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行为艺术——生命瞬间(也许看过可以醒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21:47
轻如鸿毛

 藏传佛教行为艺术——生命瞬间(也许看过可以醒悟)
01年2月26日,Ven. Tenzin  和Ven. Tenzin Deshek二个来自尼泊尔和西藏的和尚,在纽约Ackland的Yager画廊将“修建”一个“医学菩萨沙子坛场”,来展现亚洲艺术。
请大家慢慢看,不要太快了,鼠标移慢一点。一定要耐心的看到最后。
这是2月22号开始的情景:


2月26日


2.27
(下面开始绘图,材料是一种用于藏医药的细沙.)


2.28



(佛是万物的起源,是世界的中心)


3.1
(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他们的创作.)


藏传佛教行为艺术——生命瞬间 [转]



(繁华初现.)



(这一张可以清楚的看到,细沙如何汇聚成世界.)





(接下来这一组图片,是围绕在佛周围的芸芸众生,每一种生命都跃然沙上)


(这个,不知道是否就是人,在佛的眼里,与其它生灵平等。)


     

(创作工具)

3.6



3.7
(佛泽四方)

3.8


3.9
(孩子,你是否看到了繁华背后的脆弱?)





3.12
(近距离观察,清楚地看到沙粒铺垫的厚重质感。)

(逐步显现的最后的圣堂)

(象牙塔下的青蛇,不知和白素贞有没有关系。)

(注意宝塔两端的丝带因沙线颜色差异造成的立体感,叹为观止!)

3.14



3.15



3.16


(延续的人生,膨胀的世界)


(由于光线和角度的原因,观众始终以朦胧和模糊的影子出现,如同世界的旁观者。)

3.20
(完成的日子终于到来,辉煌的成就,瑰丽的画卷,以一种强迫的姿态占据每一个人的视界和心灵,乃至灵魂。)




     

(当一切已趋近完美,人可以做的事情也趋近于无。)


(微笑的佛像)

(精致得难以置信的细节)

(工具已经负责了许多)

(不苟言笑的孩子)

(自始至终一丝不苟的创作者)

(完成图,完美的画面,繁华的世界,多看一会儿吧,记住它。)

(成功之后的庆祝)


(ok,注意看他们在干什么.)

(看看,周围人们的眼神)

(这下明白了吧!)



(及尽繁华,不过一掬细沙。)

(人们从来没有庆祝过生,但对于消亡,却总是有隆重的仪式。)

(一切已成昨日残梦,只待追忆。)

(除去抹不净的回忆,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最后的一段旅程)

(记住这个画面。时间仿佛已经停止,一个月的时光凝聚在潺潺流淌的溪水边。远处围观的人群,近处沉思的男子,对于一个世界的消失,做着不同的凭吊和评价。而僧人手中缓缓流逝的细沙,已不再有那惊艳的容貌,那些漫天飞舞的佛,那些欣欣向荣的生命,那些宏伟的庙宇,那些千姿百态的繁华。一切都随风飘入溪水,沉淀,褪色,永不再返。)

(又或者说,所有的繁华已属于流水,外人不再得见呢?)

整个过程将近一个月,每日作画几小时,展出到6月8 日,然后他们将作品清空,付诸流水。以此象征生命的瞬间他们用的沙子好像是藏医所用的一种药物,作画的过程却实在是很震撼,虽然有表演的成分,但依旧觉得了不起。尤其是最后的付诸流水,看画面的时候就觉得生命的短暂易逝,后来看文字介绍,这也是他们的初衷之一。
(整个作品是为了展现生命的短暂易逝,而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但实际上,它的意义远大与此。
从艺术的角度看,整幅图画结构严谨,色彩丰富,借助沙粒这种富有层次感和厚重感的媒介,将宗教的意义表现得十分到位。无论是端坐正中的佛,还是围绕在佛周围的神态各异的生灵,还是围绕在世界周围那一圈缥缈的气,都恰到好处的拥有了各自的神采,又和谐的构成了圆满的世界。更令人叹服的是,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限制了太大的改动的可能,因此整个图画是一气呵成,就像僧侣们将自己脑中的烂熟的世界观默写出来一般。
而从行为的角度看,僧侣本身的创作过程也契合了图画的意图。漫长的创作,成功后短暂的喜悦,然后是毫不犹豫的毁灭。似乎在告诫我们做事的道理,漫长的付出和坚持,短暂的收获,失去的痛苦。
当然,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有没有痛苦,面对精妙的画卷,竟然能伸出那把刷子,境界的确不一样。但从表情看,周围的观众是痛苦的,那恋恋不舍的眼神说明了一切。
我也是痛苦的,于是想把它记住,所以花费了近一个小时来贴这篇日志,希望看到的人,能驻足慢慢地翻看,静静的思考。)
(繁华,不过是一掬细沙)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