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震救灾的做法、经验及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3:45:46

日本防震救灾的做法、经验及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1日 00:06  中国经济时报

   与日本相比,我们的防震救灾教育相当薄弱,全覆盖、专业化的教育体系远未形成。

   我们加强防震救灾工作,必须切实提高并严格执行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尤其要加强对学校校舍安全性的检查和评估,切实提高学校校舍的抗震能力。

   在专业救援力量、技术、设施等方面,我们与防震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果多一些救援装备,多一些救援队伍,多一些救援技术,也许会有更多的生命获得拯救。

  ■地方论坛■陈一新

   5月中旬,我率团赴日本考察旅游业发展时,正逢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因此,我们特地留意考察了日本的防震救灾工作。日本在防震救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一)日本高度重视防震救灾教育,着力提升民众的防震救灾意识、知识和技能。地震来临时,这些意识、知识和技能在自救互救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就启示我们,减轻地震灾害,必须在加强预防上下功夫,把强化防震救灾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可以说,日本在长期的防震救灾实践中积累的首要一条经验,就是加强防震救灾教育工作。

   一是全民教育。每年9月1日是日本防灾日,8月30日至9月5日是日本防灾周。在防灾日和防灾周,日本各行各业都要进行各种形式的防震演习,不仅使民众增强了防震意识,而且使他们掌握了防震知识和技能。

   二是学校教育。日本的成功做法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防震救灾意识和技能。日本的小学每月都要进行防震演习,以便小学生在真正遭遇地震时不但不会慌乱,而且懂得如何规避和救助。

   三是地震体验。日本全国各地设有许多体验中心,免费向市民开放。中心内有模拟地震的震动平台和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供市民亲身体验6级地震的状态。在京都市民防灾训练中心,我们看到前来参观和接受防灾教育的人群络绎不绝。

   正是在这种经常性和专业化的教育之下,日本民众的防震意识已经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家里稍高一些的家具,为了防止它们在地震时倒下来砸伤人,都有专门把这些家具与墙壁或天花板固定的装置。摆放的音响、电视或容易损坏的工艺品等,在其四角都装有可以专门固定防滑的胶皮垫。与此同时,日本民众的防震技能明显增强,自救和互救水平不断提高。在1995年1月17日的阪神大地震中,约80%的生还者是被当地民众而不是后来赶到的专业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救出的。

   启示:在应对地震灾害方面日本人是真正做到了“有备”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无患”。但与日本相比,我们的防震救灾教育相当薄弱,全覆盖、专业化的教育体系远未形成。我们应该牢记惨痛的教训,切实加强防震救灾教育,使防震救灾知识和技能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二)日本高度重视提升建筑抗震能力,强力推行建筑物抗震标准,充分发挥新技术在建筑物抗震中的作用,大大降低了建筑物倒塌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这就启示我们,减轻地震灾害,必须在建筑抗震上下功夫,把提升建筑物抗震能力作为重要任务,有效控制建筑物倒塌带来的严重威胁。

   据了解,近一个世纪以来,日本一直高度重视建筑物的防震抗震功能,并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

   一是重视抗震设计。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就制定法律,要求建筑房屋时必须计算防震强度;1981年,规定了建筑物的防震标准;1995年阪神大地震之后,又进一步提高了防震标准。日本法律在建筑物抗震安全性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日本《建筑基准法》规定,新建筑必须达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数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损的抗震强度。

   二是重视标准执行。在日本,一个建筑工程要获得开工许可,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建筑抗震报告书经过相关部门确认无误后,建筑才能开工。2006年,日本警方逮捕了一名建筑设计师和一家房产开发公司社长,揭露了该设计师与房产开发公司勾结、擅自修改设计方案、减少钢筋用量和粗壮度、导致众多住宅楼抗震能力下降的罪行。

   三是重视技术开发。日本高度重视新技术在房屋抗震中的作用,其中“阻震建筑”、“隔震建筑”、“抑震建筑”三种技术最受青睐。阻震建筑是利用螺栓、墙体和其他建筑构建的弹性吸收地震能量;隔震建筑是在地基或楼层间置放轴承等吸收地震能量,防止建筑物震动;抑震建筑利用抑震设备如墙内阻尼器来吸收地震能量,进而控制整个建筑物的摆动。

   四是重视校舍抗震。日本防震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学校的房子不能倒,要求以“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未来”为最高原则,加强房屋抗震性。1995年阪神大地震,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校舍补强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全国各中小学校全面进行一次抗震检查,对不符合最新抗震要求(抗震要求为7级)的学校立即进行补强施工。在日本这些年来发生的多次地震灾害中,最后不会倒塌的建筑物中必有学校。

   启示:“地震本身不会杀人,杀人的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据媒体报道,在汶川大地震中,死亡和失踪人数将近9万。这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尤其是,不少教学楼在这次地震中倒塌,造成了大量师生的伤亡,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这就启示我们,加强防震救灾工作,必须切实提高并严格执行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尤其要加强对学校校舍安全性的检查和评估,切实提高学校校舍的抗震能力。

   (三)日本高度重视避难设施建设,建立了完备的避难场所,预备了充足的避难物资,开发了实用的避难工具,为民众避难和政府救援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这就启示我们,减轻地震灾害,必须在紧急避险上下功夫,把避难设施建设作为关键环节,有效躲避地震造成的人身安全威胁。

   据了解,日本的避难设施建设非常完备。走在日本的城市农村、大街小巷、公共场所,随处可见避难场所指示牌和防震救灾用品箱。

   一是避难场所。在日本,公园、广场、体育馆、幼儿园、学校和文化中心,都是指定的地震避难场所。不仅有醒目的避难标识,而且有规范的疏散路线。以小学为例,一般以小学为避难区覆盖了附近两三千居民。当地震发生时,附近的居民可以迅速到小学避难。

   二是避难物资。在避难场所、各个企业以及众多家庭,都配备有防灾应急箱。这种应急箱体积不大,内部配置略有差别,但是大体可以满足地震后幸存人员的自救需要,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等待救援时间。比如,超薄保温雨衣一件,饮用水两罐,每罐340克,应急食品两罐,包括每罐110克有盐压缩饼干、冰糖糖块和熟花生米,这些食物的味道并不好吃,但是热量很高,可以有效补充体力和矿物质,在静止不动时能够满足一个成年人坚持4天的营养需要,大大提高了幸存者等待救援的时间。

   三是避难工具。在应急箱中,还配备有一些药品、绷带、绳梯等自救工具。比如,附有加强橡胶(13855,-320.00,-2.26%)指垫的棉线手套一副。遭到地震后,自救逃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特别是被砖石杂物困住时,单靠自己双手很难脱险。而戴上这种手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挖掘砖石瓦砾的能力,增强摆脱危险的可能。同时,这种手套戴上后还可以防滑,如果脱险时需要攀爬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此外,在灾难应急机构的要求下,今年4月以来在日本出售的手机都安装了GPS接收器。这样,在地震中即使打电话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哪儿,救援人员也可以追踪到使用者的位置,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

   启示:人类无法防止地震的发生,但可以避开地震造成的伤害。避难设施建设的好坏,决定着受灾程度的轻重。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两位被埋20多天而被成功救出的矿工,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们之所以能够被成功抢救,主要是因为在矿区贮存有一定数量的食物和饮用水,维持了生命的需要,为等待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但是在这方面,我们的差距还很大。一些城市疏于应急避险场所建设,一些建筑密集区疏于救灾抢险通道预留,一些建筑物疏于灾害自救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套。这些问题都在汶川大地震中暴露无遗。我们应该汲取教训,借鉴日本避难设施建设的做法和经验,让更多的人成功地躲避地震带来的伤害。

   (四)日本高度重视紧急救援工作,在震后救治方面积累了大量技术人才和宝贵经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使日本成为一个地震最多但并非受灾最重的国家。这就启示我们,减轻地震灾害,必须在紧急救援上下功夫,把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摆上重要位置,确保紧急救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

   据了解,屡受地震灾害的日本,在长期的抗震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抗震救灾经验,紧急救援工作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中,面对地震带来的巨大创伤,日本对抗震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将防震救灾方针由以往的“以防为主”转变为“预防与应急管理并重”,进一步推进了紧急救援工作的发展。

   一是政府指挥顺畅有序。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迅速成立防灾总部,作为对应、救助和灾后重建的最高指挥机构。日本政府应付危机的能力和经验相当成熟,一旦发生地震,各级政府的应急机构马上投入工作,权威部门将对短期内发生地震、海啸和滑坡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将结果通过媒体公布,让民众心中有数。各地都缔结了防灾互助协定,相互协作的救援体制保证了物资的顺利调动和力量的统一调配。

   二是信息传递快速准确。日本全国各地有好几处地震监测中心,地震一发生,监测中心就立即将震级、震源、震中等信息传递给国家有关部门。在地震发生1分钟之内,电视台将地震的大致信息迅速告知全国。电视和报纸在现场的连续现场报道,形成了不间断的信息流,而且这些报道非常中性,并不使人感到紧张和恐惧。

   三是救援队伍专业有力。建立于1987年6月的日本灾害救援队,现有1540人。日本灾害救援队按国际救援队标准建设,主要包括搜索与救援队、专业救助队、医疗队、生活自给自足管理队、联络队和教育队。该队按照规定配备有100余吨的设备和工具,包括运输与通讯车辆,船只和小型直升机,各类起重、挖掘和装卸工具,搜救仪器,个人全套用具,生活补给储存设备以及发电设备等。

   四是心理疏导及时有效。日本发生地震之后,有三种工作人员最先赶到现场。一是消防队员,二是新闻记者,三是心理咨询人员。有专家指出,地震中遭受惨重损失和巨大精神打击的人群,既需要生活上的救助和照顾,同时也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关切。由于有了心理人员的辅导,受灾群众的心理得到抚慰,恐惧感被减轻,忧郁焦躁感也被控制或消除。这是抗震救灾工作所不可少的。

   启示:在汶川大地震中,我国政府开展了有力、有序、有效的紧急救援工作。比如,关于抗震救灾的信息发布和心理疏导工作,不仅得到了国人的赞誉,而且赢得了世界的尊敬。同时也要看到,在专业救援力量、技术、设施等方面,我们与防震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果多一些救援装备,多一些救援队伍,多一些救援技术,也许会有更多的生命获得拯救。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紧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统一指挥、运转高效的组织指挥系统,职责明确、操作性强的应急管理预案,功能全面、反应灵敏的救援技术平台,精干高效、突击力强的紧急救援队伍。

   (作者系中共浙江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