到身体,准确的了解自己健康状况,各种化验结果说服力自然更强了,这些是中医无法相比的。如果通过学会中医的自诊,则有时候诊断的效果超过西医通过仪器诊断。所以诊断,一方面不可盲目相信西医所谓“科学”诊断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不可过于相信自己“望闻问切”,妄下结论。诊断上相互参照、对比、分析。治疗上相互结合,标本兼治。或许是慢性病防治养的必由之路!
一、倒春寒防养治。初春时节预防脑血管疾病是重点。
在倒春寒天气,人体受到低温刺激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还使脑部缺血缺氧加速血栓形成。同时,由于春季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容易导致血液黏稠、血流减慢。因此,如果出现中风的早期征兆,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这些征兆包括短暂性视力障碍、眼前出现“黑蒙”、不断打“哈欠”等。
首先,要注意保暖,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不宜过早脱去冬装;其次,要合理安排饮食,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食品如黑木耳、银耳、蘑菇等。此外,春天风大、气候干燥,要注意多喝水,最好每天喝两勺蜂蜜,以利于保持人体水分充足及大便通畅。
1、颈椎病和睡眠关系——有颈椎病的人早晚睡眠不好,而睡眠不好的人早晚颈椎出毛病。这叫血不养心,心不安神。
2、卵巢囊肿如何办?祥康灸贴气海、关元等穴位即可。
二、如何祛口臭?
在古代,丁香曾为治疗口臭立下过汗马功劳。相传,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掌权时曾充任文学侍从,他自恃长像仪表堂堂,又满腹诗文,理应受到武则天的重用。可事与愿违:武则天一直对他避而远之。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写了一首诗呈给武则天以期得到重视,谁知武则天读后对一近臣说:“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闻之羞愧无比,从此之后,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由此,有人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
现在口臭的患者较为多见,这对生活和交往都带来很大的麻烦。造成口臭的原因多种多样,据河南省中医院消化科牛学恩主任医师强调,口臭病因较多,患者一定要查明原因,辨证施治,中医治疗通常将此分为四型:
胃火口臭
多由火热之邪犯胃所致。除口臭外,还有面赤身热,口渴饮冷,或口舌生疮,或牙龈肿痛等。应清泻胃火,宜用清胃散治疗。
食积口臭
多由过饱伤胃、缩食停滞胃中引起。症见口出酸腐臭味,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嗳气口臭等。应消食导滞,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均可选用。
痰热口臭
多由痰热犯肺或痰热郁久化脓化腐引起。除口臭外,还有咳吐痰浊,胸痛短气等。应清肺涤痰。未化脓化腐者,宜用小陷胸汤(半夏、黄连、栝楼)治之;化脓化腐者,宜用《千金》苇茎汤(桃仁、苇茎、冬瓜子、薏苡仁)加味治疗。
虚热口臭
多由阴虚生内热所致。除口臭外,还见鼻干,干咳,大便干结等。治疗宜清润肺脏,可用清燥救肺汤治疗。口臭而兼见心烦不安,失眠多梦,可补益肝之阴血,用酸枣仁汤合四物汤加减治疗,其效颇佳。口臭而兼见腰腿酸软,多梦遗精,口干咽燥,夜间尤甚,为肾阴虚损,相火妄动之证,可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治疗。
祛口臭食疗方
1、藿香粥  藿香15克(鲜品30克),粳米50克。将藿香洗净,放入铝锅内(一定要用铝锅),加水煎5分钟,弃渣取汁待用;再将粳米淘洗净,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熬煮,待粥熟时,加入藿香汁,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有散暑气、避恶气的作用。
2、薄荷粥  鲜薄荷叶30克(干品15克),粳米50克。将鲜薄荷叶洗净,入锅内加适量水熬,弃渣取汁待用;再将粳米淘净,加适量水煮至米熟,再倾入薄荷叶汁,煮一二沸即可食用。具有利咽喉、令人口香作用。
3、荔枝粥  干荔枝5~7枚,粳米或糯米50克。将干荔枝、粳米或糯米同入锅加水适量煮为稀粥。晚餐食用,连吃3~5日为1个疗程。具有温阳益气、生津养血的功效。适用于口臭、老人五更泻者。素体阴虚火旺的老人忌食。
4、生芦根粥  生芦根30克,粳米50克。将生芦根洗净,加水煮取药汁待用;再将粳米淘净入锅煎至粥八成熟,倾入药汁煎至米烂熟即可食用。晨起空腹食用。具有清热、除烦、辟秽除臭的作用。此粥不宜过久食用。
三、糖尿病患者降糖食疗方
糖尿病之发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饮食疗法可根据清热养阴、益气生津和滋补肝肾的原则指导配方。
1、家常炒洋葱
取洋葱250克,用家常烹炒法制成菜肴,随饭食用。或取洋葱50~100克,水煮1~2分钟后服食。洋葱有温中、下气、消积等功效,能提高血中胰岛素水平以降低血糖,还能抑制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血胆固醇升高,适用于糖尿病伴有动脉硬化患者食用。
2、玉米须煲瘦肉
取玉米须30克,瘦猪肉100克,加水共煮汤。待熟后去玉米须,饮汤食肉。本方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但偏于肾阳不足者不宜。
3、蚌肉苦瓜汤
取苦瓜250克,蚌肉100克。将活蚌放清水中养两天,洗净后取蚌肉,与苦瓜共煮汤,熟后酌加油、盐调味,即可服食。据近代文献记载,苦瓜、蚌肉均有降血糖作用。苦瓜粗提取物含类似胰岛素物质,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中医认为,苦瓜性味甘苦寒凉,能清热、除烦、止渴;蚌肉甘咸而寒,能清热滋阴、止渴利尿。两者合用,清热滋阴,适用于糖尿病之偏于胃阴虚有热者。
4、枸杞子炖兔肉
取枸杞子15克,兔肉250克,加水适量,文火炖熟后加盐调味,饮汤食兔肉。枸杞子为滋补肝肾之良药,据药理研究,其有降血糖作用。兔肉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滋阴强壮之功用,《本草纲目》及《增补本草备要》均言能“治消渴”。该方适用于糖尿病之偏于肝肾不足者。肠燥胃热者不宜。
5、黄芪山药煎
生黄芪30克,怀山药30克,煎水代茶饮。适用于糖尿病之偏于脾胃虚弱及肺气不足者。经临床验证,该方对消除症状及降血糖、尿糖都有一定疗效。肺胃燥热或兼外感者不宜。
6、山药薏米粥
怀山药60克,薏苡仁30克,共熬粥食。山药性味甘平,不寒不燥,有补益脾胃和养肺滋肾之功。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本草纲目》和《本草拾遗》均载其能治消渴。本方食后有饱腹感,可减少饭量,对各型糖尿病患者均较为适宜,尤以脾胃虚弱、口渴善饥者为佳。
7、绿豆南瓜羹
绿豆250克,南瓜500克,切块,加水适量,煮熟食用。南瓜性味甘、寒无毒,有清热润燥、健脾止渴之功效。南瓜含有大量果胶,有促进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的功能,而且富含维生素,是一种高纤维素食品。绿豆甘、凉,有消暑、利尿、解毒的作用,含大量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此方适用于消谷善饥者,常食有稳定血糖作用。
8、菊槐绿茶饮
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沸水冲泡饮用。适用于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者。
9、芹菜粥
鲜芹菜100克,洗净切碎,与粳米50克一同入锅,煮粥食用。适用于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者。
10、苦瓜茶
鲜苦瓜1个,洗净切片,与绿茶3克一起放人杯中,用热水冲泡,分次饮用。适用于轻型糖尿病患者。
一、倒春寒,防风寒。
1、便溏不是指大便稀薄,而是指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俗称薄粪。
本证多见于脾虚是对的。大便溏俗称水便不成形,与腹泻不同,一般排便次数可不增多,也可次数稍有增多;大便排泄不畅,或有排不尽的感受为大便粘滞不爽。两者可单独存在,有时也可交替发生。
肝病患者发生便溏与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如胆汁、胰腺分泌减少有关;肝病患者发生大便粘滞不爽,与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有关。另外,肝病患者活动较少,或由于病情引起肠壁平滑肌蠕动减弱,也可产生大便不畅的症状。肝病患者见有便溏还有结合其他症状来辩证。如肝病患者有便溏的症状,还同时见有乏力、腹胀、纳呆等症,辩证应是脾胃虚弱。脾胃虚弱,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即可导致以上症见。虽然患者为肝病,不能认为肝病是由病毒所致,治疗时不顾病人之本,一味清热解毒祛邪。这样会更伤病人脾胃,使病情加重。而应健脾和胃,扶正固本,才会有满意疗效。大肠粘滞不爽,如伴肛门发热,粪便较臭,多为湿滞伤胃,食滞较重而化热。治疗时,应清利大肠湿热。如大便粘粘滞不爽,又同时见脘腹胀满,多为食滞伤胃,食滞较重而化热。治疗时要因势利导,采用通利之法以消导各积滞,清热利湿。此外,肝病多与情绪有关,情绪紧张或情志不遂,致使肝失条达,气机升降不利,横逆侮脾,失其健运,亦可见胸腹满闷、大便溏泄。治疗以抑肝扶脾之法,症状可以自除。
九味羌活丸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水丸;气香,味辛、微苦。
【功能与主治】
解表除湿。用于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口干,肢体酸痛。
【剂量/用法用量】
用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6~9g,一日2~3次。
【处方(成份)】
羌活150g 防风150g 苍术150g 细辛50g 川芎100g 白芷100g等。
二、倒春寒,防养治心脑血管疾病。
心脏病如何防治养?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临床实践表明,手部按摩是防治心脏病有效的辅助方法。
心脏病诊断
简单自诊办法:舌头中间有裂沟,呈紫青色,左手拇指掐压左手无名指和小拇指间长老茧处剧痛。可怀疑心脏有病。
生活中出现下列现象时 ,建议做一次心脏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 ,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
◆体力活动时有心悸、疲劳、气急等不适 ,或产生呼吸困难感 ;
◆劳累或紧张时 ,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 ;
◆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 ,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及颈部 ;
◆出现脉搏过速、过慢、短促或不规则 ;
◆熟睡或做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 ,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 ,需要坐起来一会儿才好转 ;
◆性生活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 ;
◆饱餐、寒冷、吸烟、看情节紧张的电影或电视时 ,感到心悸、胸闷或胸痛 ;
◆在公共场所中 ,容易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 ;
◆上楼时比以前或比别人容易出现心悸和气急 ;
◆突然出现一阵心悸、头晕、眼前发黑 ,有要跌倒的感觉 ;
◆儿童的活动能力比同龄差 ,活动时感觉心悸、气急、乏力、口唇青紫 ;
◆感冒后轻微劳动也感到心悸、疲乏 ,或走路稍快就觉气急 ;
◆突然胸部不适而昏倒在地上 ,或有马上要“死去”的感觉 ;
◆晚间睡觉枕头低时感到呼吸困难 ,需要高枕而睡 ;◆出现下肢浮肿 ;
◆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现肥大、变形 ;
◆脸、口唇和指甲出现青紫、暗红等异常颜色 ;
◆静息时自觉心跳有异常声音 ,或手掌握触前胸壁心脏部位时有震颤感 ;
◆妊娠期出现心悸、头晕、气急或浮肿 ;
◆左肩痛长期不愈。
三、患者病例
1、脑中风患者,男性,长年卧床。
◆哈欠频频是中风发病的前兆。
◆中风重在预防,预防中风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要喝足量的水,6-8杯水/天。
◆十宣放血可救脑中风。患者无论在什么地方中风,千万不可搬动。可在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稳,以防再跌倒,然后即可开始在十宣穴放血。如果中风后,患者嘴歪了,术者可拉患者的耳垂,直至拉红,然后分别在两耳垂上各刺两针,各滴血两滴,几分钟后患者的嘴就会恢复原状。待患者一切恢复正常,感觉没有异样时,再送医院就比较安全了。这种十宣放血疗法已救了数位中风患者,且无后遗症。作为家庭应急知识,比较实用。
◆取大脑、肾上腺、上下淋巴腺等足反射区治疗中风后遗症。
◆蜂胶是防治脑中风(即脑血栓)的良药。
◆ 蒜泥涂牙根治中风不语。
自然疗法防治中风
◆擦颈发热中风少
擦颈按摩可促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胆固醇沉积,促使已硬化的颈部血管恢复弹性,并改善大脑供血,预防中风发生。做法是:双手摩擦发热后,按摩颈部左右两侧及前后颈,速度稍快,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早晚各4~8分钟。
◆摇头晃脑防中风
头部前后左右旋转运动,可增加血管的抗压力,有利于预防中风。做法是:平坐,放松颈部肌肉,然后,前后左右摇头晃脑,顺、反各做30~50次,速度宜慢,每天早晚各做3次。低血压患者平卧做。
◆耸肩防脑梗塞
耸肩可使肩部神经、血管和肌肉放松、活血通络。为颈动脉血液流入大脑提供人工驱动力。做法是:双肩上提、放下反复运动,每次做4~8分钟,每天早晚做2次。
◆空抓手防脑溢血
研究发现,脑溢血与患者的生活习惯、运动方式有关,缺少锻炼的右脑血管壁异常脆弱,易发生破裂。因此,平时应多活动左手。做法是: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做400~800次。
◆赤足行走
足心的涌泉穴是足三阴经和三阳经的交汇点。中医认为,经常搓脚心有助于镇静安眠、舒肝明目、益智补脑和强身健体。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人体脏器组织在足部都有相应的信息反馈位点(即反射区),经对这些位点的按摩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促进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
刺激足底穴位的方法比较简单易行,例如可以赤脚在地上或鹅卵石上行走,也可在泡脚后用手搓揉或拍打涌泉穴。
2、盆腔炎、腰椎病患者,女性,腰椎病要通肾经,撞大树。盆腔炎要泡脚,按摩妇科三大片。
3、尿道炎患者,尿频、尿急、尿不尽,尿道有息肉,79岁,男性。泌尿系统毛病初期和玉米须熬水喝,严重者用白茅根、车前子、鱼腥草各8克熬水喝。
4、外阴瘙痒患者,女性,阴沉、金银花、鱼腥草各15克,早晚各一次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