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孩》引发7080后集体怀旧:何处安放青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27:53
《老男孩》引发7080后集体怀旧:何处安放青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1日15:49  北京日报

《老男孩》剧照
http://ent.qianlong.com/4543/2010/11/11/4182@6302422.htm(链接播放)
本报讯(实习记者王砚文)“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这是网络短片《老男孩》结束时打出的字幕。以“青春”和“梦想”为关键词,《老男孩》和它的同名主题曲引发了70后和80后的集体怀旧思潮,成为当下网络上最热的话题。
这个42分钟的视频也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并在网上爆炸式传播开:第一天,有30万人次在线观看了这部短片,而到记者截稿时止,该片的在线播放量已经突破865万人次,它的评分一度达到9.1分(满分10分),网上还出现了主题曲的各种“山寨版”翻唱。
《老男孩》以迈克尔·杰克逊的辉煌到死亡作为暗线贯穿始终,以肖大宝和王小帅的人生经历串起鲜明对比的“男孩期”和“老男孩期”。短片前半段,还是高中生的两人一个是唱着《小芳》的学校“小霸王”,一个是跳着太空舞的文艺青年,年少时最大的苦闷不过是被心爱的女孩拒绝,“情敌”也能相逢一笑泯恩仇。片中砖头似的老式收录机、《花仙子》主题曲、BP机、掌上游戏机等元素,无一不烙印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勾人回忆。
到影片后半段,时光奔涌,两人一个成了点头哈腰的婚礼主持人,一个成了忍气吞声的理发师,蹉跎度日。迈克尔·杰克逊的死讯震动了肖大宝,他找到旧时搭档王小帅,组成“筷子兄弟”参加“欢乐男生”的选秀,虽然成名之路还是断在商业价值面前,但终于登上舞台的两人总算一尝少时所愿。“梦想和现实的冲突,青春远去的无奈。”身兼编剧导演主演三职的肖央这样 总结自己作品传达的内容,“这个时代没给70后和80后那么多机会,我们的梦想和现实距离总是很远,这种集体的委屈感大概就是我想说的吧。”
观众:青春是没有确定答案的旅行
“感动”和“哭了”是无数留言里的高频词,网友们在评论里几乎都表达过同一个意思:它让我想起逝去的青春和梦想。
短片的前半段基调比较轻松,肖大宝垃圾车里偷看校花的眼神,梳着中分头的王小帅一脸圣母光辉地模仿迈克尔·杰克逊都让人忍俊不禁,也联想到自己天真烂漫的花样年华。演员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更让不少网友大呼“太逗”、“笑抽了”。而到后半段,歌声响起,王小帅挥动红绸尽情起舞,很多观众表示“眼泪实在忍 不住”。最后一幕镜头回闪,穿着校服的肖大宝在街角怀抱吉他等待女孩路过,倾盆大雨里撑着花伞的她回眸一笑,再配上主题曲中所唱“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更令人无限唏嘘。“直到影片结尾,姑娘回望的镜头来临,我才确定,青春一定是没有确定答案的旅行……我们错过了多少细节,我们的生命 又因此改变了多少轨迹。”网友“mlln,董晓波”感叹。还有人在看完后将歌词中的“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 想。”换作自己的MSN签名。
“其实好多评论跟片子本身没关系,大家是在感慨自己的人生。”肖央说,“这也是我们想表达的,拍了两个人 的故事,背后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诚然如此,当少年的单纯和梦想的绮丽被生存和现实打磨得荡然无存时,对“旧日好时光”的缅怀成了最无奈却也最有安慰效果的选择。不少网友都有感而发说起自己的经历,网友豆豆说:“很感动很心酸,比照自己的回忆,我想对那个吉他手说,我不想枯萎,但是等待的过程已经让我有 渐渐要枯萎的感觉。”网友“五代驳倒·改”的话则代表了另一种态度:“我们生命中有着这样那样的断层,……谁晓得我们的梦想被夹到哪块断层,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回过头去把它挖出来,然后永远不放手。”
“筷子兄弟”:真诚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
片中的肖 大宝和王小帅,为参加选秀组成了一个叫“筷子兄弟”的组合。事实上,“筷子兄弟”的确存在,成员就是扮演这两人的肖央和王太利,一个是30而立的广告导 演,一个是42岁已过不惑的小老板。早在2007年,两人就以“筷子兄弟”的名义拍了当时颇受欢迎的网络短片《男艺妓回忆录》。包括之后的《你在哪里》和《老男孩》,三部短片都延续了肖央编剧导演、王太利负责音乐、两人共同主演的创作模式。
说起《老男孩》,肖央说整个事儿源于迈克尔·杰 克逊的死讯和王太利重新填词的一首日本歌。“迈克尔·杰克逊是我们很多人青春时代的一个印记,他都死了,我们得趁着有热情赶紧做一些想做的事,当时老王拿来这首歌,我一听,就觉得好,我们要拍一个青春的故事。”最开始他们打算和前两次一样,围绕歌拍一首MV,但一拍就收不住,想表现的东西太多。而找作词老王来演戏,肖央说是因为“我一眼就看穿他传统生意人脸下有颗发廊女的心”,一旁的王太利哈哈大笑:“可能是内心叛逆吧,老有不甘,不能舍弃自己的梦想。” 他的梦想就是音乐,“但因为种种现实,没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所以当我坐在车里听到《老男孩》的原曲,真的哭得满脸是泪。拍视频纯粹是无心插柳,只是想宣泄一下自己压抑的激情。”
虽然看着像喜剧,肖央却认为它“很悲观”:“最后字幕说‘梦想不会褪色’,这话很有点义和团战士坚信自己刀枪不 入,挺胸走向洋枪大炮的悲壮味道。梦想怎么不会褪色?正是因为它会褪色,我们才希望它不会,才拍出这样的片子来激励大家。”王太利则表示积极向上是“筷子兄弟”最想传达给大家的:“我的座右铭是‘再穷也要快乐’,因为吃苦太多,觉得快乐才最难得。”
对于被《老男孩》感动的人,“筷子兄 弟”说可能因为它击中了大家心里很柔软的地方,还可能因为他们故事讲得很真诚。“真诚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肖央坦言,“现在的人习惯用调侃的态度,羞于特真诚地说事儿,这挺不好的。”他还说自己的创作观是“来源于生活,低于生活”:“你用低于生活的姿态才能发掘各种细节,才可能最大限度地还原生活的真 实。就像片子,你得先让人觉得有意思,跟他的生活相关相贴切,才会吸引他,当他跟你走进来时,才可能接受你要表达的观点。”
 
网络短片《老男孩》走红 唱哭无数80后
http://www.youth.cn   2010-11-11 16:39:00 中国青年网
创意 借MJ缅怀青春
《老男孩》用迈克尔杰克逊从辉煌到离世作为一条暗线,串起了两个男人肖大宝和王小帅的成长经历。肖央表示,正是迈克尔杰克逊的突然离世刺激他完成了这个故事。2009年6月25日获悉迈克尔杰克逊去世后,王太利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说:“MJ走了,我们也没多少时间了,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本来两人只是想给《老男孩》片尾原曲大桥卓弥的《谢谢》配上自己原创的MV,以前两人的短片也是原创MV配知名歌为主。
迈克尔的突然离世让他们有了更大的野心。肖央觉得迈克尔杰克逊一生和70后的成长轨迹比较暗合,“他最辉煌的时候,我们在中学无忧无虑,对未来充满期待。他娈童官司缠身时,我们进入社会面临挑战;当他离世时,我们又面对30岁后的选择。他从神话般的偶像变成病痛缠身的凡人,我们也从阳光少年变成在大城市挣扎的小人物。”
怀旧 因现实压力太大
肖央在做广告导演之余真的帮人主持过婚礼,片中小时候经常受欺负的猥琐男包小白,长大后竟开起了奔驰。肖央也碰到类似的事:“一帮老同学聊起过去就眉飞色舞,谈到现在就战战兢兢,大家最怕提到的就是挣钱,因为彼此间差距巨大。”《老男孩》中,插入了一段广播采样,播音员一边述说着国家快速发展的方方面面,另一边说的则是强拆和房价飙升。肖央和朋友们经常感叹:“国家发展真快,都有点跟不上了。”或许是种种情绪触碰到了很多人的神经,因此《老男孩》上线后得到极大反响。
肖央分析说,“70后怀旧是一种思潮,小时候我们都很幸福,时代给了我们做梦的机会,但现在生存压力大到了一个临界点,大家只能在回忆中寻找快乐。”
肖央也不否认自己受到了日本组合Mr Children的MV《Kurumi》影响,那个MV讲述几个日本中年男人想起当年的音乐梦想,重新组成“大叔摇滚乐队”的故事。肖央说,他想把70后那一代的共同想法,生活以及成长后受到的委屈都表达出来。比如故事前半段加入李春波的《小芳》、动画片《花仙子》主题曲等,这些都是70后的共同回忆。
老男孩走红 80后没必要沉溺于70后的自怜自伤
2010-11-11 17:05 来源:猫扑娱乐
很显然,这片子是拍给70后悼念青春和梦想的。片子一开始就很怀旧,MJ和李春波是我小学那会儿很火的,片子里那群装嫩的中学生正赶趟儿,那是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标志性回忆。片子的前半段恶搞得恰到好处且富有中国特色,直到片子进行到一半,男猪脚翻出堆满灰尘的吉他,我突然觉得特眼熟,想起当年MR.CHILDREN的催泪MV。从发现这个奥秘之后,它基本上就按着的套路发展直至完结了。虽然IDEA不新鲜,但是不能因此贬低它的价值,毕竟国内观众知道MR.CHILDREN的是少数,好想法也不介意重复。另外,它的拍摄手法也很眼熟。我那个刚刚从中华料理店端完盘子回来精疲力尽的室友在一旁随便瞄了两眼就说,“这片子是宁浩拍的吧?”我才反应过来它真有点像疯狂的石头还是赛车之类的疯狂的吉他。好吧既然那么多人力挺它我还是不要在表现手法上泼冷水了,来说说它的内涵吧!
片子里反复出现的MJ曾经是很多70后心中的神。当他因为娈童丑闻褪下神圣光环的时候,也正是70后从少年成长为青年,走进社会的90年代。信仰破灭理想触礁,大多数人不管在校园里曾经如何风光,步入社会后都选择了安逸平淡的生活。只有少数胆大的有想法的人在这时抓住机遇搏一搏,他们就跻身成功人士的行列,比如包子。虽然我这种小字辈说这种话不够资格,不过还是斗胆说一句,其实那时候成功还是相对容易的吧!
转眼过了十来年,70后开始步入中年,有了中年危机。这时MJ突如其来的死讯让他们意识到生命是如此脆弱时光是如此匆匆岁月是如此的杀猪刀,于是开始悔恨当初轻易放弃理想屈服于现实,于是不甘心就此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于是要老夫聊发少年狂和水嫩嫩的90后一争高下自娱自乐自嘲一番,于是晾晒自己十几年的沧桑感博取一把“你们真不容易”的眼泪。其实说到底,生计不愁生活无聊来点调剂罢了,真没必要摆那么悲催的脸。要比凄惨,比不过时代的牺牲品50后,要比郁闷,比不过社会转型夹缝中的60后,70后的沧桑在上两个世代的人看来一定很小儿科不够分量。之所以会有《老男孩》,因为现在的70后正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主流群体。为这群主流拍点缅怀青春的小片子应该不愁掌声,但是80后大可不必跟着感叹青春不在。青春,我们还有的。
人没法选择自己出生的年代,每个世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烦恼,就像不管选择哪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它都有各种烦一样。80后也有自己要面临的问题。十年后,哦,不用十年了就说现在,那些当年学校里的优等生并不是各个都能大展宏图,反之是以前籍籍无名的现在很多人五人六。靠的不是有胆略有想法,这年头有胆略有想法的人已经太多可以论吨卖,到最后还是要拼家底拼爸爸,所以才有那么多羡慕嫉妒恨。读书无用不读书更无用,80后比70后更早面对现实,甚至对“理想”想都不敢想的大有人在。我们在家是心肝宝贝儿,出门却是一只蚂蚁。我们太渺小,社会太残酷。太多的选择变得无从选择,大多数人都处于迷茫中,不喜欢现在的生活却又不知从何改变。很多人不曾年轻就已经沧老,不曾热血就提前步入中年,只求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所以对《老男孩》有共鸣的也有不少是80后。尽管生存环境比以前糟糕,我们也不能这么早就屈服于现实。理想啊追求啊这些词儿可以不用挂在嘴边,但是年轻的时候应该试着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实在活不动了再考虑换一种。这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任何事都有代价。就算你随着大流模仿着别人,也还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买单啊!
够了,不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