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防火救灾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55:38
美国纽约消防局发言人谈高层建筑防火救灾经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7日14:45  法制晚报
图解高层建筑火灾经验
国务院办公厅昨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部门做好消防工作,严防高楼火灾。目前,北京共有高层建筑7000栋以上,超高层建筑60栋。而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多,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
如何预防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火灾如何救火和逃生?美国的高层建筑数量全球最多,年均发生高层建筑火灾7000多起,但近年来较少出现人员大量死亡的情况,值得我们借鉴。
本报记者采访了美国纽约消防局发言人弗兰克·格里班,他以纽约帝国大厦发生的三次火灾为例,向本报详细介绍了美国高层建筑在防火、救火和逃生方面的经验。本报以图解的方式为读者展现。
纽约帝国大厦3场大火
1945年7月28日 一架B—25轰炸机撞向了帝国大厦,第79层的墙被撞开了大洞,机头钻进电梯竖井引起大火,造成19人死亡
1990年7月16日 第51层商户发生火灾,当时楼内有3000多人,幸亏消防供水充分,救援及时,无人死亡,38人因烟熏送医
1995年11月22日 由于电力变压器爆炸,再次发生火灾,当地消防队奋力扑救3个多小时,火势才被控制住,有22人受伤
自救方法
试温:先摸一下门把手是否热,如果很热就说明外面的火势已经很大了
关门:迅速关闭门窗,拿毛巾把门缝塞住,不要让空气快速流动
避烟:打湿毛巾、衣服,准备在烟雾大时捂住口鼻
避火:用湿棉被等物作掩护,快速向楼下有序撤离
走楼梯:利用消防电梯、室内楼梯进行逃生,不能乘坐普通电梯
爬行:在浓烟中采取爬行姿势
呼救:确无其他方法可自救时,可以站到窗外的阳台、空调室外机上呼救
逃生设施
安全电梯
能够在几分钟内将人员从四五百米的高度,安全、快速地送回地面。
超过30层的公共高楼,楼顶设置直升机停机坪
直升机灭火:利用直升机上悬挂的水斗、水炮直接投水,或者投掷灭火弹灭火,同时救援现场被困人员。
采用耐磨、阻燃的尼龙材料和高强度金属圈骨架制成,平时可折叠存放在高层建筑的顶楼或其他楼层,火灾时可打开直通到地面,被困人员依次滑降到地面。
缓降器
由绳索和安全带或防护套组成,无需其他动力,能让被困人员安全地缓降至地面。
降落伞
使用时佩戴好伞包,将开伞绳系在室内牢固的位置,再从屋顶或窗口纵身一跳就可以了。
楼梯间、消防电梯间保持较高的气压,逃生者开门进入后,风就会从里面往外吹,防止人员被烟熏死
火场机器人:带有视频头的机器人进入着火地区,代替消防人员搜索被困者。
人能呼吸的环境温度极限:约116℃
人体在71℃环境中,能坚持1个小时
在82℃时,能坚持49分钟
在93℃时,能坚持33分钟
在104℃时,能坚持26分钟
消防云梯:目前最高的云梯超过100米,高压水龙能喷射10米左右。1995年帝国大厦发生火灾时,在300多米高的观景台上有大量游客,消防员就利用消防云梯将他们救下。
设立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超大型超高压灭火喷枪: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喷射量大力足的灭火水流,或是将灭火泡沫喷至约140米的高空。
地下室的出口楼梯直通建筑外部,不经过首层
1995年帝国大厦火灾中,消防局出动了40辆消防车和200多名消防员参与救援。
文/赵展记者郭悦制图/肖霄丁刚:上海火灾暴露高层建筑安全软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6日16:25  人民网
15日下午,上海静安区胶州路728号的一幢28层民宅发生严重火灾。消防部门接警后立刻出动25个消防中队、百余辆消防车投入灭火抢救行动,紧急疏散和救助了附近居民百余人。截至16日上午,火灾已经导致53人遇难。目前,仍有70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其中17人伤势严重。(相关新闻:上海胶州路特大火灾已致53人遇难70人接受治疗)
着火的大楼有28层,高度尚未有报道,但有消息说,“用90米的云梯车要居高临下压制火势也很吃力”。可见这幢楼房是高层建筑。比如,按照日本的标准,超过60米的建筑就属于超高型了。目前中国各地都在建造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如何应对这些摩天大楼的火灾,理应成为确保城市安全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层建筑着火,在世界各地都算得上是大事,大体上也都会得到同样的重视。高层建筑的“身份”,使得它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谈到安全,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火灾。其实,超高建筑最早在美国出现,就与一场火灾有关。
1871年10月8日,芝加哥燃起了一场熊熊大火,不到两天,整个城市便化为灰烬。火灾过后,人们在重建时为了节约市中心的用地,选择了高层建筑。也是从那时起,钢结构开始逐步取代木材,超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因此大为提高。
在一般人看来,当高层建筑有了钢结构,就不大会发生火灾了。其实这还远远不够。钢结构要具有防火的性能,还需要更为可靠的保护层。
一般的钢结构如果不加保护层的话,会在温度超过450摄氏度后出现变形,而当温度超过650摄氏度,断裂的危险就会加大。在此温度下,钢结构的耐火时间只有十几分钟。因此,现代高层建筑的防火性能主要取决于钢结构的保护层。
“9·11”事件后发表的事故调查报告说,世贸中心两座百层塔楼坍塌的主要原因是,火焰燃烧的温度超过了700摄氏度,钢结构的保护层在大火闷烧后熔化,导致整个钢结构“崩溃”。事件发生后,美国建筑材料业已吸取了教训,对钢结构的保护层做了改进。
我曾就此事问过一位国内的专家,他告诉我,钢结构的摩天大楼应当说是相当安全的,绝大多数这样的高层建筑都不会因火灾而坍塌,这主要就是得益于钢结构防护层技术的发展。此外,钢结构的摩天大楼也往往具有较好的抗震性,在地震袭来时最多只会出现部分坍塌。
那么,是不是工作或生活在摩天大楼里,就是绝对安全了呢?当然也不是。摩天大楼也有安全的“软肋”,它需要应对像火灾、断水、断电或地震等各种各样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但最主要的,还是如何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尽快疏散大楼里的人员。
记得“9·11”事件发生时,纽约各区有近1万多救援人员被迅速调集到了事发地点,他们花了9个多小时,才把陷在“灾区”里的10万多人营救出来。而有的消防人员从一层爬上二十几层,竟花费了两个多小时。
事件发生后,纽约有关部门总结的第一条血的教训就是,高层建筑一定要有防火的消防电梯;其次是大楼里的住户或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基本的撤退常识;其三是大楼里的机构一定要有专职人员,负责在紧急情况下组织撤退,并切断气源和电源。
从纽约消防队的分工设计,我们还可以看出突发事件救援的复杂性。整个消防队会根据事故的规模和涉及范围,迅速分成几个分队,一队负责疏散抢救,并按不同楼层搜索被围困在楼内的人员;另一队则负责灭火;还有一队要迅速及时地“斩断”着火大楼里的气源、电源等;还有一队要为大楼有可能出现的坍塌或部分坍塌做好应急准备……现代高层建筑的 救援技术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系统工程。
高层建筑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改变了城市的风景线,给城市增添了现代化的亮丽光彩,但高层建筑的增多,也给城市居民的生存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其实,现代化的进程原本就是这样,在旧的问题解决的同时,新的问题也会出现。既然我们选择了高层建筑作为工作、生活之地,我们也会找到应对它的“软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