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与郭敬明的秘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21:08
中国古代有多少富人?谁能记得清!那些家财万贯的人都叫什么名字?谁能说得出!用赚钱多少去衡量商人没有问题,但是用来衡量作家就实在太滑稽了。首先中国没有一个让作家凭借作品就可以衣食无忧的体制和环境,你当这是美国呢?写本畅销书就够你一生一世吃不完喝不完了!韩寒写了那么多书,本本畅销,但是办上《独唱团》,马上就阮囊吃紧。最近又有人整出个作家排行榜来,看上去郭敬明比韩寒会赚钱多了,便引发了到底谁更成功的热议。 这没什么可惊讶的,如果赚钱的本事便足以证明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那么王宝森肯定比孔繁森厉害。洪洞的一个交警队长,光放债就放了上亿元,比郭敬明更厉害呢!那么韩寒到底是会赚钱啊、会赚钱啊还是会赚钱啊?
韩寒当然会赚钱,也比较有钱,但是他的心思并没有完全都放在赚钱上,连三分之一都不到。有意思的是,韩寒在赛车界曾经有个“韩老四”的绰号,而郭敬明号称“小四儿”,“老四儿”在捞钱方面之所以不如“小四儿”,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个体对团队
郭敬明手下有60多人,分工细致,触角广布,只要能捞钱,什么都愿意干。而韩寒就是个个体户,身边也有朋友,但多数都是感情关系,有事一起干,没事一起吃饭。能赚钱他固然愿意干,但是为了赚钱要费很多事儿他就不干了。如果单纯为了更好地赚钱,韩寒早就不该再开赛车了,费时费力费心血,用那精神去赚钱,几个郭敬明也不是对手。但是韩寒这个体户根本没有个理财计划或者致富目标,人家用来赚钱的时间他都用来睡懒觉了。假如也给他手下配上60张嘴,靠着韩寒吃饭,估计他也能更勤奋点儿。
二、业余对职业
韩寒的写作至今还是在一种非常业余的状态下,有了想法,就在脑袋里存着,存多了,拿出来写,还非得讲究阅读性,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写作有个铁定的法则:100行之内不让读者笑出声来,这段就得改。对于作家,这是个令人敬佩的做法,但是对于卖字的商人,就太业余了,简直没有成本概念嘛。而郭敬明的作品,几乎都是流水线上下来的,能写就写,不能写就抄,把别人的作品拿来换上人名地名就大概齐了。手工作坊对生产车间,产量岂能同日而语?
三、软件对硬件
韩寒虽然号称不写序不出台不做广告不签售,但那只是一种态度,表明自己不会为了钱而什么都干。但是韩寒也有软肋,那就是讲感情不讲钱。比如说在龙游站第二天的比赛中,为了陪韩迷照像,领航孙强都急了,韩寒也不好意思走,而那位观众拿的是半天也对不上焦按不下快门的手机!结果他被罚裁判罚时。另外贾志刚的《说春秋》、方肇的《越位》上市时,韩寒都予以了免费友情帮助,这个人该讲感情的时候还是非常仗义的,不讲钱。相比之下,郭敬明就精明得多了,实打实,硬对硬,出书、代言、卖杂志,没钱的事情人家可不干。两相对比,收益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我一直不认为韩寒就没有郭敬明富裕,一方面,写作之外韩寒还有其它赚钱的渠道,比如他是斯巴鲁车队的签约受薪车手;另一方面,他有朋友,有广泛的读者群,即是财富。郭敬明当然也有许多15岁以下的读者和崇拜者,就算是个儿童文学作家吧。但是大家都明白,一旦成人之后,谁还会去读“三只小猪”之类的东西呢?而从社会责任感方面来考量的话,韩寒的博客可以得到华人世界最大的认同,而郭敬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个差别,多少钱也无法买到,一百年后,人们会看得更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