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西安市“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颁布实施一周年”相关情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4:10:16
咸阳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西安市“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颁布实施一周年”相关情况
2010年6月12日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大中小】 【 打印本页 】 【 关闭本页 】

深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加快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
新    闻    发    布    辞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赵润民
(2010年6月12日)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上午好!很高兴与新闻界的朋友们见面。去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为我们咸阳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整合、聚集发展要素,加快发展步伐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保障。《规划》颁布一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学习,深刻把握,科学谋划、全力推进,广大干部群众对《规划》的认识更加深刻,加快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措施更加有力,我市的发展进入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阶段。
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贯彻落实情况
根据《规划》对咸阳的发展定位要求,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主动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73亿元,增长14.2%;完成财政总收入100.3亿元,增长6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404元,增长24.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6元,增长19.8%,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今年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192.1亿元,同比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2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70元,增长15.1%。今年1—5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51.9亿元,增长45.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8亿元,增长33.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19.8亿元,增长55.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1亿元,增长3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3亿元,同比增长17.7%。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深入学习《规划》,提升发展境界。《规划》出台后,市委、市政府把学习宣传《规划》,提升干部群众发展境界作为首要任务,迅速组织全市干部群众认真学习研究《规划》,并多次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深入解读《规划》,提升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贯彻《规划》的机遇意识和思想境界。特别是从今年春节收假的第一天起,我们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明确新目标、提升新境界、争创新业绩’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主题教育活动,先后分8期对全市县处级以上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建设大都市、我来献一策”等活动,使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大都市意识、大发展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广大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空前高涨。
(二)科学精心谋划,绘制发展蓝图。按照“融入大西安,建设新咸阳,迈向国际化”的基本要求和战略目标,在深刻把握《关中—天水经济发展规划》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咸阳实际,科学谋划,精心编制各项规划,为实施《规划》提供依据。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意见》,明确落实《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阶段目标、重点任务、落实措施等。二是制定了全市《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作出战略部署,并落实到总投资1490亿元的152个项目中,以项目集聚促进发展。三是对《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进行修编完善,引领城市中心区加速与西安的全面融合。四是组织编制了泾渭新区战略规划,启动了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新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已经确定。
(三)突出新区建设,全力推进西咸一体化。秉承“国际化、人文化、集群化、生态化”的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的要求,坚持“规划引领、板块启动、基础突破、项目支撑、体制创新”的基本思路,举全市之力,集当世之智,全力推进泾渭新区建设。在抓紧编制各项规划、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全面搞好融资工作的同时,我们重点启动了“3511”工程,即渭河横桥、正阳渭河大桥、正阳泾河大桥3个桥梁工程,兰池大道、秦汉大道、上林北路、兰池二路、正阳大道等5条道路工程,1条渭河生态景观带和1个拆迁安置小区,力争今年基础建设资金投入达到50亿元,迅速拉开新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局面。
(四)狠抓项目建设,集聚发展后劲。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精心策划,积极争取,加快进度。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1.5亿元,增长40.7%。全市招商引资合同项目247个,实际到位资金303.8亿元,增长62%。彩虹玻璃基板、兴化节能技改、天宏多晶硅、海螺水泥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全市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招商、招大商的氛围已经形成。
(五)加大投入力度,优化生态环境。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贯彻《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一项战略任务,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污染企业治理力度,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9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8%,COD削减1.8万吨,SO2削减1.85万吨,超额完成省上考核目标。各县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运;彬县、淳化、泾阳等县垃圾填埋场建成运行,其他8个县市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已全部启动。“七河一渠”水环境持续好转,渭河咸阳段提前3年完成了渭河五年治理规划,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15天。去年我们在中心城区实施了“造千亩林、植万棵树”工程,共栽植大树30000多棵,连片造林1000多亩。今年,按照“增绿、扩水、种花”的思路,提出实施万亩水面、万亩绿林、万亩花卉“三万工程”。同时,坚持多城同创,年底确保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功,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验收,努力把咸阳打造成西部花城、生态新城、水岸之都。
二、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规划》的颁布实施和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启动建设为咸阳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下一步,我们将以《规划》为蓝本,以“融入大西安、建设新咸阳、迈向国际化”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以富民强市为己任,在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奋斗历程中发挥优势,彰显作为,与西安一道承担起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光荣使命。
一是加快新区建设,谋求率先突破。坚持把西咸新区建设作为引领咸阳发展的强大引擎,以泾渭新区为战略支撑点,努力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我们将面向全球引进一批高端人才,为新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迅速突破新区主干道路、电力、给排水、通信、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用3年时间实现“九通一平”的目标。用5年时间使新区的产业基础形成规模,城市功能基本到位,整体环境面貌大变。到2020年,把泾渭新区建设为未来大西安的新地标、西部最大的临空产业园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集聚区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实现生产总值800亿元,旅游总收入70亿元,努力实现新区发展的大跨越。
二是强化工业主导,培育产业集群。按照国家和省上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突出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围绕能源、石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食品医药、建材、物流、航空、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等10大产业,培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形成一批全国领先、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三是坚持城乡统筹,壮大县域经济。始终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推进西咸一体化和落实《规划》的重要举措,以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为龙头,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果业提质增效工程、蔬菜增收工程和畜牧富民工程。扎实推进35个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抓好县城特色街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深入开展县域经济“争先进位”竞赛活动。切实加大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承载能力,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四是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围绕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要求,重新定位我市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加快修编咸阳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旧城改造以及明清城区保护建设力度,完成城中村提升改造。加强城市管理,打造和谐、人文、有序的城市管理环境,构建宜居咸阳。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做足做好生态和文化两篇文章,加快推进万亩绿林、万亩水面、万亩花卉“三万”工程,建设以秦汉文化为底蕴、新时代创业精神为支撑、人文气息浓厚的现代历史文化名城。
五是扩大招商引资,推动项目建设。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东部产业转移机遇,牢固树立“科学、理性、绿色、效益”招商理念,精心策划包装项目,加强与中央企业、省内大型企业集团的项目对接,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能耗污染低的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提升全市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
六是重视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坚持把人民群众分享发展成果作为贯彻《规划》的根本,继续抓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深入开展“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计划”,切实加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努力促进全社会充分就业。抓好“平安创建”工作,全力推进和谐咸阳建设。
我们坚信,在国家《规划》的引领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顽强拼搏、不懈努力,我们一定会把《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咸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
谢谢大家! 泾渭新区五大功能分布
泾渭新区五大功能分布
泾渭新区管委会
(2010年6月12日)
泾渭新区重点打造五个功能分区,主要是空港产业园、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区、现代产业聚集区、渭河北岸综合商务区、渭河生态景观带。
1、空港产业园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是西北最大的航空货运集散地,是陕西省规划的三大物流园区之一。三大物流园区中,西安国际港务区和宝鸡陈仓物流园都是集装箱物流园,只有咸阳空港产业园为航空物流园。《关天规划》中明确要求,咸阳空港产业园,重点发展民用飞机维修、定检、大修、客改货、公务机托管、零部件支援和航空物流等项目。陕西省在《西咸新区建设规划》中明确要求,要把咸阳空港产业园建成西部最大的临空产业园区和国际知名的航空产业城。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中国第八大机场,也是民航总局规划的七个大型枢纽机场之一。1小时航程可覆盖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兰州、西宁、银川等中西部主要城市,2小时航程可覆盖全国70%的领土,3小时航程能够覆盖国内所有省会城市和重要的旅游城市。机场距西安市中心47公里,距离咸阳市13公里。机场与多条高速路直接连接,在远期规划中还将与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相连,届时人们驾车或乘地铁从市区前往机场,行程只需20分钟左右。
机场1991年9月正式通航,机场飞行区等级为最高的4E级,占地564公顷,可以起降空客A380等大型客机。已开通国际航线25条,国内航线104条。2009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500万人次。二期扩建工程于2009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完工投入运营。按照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100万人次,高峰小时9616人次,年飞机起降25万架次,高峰小时起降72架次,年货邮吞吐量40万吨设计。远期发展将达到年旅客吞吐量7600人次。
发展临空经济,咸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教授认为,“所谓临空经济,泛指航空港所在地的区域经济,以航空运输作为物流和客流基础,促使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等要素在机场周围聚集。”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临空经济学教授卡萨达指出:临空产业对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在2l世纪,机场将会驱动就业,驱动城市的发展,就好像铁路在20世纪、公路在19世纪和海港在18世纪的作用一样。据有关方面调查,机场所在的小区域比所在周边城市的GDP增长率平均要快8%左右。有专家认为临空经济将成为21世纪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按照中国航天航空大学教授的研究结果,主要航空枢纽的客流量达到1000万人以上是发展临空经济的一个临界点。按照这一研究结果,咸阳空港产业园的发展目前适逢其时。临空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区域高科技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旅游经济、商务经济。目前,我们正在与有关专业机构联系,制定这方面的产业发展规划。
我们的空港产业园是陕西临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整体规划,阎良、咸阳、渭南在发展临空经济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其中,阎良航空制造园规划重点发展大中型飞机制造、大部件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和零部件加工项目。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依托蒲城内府机场,重点发展通用飞机的整机制造、零部件加工、飞行员培训、航空俱乐部、航空旅游博览项目。咸阳空港产业园重点发展民用飞机维修、定检、大修、航空物流项目。
2、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区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生态田园观光等产业,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集聚区和生态宜居新区。以建设秦咸阳宫国家遗址公园为引领,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使其成为未来大西安重要的历史人文符号和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象征。
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区位于咸阳五陵塬上。五陵原以西汉王朝在这里设立的五个陵邑得名,是我国、我省最为重要的文物基地之一。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刘邦接受了郎中娄敬的建议,将关东地区的二千石大官、高訾(zī,衡量;计量)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大量迁徙关中,伺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供迁徙者居住。以后,汉惠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在修建陵墓时,都竞相效尤,相继在陵园附近修造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当年,这些陵邑是京城周边比较繁华之所。据考古工作者考证,当年的汉阳陵,陵邑占地4.5平方公里,已探明东西向有主街道11条,宽度在9—50米;南北向街道31条,组成了百余个棋盘式的里坊。
五陵原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偏北的咸阳原上,南临渭水,北接北山山系,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总面积800平方公里,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先秦、秦汉和隋唐时期,一直发挥着“强本弱枝”的重要作用,并长时期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的中心,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人文地理区域,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我们的秦汉历史聚集区内,有周、秦、汉、唐等朝代的众多历史遗迹。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周文王、周武王的陵墓-周陵,武则天她母亲的陵墓-顺陵。尤以秦咸阳城遗址和西汉帝陵最为著名。
西汉11个帝陵,除霸陵和杜陵在西安外,其余9座陵墓,由西至东,分别有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汉成帝刘骜的延陵、汉平帝刘衎(kǎn,和乐、刚直)的康陵、汉元帝刘奭(shì,盛)的渭陵、汉哀帝刘欣的义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除茂陵、平陵外的其它7个陵,都在泾渭新区的秦汉历史聚集区内。
汉武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茂陵),幼名刘彘(zhì,猪),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谥法》说“威武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汉昭帝原名刘弗陵(公元前95年-前74年)(平陵),即位后以难避讳的缘故更名刘弗,为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终年22岁。武帝在弥留之际刘弗陵被立为太子。在此之前,武帝为了防止自己死后主少母壮,吕后之事重演,将刘弗陵的生母赵钩弋赐死。刘弗陵非常聪明。后人评价说:“汉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诛桑弘羊、上官桀。高祖、文、景俱不如也。”昭帝时,因内外措施得当。使得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史称“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汉成帝刘骜(延陵)在中国古代昏君的排行榜上是“赫赫有名”的。历史上对他的定评是“湛于酒色”。他自甘堕落,迷恋酒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由于成帝昏庸失政,“赵氏乱内,外家擅朝”,便留下了王莽篡汉的祸根。汉成帝的两个妃子在历史上比较有名,一个是燕瘦环肥中的赵飞燕;另一个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班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
汉平帝刘衎(康陵)9岁即位,在位5年。当时大司马王莽辅政,嫁女为帝后,不久用药酒毒死平帝,结束了西汉王朝的统治,改国号为新。王皇后在平帝死后不肯改嫁,投火而死。
汉元帝刘奭在位15年,驾崩于未央宫,葬于渭陵,谥号为孝元皇帝。
汉哀帝刘欣(义陵)是汉成帝之侄,在位仅仅五年。哀帝有治国之志却无治国之才,又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同性恋者,著名典故“断袖之癖”就源于此。
汉惠帝刘盈(安陵)是刘邦的次子。刘盈十七岁继位,是为汉惠帝。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但是惠帝优柔寡断,软弱无能,在位期间大权掌握在母亲吕后之手,司马迁甚至不设惠帝本纪,而设吕后本纪。汉惠帝受到母亲极大的压力,且在茅厕见到戚夫人成了“人彘”惨状,最后抑郁而终。惠帝七年(前188年)八月戊寅,惠帝崩于未央宫,享年仅24岁。
汉景帝刘启(阳陵)在位16年,谥号“孝景皇帝”。按周代的《谥法解》,“景”是美谥:“由义而济(获得成功)曰景”,“耆(通“嗜”)意大虑(喜欢深思熟虑,善于充分谋划)曰景”,“布义行刚(传播仁义,品德坚强)曰景”。虽有谄媚溢美之意,但还是从几个侧面反映了景帝政治及其性格特征。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他在位期间,仅仅用三个多月时间,就平定了“七国之乱”,取得了西汉中央与诸侯王国间这一次关键性战争的胜利。历史上有名的周亚夫、“飞将军”李广等都是景帝时的名将。
我们的秦汉历史聚集区,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的都城所在地。秦始皇是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姓嬴,名政,汉族,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故氏赵(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前247年,21岁的秦王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用近10年时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定都咸阳。李白有诗《古风》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孥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通“鳍”)鬣(liè)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至公元前206年秦亡,历经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秦二世、秦赢婴九代帝王144年经营,秦都咸阳日益繁盛,尤以赢政统一六国后为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后来在扩建咸阳城时,又“因徙三万家丽邑(骊山),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都免除十年的赋税和徭役)。”仅仅这20万户富豪,连同主人、仆人以每户10人纪,迁徙来咸阳人口就达200万人。在当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国际化大都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於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又修造天桥,从阿房跨过渭水,与咸阳连接起来,以象征天上的北极星、阁道星跨过银河抵达营室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馀。於是立石东海上朐(qú)界中,以为秦东门。”据先秦著名的地理著作《三辅黄图》记载,当年咸阳城的城建格局是:“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咸阳》一诗,就是写当年咸阳繁华盛景的:“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
秦始皇自己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他的权势和地位,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从“五帝”中取一个“帝”字作为自己的名号,宣布“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为了强调皇帝与众不同,以增强皇帝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感,秦律明确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所用的玉印称“玺”。从此,“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秦始皇创立的统治体制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些措施,甚至对当今世界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书同文---统一了文字,焚烧了不合秦制的其他流派的书籍。度同制---统一度量衡。车同轨---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秦栈道、西方道及秦直道。其中秦直道从咸阳至包头,是世界上第一条国家级高等级公路。行同伦---“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意谓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从而给后代树立好的榜样),予以表彰。筑长城---贾谊在《过秦论》中写到:“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修河渠---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方便运送征讨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于是命史禄开凿河渠以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运河最终在始皇二十年(前219年)至二十三年(前215年)修成。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此项工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秦对中国历史最大的影响,应该是建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几千年的实践证明,郡县制是最稳固的统治制度。在这一点上,既应记秦孝公和商鞅的创始之勇,更应记秦始皇的推行之功。《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丞相王绾请求秦始皇分封诸侯。”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却认为:“……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郡县制,对当今世界各国来讲,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区内的102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2平方公里为遗址保护区,其余的80平方公里都可用于建设。目前,我们正在筹建秦文化主题公园,主要包括:秦咸阳宫国家遗址公园、咸阳博物院等项目。
3、现代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30平方公里。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积极发展机械加工、装备制以造、现代家具等现代制造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农业、食品加工等生态产业,适度发展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硅电子产业等新兴产业。
现代产业聚集区位于泾渭新区东北部,主要以泾阳县的六个乡镇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就位于这一区域的永乐镇内。选择此处作为我国的大地原点,主要原因,一是这一区域是我国版图的几何中心,二是这一区域地质结构稳定,历史上几乎没有发生过地震等大的自然灾害。
在现代产业聚集区,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是原点新城。原点新城(原名:明珠·泾渭新城)项目由陕西明珠家居产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位于泾阳县高庄镇。项目一期“中国原点家居示范城”规划面积5000亩,总投资22.74亿元,是以建材家居商贸物流为主题的超大型建材家居商贸城。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截止目前,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9.6亿元。项目开工以来,陕西省内200多户家具生产企业已签订入园意向;成功引进大明宫地区和太华路段近500多家自然家具、建材经销商等。项目全面建成后,可引进国内外知名家居建材生产企业1200余家,商贸流通企业近千家,年产值120亿元,零售和批发年交易额200亿元,年实现产业利润30亿元,年上缴税收3.5亿元,解决就业岗位3.2万个。
4、渭河北岸综合商务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依托横桥和渭河北岸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生态和历史人文优势,集中发展金融、会展、酒店、商务办公、总部经济、信息服务和文化娱乐等产业,打造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商务休闲中心和标志性经济密集区。
渭河北岸综合商务区(CBD)隔渭河与西安相望,目前正在建设的渭河横桥,桥长2公里,连同引道长4.2公里,宽28米,投资5.37亿元,年底即可基本建成。从横桥直达西安草滩的尚稷路,5分钟车程可到达亚洲最大的高速铁路编组站-西安北客站,不足10分钟车程到达西安市新的行政办公中心(西安市委、市政府)。目前,我们与北京太伟集团已经签约,即将在渭河北岸商务区开工建设一个高尔夫球场。
5、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是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6公里,以渭河河堤建设、河道治理、生态绿化、景观打造为重点,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构建横贯东西的百里滨河生态长廊。预计投资3.18亿元。今年秋季开始建设,年内建成。
今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主要任务是“3511”工程:3座桥:横桥、正阳渭河大桥、正阳泾河大桥;5条路:兰池大道、秦汉大道、正阳大道、上林北路、兰池二路;一条渭河北岸生态景观带,一个农民拆迁安置小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一周年
新闻发布会背景材料
咸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0年6月12日)
一、咸阳市基本情况
咸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东靠省会西安,西接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市辖1市2区10县,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总人口504万。咸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宜居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
咸阳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咸阳与西安相距仅数十公里,不仅是陕西省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区域,而且是连接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结点,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辐射和带动西北五省的经济中心区域。
咸阳交通网络成熟便捷。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六大区域性航空枢纽之一,可以辐射11个国家和地区。咸阳毗邻亚洲在建最大的火车站,全国9条铁路、6条高速路在此纵横贯穿,正在规划建设的北京至昆明、乌鲁木齐至上海两条高速铁路唯一的交汇处也在这里,咸阳已经逐步构成了铁路、公路、民航紧密衔接、相互交融的大交通格局。
咸阳历史人文资源深远宏阔。咸阳身处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的建都之地,作为周、汉、唐等13个朝代的京畿重地,境内文物景点多达4951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迹丰富。
咸阳资源环境条件优越。咸阳北部地区彬县、长武、旬邑等县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达110亿吨以上,是国家确定的大型煤炭开发基地、陕西关中能源接续地。中部地区石灰石资源储量约3000亿立方米,是生产水泥、电石、轻质碳酸钙等产品的优级矿石。我市储量丰富的煤炭、石灰石等资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提供强劲的能源支持和供应。
咸阳现代产业基础坚实。咸阳是西北重要的工业城市,是西北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陕西重要的能化工业、轻纺工业基地,已经形成了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医药、纺织、食品、建材、航空物流、太阳能光伏等九大产业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咸阳现代农业优势突出,是陕西省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优质小麦基地和绿色蔬菜基地、全国闻名的优质苹果产地。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省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决策,按照“一主导三带动六突破”的总体思路,突出“三保九抓渡难关、科学发展上水平”的工作重点,以经济工作“三提升”活动为抓手,共克时艰,砥砺奋进,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73亿元,增长1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1.5亿元,增长40.4%;规模工业产值达到965亿元,增长18.8%;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完成31.6亿元,增长3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404元,增长24.2%;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206元,增长19.6%。提前一年超额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
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2.1亿元,增长1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6亿元,增长29.1%;规模工业产值达到267.8亿元,增长47.3%;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完成8.8亿元,增长2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840元,增长26.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24元,增长27.2。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开局良好、回升强劲、效益提升、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首季度“开门红”。
二、咸阳市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配套措施
(一)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相关措施
1、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出台支持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相关措施,重点在产业准入、土地供应、资金供应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制定实施不同地区产业错位发展的配套措施,促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人口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布局。
2、大力促进投资和项目建设。完善重点建设项目考核机制,制定出台考核奖励措施,促进纳入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尽快实施。积极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
3、逐步理顺财税关系。建立健全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研究公益性项目国债转贷资金转为拨款的具体措施。
4、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研究制定盘活存量、争取增量的土地利用政策措施,协调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制定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监管体系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政策措施,开展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完善土地价格形成和收益分配机制。
5、强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研究制定促进统筹科技资源综合配套改革实施的政策,深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体制改革政策,完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制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确保重点改革取得成效。
6、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大资源开采地区的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特别是对彬长旬等煤炭富集地区,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恢复投入。以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为依托,推进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加大对渭河、泾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投入力度,加强境内流域的环境执法与监督。加快推进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实施防风固土、水源涵养和防洪保安工程。
(二)加快西咸新区建设的相关措施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一次性拿出5000万元,其中3000万元用于和省财政、西安市财政共同设立西咸新区建设专项资金;2000万元注入泾渭新区投资开发公司作为资本金。
、创新投融资体制。吸收市城投公司参加泾渭新区投资开发公司,借鉴市城投公司企业债券发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将泾渭新区内现有的优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置入投资开发公司,做大投资公司的规模,迅速搭建投融资平台。加快设立创投基金,不断完善投融资体制。
3、充分利用土地优惠政策。抓住第二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有利时机和西咸新区建设用地指标纳入省级用地调控计划的优越条件,调整泾渭新区内的土地利用性质,调整指标可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调剂。要充分运用城乡统筹建设的先行先试权,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方式和补偿机制。
4、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先布局东部产业转移的项目。按照省上制定的支持政策,省上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宜在关中布局的产业项目,优先在西咸新区内安排。凡能够在西咸新区建设的项目,原则上不在其他区域布点。对于全市范围内招引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宜在西咸新区投资的建设项目,优先安排。招引项目的县市区和西咸新区可按一定的比例分享招商成果和效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各项资金,优先用于西咸新区基础设施、渭河生态景观带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5、精心谋划重大项目。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方案》相关内容,在实施好已列入《规划》和《方案》的各类项目的同时,按照连续建设、滚动发展的要求,结合资源禀赋,瞄准未来发展,再延伸、谋划一批项目。尽快在新能源、节能减排、生物生产、环保产业、服务业及《规划》和《方案》已明确方向的领域挖掘、论证、筛选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搞好项目储备,做到建设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使项目建设接替有序。
三、西咸一体化进展情况
2002年12月28日,西安咸阳两市签订《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书》,提出西咸经济一体化战略。两市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共生共赢、经济一体”的思路,围绕“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步、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和“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环保一体化”的总目标,开始了全方位的合作。八年来在两市共同推动下,西咸一体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实施统筹规划,推进城市间密切合作。咸阳主动加强与西安的联系沟通,在《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大纲》和城市发展定位研究等重大规划问题上,充分协商合作。西安市在《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大纲》中明确提出,西安要形成“东连临潼,西接咸阳,南拓长安,北跨渭河”的格局。咸阳市在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中确定,咸阳城市发展战略要“沿渭河东进,着力打造渭河两岸新型工业长廊”。通过规划对接,两市进一步拓宽区域发展空间,整合区域发展要素和资源,增强了区域整体的辐射力和竞争力。
二是以交通对接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10年两市将完成15条道路的对接目标,加快建设兰池大道、上林大桥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在公交客运方面,开通了咸阳至西安、咸阳至临潼、咸阳至长安3条线路以及正阳镇至西京医院客运专线。西安地铁一号线咸阳段项目建设规划方案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经过多年建设,西咸两地交通网日趋完善,空间距离大大缩短。
三是推动错位发展,形成城市间产业互动。按照“依托西安、服务西安,开放咸阳、发展咸阳”的思路,科学利用西安发展的扩散、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咸阳的比较优势,加快推进两市产业合作,一大批西安企业入驻我市。西电工业园、子午轮胎、风力发电设备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建成。围绕服务西安特大中心城市生产生活的一批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极大满足了西咸两市人民生产生活的多样需求。
四是携手保护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配合省环保局共同制定了《西安—咸阳沣河、皂河水污染治理规划》,已正式下发实施。两市共同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312国道绿色通道全线贯通,西宝高速绿色通道基本贯通,渭河沿岸绿色防护林带建设已基本完成任务。
五是加强沟通协调,打造城市间“绿色”通道。健全西咸一体化两市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重大项目落实机制,定期协商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目前,西安咸阳电话成功升位并网;西安—咸阳金融大同城票据交换系统运行良好;两市动植物检疫一体化和农产品直供一体化顺利实施,蔬菜产品直供通道基本建立。西咸一体化的加快推进,促进了我市产业发展,增强了我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六是实施重点突破,西咸新区建设正式启动。按照《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部署,在西安咸阳两市结合部,建设560平米的西咸新区,加快形成南有沣渭新区、北有泾渭新区、渭河百里生态景观长廊相连接的“两区一带”发展格局。我市重点建设泾渭新区,全力打造“空港产业园、现代产业聚集区、五陵塬历史文化聚集区、渭北综合商务区、渭河生态景观带”五大板块,把泾渭新区建成生态景观横贯东西、历史文化一脉相承、现代产业高度聚集、人居环境适宜优美的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色功能区和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一体化开放开发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