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53:16
不久前,我做了一次广州之行。在寂静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里,我遇到了和我同龄的一个背包客,他姓陈,名子恒,是台北一所中学的历史教师。他告诉我,来广州之前,他去了日本;日本之前,他去了檀香山;广州之后,他会去南京,随后再前往北京。我说:“这似乎是孙中山走过的路线。”他说:“没错。今年是国父诞辰140周年纪念,我是一个历史教员,重走国父之路一直是我的夙愿。” 湿润的南国热风里,我们倾心交谈。陈老师告诉我,他来黄花岗主要是为了追念一个人,他问我:“你知道林觉民吗?”我说:“怎么可能不知道?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里,他的《与妻书》是必读篇目。”“是吗?台湾的语文课本里也有《与妻书》。它是我读过的最感人的情书。”
中国人在一起,很多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中国菜的味道,家乡话的韵律;忠义先烈,坊间传奇。共同的血脉,让我们有天然的默契。我们一起回忆着各自记忆中的林觉民。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1887年出生于福建福州。十三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扬长而去。1906年自费去日本留学,而当时的日本正是同盟会的大本营。 四年之后的1911年,林觉民从日本回国参加广州起义,临行前回家探望了父母和妻子陈意映,跟家人说学校正在放假。    广州起义中,林觉民受伤被俘。当时传言,抓获一个剪短发、穿西装的美少年,指的就是林觉民。时任两广总督的张鸣岐负责审问林觉民。林觉民不会说广东话,就用英语回答问题,综论世界大势,宣传革命道理。奉劝清朝官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慷慨陈词,满庭震动。张鸣歧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有人劝张鸣岐为国留才,而张鸣岐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万不可留给革命党。最后,林觉民被关押几天,滴水米粒未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年仅24岁。 林觉民在离家去广州的路上,深夜里在手帕上写下了《与妻书》。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林家躲到乡下避祸,有一天发现有人偷偷地把两张纸片塞进门缝,打开一看,原来是林觉民写的遗书,一封是给父亲的《秉父书》,一封就是给已经怀孕的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李建复《意映卿卿》]意映卿卿 再一次呼唤你的名今夜 我的笔沾满你的情然而 我的肩却负担四万万个情钟情如我 又怎能抵住此情万万千千意映卿卿 再一次呼唤你的名曾经 我的眼充满你的泪然而 我的心已许下四万万个愿率性如我 又怎能抛下此愿青云贯天梦里遥望 低低切切千百年后的三月 我也无悔我也无怨 这是台湾校园民歌时代的歌手李建复演唱的《意映卿卿》。李建复是《龙的传人》的首唱者,清亮的歌声里满含故土家园之爱,那是当下的流行歌坛少有的“大爱”之声。 [垫乐] 我决定前往福州。林觉民的故居在福州的闹市区,南后街杨桥路口。虽在闹市,老房子却十分冷清,只有我一个访客而已。进了大门,一道影壁后是个天井,天井中一左一右摆着两个生了青苔的大鱼缸。天井边的廊柱上有一副我极喜欢的对联:“海阔天高气象,风光霁月襟怀”。  穿过中堂和天井,我来到了小厅。小厅里有林觉民的一张照片,浓眉大眼,神情坚毅。他的《与妻书》原件,如今收藏在福建省博物馆里,小厅中的这份是复制品,那是一封写在泛了黄的手帕上的生死遗言。  《与妻书》中写到:“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这“厅旁一室”就是他们的卧室。我眼中的卧室,很小,一张床,一张桌子和几张椅子而已。不敢想象林觉民就义后陈意映独自一人从那小屋里再看到“疏梅筛月影”时的心情。 南院的“紫藤书屋”是林觉民当年的读书处。书屋外有幅草书的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戴着眼镜的故居管理员告诉我,这房子建于清朝,不到两百年的历史,曾经差点被拆,如今总算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保存了下来,为寻觅历史的人留一些旧痕迹。管理员介绍说,少年时代的林觉民爱读《警世钟》、《猛回头》等革命书籍;他曾毫不避嫌地在家里办女学,把自己的堂妹、堂弟媳等等女眷10多人全都解放了小脚,这在当时应该是耸人听闻的举动。后来“觉民个人女校”的学生全部成为福建女子师范学校第一届学生。年少的他曾在一条窄巷里演说《挽救垂危之中国》,声泪俱下。巧合的是,全闽大学堂的一个学监因为路过而成了他的听众之一。事后他曾说过:“亡大清者,必此辈也!” [童安格《诀别》]    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尽诀别吾妻 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口白)意映卿卿如唔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唉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1990年,创作歌手童安格推出第八张专辑《真爱是谁》,其中一首《诀别》的意绪正是当年林觉民的情怀:“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深夜静听,童安格招牌式的华丽唱腔别有一种山长水阔的意境,所谓纵横英雄气,缱绻儿女情。 [垫乐] 回南京的航班上,我思绪万千。有时候,历史会轻轻刻下一个名字,又慢慢抹去,让你知道这个人的一点事迹,却不知道他最后的结局。《与妻书》写得慷慨激昂又缠绵悱恻,正气与柔情沛然流转。林觉民那种为心中至高无上的理想百死不回的气概,那种博爱天下人的胸怀,那种不得不和爱人永别的刻骨之痛,那种难分难舍又毅然决然的心情,每一次重读,都要让我感动良久良久。可故事的女主人公呢?她是怎样隐忍的神情?她有怎样沉浮的命运?她的内心,有谁肯去仔细地探询? 陈意映是大家闺秀,自幼熟读诗书,她和林觉民是奉父母之命结婚的。初婚三四个月,两人卿卿我我互诉衷肠;丈夫留学日本,陈意映又曾有多少个日夜思念远方的丈夫;等到丈夫归来,陈意映请求林觉民如若远行就将她带上,生死都愿相随。平日里林觉民去同盟会福建支部开会,陈意映常在外望风。黄花岗起义前夕林觉民曾回福建布置福州、厦门的响应计划,并带有运送炸药赴广州的任务。他原意是打算让意映打扮成孀妇,将炸药伪装藏入棺木中用出殡仪式运出,因当时意映已经怀孕八个月,才改由他人担任。 林觉民在广州英勇就义后,陈意映为避难卖掉祖宅,拖着8个月的身孕领着一家大小仓皇搬到了光禄坊早题巷。林觉民死去不足一个月,悲伤过度的陈意映早产。因为思念心切,悲痛欲绝,陈意映萌生了想跟随林觉民而去的自杀念头,后经林觉民双亲跪下求她念在小孩年幼,需要母亲照料,她才放弃了自杀念头,但过了一年多因思念林觉民太甚而病故。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当哭相和也”。无数个辗转的日子里,哭泣已不能公开展示,一个女子如何承受“爱未死人先去”的锥心大恸? 也许,只有女人才能真切地懂得女人。1997年,歌手齐豫演唱了一首《觉——遥寄林觉民》,歌中模拟陈意映的语气写了封给《与妻书》的回信。歌词句句是陈意映的幽怨、哀愁和诘问,亮煌煌战斗旗、轰烈烈呐喊声,怎么也遮不住一个柔弱女子的孤单背影。本来,宏阔的大历史天平上,一个人的爱恨情仇也应该是沉甸甸到不能忽略的。在歌词文案中,齐豫一语道破了她的疑问:“当承受是惟一出路,一生似解非解的孤单心情里,有没有过一丝愤怒或埋怨?” [齐豫《觉——遥寄林觉民》]    觉当我看见你的信我竟然相信刹那即永恒再多的难舍和舍得有时候不得不舍 觉当我回首我的梦我不得不相信刹那即永恒再难的追寻和遗弃有时候不得不弃 爱不在开始却只能停在开始把缱绻了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一个名字 如今当我寂寞那么真我还是得相信刹那能永恒再苦的甜蜜和道理有时候不得不理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有这样几句话:“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无疑,这给整个民族留下了一个悬念:究竟烈士遗孀腹中的孩子生下来没有?如果生下来了,是男还是女?后来的命运又怎样呢?  [垫乐] 冯克力主编的《老照片》里有一篇桑地撰写的《〈与妻书〉:前缘后事》,为我们解开了疑问。 失去丈夫的陈意映如何忍受悲伤可想而知。为了安慰她,也为了保住她腹中的孩子,林家用过继的办法,把林觉民哥哥的一个女儿过继给陈意映。女孩儿叫林暖苏,一个温婉可人的女孩。这个女孩的到来,多少慰藉了陈意映悲伤的心。 几个月后,“腹中之物”降生人间,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取名仲新。由于陈意映一直不能走出失去丈夫的悲伤,再加上生活变得艰难,林仲新刚刚两岁的时候,陈意映去世了,林仲新由祖父抚养。     桑地写道:“大学毕业后,林仲新来到南京,跟随林觉民的旧交林森做事,林森对林仲新关照很多。随着中国历史的变化,林仲新不断迁移居住地,到过重庆,后又回到南京,解放后定居福建,晚年生活在福建漳州。生有一儿两女,一个在北京,两个在福州。林仲新于1983年病逝。”  ——原来,南京浓密的梧桐树影下,曾留下过烈士遗孤的背影。 林觉民就义之后,家人把祖宅卖了避难。买主叫谢銮恩,他有个孙女后来也很出名,叫谢冰心。冰心长大了后曾经写文章追忆过自己的这个故居——可她没有提及故居里曾经诞生过一个慷慨赴死的年轻人。林觉民有个堂哥林长民,后来也生了一个很有名的女儿,叫林徽因。然而遍寻林徽因的文笔,她也从未提到过自己的这位叔父。——为什么最有可能用笔墨记录烈士事迹的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失忆?我非常困惑。 2004年7月18日,新华网上刊发一条新闻,说“福州这个省会城市,为了改建一个公园,毁掉了一座据说已经不甚美观的林觉民塑像。两年来,塑像的残部,一直废弃在一座公厕旁的杂草丛中,“塑像的脸部完好,目光坚毅地看着前方;而它的胸膛以下的地方则被烧出一个空洞,空洞里是烂树叶、荔枝壳等一些废弃物”。这让我想起林觉民故居的管理员告诉我的一个插曲,故居前些年被一个来自香港的地产商强行拆迁了一小部分,当地居民以身体对抗推土机,浴血保卫了林觉民的故居。——我们是历史的受益者,我们怎么能够允许自己对先烈采取淡忘、轻慢的态度?林觉民的牺牲,陈意映的牺牲,换来的不该是仅存于课本上的一篇绝笔书吧? 蔡琴是个有想法的歌手。刚出道时曾用歌声吟咏过女英雄秋瑾。1992年,她也录过一首《卿卿如晤》。我们就用蔡琴的这首《卿卿如晤》来结尾吧。我希望我的这档节目,能带你步入那个鲜红的时空,追寻林觉民那流星般短暂,却如磐石般沉重的轨迹。 [蔡琴《卿卿如晤》] 层层的迷雾是你最后的倾诉海誓山盟句句随风逝蓝蓝的信纸千行美丽的解释只为诉说你我已结束卿卿如晤 卿卿如晤 依旧熟悉的称呼卿卿如晤 情已不顾 不必再提遥远当初 卿卿如晤 泪已模糊 看不清你心灵深处卿卿如晤 卿卿如晤 听起来多么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