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太极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12:17

摘要
㈠混沌生希夷,希夷生无极,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生九宫,一切归十方。
㈡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三才,化四象,定五行,平六合,产七星,生八卦,化九宫,合河洛之数,六六不尽,九九无穷……变化万千……
㈢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者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目录
1基本内容 2道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3太极原理——导读 4太极原理——第一章 太极义解 5太极原理——第二章 太极机理


 
我们知道,中国道家最早最权威的一部哲学著作是《道德经》,中国道家的一个图形标志是由黑白两个鱼状图形拥抱而成的太极图,可就是我们不经意的这两个东西却全面而深刻地表达出了中国道家的生命科学观:
一、 从“道”的存在方式看生命的存在方式:
在《道德经》中,老子把“道”作为世界的本原,他在第二十五章中是这样描述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译文如下:“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形容“道”无边无际,力大无穷)。”
那么,作为世界本原的“道”的存在方式是怎样的?老子在《道德经》中的好几个章节均有描述。比如在第二十一章是这样描述的:“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译文如下:“ “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又比如在第四十二章中是这样描述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译文如下:“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再比如在第十四章中是这样描述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步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也就是说,“道”是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又无边无际,时时刻刻地存在着。以上的描述说明“道”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是超越于具体事物之上的。不过,老子认为“道”的存在方式是很难描述的,他在《道德经》第一章里这样认为:“道可道,飞常道;名可名,非常明。”因此老子对“道”的存在方式的描述基本上都是从三维物质世界的角度对它的一种形容,但还是不能准确地描述出它的存在方式,因此他在第四十章里干脆又这样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即认为“道”是一种“无”,显然,从前面几章的描述可以看出,这个“无”并非什么东西也没有,而是有着实质内容的,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前述几章中“道”的存在方式的一种概括,当然也是使用一种形容的描述方法。
另外,我们分别从生命现象的角度,从热力学的角度,从估算生命能量转化的角度,从理论力学的角度都可以证明生命的能量并不守恒,而且从生命一代又一代的生生灭灭现象中又可以得出生命的遗传信息也不守恒,从而得出生命是由生命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组成的,是生命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的结合体的结论。生命机体是一种守恒事物,它是有大小远近之分,有量的差别的东西,它表现为三维物质,而生命能量信息体是一种不守恒事物,它的存在方式只能是这样的:它是一种没有量的差别仅有质的差别的东西,它超越空间无大小远近的差别,“大小远近”这些具有量的性质的东西对它来说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由于它没有量的差别,它被无限分割下去时丝毫不会影响它的整个性质。但是,虽然不守恒事物由于这些独特的性质我们不能象三维物质一样观测到它或者捕捉到它,但它并不等于什么也没有的“无”,它和具有量的差别的三维物质一样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只不过它超越空间独立于具有量的差别的三维物质世界之外而存在。正是由于不守恒事物具有这些独特的性质,不守恒事物才通过物质世界中的物质作为载体表现出不守恒现象,这是一个符合逻辑必然性的判断 *。
通过比较“道”的存在方式与不守恒事物的存在方式,我们不难看出两者的存在方式虽然在描述上有一定差异,但实质上是相同的,两者都是超越空间独立于具有量的差别的三维物质世界之外而存在。不同的是,“道”是世界的本原,天地万物都是它产生的,而生命只是天地万物的一分子。
二、 从“道”的运行方式看生命的运行方式:
老子认为作为世界本原的“道”的运行方式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他在《道德经》中的好几个章节均有描述,比如在第三十七章中是这样描述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译文如下:“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生自长而得以充分发展.”又比如在第五十一章中是这样描述的:“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译文如下:“道之所以被尊崇,德之所以被看得可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养育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因而,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成熟结果,使其受到抚养保护。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
以上两个章节可以说明“道”的运行方式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它创造了万物,但又不主宰万物,而且,“道”只能以“创造万物而不主宰万物”这样运行方式才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那么,作为世界本原的“道”的运行方式为什么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呢?这是由于“道”特殊的存在方式决定的:因为作为世界本原的“道”是超越空间独立于具在量的差别的三维物质世界之外而存在,三维物质空间对它来说已经完全失去意义,因此它在创造万物的过程中的运行方式只能是这样的:表面上看起来它是无所作为的,因为它并没有三维物质世界中的事物有所作为的时表现出来的从三维物质空间的某一部位向某一部位发生作用的现象。但是“道”的无为又并不是真的停止不动,无所作为,它是时时刻刻都在运动着,作为着,世界万物都是通过它的运动被它创造出来的,因而它又是无不为的。
同样的道理,由于生命两大组成部分之一的生命能量信息体和“道”的存在方式是相似的,因而生命的产生及运行过程的机理也应是无为而无不为的:说它无为是因为生命活动过程中并不存在现代生物学基因论中心法则所认为的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也没有转运RNA忙个不停地从一个地方把氨基酸载运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而且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物质微粒作有条有理的有序位移的指挥调控者并不是存在于生命机体中的某个空间位置的调控基因,而是生命机体中无处不在的整个生命能量体,因而并不存在三维物质世界里所表现出来的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调控现象,这些都是生命能量信息体是没有大小远近等量的差别这个性质所决定了的。说它无不为,是因为生命活动过程中蛋白质的加工合成,细胞的分裂,生命体中几大系统有条不紊的协调运转,都是它在背后支配着、控制着,这是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能量属性所决定了的,一句话,生命的产生过程就是生命能量信息体通过能量的能动作用以无为而无不为的作用方式用三维物质把遗传信息表达出来的过程,当然,它并不是象人那样为所欲为,而是严格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的。
三、 从“太极图”看生命的存在之理和运动变化之理:
我们经常看到的道家的标志是一个由黑白两个类似鱼的图形相互拥抱而成的圆状图形,即太极图,这个看似简陋的图形所包含的哲学原理却完全表达出了生命的存在之理和运动变化之理。
首先,如果从静态来看,它包含了事物的存在之理:一白一黑两个鱼状图形表示事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属性的东西组成的,它们相互拥抱而成的圆状图形表示事物中的阴阳两种属性的东西并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一个阴阳结合体,阴离不开阳,阳离不开阴,负阴抱阳(即合二为一),阴阳互为根本;圆状图形中的两个鱼眼表示事物中的阴阳两种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事物的阴属性里面还包含了一些阳属性的东西,事物的阳属性里面还包含了一些阴属性的东西。正是由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结合体通过阴阳两种事物的内部变化,使两种事物发生阴阳消长过程,从而使整个事物发生变化成为可能。另外,圆状图形中的黑白面积相等表示阴阳处于平衡状态,而且它是一条曲线而非直线把圆状图形划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这表示阴阳两种事物处于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状态的动态平衡,而非彼此分离,彼此孤立的静态平衡。
上述的哲学原理在生命现象里的表现形式如下:活的生命体都是由生命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组成的结合体,生命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合二为一,互为根本,生命机体离不开生命能量信息体,生命能量信息体离不开生命机体。当生命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们之间并非彼此分离彼此孤立的静态平衡,而是相互对立,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动态平衡。正是由于这个动态平衡,生命体才表现出区别于非生命物质的一系列现象。
另外,如果从动态来看,道家的“阴阳鱼”包含了事物的运动变化之理:首先,我们从旋转的角度单独地来看这两个鱼状图形所表明的阴阳事物的变化之理。从一个鱼的鱼尾开始是逐渐增大的,当还没有增大到极限(鱼头)时,这时另一个鱼的鱼尾又紧接着开始,然后逐渐增大。上述的图形变化过程表明:当阴阳结合体中的阴阳两种事物中的某一种的势力增强了,另一种也会跟着增强,即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反之,当阴阳结合体中的阴阳两种事物中的某一种的势力减弱了,另一种也会跟着减弱。(只须在旋转地看图形时反个向)。上述的变化过程是由于阴阳之间不断地通过相互对立、相互作用、相互改变来实现的,实际上,这是阴阳结合体中的阴阳两种事物相互带动的现象,通过阴阳两种事物的相互带动使阴阳综合体总是不断趋于平衡状态,而非远离平衡状态。
上述的哲学原理在生命现象里的表现形式如下:生命机体和生命能量体结合而成生命体中的某一个的势力增强(或减弱)了,另一个的势力也会跟着增强(或减弱),即它们之间表现为相互拖动现象,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拖动生命体总是不断的趋于平衡状态的。而且,生命体中的生命机体和生命能量体的这种运动变化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并非某一个的势力达到极限后另一个才跟着变化,因而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说法还需要作一点修正。生命体内部的这种运动变化在生命现象里表现为生命的自动调节现象,,这个现象的内部机理就是生命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总是由不平衡状态通过时时刻刻的相互作用不断地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的过程 *。
四、“太极图”所表达的事物运动变化之理在生命实际中的应用:
我们把黑白两个鱼状图形结合起来通过分析阴阳两种事物的势力对比关系从整体来看这个阴阳结合体的变化之理:我们先在圆状图形的圆心处画一个垂直曲线的直径,然后再画数根平行于这个直系的直线,在圆状图形的直径处阴阳两种势力相等,这时阴阳结合体的整体势力最强(因直径最长),随着向垂直于这个直径的方向推进,阴阳结合体中的阴阳两种势力悬殊越来越大,阴阳结合体的整体势力却越来越弱,以致于消失。这表明事物中的阴阳两种势力趋于平衡时,事物有利于发展,阴阳两种势力远离平衡时,事物趋于消亡,这个哲学原理在生命现象里的外在表现就是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因为,生命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是生命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的结合体,生命机体是生命能量信息体的物质表达,它的存在依赖于生命能量信息体时时刻刻的滋养(即作用)。当生命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处于时时刻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状态时,生命能量信息体便能够很好地滋养(即作用)生命机体从而使生命保持健康;当生命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偏离时时刻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状态时,生命能量信息体便不能够很好地滋养(即作用)生命机体从而不利于生命保持健康。
另外,如果我们从一个鱼状图形的鱼尾看到鱼头,这是蛹动着增大的,这表明了事物的发展轨迹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蛹动方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因为事物的向前发展都是靠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来推动的,在事物的这个发展轨迹里包含有阴阳两种势力强弱对抗过程的痕迹。而且,圆状图形中的一条曲线(而非其它)使鱼状图形均匀地增大,这又表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在量上均匀地增加和在时间上相对延长。因为,如上所述,由于事物中的阴阳两种势力趋于平衡时,事物有利于发展,阴阳两种势力远离平衡时,事物趋于消亡,因而当事物要从一个状态发展到另一个状态时,其中间过程就只能通过事物阴阳两种势力的一系列的动态平衡的累加而逐步完成,如果以跳跃式地一步到位地完成的话是必然要违反阴阳平衡理论的,因此,事物发展的循序渐进过程实际上是阴阳平衡理论的一个推论。
最后,“太极图”所表达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生命实际中有许许多多的应用:比如,在体育锻炼中我们如果不掌握一定的度是没有锻炼效果的,如果使体育锻炼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又比如,在疾病治疗中,由于生命机体由病态到健康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用药过猛往往会超过生命自动调节的限度而使治疗效果适得其反,如果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过程则往往会取得很好很好的疗效。再比如,要人为改变生命的一些具体性状,我们一般是通过改变生命生存的外界条件或者通过生命的杂交来实现,当生命不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无法完成生命性状的改变时,比如,辣椒种子经过到太空中游一圈后产出的太空椒硕大无比,而西红柿种子经过到太空中游一圈后产出的西红柿却比没经过处理的要差,甚至出现病态,这就是两种不同物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的不同,这时我们可通过循序渐进地改变外界条件来实现,即在一些相关量上均匀地增加和在时间上相对延长;当两种生物的性状差异过大而无法杂交时,我们可通过寻找性状处于两种生物之间的另一种生物以过渡的方式分几次来完成这两种生物的杂交,因此,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我们完全有可能培育出更多的新品种。
一、自然和谐的共同理路
中华传统文化盛大于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竞相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但在所有的思想观点与表达过程中,及其以后在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维轨迹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万川磅礴,枝桠蔓延,终归于易道和谐文化的大趋势。中华易道文化正是产生并成熟于这个时期,共同代表着自然与人事两大历史命题,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总根脉。
老子开创“道”的思想文化之本原,揭示宇宙之本体,万物之根据,为人类建立了普遍遵从自然和谐之道的根本法则,企图从人类智慧的高度制约人类自身普遍违反自然法则的不端行为,突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而《易》在传说中,为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系辞下》)后由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作传,同样是以遵从自然和谐为准入,为人类提供了破译和理解自然神秘信息的工具。故易与老均以自然为出发,以遵从自然和谐为共同存在的思想源头和内涵表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大特色和根系所在。
从易与老“原始要终”的各自和谐文化构造中,不难判定二者存在着基本相同的思维理路。首先,易与老均是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感悟世间万事万物的无限丰富性和神秘奇妙性,共同表达了对自然事物的热爱和对天地神秘力量的敬畏。如在老子所认识的自然对象中,有大水、江海、赤子、婴孩、虫鸟、猛兽、小鱼、鸡犬、草木、车马、门户、器物、风雨、甘露等众多事物。而在易所认识的事物中则更多,其八卦就是直接利用天、地、雷、火、风、泽、水、山八种自然物来确立其思想框架,由此所涉及的自然物十分广泛,在此不多赘举。但有一点必须指出,易与老所共同感观的万事万物是绝对和谐的自然状态,这种绝对和谐的自然状态就是易老思维的起点。易与老唯有从自然和谐的生动性和丰富多彩性出发,才能最终理解和把握自然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内在真实。
其次,易与老在感观自然丰富多彩性的基础上,逐渐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发现天下万事万物的产生及其存在,皆有其共同的缘由,这个缘由不是别的,正是天地阴阳两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易是“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周易·说卦》),直接以阴阳为确立八卦的依据,万事万物总归于阴阳而得以高度的概括和确立。同样,老子也是在感观世界丰富多彩性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的自然和谐规律,并由此真切地感悟到了,世界万事万物的无限缤纷与精彩恰是自然阴阳相互交感作用的结果。故现实世界的阴阳相对是万事万物的生育之母和生命总门,自然和谐总归于阴阳之间的相互和谐,阴阳和谐承载着缔造有形世界的全部使命。
再次,自然和谐从万事万物到阴阳相对并非终结,在阴阳之上尚有宇宙虚域的终极元体,即为易与道所共同揭示的“太极”与“道”的终极和谐理念。尤其是老子所建构的“道”的理论体系完整地表达了自然和谐的根底内涵。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以其最精要的现实描述和理论概括,完成了显现宇宙创生万物的全息过程:道生“无”为宇宙一元体,“无”再生阴阳二体,阴阳二体再生天、地、人三物(三才),而天、地、人最终生长出世界的万事万物,这是宇宙生成的和谐过程。同样,从反向思维来看,与道生万物的同时,自然万物又为道所效法,道来源于自然万物。故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这又是一个自然生道的完整过程。即:人以地为生,地以天为合,天以道为源,道以自然为本,而自然则是以天、地、人等万物为表现,是道所依托和效法的最基本的有形的现实根源。由此可见,一个是由道到万物的生成过程,一个是由万物到道的效法过程,二者互为融通,相生相法,实为一体,共同构成了老子和谐自然系统过程的全部内涵。
而易在表述终极和谐之道的层面上,虽远不及老子所述内容之丰富和完整,但也表达了基本相同的观点。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这里有“道”表述,但还仅限于阴阳二体的层面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系辞上》)这“太极”,就与老子之“道”基本相同了,全句内容与老子道生万物的意思也最为切近。故易从太极,到阴阳两仪,到八卦,到六十四卦,再到万事万物,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和谐过程,与老子所述同理同路,没有两样。如易学大师朱伯岜指出:“《易经》的作者是试图在自然现象的变化和人事之间寻找一致性,寻找一种共同的东西,把自然界和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这对于以后中国哲学的特点如天人合一等有很大的影响。”
总之,老子偏于道本自然的和谐本体,而易则偏于自然阴阳的和谐结构。二者所述的自然和谐体系脉络基本相类,对阴阳和谐价值取向的重点把握也基本一致,二者均以阴阳和谐为支点和桥梁,上接形而上的世界虚无之本体,下达形而下的万事万物普遍存在之现实,由此构成了易老自然和谐思想的系统性和共同理路。
二、社会和谐的同一指向
易老思想是人类洞察事物与概括宇宙的最高思维,具有强烈的人文特征,但易老思想却始终保守着纯净的自然品质,在本质上并未抛弃自然本质而建立自我超越于自然之上的社会体系。易老历来能够把人的社会性当成自然性的一部分,构建以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社会和谐体系,这是易道文化与其他许多人类文化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人类源于自然,却毕竟以社会关系相组成。社会现实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易道核心思想的价值取向。无论是易还是老,所建构的理论体系目标,均在于为人类能够取得最大现实利益服务。所谓最大的现实利益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能够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和谐目标,社会和谐是自然和谐的必然结果。所以易老在体现自然本质的前提下,把思维指向社会和谐的目标上,“推天道而明人事”,人类在现实中以社会和谐体现自然和谐。
社会是人与人之间构成的生存体,在儒家学说中,社会关系的论述主要以人本利益出发,以“礼”、“仁”秩序和规范为构建社会和谐的基本元素。道家也讲社会,但道家并非从人本利益出发,而是从自然大视域,包含人类利益在内的大角度出发,把社会和谐视为自然和谐的一部分。故老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以自然为中心,着重强调统治者在构建社会和谐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要求统治者应遵循自然之道,施行“无为”而治的统治方法。“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二章》)“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老子·十章》)自然无为最重要,无为等于不干扰、不影响、不压迫和不剥削,天下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和睦的社会环境中生产、生活、劳动,没有争斗,没有掠夺,没有自然资源的个人占有。
总之,面对社会问题,老子的思维依然从自然本位出发,着重强调统治者在社会和谐的构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从而为人类社会和谐的建构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当然,老子也并非忽视社会全体成员所应该遵循的和谐道理,强调作为社会单元的个体人也要时刻牢记自身和谐因素的重要性。如“守中”、“知足”、“无欲”等道理,人人都要去遵守,去施行,否则社会也就不可能和谐。故而人人要时刻牢记老子之言,从自我出发,以自然为目标,积极营造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最终回归天地自然的大和谐目标
与老子之道同义,《易》以探赜索隐宇宙神秘信息为途径,旨在建构一个“保合太和”的包括人类社会与自然万物在内的大和世界。
首先,易在表达人道的时候,一方面说明天地人“三才”整体和谐思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强调人道源于天道的不易法则。“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周易·说卦》)说明在宇宙自然之间有天地人“三才”,易以天地人“三才”为卦体,则是概括宇宙和谐整体的最好形式。而在天地人“三才”中,易则明确表达了天道阴阳是人道和谐的最高依据,人类社会的和谐秩序是源于天道阴阳的和谐本质,没有天道阴阳的和谐就没有人伦关系的和谐。“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周易·序卦》)夫妇关系的恒久,实际上是指社会和谐关系的稳定与长久。而这种稳定与长久正是源于自然天地之恒久。所以,从自然天地之道,直至人伦夫妇的最小社会单元,形成秩序关系的整个过程,恰是人际和谐取法于自然和谐的基本过程。这在本质上,与老子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和谐思想基本相同。
其次,表明易之所以能够成就人类社会的和谐美德,在于易以自然和谐为根据,以缔造生命为己任。故《系辞上》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易对人类社会的理解和探究,是出于易能够完全理解天地原理和本质之故。“一句话,《易》理解源于自然,效法自然,是对天地的模写,《易》理与天地的法则是一致的。”利用易,就能够“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这个“道”正是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的道,即是所谓阴阳和谐之道。
再次,易达天下和谐之治,在于易取乾坤阴阳和谐之法则。《系辞下》叙述了从包牺氏到神农氏,再到黄帝、尧、舜天下“各得其所”、“百官以治”、“万民以济”等一番社会和谐之治的景象,均缘于他们能够通达易理,“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知微知彰,知柔知刚”,而“盖取诸乾坤”之故。圣人能体认乾坤之德,则能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目标。“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易卦有非常丰富的“德”性内容,是建构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因素。“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说卦》)卦爻以阴阳刚柔的基本变化为准,同样卦爻也要以天地自然的“阴阳合德”或“神明之德”为准,天地自然之本德方是缔造社会仁义道德和顺即和谐的内在根据。所以易的社会和谐之缔造,始终没有离开自然和谐的本质根源。
最后,易卦爻对人事的表述内容,几乎每一卦爻都能够遵循自然本旨而通其变。基本的思路是,先承起自然物象的发生情况,然后推及人事产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表明一切人事发生的未来事实均在自然情理之中,目的在于为人事行为提供把握或改变事象可能发生的先机。如谦卦(艮下坤上),“君子有终”,原因是天道谦,而人道遵循天道“好谦”,所以君子有善终。如蛊卦(巽下艮上),“刚上而柔下”(《彖》),《象》说:“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以山下和顺之风为承起,喻人事育德之象。如咸卦(艮下兑上),也是吉利之卦,原因是“柔上而刚下”,“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彖》),即是说社会人事只要能够根据自然之理,男性尊重女性,就能够使社会和谐。再比如恒卦(巽下震上),“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根据自然的物象是“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彖》)可见,恒久和谐的社会局面,完全取决于圣人能够遵循自然恒久的规律。
总之,《易》思想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价值取向,但其所有人事行为均以自然天地为准则,社会和谐是自然和谐的本质延续,自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内在根据,完全与老子道家社会和谐思想同一指向,表现了中华民族社会和谐思想的本质特色。
三、易老和谐思想的现代启示
易老和谐思想对人类及整个生命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核心价值在于始终能够把持自然本质的和谐内容,强调人类的所作所为必须不折不扣地遵循自然和谐理路,给予当代主宰地球生命的具有高级思维却又不自量力的人类敲响警钟:人类力量永远也不可能超过自然力量,人类社会也永远不能离开自然世界而存在,人类的自作聪明和胡作非为都将自食其果,给自己带来灾难。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两千多年以前就给人类提出的重要警示,具有超越时空的普世意义。
当代人类只注重社会和谐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和谐如果离开了自然和谐,其后果将十分严重和可怖。社会和谐如果是建立在以人类利益为中心,以社会需要的无限享受为满足,以破坏自然生态和自然和谐为代价,则必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社会和谐的前提是自然和谐,这是易老文化的本质。唯把自然和谐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建构有意义的社会和谐体系,这是易老和谐思想给人类的重要启示。当代社会并非和谐,而是严重的不和谐,包括对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究其缘由,关键在于当代人类已经完全背离了易老和谐思想的自然之道,我行我素,追求物质满足和感官享受,自掘坟墓。故易老和谐文化对当代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性的启示作用,是人类能够拯救自身不幸命运的首选良方。
人类不能继续唯科学技术马首是瞻,堕入科技主义的狭隘泥潭,科学技术并非圣洁的智慧工具,科技永远都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是科技的成就令世人欣喜若狂,极大发展;另一方面是科技的灾难令生命欲哭无泪。但中华易老文化遵循自然之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富有永恒的生命力,永远是人类文明最圣洁的文化源泉和绿色生命的思想保障,是指导人类走向永生的伟大的思想成果之一。
一、太极原理引论
(一)宇宙和生命的奥秘
1、宇宙的故事
宇宙产生于寂兮寥兮的无极界,无极界是无极物构成的,无极物是灵质物,灵质物内部没有结构,不存在分子、原子、电子这类物质微粒。无极物的质、性、能、场高度浓缩为一体,可以感觉、可以发力、可以变化。由于整个无极界寂静无动,因此无极物没有什么感觉。没有任何感觉的寂静之地等同于死寂之地。无极界为了感觉自己还存在,就必须有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感觉。但是无极界的特性就是寂静无动,为了制造一种不干扰无极界寂静特性的运动,无极界就以无极物的灵性和灵力创造了一个宇宙。
宇宙是处在无极界的太极球体,整体寂静不动,但是内部则生生不息、运动不已。无极界分出一部分灵质分体到宇宙的空间中住留,感受运动。灵质分体与无极界的本体在能量和感觉上是沟通的,灵质分体在宇宙空间中的一切感受,无极界的本体都能感受到。这样,无极界既感受到了运动,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也保持了无极界的寂静无动特性。这就是宇宙的奥秘。
2、生命的故事
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运动的,在运动中生成、存在和变化,具有成住坏灭的规律性。一个物体从成到灭的过程,就是一个生命过程。宇宙中所有物体,无论有形体还是无形体,都是有生有灭的生命体,包括宇宙空间都是有生有灭的生命体。唯有无极界住留在宇宙空间中的灵质分体不是生命体,因为他们是无极物,不是在宇宙中产生的,而是与宇宙同时产生的,所以他们不受宇宙物质规律的制约。一句话,宇宙中所有物质都是有生有灭的生命体,唯有灵质分体不是生命体。
灵质分体住留在宇宙空间中,会受到宇宙空间能量流的冲涮,灵质体原性是寂静的,对运动极其敏感,过强的能量冲涮会使灵质分体受不了。因此,灵质分体必须进入一种可以避免被能量冲涮的物质容器里,就象人受不了风吹雨淋日晒,需要住进房屋里一样。灵质分体进入的物质容器后形成了“复合生命体”,物质容器称为复合生命体的“身体”,灵质分体称为复合生命体的“元神”。
元神所居住的身体是宇宙物体,具有成住坏灭过程,因此元神必然会不断更换所居住的身体。这样,复合生命体就产生了身体的生与死的问题。
复合生命体的身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体,为了保证元神不受空间能量的冲涮,身体必须具有完全封闭元神与身体外能量接触的功能,这样元神就要通过身体的感应来感受空间事物的运动,要通过身体的感官和大脑记忆收集到空间事物的信息,才能理性判断空间事物的运动,元神从这两方面共同合成对空间事物运动状态的认识。这种情况就类似于生活在潜艇里的人,只能通过潜艇上的各种仪器设备收集艇外水下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和运作潜艇。因此,元神不是直接感觉空间事物运动,而是通过身体的感应能力间接感觉身体外空间事物运动,以此让无极界的本体也间接感觉到运动,通过感觉运动感觉到自己存在。
宇宙空间各有特性,不同特性的空间会产生不同的身体感受,宇宙空间有运动快慢、能量大小、热能冷能等,丰富的宇宙空间特性,不仅使无极界感觉到自己存在,而且还能感受到丰富的空间特性。当元神在身体里感觉愉快时,无极界的本体也同步感觉愉快,当元神在身体里感觉痛苦时,无极界的本体也同步感觉痛苦。
元神所居住的身体会产生识神,识神能控制身体的信息中枢,使元神得到的信息都是识神加工过的,这样的信息大都失真,使元神无法从信息中接触到宇宙真实的信息,也就无法认识真实的宇宙,甚至在虚假信息中忘记了自己的无极本性,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了,这就是宗教说的迷失本性。当元神不知道自己本性的时候,元神就与无极界失去了灵性联系,无极界的本体再也感受不到运动,也就等于是“死亡”。在宗教修炼中,把唤醒元神的本性称为“回家”,其实所谓的回家,就是让元神重新与无极界的本体沟通灵性,沟通灵性了,能够感受到无极界的特性,就算是回到家了。
整个宇宙就是为元神而造就的,宇宙中所有空间都是元神的乐园,元神可以到宇宙任何空间中去游玩感受,但是必须进入那个宇宙空间的身体,与身体一起构成那个空间中的生命体,等到身体完成一个生命过程后,可以到另一个宇宙空间去游玩感受。这就是生命的奥秘。
(二)太极原理的主要内涵
宇宙故事和生命故事揭示了宇宙和生命的奥秘,太极道学将这个奥秘内部的成因和机制揭示出来,构成宇宙文化,以完备的道学文化功能配置生命的思维机制,灭除识神,抑制识神的产生,让宇宙生命在宇宙文化中永远不会再迷失元神本性,元神将以至高无上的灵性永恒地保持大道和谐的宇宙生活。
太极原理主要分为三大内容:
1、太极核心: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太极旋机和太极玄机的机理,另一个是物的质、性、能、场四大内涵。把握这个太极核心去理解太极,才能全面掌握太极内涵。
2、太极机理:主要介绍了物质、物性、物能、物场、时空、生命、意识、灵质、思维和道德的机理,这十大机理是太极道学的主体内容,需要较高的太极思维能力,才能透解十大机理。
3、太极分辨:主要介绍了太极机理所涉及的基本太极概念,这些概念是构成太极机理的要素,需要较高的太极分辨能力才能透解。
太极原理在揭示三大太极内涵的同时,也注入了对太极分辨能力和太极思维能力的培育功能,经常研读太极原理,可以无意识中增长太极分辨能力和太极思维能力,这是运用太极道学必不可少的两大太极智慧功力。
(三)太极原理的现实作用
现在人类社会正处于释迦牟呢所说的“末法时期”,佛经、道经、儒经、圣经和古兰经等宗教文化对社会的心法教化已经不灵了,人们几乎都卷入了名利场的利益涡流中痛苦挣扎。这种社会现状是世界性的,每一个社会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有的社会富一些,日子好过些,有的社会穷一些,日子难过些,有的社会矛盾平缓些,人心平稳些,有的社会矛盾激烈些,人心难控些。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中,《太极原理》主要的功能和作用就是:提出全新的社会机制让人类选择,希望人类能够彻底改变现行的利益社会机制,帮助人类创造一种新型的、良好的、完备的非利社会法则,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新的人类世界,建设全新社会机制的美好的生活。
社会法则和社会机制的改变过程就是社会进化的修炼过程。太极道学是新道学,与传统道学有很大差别。传统道学侧重于个人修炼,指导个人修炼得正果,获得个人生命的永生;太极道学侧重于社会修炼,指导社会修炼得正果,进入非利社会的幸福境界。
人类社会很早就有理想社会的梦想,古时有老子主张的道德社会和孔子主张的大同社会,现在有马克思主张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些人类社会的梦想在内涵上都是异曲同工的。老子、孔子提出理想社会,是从道学规律上提出来的,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社会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上提出来的,这种社会理想在现实社会中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认同和实践,人类出现了共产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太极原理综合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现代科学先进的科学成果以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和能力三大内容,提出了“非利社会”概念,并推出了“非利原理”,能够指导人类社会的发展思路从发展利益社会转变为发展非利社会,最终实践老子、孔子和马克思的伟大理想。道德社会、大同社会、共产社会都是非利社会,太极原理的功能和作用,就是主张、帮助、指导人类社会,由现行的利益社会转型为今后的非利社会,也就是在人类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新型社会!
二、《太极原理》特征和学习指导
太极原理是社会原理、人类原理、非利原理和共产原理的基础,是太极道学的内核,特别是对初读者和缺少道学和科学知识的读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里介绍一下《太极原理》的表达特征和修习方法,以利于读者尽快理解和运用太极道学:
(一)表达特征
《太极原理》是道专著,描述的是道学原理,在语言上不生动。道学原理描述的是事物的动态机制,不是静态形象,因此在阅读的时候,要以研究的心态来阅读,反复地体会道学原理所展示的事物起源和运动方式。在体会中要逐渐熟悉和深入太极思维,最终形成自己的太极思想,并在太极思维中感悟太极道体的真实性。
为什么要以原理来描述道,为什么不以生动的哲学语言来描述道?因为太极道学揭示的是事物的起源和运动机制,只能描述其原理。好比描述机械原理和工程原理一样,讲究真实和法则,没法让描述充满语言的浪漫和韵味。学习机械学和工程学的人,当然比不上学习哲学和文学那么生动,学习过程只能是理性的理解过程。《太极原理》也只能是这种描述方式,无法用哲学和文学语言来描述道学机制的深刻内涵。
太极道学揭示的是真实,不是创造一套理论,因此太极道学在表达上并不完美,真实是什么样,太极就是什么样,真实完美太极就完美,真实不完美太极就不完美。完美是一种标准,真实就是真实,你说它完美不完美,它都是真实,真实不需要任何完美的标准去衡量。作者对太极道学的表述是在揭示宇宙真实,所以表达上不完美是没有关系的,读者只要从中能感悟到宇宙真实即可。太极道学不是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让读者跟着作者用这种理论去描述宇宙和世界,而是要引导读者去感悟宇宙和世界的真实性,只要读者真真切切感悟到了真实的宇宙和世界,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不必要引用作者的语言去描述。所以,《太极原理》不完美,但是具有启发和提高读者真见能力的功效。
太极道学揭示一个原理:只要打开智慧,所有人的智慧是一样的,只是个性不同,谁的智慧都不比他人的智慧更高级。所以,不要高看自己,也不要把自己的思想放在他人的思想之下,更不要放在本书作者的思想之下,一切思想应以求真为根本。过去,修炼界十分强调“以戒为师”、“以法为师”,太极道学则强调:“以真为师”!不在乎谁定的“戒”,不在乎谁传的“法”,而是关注怎样才能见真,怎样才能获得真见能力!
(二)修习指导
1、修习目的:通过研读和修习《太极原理》,认识和找到自己生命的心、认识和净化自己生命的性、唤醒和感觉自己生命的元神,打开自己的大智慧,用太极原理析悟自己生存环境(包括天地人)的事物运动与自己生命生存的关系和意义。为什么要修习太极道?那是未来世界的要求,也是破解自己生命与社会、世界和宇宙关系的觉悟要求。如果自己不想觉悟,那是进入不了太极大道和未来世界的。
2、修习内容:一是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心、性和元神,特别是要灭识神,醒元神;二是通解和吃透太极原理,特别是要透解太极机理;三是掌握析悟事物的太极思维,特别是要培育和增强太极分辨力,重点分辨事物的物质与物性的内涵,搞清楚物质思维、物性思维与太极思维的特点。能够做到这三点,就可以扔掉这部《太极原理》的道描述,甚至可以写一部自己语言特征的新版《太极原理》。
3、修习方法:
⑴、要不断反复研读《太极原理》,研读就是要象科学家搞科研一样,用全部的心脑精力去边读边研究。
⑵、适当参加有关太极道学上的讨论,加强交流,互相切磋,互相启发。
⑶、初学者则接触时会头脑一片空白,会有很多问题,无所适从,必须按照一和二的方法慢慢进入,不要心急,这是前所未有的、打开宇宙和生命奥秘的学问,不可能读一二遍就搞清楚了,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入行了,需要有一个适应、积累和契入过程。
⑷、研读时不要进行概念上的逻辑推理,不要用自己的知识来进行正确与错误的评论,要着眼于整体把握,看不懂的、认为是错的、似是而非的都不要停下来,跳过去,今后会在反复研读中自然会明白起来。因为《太极原理》不是给出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不论对与错,只论是否存在、是否真实、为何存在、有无疑问等等,并在太极旋机和太极玄机中感悟得到迷底。因此,修习太极不讲对错,只揭真实,不讲系统,只揭迷底。要带着见真实、见迷底的心态来修习太极,在不断的“发现为什么”与“解开为什么”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太极内核。
⑸、已经进入太极道学的修习者,要深入地、全面地掌握太极道学,不仅要会太极思维进行讨论,还要会用太极大道于自己的人生和使命,要能够在推进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深入修习太极道行:加强太极原理深度透解,提高太极智力,涵养太极生命,使自己的生命和智慧与宇宙新特性圆融起来,浑然一体,达到进入人类新世界所要求的道德境界。
三、感悟事物真道
《太极原理》以太极为核心论述太极新道。“太极”概念有三个含义:一是指两极相旋的结构,二是指文化思维的极顶视野,三是指对万类事物的终极认识。这三个含义就是道的含义,所以也称太极为道,是从未出现过的新道。《太极原理》揭示了太极新道,并根据太极新道析悟了社会原理、人类原理和非利原理。但是,在阅读《太极原理》时,必须明确以下几点,以免读者习惯性思维造成对《太极原理》理解上的偏解和偏见。
1、《太极原理》描述太极,不是太极
必须提醒大家:《太极原理》不是太极本身!
太极是指太极机制,包括太极旋机和太极玄机。太极机制是无形的真实存在,是创造了宇宙事物的那种真实存在的能量机制,人的生命智慧可以感受其真,但是无法用语言来传达其真。凡是用语言表达真实机制的,都是在说理。理只是对真实的描述,并不是真实本身。发动机的原理、图纸、公式等都是发动机的理,一个从来没见过发动机实相的人,从原理、图纸、公式上看到的都不是真实的发动机,也就不是真正地认识发动机。所以,他必须把学得的原理与真实的发动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认识发动机。《太极原理》也是理,但不是理论,而是实理,是真道的道理,但不是真实的太极本身。这一点必须说清楚,千万不要误将《太极原理》当做太极!当做新道!
2、透过《太极原理》感悟太极真实
《太极原理》是作者把自己对太极机制的感受,用机理的形式讲述出来,让大家通过阅读《太极原理》后,通过接触作者对太极机制的真实感受而受到的启发,激活自己的思维,开启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智慧在阅读《太极原理》中去感受太极机制的真实性。《太极原理》描述了太极机制的很多特征,描述中有作者进行的大量太极思维的演示,读者可在感受这些太极思维的演示中,增强自己对太极思维的实感,激发自己的太极思维。有了太极思维,通过太极旋机的理性内涵,就能接触太极真实,就能看到太极新道。这就是《太极原理》的功用性,是写作《太极原理》的初衷。
3、《太极原理》是道理,不是真理,但具有启发智见的真理性
《太极原理》只是描述了太极机制的特征,并展示了作者由太极机制所智见到的宇宙和生命的形成机制和存在形式,这是作者所看到的宇宙和生命的一种智见。《太极原理》只是作者个人对太极的理解所产生的智见,还不能成为一种真理。只有大家都从这种原理中产生真见,这种原理才能成为一种真理。换句话说,原理如果具有启发人们看见真实的功能,那么这种原理就是具有真理性,但也仅仅是具有真理性而已,还不能成为真理。当大家都从这种原理中获得智慧的真见,这种原理才能成为真理。大家不要盲目以《太极原理》的智见为真理,真理不是某个人的智见,而是大家的智见共同形成的,是共识之真见。另外,不要把别人的智见当做知识灌进自己大脑里成为自己的见解,这种见解只是别人的智见在自己头脑中的复制,不是自己的真见。只有打开自己的智慧,获得自己的真见,才能看到太极的真实性,才能以自己的智慧个性获得自己对太极的真见。
4、《太极原理》以全息思维描述全息实理
《太极原理》讲实理,不讲实证。《太极原理》是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象方式,由"近真实"推及"远真实",在全息同构的太极机理和太极思维中看到的都是同样的真实,描述的都是同样的实理,即全息实理。太极思维是全息思维,《太极原理》所描述的都是全息实理,即任何一个局部事物的实理,都与整体事物的实理是一模一样的,只要局部实理是共识的,整体实理也不需用实证。
5、《太极原理》启发个性智见
《太极原理》描述的真实不是宇宙和生命的全部真实,太极太博大了,宇宙太博大了,生命太博大了,作者感受不完,也描述不完。《太极原理》可以激发读者的太极思维,感受到太极机制的真实性,这样读者可以自己的太极思维描述自己对宇宙和生命的智见,描述《太极原理》没有描述的很多宇宙和生命的存在形式和运动方式。由于每一个人所积累的知识不同,知识中所含有的宇宙和生命的信息也就不同,学医疗的侧重生命知识,学物理的侧重物质知识,学系统的侧重关联知识,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知识中获得宇宙和生命的信息侧重,形成自己智慧个性的真知灼见。
《太极原理》是思维启博器,可以启发个性智见,当个性智见完全开发出来后,同样可以写一部自己语言版本的《太极原理》,就象任何数学教授都可以自己写出数学原理一样。但是,不管谁写作的《太极原理》,所写的都只能是道理,不是真实的道和太极的本身。而真实的道和太极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如果有两个,就会有两个宇宙。今后所有人写的《太极原理》都源自于这个真实的道和太极,所有的太极道学对真实的道和太极的认识都是一致的。
6、《太极原理》指引创造真实境界
《太极原理》可以开启大家的智慧,是走向智慧殿堂的门户,是通向智慧彼岸的桥梁。智慧不仅是思维功力,而是一种真实境界。通过《太极原理》激发自己的智慧,以强大的思维功力辨假识真,在自己的生命中形成真实不虚的真实境界。境界有虚假境界和真实境界,只有在真实境界中才能看到真实的太极和真实的新道,只有真实境界才能使生命的行为与生存环境达到真正的和谐。《太极原理》可以激发人们的智慧,在通向智慧彼岸的同时,形成宇宙、世界和生命的真实境界,从真实境界中看到真实的宇宙、物质、世界和生命的本原。
7、《太极原理》揭示真相,而不是述说真实
《太极原理》的机理和模式都是作者自己根据太极原理所作的全息思维,有很多是现代科学还证实不了的,将来或许可以证实,有一些是科学方法不能证实的,比如科学不可能再按太极原理造一个宇宙,也许能造一个空间。但是,无论这些机理和模式能否进行科学证实,都可以作为假说立论,从中拓展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空间,对于人类探索宇宙、物质、生命、意识等根本问题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启发。《太极原理》主张在探索这些机理和模式中唤醒生命元神的觉性,以元神的觉悟去认识这些机理和模式的真相,从而感悟其真实性。真相不是真实,真相是真实的机理,而真实却是实际状态,描述真相不等于描述真实状态。由于作者感悟能力不可能无所不及的,这些机理和模式也只是一种思维性真相描述,并不是对真实状态的描述。
《太极原理》所描述的是真相,不是真实。《太极原理》描述真相是为了启发人类用太极思维去感悟真相背后的真实。真相不是真实,打个比方,发生一起交通事故,目击者看到的是真实的交通事故,而交警当时不在场,不可能看到事故的真实情况,只有通过交通勘察和理论推算来形成事故发生的理论过程,这个根据实际勘察得出的理论过程,就是交警所看到的事故的真相,而并不是事故的真实。真相是建立在相关的真实信息之上的,是由真实信息经过人对信息所携带的机理进行推演而形成的映象过程。比如刹车留下的车轮印痕、撞击留下的深浅形状等信息就带着能量、速度、方向、力度等所形成的机理,将这些机理进行演化,这些事故信息就可以形成连续的映象运动过程。这就是真相,但不是真实。
《太极原理》所描述的真相,如果科学能证实当然最好,如果不能证实,那么当人人都能感悟到其中的真实的时候,这也是一种由个性认识转化为共性认识的社会化认识方法,社会中人人都认可自己的真实与别人的真实是一致的。
四、排除思维障碍
要想在现有的思维和思想基础上看懂太极道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接受新事物要靠思维能力,可是如果思维能力本身出现问题和障碍,要接受新事物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首先关注自己的思维状态,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意识主体,排除种种思维的干扰和障碍,才能看到新事物的本义,看到隐藏在《太极原理》字里行间的真道。
要找到自己的意识主体,发现各种思维干扰和障碍,这就是生命修炼中打开智慧的课题。要准确理解《太极原理》的本义,不至于曲解甚至排斥,就必须注意思维方式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怎样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是准确理解太极道学的关键。反复研读《太极原理》的过程就是在进行思维方式的调整,可以自然破除思维障碍,这是太极道学的内涵所固有的效能。
人类文化主要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东方文化思维偏重于物性,西方文化思维偏重于物质,两种思维方向不一致,思维重叠很少,因此互相之间不能理解。太极思维是全新的思维方式,涵盖了东方思维和西方思维,既能理解东方文化,也能理解西方文化,但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却只能理解与太极思维相重叠的部分。因此,要准确完整理解太极道学,需要排除各种思维障碍,扩大思维空间,形成太极思维。
目前发现主要的思维障碍有以下几种:
1、被理论知识武装、控制、奴役了的思维方式。主要有科学理论、政治理论和宗教理论三大类,理论知识本身是信息,是思维的元素,知识信息含有内在能量机制,掌握知识主要是掌握这种内在机制,而不是掌握知识的概念性准则。很多人把理论知识的概念作为判断事物对与错的标准,用理论知识概念来衡量和判断所接触事物的真实性,认为符合概念的就接受,不符合概念的就排斥。这种一切判断都以理论概念为准则的思维方式,没有把握理论知识的内在机制,失去了辩证认识事物的思想活性,思想被理论概念主宰,一旦离开理论概念就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能判断,失去了言行能力。
2、在道学中,有很多人认为道不可说,说出来的不是道。这是对道的曲解。道是可以说的,关键不在于怎样说,而在于怎样理解。怎样理解道,存在着思维方式的问题,即以什么思维方式去理解道。一个得道者,把他见的道说出来的,但是描述的是道的特征,而道的特征隐含道的本体的信息,怎样从道的特征去理解道的本体,这就是思维方式的问题。一旦思维方式解决了,无论谁怎样描述道,都是能够理解的。所以,道既可以说,又可以理解,关键是思维方式要对路,也就是要以道思维去理解道的本体。
太极道学以系统的理论描述了道的特征征,同时又具有形成太极思维的功效,因此《太极原理》既说了道,又帮助读者形成道思维去理解道,这就解决了说道与听道相脱离的大问题,使读者能够通过研读《太极原理》而看到真道!
3、被修炼悟证局限了的思维方式。有一些修炼人的思想陷得很深,他们的身体修出了一些功能,能够看到和感受到其他人看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事物,就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真相。其实身体功能也能“骗”人,修炼中有“自心生魔”的说法,也就是说,存在“随心而化”的功能现象,即在功能中出现的景象,可以随心想而变化,心想什么,功能景象就变成什么,可是这种功能变化出来的是心想的假景,很多修炼人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就是这种假景形成的。有些人不懂其中的真假,还拉一帮人来跟着他学,曰:渡人。这种人的思维障碍很大,深陷其中者很难被唤醒本性,因为他自以为找到了本性。从理论上说,靠修出功能来认识宇宙事物并不是最好的认识方法,因为功能修炼得再高,也不可能达到用功能看遍整个宇宙的程度,因此这种认识宇宙事物的方式不可能认识得了完整的宇宙事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被科学实证局限了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是,没有科学实验的证实,一律不予以承认。其实,科学上的实验求证思维只是很多思维方式中的一种,实验求证思维本身没有问题,主要是宇宙事物太博大了,不可能所有事物都需要经过实验证明才能给予承认,很多无法进行实验求证的客观事物是真实存在的,会被这种死守实验求证的思维排除在认识之外,从而形成很大的思维障碍。从理论上说,靠物质设备来探测和认识宇宙事物并不是最好的认识方法,因为物质设备只是部分宇宙物质做成的,不可能探测到所有宇宙物质,有些宇宙物质的能量很大,微粒很小,人造的物质如果承受不了那么大的能量就会废掉,如果做不到那么细微就捕捉不到更小的物粒,都漏掉了,设备不会产生任何反应。因此这种认识宇宙事物的方式同样不可能认识得了完整的宇宙事物。
其实,人的认识能力存在着不需用悟证和实证的思维方式,同样可以采信事物的真实性,这种思维方式是以从生命深层次开发出来的灵感能力来认识事物真实性。灵感是生命的最高认识能力,可以从信息中全息感知事物的真实性。全息感知方式只需要取得和认识事物的局部就能认识事物的整体。太极思维就是打开了灵性感知能力的思维方式,既认可悟证和实证思维,也认可不需要悟证和实证的灵感思维,是两者兼备的。
5、被脱离实际的活性思维误导了的思维方式。有些人的思想很活,活过头了,他们能够凭一点信息和原理,就大开思戒,就凭空放开想像,脱离实际地想象事物的变化,并引以为真。有许多人凭着一两点功能所见,或者一两个科学原理,就开始海阔天空地编造宇宙和世界理论,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就是不敢面对实际生活,都是不能指导实际生活的空洞理论。这些人往往把实际生活看成是“低级”的“实相”,是低级生活方式,而他们看到并且能够生活的“思想虚空”生活,是高级生活方式,他们瞧不起低级生活方式,所以他们的理论不需要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种人的思维障碍也是很大的,很难让他们从自己的幻想境界中回来现实世界来。
6、被权威名声主宰了的思维方式。有些人把自己的思维完全置于权威思想中,把权威人士的思想范围作为自己的思维空间,不敢越雷池半步,根本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所谓权威思想包括圣人、伟人、名人等的思想。与这种人谈话,实际上不是与他本人谈话,而是与权威思想的复制品谈话。这种人明显失去了个性思维,没有个性思想,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内涵。很多学佛学道者,把自己搞成了佛经和道经的思想复制品,几乎完全用经书语句与人对话,用经书中古人的思想与人谈话,还自以为是得道的大学者,其实他们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特征,变成了一个古人思想的携带者。这种人的思维障碍很大,能破除他们的这种思维状态,实际上是在救渡他们的生命本来。
以上思维方式是理解《太极原理》的思维障碍,需要认真对待和改进!
能够较好地理解太极道学的思维方式,应该是:不迷信知识、权威和经验,注重思维方式,注重知识所含的机理,不停留在知识概念的表面。在阅读《太极原理》的时候,不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是非与对错的判断,把太极道学作为一种新事物进行接触、感觉和研究,在阅读中自然形成对太极道学的思维判断。这种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自然判断和认识,不是依据原有知识概念作主观评判,是最自然、最客观、最真实、最珍贵的判断!
五、道是最初始最底层的能源机制
本书以太极为主题,那么这里的太极概念与传统的太极概念有什么区别?太极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太极能解析道、物质、宇宙、生命、世界、社会、人生的内在玄机?这是首先需要说明的,如果不从整体上对此有所把握,那就很难深入理解太极内涵。这里从怎样发现太极内涵来说明这些问题,也许更便于读者理解这里的太极深义。
易学八卦及重叠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乾为极阳,命理为太阳,坤为极阴,命理为大地,古人的宇宙观是在乾坤之间,也就是太阳与地球之间,也就是太阳系范围。从命理还可以看到,太阳系有以金、木、水、火、土命名的五行之星,太阳系以外没有五行概念,只有与人类生命有关的各种“神煞”星系。这就是古人整个的宇宙概念,换句话说,五行和八卦的适用范围是太阳系,超出太阳系之外,五行与八卦的易理不再适用。如果人能够进入银河系,在那里的事物可能不遵循五行八卦的规律,在那里是无法给人算命的。在古人的这种宇宙概念中,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就是乾卦与坤卦的关系,看懂了乾卦与坤卦的关系,也就是看懂了乾坤,看懂了宇宙。
乾坤关系揭示了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机制,电子围绕原子核也存在旋转机制,台风和龙卷风是旋转机制体,事物的周期运动规律,吃喝拉撒,生老病死,生命的一世又一世和一代又一代,都是周期变化的,都是各种类型的旋机,而太极图描述的也是两极旋转的机制,这种旋机一旦形成稳定的运动结构,就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看成是一个成型的事物体。这就是构成事物的方式,也是构成物质的方式!那么宇宙中所有物质是不是这样构成的呢?太极图又一次进入了我的研究视线:这个太极图究竟暗藏着什么天机?
从八卦、旋机到太极,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太极图上,必须从太极图中寻找到宇宙物质由旋机构成的奥秘及其机理。太极图由阴阳两极相旋而构成,那么阴阳又是什么概念呢?显然,看不懂阴阳就看不懂太极。
阴阳是中国古人一大智慧思维,不仅表示两个事物的差别,还明确了两个事物存在什么样的差别。计算机的计算由0和1的差别排列出计算方式,经过复杂的表达,最后产生了高智能的机器人,可以进行很多智能化运行。0和1就是两极事物,但是在计算机中,0和1只有形式差别,没有特性差别,即0和1仅仅表明两个不同的存在,各自都没有别的含义。阴与阳两者之间不仅表明形式上的差别,还含有非常丰富的含义上的差别。阴和阳也是两极事物,阳代表积极、主动、扩张等特性,阴代表消极、被动、内敛等特性,即阴与阳的差别是指两个事物特性上的差别,既包含形式差别,也包含特性差别。事物特性就是事物的能量特征,也就是说,阴阳差别带着各自的物性能量的差别,所以阴阳概念暗藏着能量概念。阴阳论就是能量的两两关系论,即两个有关联的能量之间的关系,阴阳结构其实就是能量结构。把握了阴阳的能量结构及其演化特征,就是把握了打开中华文化奥秘之库的钥匙!
进一步说,没有物性含义的0和1的两极机制,只能发展出智能机器人,而具有物性含义的阴和阳的两极机制,发展出来的就不是机器人,而是生物人!仅此一点,就能看到太极文化所蕴含的科学价值有多么巨大!
太极图是一个阴阳旋转体,也就是一个能量旋转体,当这个能量旋转体是一个稳定结构的时候,它就是一个能量物质体,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原理,这就是一个物质!这就说明太极图揭示了物质起源和构成的方式。另一方面,太极图揭示的能量旋转体,也揭示了物质内部的动因,揭示了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是起源于两极能量互动的。
这还只是揭示了物质内部的构成机制,那么构成这种机制的元素是什么?也就是要搞清楚“能”究竟是什么?物质与能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当我们说物质的时候,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用“物质”这个概念想要表达什么样的客观存在?因此,还需要继续在太极图中深入寻找解答,要找到物质起源的最低层面的客观存在,具体地说,就是要搞清楚构成物质的最初始、最底层的物质构成,就是要揭开物质的老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看透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内涵和关系。
“物质”是一个深入人心的文化概念,在哲学上泛指“客观存在的实体”。但是在太极研究中,认为哲学对“物质”的描述在概念上比较模糊,无法表达太极对“物质”的含义所指。因此,这里首先要对“物质”进行新的概念界定,拓展和具化哲学上“客观存在的实体”的物质概念。
物,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质,一个是性。物之质是指物的内部构成,简称为物质,物之性是指物的能量特征,简称为物性。结构与能量是同时存在的,有什么样的物质结构就有什么样的物性能量,即物质与物能是同时存在的,是物的两个方面。物质概念侧重于物的内部构成,物性概念侧重于物的能量表现。东方文化侧重于物性研究,主张从事物功能上认识事物;西方文化侧重于物质研究,主张从事物构成上认识事物。对物的研究侧重不同,形成了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阴性和阳性的关系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基础,只有阴性和阳性的说法,没有阴质和阳质的说法,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物性文化,相对应地,西方文化是物质文化,没有阴阳概念。
明确了物的概念,再进一步认识物之质。质是内部构成,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极质,另一类是无极质。有极质的内部是由两个物分列两极,在稳定的旋机中所形成的物质体,这种物质可以进行物质分割。无极质内部没有极,不能进行物质分割。在有极质中,分列两极的物质,如果是无极质就不能再进行分割,如果是有极质就还可以再进行分割。当一个有极质的两极是无极质的时候,这样的有极质就是最小的旋转体,没有比之更小的旋机体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最初始、最底层的物质体,也是最底层的动力结构。至此,我们理性地看到了物质的最底层,看到了物质的老底!
从物质最底层一直到眼前的最高层事物,都看到了旋机结构,宇宙中所有物质内部都有这种旋机结构,换句话说,是旋机构成了宇宙万类事物,同时也决定了万类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方式,这就具备了道的创物含义!宇宙任何事物都由旋机从最底层开始合成到最高层,形成事物的千姿百态。而旋机就是太极图所表达的核心内容,懂得旋机,也就懂得事物的构成,懂得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方式。因此,以旋机为核心认识宇宙事物,就是无所不能涉及的最根本的着眼点,概括了宇宙事物的一切,这样的文化,是无所不涉及的最广泛的、最深刻的、最高点的极顶文化!没有再能够超越于这个观物视野的文化了。从深度上可以达到事物的初始起源,达到了无可超越的事物底层,一切都可以回归到元始之初,这就是“太”之义;从高度上达到了无可超越的视野高度,整个宇宙及宇宙内的所有事物都涉及到了,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宇宙事物,没有再高的视野了,这就是“极”。这就是太极的真实含义,这样的文化就是太极文化!
六、真相大白的真道
在人类文化中,物质、宇宙、生命和思维始终是人类至今刨不到根底的问题,建立在这些概念之上的认识都是无根之识,会形成奇奇怪怪、形形色色的说法和学问,认识上很难统一起来。不仅人类世界如此,宇宙诸世界同样如此,宇宙上下太需要真道共识了!人类社会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宇宙共识是绝对必要的,人类世界的意识不能游离于宇宙诸世界共性意识之外。所以,人类社会意识必须能够与宇宙共识相融合,人类社会才能真正成为宇宙大家庭的一部分。创造理论是不可能统一认识的,只有见真,才能真正统一认识。能否看到物质、宇宙、生命和思维等怎样产生的真相,这就是能否看见真道,这是人类社会能否统一认识,能否与宇宙共识相融合的关键。
到今天,在传统的道概念中,人们对道产生了两种认识,一种认为道根本就不存在,是一种虚无的思想概念,是根据前人的思想树立的思想标杆,统一人的言行于前人的思想之中。另一种则认为道是一种根本无法认识的客观存在,是一种有很强意识能力的虚物质,可以主宰人世间的事物,能够有意识地创造和控制人世界的一切变化,人生活在实物之界,根本看不到虚玄的道,人只可以感觉道的存在,不能认识道,更不能改变道。这两种道概念都是无法清晰理解的,甚至不能说出来,认为说出来的就不是道。因此,传统的道概念一直是以虚玄的思维想象存在着,是一种思想标杆,一切思想都围绕这个标杆进行思维,以此达到某种共识。
太极道学的道概念与传统的道概念完全不同,是从对思维方式的破解而产生的新道学概念。太极认为,传统道学对道的认识失之于思维方式的偏颇。东方文化的思维是物性思维,侧重于物性能量的感悟,创造的是物性道学,西方文化的思维是物质思维,侧重于物质结构的解析,创造的是物质道学。物质道学也就是科学。世界学者以科学概念为认识事物的思维标准,认为东方文化没有科学。这个说法没有错,东方文化确实没有科学,也就是没有物质道学。但是东方文化具有非常发达的物性道学。太极新道学既包含了东方文化的物性道学,也包含了西方文化的物质道学,是既有物性概念又有物质概念,既有物性思维又有物质思维,是一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新道学。
显然,思维方式的差别造成了道概念认识差别。能够使人看到宇宙、物质、生命、思维等真相的思维方式就是道思维,具有道思维才能看到真正的道,能看见真道,宇宙、物质、生命、思维等问题也就真相大白了。
怎样判断真道和假道?道是创造性的,能够创造宇宙、物质、生命等事物,宇宙、物质、生命的生成是有过程的,这个过程既是真道的创造事物的过程,也是真道自身的形成过程。换食品厂话说,真道既创造事物,又在创造事物中诞生。真道既然能够创造,当然也能揭示。因此只要是真道,就应该能够揭示事物的产生过程,够揭示说出这个过程的机理,能够揭示宇宙、物质、生命等产生的成因是什么。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肯定是真道,不能回答的一定是伪劣假道。宇宙、物质、生命是真实存在的,创造宇宙、物质、生命的道也必然是真实存在的,宇宙、物质、生命既然存在产生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存在道的作用,也就必然能够揭示道的存在。那种把道描述成玄乎其玄、虚玄得只有描述者自己知道的所谓道概念,不可能破解宇宙、物质、生命等的起源和真相,绝不会是真道!
太极道学揭示了宇宙、物质、生命、意识、思维等的起源和真相,宇宙中一切事物,包括生命、意识、思维和宇宙本身,都是太极旋机和太极玄机造就的,都存在周期运动。太极旋机和太极玄机就是太极新道的真相,《太极原理》让真道真相大白!
七、道的五大层次
太极原理是新道学,既可以感悟事物深层运化,又可以解析事物深层结构。道与事物是共生共存的,事物不同层面的结构和运化,也是道的不同层面的结构和运化。这里对道的结构进行深层解析,揭示道的五大层次。
太极新道的内涵包括道机、道理、道律、道韵和道善五个层面,也就是说,道是由机、理、律、韵、善五个层面构成的由深及浅、由里及表的内涵所构成的。
机,这里是指旋机。旋机生理律,理律生韵善。
善是圆融、和谐的表现。当一个人发善心,那是他在做消除不平等现象的事,不平等是不圆融、不和谐的现象,消除不平等就是一种圆融、和谐的表现,是善。
旋机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对旋机产生的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就是理。理是人们对事物运动的抽象认识,而事物在旋机中表现的具象运动就是律,人们耳闻目睹所感受到的事物,以色彩、声音、形象等方式表现的运动节奏,都是律的具象形式。因此,旋机生理律,理是人对旋机的抽象认识,律是人对旋机的具象感觉。
在中国,以物性思维对理的认识产生了义理学,对律的认识产生了数术学。在西方,以物质思维对理的认识产生了哲学,对律的认识产生了科学。
律的外延很广,包括各种声形的表演和设计艺术、各种形式的能量运动、人的各种活动,武术、气功、体育、战争等,都是事物的律的表现,都是有规之律。现代科学知识大都是关于律的知识和理论,并不是事物机理。也就是说,科学研究的是道律,科学理论是律理,不是机理。机理才是道理,懂科学之理,是懂道律,不是懂道理。中国文化的义理和西方文化的哲理都是道理。在中国文化中义理衰败,在西方文化中哲学衰败,都是道理的衰败,而科学的发达则是道律的发达,不是道理的发达。在这里,理论与道理不是一个概念,理论是理性地认识事物的律,是对律的感性认识的理性化,道理是对事物内在机制及其变化的理性认识。
科学思维以道律认识为主体,以道理认识为思维突破,特别是从物质微粒和生命基因的认识中,很容易产生哲学上的突破,产生新的道理认识。道理为体,道律为用。
理律是人对事物运动节奏的认知,当人对这种认知上升为身心参与其中,体味到其中节奏的圆融性时,就产生了韵善意识。在这方面,艺术家和使事物艺术化的工作者感受最深,他们以他们的作品和艺术成就让更多的人也感受到他们所感受到的韵善,从中感受到生活的愉快与丰富。
因此,当人看到事物内在机制时,看到的是机;当人对机进行理性认识时,看到的是理;当人对机和理进行感性接触时,看到的是律;当人感受到律的节奏时,看到的是韵;当人感受到律的圆融时,看到的是善,当人感受到机、理、律、韵、善全部内涵时,看到的是道!
韵与善构成人的文化精神,理与律构成人的科学认识,这些都源于旋机。如果想看透文化精神和科学知识的深层背景,开发更广阔、更深层的文化精神和科学认识,那就要研究旋机,只要能看透旋机,就能看到文化精神与科学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能够看透旋机与理、律、韵、善的关系,那就是道!
八、人类社会的进化和修炼正果
好象只听说过人修炼,没有过听说过社会也能修炼的?对!社会修炼——这是《太极原理》所揭示的社会真相。《太极原理》为人类社会修炼最终获得社会正果提供深刻的道学指导!
当文字进入人类社会的时候,人类社会就开始了自己的社会进化历程,因为这个时候人类社会的个体意识在文字的传播和连接下开始形成有机的社会整体意识,这时人类社会开始由无社会意识的社会进入有社会意识的社会,开始向社会物质与社会意识齐全的高级社会进化。
人类学有人类进化的理论,太极道学则认为物种不存在进化,只存在变异。但是,进化现象是存在的,不指生命物种的进化,而是指事物感应能力的进化,即事物的感应能力可以从低级反应能力进化到高级意识能力,更进一步进化到最高级的灵感能力。事物感应不仅是生命的感应,其它物质也有感应,都存在感应能力的进化。社会也存在感应能力,社会的感应能力就是社会意识的认识能力,社会的进化就是社会意识能力的提高过程。太极道学揭示了物质体能够在宇宙运动中演化为生命体,其中奥妙正在于此。由物质演化为生命,是物质感应能力进化的结果,不是物质种类进化的结果。
生命的修炼过程也是一种进化过程,一个人由人修炼成佛,其身体感应能力由人身感应进化为佛身感应,就是修得正果。佛与人是一致的生命体,只是佛的感应能力远远高出人的感应能力,能够感应到超越时空局限的宇宙事物,这是人的感应能力达不到的。人通过修炼,可以主观地、能动地进行这种感应能力的提升,进化到佛的感应能力。
社会意识的进化过程就是社会意识能力的修炼过程。社会物质与社会意识的互动是高级社会的特征,人类社会出现文字以后,社会意识的能力很快发展起来,至今已经达到了社会意识可以与社会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程度,表明人类社会的高级特征已经成熟,人类社会达到了自主性修炼的程度,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一步的进化是带有社会主观性的自主进化,不是过去那种自然进化,这种社会的自主进化就是社会修炼。因此,当社会意识与社会物质形成互动机制时,社会就开始了它的修炼过程,修炼的目标是:修成终极社会——这是一种社会内部极为和谐,社会形态不再改变的社会正果。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由于个体意识的传播和表达能力很弱,所以社会意识极弱,社会的运动几乎是自然的,社会意识对自然运动几乎没有认识能力和改造能力,社会意识完全依附于社会物质的运动,这是初级社会的特征。文字出现后,人类的社会意识快速成长,认识和改造自然运动的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意识与社会物质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对等,不再依赖于自然运动,而是与自然运动形成互动机制,整个社会的运动是由社会意识与社会物质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动,这是高级社会的特征。人类社会在初级社会时期是自然进化,在高级社会时期是修炼进化。
人类社会的自然进化历程,就是人类社会的主观能力的进化历程,是人类社会意识不断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东方社会意识与西方社会意识的差别。东方意识侧重于发展社会意识的思维功力,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西方意识侧重于发展社会物质的改造能力,创造了先进的科学和经济体系。东方意识思维能力强而社会功能弱,表现为文化深邃而改造自然的能力薄弱,社会意识强但是社会功能不发达;西方意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强而文化深度不够,思维局限性很大,社会功能发达而社会意识弱。人类社会在自然发育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历史性错位发展,造成了人类社会的不良发育,先是社会意识强,社会物质弱,后来是社会物质强,社会意识弱。
人类社会在历史的进化过程中不仅出现了社会思维与社会功能的分裂现象,还出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功能不同步发展的奇特现象。当东方意识很强的时候,西方意识很弱,当西方意识很强的时候,东方意识又衰弱了,造成了整个人类社会的社会思维和社会功能的错位进化。一个人的智慧很强但是身体功能很弱,只能做谋士,一个人的身体功能很强但是智慧很弱,只能做武士。有谋无勇不能成事,有勇无谋不能成体。人类社会的进化,先是社会意识很强,社会功能很弱,社会觉性很高但是社会机体发展缓慢;后来又变成了社会功能很强,社会智慧很弱,社会机体很强但是社会觉性却下降了。直到今天,仍然保持着社会机体(国家、政党、法律、军队、技术运用等)越来越强,社会觉性(精神、意识、道德、哲学思维等)越来越弱的趋势,人类社会徘徊在“有勇无谋不成体”的局面——社会无道体。
在古代,老子和孔子曾经提出过社会进化的目标,但是当时社会机制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成为空洞的社会理想。到近代,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目标,虽然给出了社会初创的革命理论,但是仍然缺乏社会进一步修炼进化的理论指导,也几乎成为一种空洞的社会理想。现如今,人类社会的认识能力和改造社会的能力都非常强大,甚至达到了可以肆意破坏自然运动的程度,社会意识能力超过了社会物质的自然修复能力,这说明人类社会的社会意识与社会物质之间的互动性已经达到了极限程度,甚至有点过枉。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社会完全有能力完成最后的修炼进程,只差一步就可以达到终极社会目标,获得社会正果。完成这最后一步,必须在社会意识的最后觉醒上加一把力,即即时向人类社会揭示宇宙、物质、生命、思维等的起源、动力和运动方式的真相。真相一显,人类社会意识的觉性自明,社会意识与社会物质将和谐圆融地相互作用,共同演化千变万化的美好社会境界,进入目标社会,获取社会正果,
《太极原理》就是要揭示这个千古真相,并以新道学的内涵指导人类社会完成最后的修炼!这是《太极原理》的使命和任务!
一、太极图解

 
太:初始、宗源、无上。极:最端之位、结构之元。太极的字面含义:最高级、最标准、最完美;太极的真实含义:事物存在与运动的初始机理,以旋机为运动形式,以圆融为运动品质。
太极图是图式最简单、内涵最丰富、造型最完美的图案,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图案有如此深刻的内涵,它可以概括物质、能量、运动、结构、属性、宇宙、生命、意识、世界、社会等内容,可以揭示宇宙、物质、生命、意识等的起源。
太极图是事物运动和结构的成因的图解,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太极图中的“S”线将太极图清晰地分为两个关联部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是有结构的。
2、太极图的两个部分用不同颜色相区别,分为阴和阳,以“S”线相隔,表明这两个部分是相互独立、不容混淆的。
3、太极图的两个独立块面中各有一个对方的小点,即阳块中有阴小点,阴块中有阳小点,表明同一事物结构中的独立部分与对方有不容混淆的包含关系。也就是说,虽然阳中含阴,阴中含阳,互相包含,但是不论是块还是点,都是绝对独立的,没有混淆界线。
4、太极图是圆形图,一是表示运动和结构有规则,二是表示运动以旋转为基本形式,三是表示运动是流畅圆润的。
5、太极图是对称图,整个结构均衡对称,表明一个稳定的结构其内部能量是均衡的,独立的双方都有均衡的能量和平等的结构地位。
6、绝对对称的圆图也表明,太极的运动是中心与重心相重合的无摆动、无震动、无偏移的旋转运动。
7、太极图的阴块和阳块都有大头和小尾的形状,表明事物运动具有方向性,可以显示太极图的正旋与反旋。
8、太极图阴块和阳块的大头与小尾,还表示阴块和阳块在旋转中的强弱变化,大头为强,小尾为弱,在大头处有对方的小点,同时与对方的小尾衔接,显示了太极内部两种能量的变化由小到大,又由大到互变的变易性,呈现出物极必反的状态,这就是形成易理的根源。
综上所述,太极图有七大含义:结构、规则、旋机、均衡、圆融、变易和方向。
二、太极旋机
旋机,旋转机制的简称,它是由处于两极上的具有相反物性能量之间的互相作用而产生的旋转运动。所谓机制,就是其内部结构的能量互相关联,能量遵循这种关联发生作用而形成的动力体系。旋机是以周期循环为运动形式的机制。
旋机形成的条件:一、只能两种能量发生作用,不能有第三能量参与;二、两种能量的物性相反;三、两种能量既彼此关联又相对独立;四、两种能量发生作用必须有承载旋机能量的承载体。这四个条件必须齐备才能形成旋机。
旋机形成的方式:两个物性相反的具有关联的物质能量,相遇时由于物性相反而产生物性的互补性,形成物性聚合的倾向力,同时两种物质能量又各具独立性,在物性聚合的过程中互不融和而产生物性排斥的倾向力,两种倾向相反的力相互作用便产生了旋机。如果聚合力大于排斥力,旋机向内旋,能量内收;如果排斥力大于聚合力,旋机向外旋,能量外释。
旋机永动的条件:一、两种物性能量的大小均衡;二、外在能量触动不了内在旋机的均衡。如果旋机的两种能量不均衡,那么能量大的一极会吸收能量小的一极,导致旋机解体。如果外在能量冲击旋机体,能够导致旋机体内部能量之间失衡,也会致使旋机解体。如果旋机体内能量均衡,外在能量不能致使旋机体内能量失衡,那么这个旋机体就是一个永动机制。
旋机永动的形式:旋机的聚合力与排斥力是动态变化的,不是互相钳制不动的。当旋机聚合力大于排斥力时,旋机内旋,越旋越紧;当紧到排斥力大于聚合力时,旋机开始外旋,越旋越松;当松到聚合力又大于排斥力时,旋机又内旋,越旋越紧;当紧到排斥力又大于聚合力时,旋机又外旋,越旋越松。如此反复,内旋与外旋交换,保持周期性不断反向变化的永动形式。
旋机体一旦形成稳定运动,就构成了物质实体,但是旋机体不等于物质实体。旋机体是物质实体的能量形式,是能体,物质实体是旋机体的实体形式,是实体。能体只看旋机体结构,实体则看旋机体的形态。旋机体是能体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永动永存的机制,物质实体是实体形态,随着旋机体内旋与外旋的交替,形成物质实体存在形态的生生灭灭,产生物质实体形态的千变万化。当旋机体外旋时,能量释放,物质实体呈现出生机盎然、释放能量的物性和形态,能量释放完,物质实体的生机盎然的物性和形态消失;旋机转向内旋时,能量吸收,物质实体随之成为肃杀萧条、吸收能量的物性和形态。旋机体在内旋与外旋中永动,而物质实体在旋机体的内旋与外旋中此生彼灭,生灭相接,始终保持旋机体有一个物质实体相对应。
具备永动条件、具有永动形式的旋机,称为“完备旋机”。完备旋机具有内在的圆融性,要求内部两极的能量均衡作用,旋机在运动中圆融自定,旋机能量不泄不增,运动具有永久性。我们把完备旋机称为“太极旋机”,是一切旋机永动永存的标准旋机,其完备性就是圆融性,称为太极圆融。太极旋机是一切旋机中具有元始性、标准性和决定性的旋机,具有最完美的运动结构和运动属性。如果任何外力不能破坏太极旋机的运动结构,太极旋机就是一个永动机制。
太极旋机揭示了事物产生的奥秘,具有以下内涵:
1、它是最源头的、最高层的、最核心的事物理论,为万理之源;
2、它有最初始的、最单元的、最简单的事物结构,为万质之源;
3、它是最微小的、最守恒的、最独立的事物运动,为万运之源;
4、它是最标准的、最完备的、最单纯的事物属性,为万性之源。
旋机与物质互为因果。旋机是由物质能量互相发生作用形成的旋转体,旋转体作为整体可以成为一种新物质,两个新物质之间又可以产生旋机,生成新的旋机体,新旋机体又可以成为另一种新物质,如此类推,旋机与物质之间产生互为因果的共生共存关系。
三、太极玄机

太极玄机图
 
玄,因旋而玄。旋之又旋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机是由很多旋机合成的。一个大的旋机由两个稍小旋机构成,两个稍小旋机又由四个更小旋机构成,四个更小旋机又由八个更更小旋机构成......,对于最大的那个旋机来说,是由两个稍小旋机构成的,可以看到两极旋机形态,但是同时又是由更多重重叠叠的更小更小的旋机构成的,这些更小旋机之间互相作用,已经不是两极旋机形态了,而是多极能量合成的能量变化机制,因此只能看到其中事物的变化,已经看不到旋转。这种变化机制产生于旋机,是由旋机合成的机制,称之为玄机。在力学中,从理论上说,合力可以分解为许多分力,在太极道学,从理论上说,玄机也能分解为许多旋机。
在玄机结构图中可以看到事物的分割原理,即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从数学上、物理上和哲学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分割原理,这就是玄机与真实事物的对应,或者说真实事物的分割原理根源于玄机的分割原理,真实事物的变化规律反映了玄机的变化特征,真实事物运动变化之妙就是玄机变化之妙。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指出了事物构成和事物变化的成因是玄机。也就是说,从玄机中的玄机的复杂道学结构中,可以看到事物千变万化之奥妙,这就是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真义。
1、玄与旋的关系
玄由旋合成。旋是玄的基础,玄是旋的合成。玄机可以分解为旋机,旋机可以合成为玄机。旋机中有玄机,玄机中有旋机,构成事物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也就构成事物内部运动规律的复杂性。
2、玄与旋的本义
旋是运动,由两极能量构成动态能量机制,有定式,构成最简单的事物结构和事物运动。玄是变化,由许多旋机形成的体系中内部能量互相作用而合成,无定式,衍生事物复杂的存在形式和变化形式。
旋机有定式,可以分而析之,玄机无定式,只能综而感之;旋机揭示了事物运动的能源和事物的构成方式,玄机揭示了事物变化的奥妙和事物的运动规律。
3、玄与旋的义解
旋机是制动机制,有定式,运动有制;玄机是变化机制,无定式,变化无则。旋机形成玄机,玄机包含旋机,两种机制互相交织,形成宇宙事物及其万象变化。
旋机有外旋与内旋,外旋释放能量,内旋吸收能量。玄机由旋机合成,玄机体内有许多内旋旋机和外旋旋机,玄机体总体形成能量释放就称为“外玄体”,总体形成能量吸收就称为“内玄体”。
旋机有形有制,玄机无形无方。旋机因有制而有相,故言而有象,思而有形;玄机因无形而无相,虽然感觉其存在,却词不达言,言不尽意,无法言说,无法思想,只有高级灵性才能感知其存在和变化法则。
旋机有结构,可以解析;玄机无结构,不可解析。科学思维是对事物结构进行分析,所以可以在科学中看见旋机。比如,太阳系的结构,分子的结构,人体经络的结构,哲学思维的螺旋式上升理论等等。
但是怎样见玄机呢?玄机能否解析为具体旋机?由于玄机无形无方,中国古人对此探索比较深刻:观象知变,即从观察事物现象的变化中看到玄机的内涵。这是中国古人的道思维和易思想。古人在对玄机的探索中,以阴阳和五行作为两种坐标系统,形成了六爻、八字、三式(遁甲、太乙、六壬)、中医把脉、梅花体用、看相观兆等反映事物现象变化规律的感析式,从中感悟到构成事物运动现象的玄机及其规律。因此,古人多有“感悟玄机”的说法。
由于玄机无形,变化万千,所以这种感析式不用逻辑思维,而是用灵性感悟,即把观察事物现象所获得的信息纳入感析式中,在分析中感悟,在感悟中分析,以此感析到事物玄妙的变化规律。因此,要想感悟到事物变化的玄机,就要从中国古人观象知事的思维方法中去感受。
4、太极玄机的含义
太极玄机是内部浑然圆融的玄机,具有浑然圆融的变化属性。如果玄机偏离圆融准则,破坏了浑然圆融的变化属性,那么玄机体就会在失衡的变化中逐渐走向体系的崩溃。玄机体如果表现为太极圆融,必然内部所有大大小小的旋机和重重叠叠的旋机都是均衡旋转的,这样的玄机才能成为不变不坏、不破不灭的玄机体。
太极玄机由太极旋机合成,是事物变化的准则;太极旋机是两极能量均衡形成的,是事物制衡的准则。太极玄机是事物的能量体(简称为能体),也称为能量场,不是事物的实体。能体与实体是共生共存的,能体必须有实体,实体一定有能体。能体有外玄与内玄,实体有生灭交替。比如人身体的背后有生体的玄机能量的支撑,生体是生命体的玄机能量体,而身体是生命体的物质实体。身体在生体的外玄与内玄的交换中生生灭灭,生灭交替,这就是生命轮回现象。生体又称为“生命场”,在时空的正常情况下是永存永动的。生命体的身体则在生命场中生生灭灭,不断更换身体。身体的生灭交替是此生彼灭,此灭彼生,生灭交接的,始终保持有一个身体与生体相对应。中国古人把生命体中的生体,称为生命精华,是涵养身体的能量源。
实际物质中的太极玄机是怎样的?实际物质是实体,太极玄机是能体。比如钢的成份中有碳和锰等元素,碳又由分子构成,分子又由原子构成,原子又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一直可以分割到无极质就不能再分割了。那么碳就是由无极质在太极旋机中形成有极质,再由有极质在太极旋机中形成更大的有极质,更大的有极质又在太极旋机中不断构成可以分割的有极物质微粒,最后就形成了碳元素。锰元素也是同样方式构成的。那么,从碳元素与锰元素的构成方式和能量方式上看,碳元素与锰元素都是玄机体,分别叫做碳玄机和锰玄机。钢包含了碳玄机与锰玄机,当然还有其他物质玄机,所以钢是一个由很多玄机与旋机构成的玄机体。从现代科学来看钢的质量如何,与它所含的碳元素和锰元素的成份的比例有关系。从太极原理来看钢的质量如何,与它内部各种玄机和旋机的能量的机制有关。现代科学从内含成份上看钢的质量,太极原理从能量机制上看钢的质量,这是太极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差别。
四、太极圆融
圆,规而不折,强而不硬,软而不弱。
融,互含互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圆融,能量之间的均衡、和谐、互容的关系,是太极的特性。
旋机不一定是圆融的,圆融的旋机才是太极旋机。
旋机是由两极能量互相作用形成的,如果其中一极能量比另一极能量大,那么能量大的一极就会在旋转中把能量小的一极“吞噬”掉,从而造成旋机消失。如果旋机的两极能量是均衡的,在旋转中互相制衡,谁也不能“吞噬”谁,两极能量之间就能保持长久动态均衡,这就是圆融的旋机。
玄机由旋机合成,所有的旋机都圆融,那么玄机也是圆融的,圆融的玄机体能保持长久存在。玄机是由许多旋机构成的体系,内部出现少数旋机不圆融时,体系不会立即崩溃,有两种情况:一是其中一些旋机自身不圆融时,这些旋机之间正好又互相制衡了,玄机体不会崩溃,只是内部机制状态会自行调整;二是其中一些旋机自身不圆融时,这些旋机之间不能互相制衡,这时玄机体也出现不均衡状态,体系内所有的旋机会产生恢复体系平衡的倾向,在内部重新整合旋机之间的制衡关系,形成新的平衡。因此,玄机体具有自我修复体系平衡的功能,这是旋机之间的均衡性决定的,也是玄机的圆融性决定的。如果玄机体内部混乱到无法自我修复平衡时,玄机体就会走向崩溃。
事物的圆融性也是事物最优良的运动品质,是一切运动保持健行的准则。事物在一般情况下都不是绝对圆融的,但是都具有圆融倾向,都以圆融为准则。事物的运动在圆融准则的周围摆动,有时圆融,有时不圆融,但是离开圆融不会太远。也就是说,事物总是处于内部自我修复平衡的运动状态中,如果事物远离圆融准则,内部无法自我修复平衡,就会出现事物的败坏和毁灭。
太极是事物圆融的极至状态,也就是事物始终处于圆融状态中。太极与圆融是同义的,都是事物长久运动的准则,圆融强调的是事物内部关系的和谐,太极强调的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准则。当一个事物能够始终处于圆融状态,我们称这个事物是一个太极。修炼人以太极为修炼准则,就是要求使生命内外达到太极圆融状态,这样就能保持生命玄机的健行和长久。
太极有内旋和外旋,太极的内旋和外旋都是圆融的,但是内旋和外旋都存在旋极必反的规律,因此内旋圆融和外旋圆融也会互相交替。太极是事物的圆融能量机制,事物内在的能量机制圆融,事物的运动就和谐均衡,就能长久存在,事物内在的能量机制不圆融,事物的运动就不和谐不均衡,就不能长久存在。因此,圆融是事物内在机制是否健康的衡量,可以从事物运动的和谐与均衡状态体现出来。
事物内在圆融,事物就可以长久存在,但是并不能说,具有圆融性的事物永远不会灭亡,圆融只是事物的健康状态,健康的事物同样会有成住坏灭的过程,就象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一生无病无痛,自在健行,但是最终也会自然死亡。圆融事物的自然灭度,只是事物实体形式上的灭度,事物的能量形态并没有灭,可以继续存在,或者转化为其他能量形态。比如,一张纸经过燃烧,它的形态在燃烧中转化为纸灰,最后消失在大地中,而它背后的能量体系仍然存在着,只不过是在燃烧中转化为热气形态,融合于空气热能体系中。也就是说,圆融是能量守恒的表现形式,实体形态在圆融中会自然灭亡,这种自然灭亡是实体形态最长久的存在,如果实体形态内在能量不圆融,那么实体形态的存在会中途毁灭。
圆融是一个环境性很强的关系概念,事物是否圆融涉及到事物本身及其所处环境,事物所处环境不圆融,事物本身在环境的各种干扰中是无法圆融的,因此创造事物的圆融性,实际上是创造事物及其所处环境的圆融性,离开事物所处环境,单独谈事物的圆融性是无意义的。
因此,创造圆融生命和生活不是个人能力所能做到,而是一个群体、一个社会、甚至一个世界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做到的,个人想达到圆融的生命状态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个社会、一个世界的所有成员彼此不相圆融,不能形成圆融环境,在这种社会、世界中谁的生命都无法达到圆融状态,无论他个人怎样努力修炼都做不到。如果社会、世界成员大家互相圆融,共同形成圆融环境、圆融社会、圆融世界,那么个人的生命才能达到圆融状态。一个社会、一个世界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完备的玄机体,玄机体内的事物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境系统,可以形成一个圆融环境。
五、太极思维
太极思维是一种根据太极旋机、太极玄机和太极圆融的原理来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以太极圆融为判断事物运动属性的准则,以元神的觉性为思维主体,以大脑记忆与分析、身体感官的感觉为获取事物信息的思维工具,以知识、经验、音像、光影等信息为思维客体,以知识、经验、音像、光影等信息所携带的机理为思维对象。由于元神是人的生命体的最高主宰,所以太极思维是以元神的觉性来认识事物的,排除其他生命对大脑活动的参与、控制。概括地说,太极思维以事物信息中的机理为认识对象,从中认识事物的成因和运动方式。
太极思维建立在太极原理上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是元神以太极原理为思维模式而形成的思维,是思维功力极强的道思维,可以通过看到事物信息所携带的机理,看到事物的成因和运动方式,也就是能够看到真实事物的真相。太极原理不是积累起来的人类知识,是元神运用太极思维对宇宙真实的觉知。所以,太极思维不是建立在哪个圣人、伟人思想基础上的理论思维,不是建立在人类积累的知识上的理论思维,不是建立在理论概念上进行逻辑推理的主观思维,是建立在太极原理上的特殊思维,是能够看到宇宙、物质、生命、意识等的成因和运动方式的功能思维,是对事物存在与运动的客观思维和真实思维,是“道法自然”的道思维,
太极思维的几个基本特征:
1、思想真实、单纯、博大
太极思维的思想建立在太极所对应事物的真实性上,以太极旋机和太极玄机为原理进行思维分辨。由于思想基于事物真实性,以事物真实性的太极机理为权衡准则,而不是以积累他人的思想和知识为权衡准则,更不是以自我利益的需要为权衡准则,所以思想单纯,观点真实,欲望自然。为什么博大呢?事物内部是有结构的,在深层结构中的一个能量点,可以影响和决定表层大范围的能量运动。太极机理是事物的元始动力,基于太极机理的思维可以深入事物初始状态,事物的初始状态决定和影响事物表层的运动,能够看到事物初始状态的动因,就能看到事物表层关系的合成性和延伸性,感悟到事物表层博大范围的运动成因。
2、心物两立
心物两立是心对物感而不动,应而不乱。心对物有所感,但是心定而不被物质能量拉动和粘滞,因而不会出现心对物之恋,不会由于心生欲望而对事物信息的感应失真,从而能够为元神认识事物提供真实的事物感应。这是太极思维的特点,体现太极的心修功底。
3、元神灵动
太极思维是元神主控思维,即由元神发出意念指令,调动大脑机能产生人的行为。大脑功能和大脑记忆都为元神提供信息储存和信息加工服务,元神则以最高灵性的感应能力感觉到信息中的机理所形成的真实事物的景象,并对景象作出分辨,以灵力发出指令,调动大脑和身体功能对分辨的结果作出行为反应。
4、心机与灵感互动
心对事物的感应是全身所有细胞感应的合成,是生命对外界感应的核心。这种感应是智能的,即心的感应存在着感应合成的玄机,称为心机。元神的灵感不仅从大脑积累的知识获取信息,还从心的感应中获取信息。心机感应是生命感应系统全方位的、立体的、多层面的合成感应,元神从心的感应获取信息比从大脑知识获取信息更生动、更即时、更综合,但是从大脑知识获取的信息更清晰、更理性、更系统。因此,通过灵感与心机的互动来认识事物,更直接,更接近真实。
5、活性知识、无障思维
知识是事物的信息,包括概念、机制和规律,是积累起来的事物运动方式的信息,储存在大脑记忆库里。大脑思维就是对知识的加工活动,产生对事物的认知。但是,事物是变化不息的,事物的信息也变化不已,甚至事物运动方式也会发生变化,事物的信息也随之发生变化。知识提供的是事物信息,而不是判断事物的标准。如果把知识作为认知事物的标准,那就把知识信息固定化了,是为思维提供固定不变的认知模式。可是,当事物发生变化时,这种固定的认知模式与变化了的事物会出现脱离,仍然用这种认知模式来认识事物,就会造成判断失误、思维失真。这种固定认知模式就形成了思维障碍,知识也变成了死知识。当把知识作为事物信息来接受,思维从事物信息中提取机理,用事物机理来认识事物运动,就能够保持思维活性,知识就成了活性知识,思维就成了无障思维。
6、个性认识与共性认识的圆融
元神与元神之间是绝对差别的,互相之间没有共同属性,处于生命体中的元神发出的灵力也具有与其他元神不同的个性,所以思维活动也是具有个性的。但是,元神的思维都是基于太极原理,看到的都是太极机理下的真实事物,因此元神的思维又带有这种共性。元神思维的个性与共性在太极机制下是圆融的,个性中有共性,共性中有个性,从而使所有元神灵性的个性认识能够在太极机制中形成对宇宙事物的统一认识。当众多元神共同认识到同一个真实事物的时候,个性认识就会自然统一起来,形成共性认识。
7、太极思维是全息思维
太极思维讲实理,不讲实证,讲究在全息思维中判断事物的真实性。什么是“全息”?任何一个事物局部,都具有与整体事物相同的特性,事物局部具有的实理与整体具有的实理是一模一样的。只要局部实理的真实性是共识的,整体实理的真实性成为共识,不需用实证。这就是全息思维。太极思维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象方式,由“近”及“远”,近处所看到的太极有旋机的真实性与远处存在的太极旋机的真实性是全息的,近处的太极旋机与远处的太极旋机都是同一个机制,所形成的事物都具有相同的旋机特征,这就是全息现象的基础。太极思维在全息同构的太极机理中看到的都是同样的太极真实,描述的都是同样的太极实理,也叫做全息实理。因此,太极思维所描述的是客观的全息实理,不是主观思想的积累。主观思想的理论需要实证,客观全息的实理不需要实证,这是全息理论的信息同构性决定的。
一、物质机理
物是客观存在,有四大内含:质、性、能、场。质是物的内部构成,性是物的特征表现,能是物的内力作用、场是物的机制范围。质、性、能、场四者是共生共存的,质是性、能、场的实体,性是质、能、场的特征,能是质、性、场的内力,场是质、性、能的机制。有质必有性,有性必有能,有能必有场,有场必有质。没有无性的质、能、场,没有无质的性、能、场,没有无能的质、性、场,没有无场的质、性、能。
质是物的四大内含之一,反映物的内部构成,是物的基础。分为有极质与无极质。有极质是由旋机构成的稳定结构;无极质是无极灵质,内部只有灵质,没有旋机结构。物的分类可根据质的分类,分为有极物与无极物。有极物是由有极质构成的物;无极物是由无极质构成的物。无极质是质、性、能、场高度合一的灵质,内部没有结构,没有机制,具有灵性和灵力。有极质可以分割,内部具有结构,具有机制,具有内能。
无极物没有独立物性,只有相同灵性,无极物构成无极界,无极界是只有相同灵性的无差别物质界,这一特性决定了无极界没有运动、没有形态、没有生死、没有声光,寂兮寥兮,永恒寂静。因此,无极界也可称为寂寥界。无极质的灵力可以自我分裂为大小不等的无极物粒,无极物粒无论大小都是完全同等的,灵力和灵感完全相同。无极物分裂为无极物粒,无极物粒之间的灵性可以产生排斥力,也可以产生聚合力。当无极界需要形成运动感觉,打破寂静状态时,无极物粒之间的灵性就会把握聚合力和排斥力的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旋机运动,并使这种旋机运动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体,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物质,这种新物质的内部是旋机体,有结构,可以分割,称为“有极物”。有极物之间又可以发生联系,形成旋机体,构成由有极物的旋机体形成的有极物,也就是由有极物形成的新有极物,这种新有极物内部的旋机是重叠的。而直接由无极物粒的旋机体形成的有极物,是旋机重叠的有极物的最底层的有极物,称为“原始物”。
由有极物的旋机体构成新的有极物,再由新的有极物的旋机体构成更新的有极物,以此类推,有极质在这样的机制和方式下,不断地相遇而产生旋成体,旋机体越旋越大,内部旋机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就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有极物质,宇宙就是这样由有极物质在旋机中逐步合成的。因此,宇宙就是有极界。只有一个有极界,只有一个宇宙,都是由相同的旋机体构成。不存在另外的物质构成方式,也就不存在另外的宇宙体。
有极质由两个无极质粒在旋机作用下形成,是一个旋转系统,两极之间形成一个能量场,能量场的外在表现又体现出这个有极质的能量特征,形成这个有极质的物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能量特性。当旋转体的聚合力大于排斥力,旋转体会越旋越紧,能量内收,这种能量特性称为“阴性”。当旋转体的排斥力大于聚合力,旋转体会越旋越松,能量外射,这种能量特性称为“阳性”。这就是宇宙物质的阴性和阳性的成因,是宇宙物质能量的原始特性,产生于旋机体的排斥力与聚合力。
在有极质的旋机体中,两极之间存在距离,这个距离就形成了空间,在空间中存在能量机制,这种能量机制是由旋机决定的。稳定的旋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物质,内部能量机制决定了这个整体物质的能量特征,表现出来就是物性。物性表现所延伸的范围就是物场。
物以质、性、能、场的统一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初始物、生命物、意识物、灵质物。初始物是由无极物构成的旋机物,质、性、能、场各自独立;生命物是由有极物构成的玄机物,质、性、能、场互相包含;意识物是由生命物进化的具有自主反应的玄机物,质、性、能、场互相联动,可分离出意识微粒,意识微粒服从意识主体;灵质物是由意识物进化的具有最高自主反应的玄机物,质、性、能、场高度合一,可分离出灵质分体,灵质分体与灵质主体具有同等功能。在物质的玄机运动中,越是接近初始物,就越容易进化为灵质物,越是远离初始物,就越难进化为灵质物。由进化形成的灵质,是有极物质在时空的玄机运动中发展至极的精品,是时空物质在玄机中进化的最高物质形态。
在宇宙某个时空中,如果一种有极质的质、能、性、场高度合一,时空中没有其他任何能量能够分离其质、能、性、场的合一,那么这种有极质就成为这个时空中的有极灵质。这种有极灵质虽然在本时空不能分割,呈现“无极”状态,成为灵质,而在更高能量的时空中,它还是能够被更高能量分割的,所以它最终还是属于有极质。也就是说,有极灵质具有时空局限性,在这个时空中不能被分割,呈现无极特征,在另一更强能量时空中能够被分割,呈现有极特性。这是有极灵质与无极灵质的差别,无极灵质永远不能被时空能量分割,有极灵质最终能够被时空能量分割。
许许多多的旋机体旋在一起形成了玄机体,许许多多的玄机体玄在一起形成了事物变化的奥妙。反之,事物变化的奥妙中有许许多多的玄机,事物的玄机中有许许多多的旋机。事物中的这一切旋机、玄机和奥妙,遵循太极圆融就健行,背离太极圆融就崩溃。有极物由无极物构成,宇宙事物由有极物构成。旋之又旋为玄,玄之又玄为妙,宇宙事物变化万千的奥妙都是由有极物在太极机理中形成的,知道了有极与无极的真相,知道了太极机理,就看到了事物变化的根源,就能感悟和解析宇宙事物变化万端的奥妙。
二、物性机理
物,不论是无极物还是有极物,都具有物性。物性是物的四大内含之一,有极物的物性由物体内部能量场的玄机决定,玄机内部构成的多样性决定了有极物性的多种多样。无极物的物性只有无极灵性,没有其他物性。在有极物中,旋机和玄机构成形形色色的物质,形形色色的物质具有形形色色的物性,这些物性大体分为三大类型:原始物性、基本物性与合成物性。
(一)原始物性
由无极物直接构成的旋机体有两个旋转方向,一个方向是聚合力大于排斥力,旋机能量内收,表现为收缩性,属于阴性,称为原始阴性,另一个方向是排斥力大于聚合力,旋机能量释放,表现为扩张性,属于阳性,称为原始阳性。这种由无极质直接构成的旋机体所产生的原始阴性和原始阳性就称为“原始物性”。
(二)基本物性
无极旋机体形成有极旋机体,具有原始阳性或原始阴性。原始阳性与原始阴性相遇发生关连时,又会产生旋机,形成有极物之间所构成的有极旋机体,这样的旋机体同样也会由于旋机体能量的收缩与释放而产生阴性和阳性。这种阴性与阳性由原始阴性与原始阳性在旋机中形成,是复合的阴性和阳性,也是原始物性的复合物性,称为“基本物性”。
在中国文化中,基本物性包含两个体系:五行物性与八卦物性。
1、五行物性:是基本物性的五种分类:纯阴、阴中含阳、阴阳混杂、阳中含阴和纯阳,分别用水、木、土、金、火五个文字符号来表示,称为“五行”。所以,五行是中国古人对基本物性的五种分类,并形成了五行学说。
 

 
2、八卦物性:在太极中,如果看旋机,那么看到的是结构和动力,如果看变机,那么看到的是物象与变化。如果看只变机不看旋机,只看物象不看结构,只看变化不看动力,这种思维就是易思维,产生了易经八卦。易经八卦以地球人类为研究核心、以太阳系为研究范围、以物性变化为研究对象、以天人合一为主体思想,形成完整的指导人类生存的道学体系。
 

 
八卦是中国古人对基本物性的八种分类,分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乾为天,实际是太阳,坤为地,实际是地球,这是天地坐标,演绎天地运动,。坎为水,离为火,这是生命坐标,演绎生命运动。天地运动与生命运动的组合,就构成天地间生命运动的“天人合一”的立体坐标系统,形成刻划人类在太阳系环境中运动状态的思维框架。
在八卦系统中,震为雷,巽为风,是天上两大制动的物性,是天上行运的物相。离为火,坎为水,兑为泽,艮为山,是地上四大制形的物性,是地上育化的物相。天上有二个制动的物类,地上有四个制形的物类。天行健而制动,地聚类而成形,水火之间育化生命,整个研究系统以天上的物类为动因,以地上的物类为主因,反映地上复杂的物体成形与天上制动因素的关系,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关系。天物周流不息,地物成住坏灭,形成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境。这就是八卦物性学说的深刻内含。
乾为天为极阳,坤为地为极阴,分列为阳极和阴极,相旋而成太极。在这个乾坤太极中,震巽属乾体,为天上阴阳二象,总体偏阳;离坎兑艮属坤体,为地上阴阳四象,即阴极、阴中含阳、阳中含阴、阳极,总体偏阴。天上的二类物性:震为雷,在乾体中为阳,是在乾卦极阳之体中含阴性较少所成之物形;巽为风,在乾体中为阴,是在乾卦极阳之体中含阴性较多所成之物形。地上的四类物性:离为火,在坤体中为极阳,是在坤卦极阴之体中含阳性最多所成之物形;坎为水,为坤体中为极阴,是在坤卦极阴之体中含阴性最多所成之物形;兑为泽,在坤体中为阴中含阳,是在坤卦极阴之体中含阴性较多所成之物形;艮为山,在坤体中为阳中含阴,是在坤卦极阴之体中含阳性较多所成之物形。天上二类与地上六类基本物性,反映了天上与地上事物运动的八种特性,也是产生人类生命和形成人类生命生存环境的八类物质能量特性。
艮卦与兑卦是生气之物性,有“山泽通气”之说,坎卦与离卦是生命之物性,有“水火既济”之说。“山泽通气”与“水火既济”是产生生命的物性条件,山、泽、水、火四气是否圆融运行,是人类生命能否生存的能量环境,反映在现代科学的认识上就是生态环境的学说。生态环境学说是从生命物质表层互相依存的生态系统上认识的,八卦是根据天、地、人三者内部物性能量的圆融运行上认识的,一表一里,殊途同归。
3、五行与八卦的关系:五行描述的物性特征,没有空间含义,反映的是事物的静态物性。八卦描述物性变化,具有空间含义,反映的是事物的动态物性。这一静一动的物性描述,是中国古人对物性的完整认识。五行与八卦共同形成物性动与静的认识系统,深刻看到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事物三者的关系,形成了完整的“天人合一”物性学说,创造了高深的思想境界。
(三)合成物性
宇宙由玄机物体构成,玄机物体由旋机物体合成,旋机物体具有阴阳物性,旋机物体在合成过程中产生了五行与八卦两种基本物性。五行与八卦再进一步合成,就生成了变化万千的合成物性。比如硬、软、紧、松、强、弱、冷、热等都是合成物性,这些合成物性是事物表面的物性,生生不息地变化着,它们变化的内在动力就是原始物性和基本物性的能量机制。
原始物性产生基本物性,基本物性产生合成物性。原始阴阳是原始物性,五行八卦是基本物性,软硬冷热是合成物性。合成物性的外在表现比原始物性和基本物性的显著,处在事物的最表面,人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感触得到。现代科学是从合成物性研究物质的内部构成,侧重于对物之质的认识;中国古人则是从原始物性和基本物性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侧重于对物之性的认识。
三、物能机理
物能是物的四大内含之一。物质是物的内部结构,物性是质结构的特征,物能是质结构的机制,物场是物能机制的范围。物能与物性具有一致性,物性有原始物性、基本物性和合成物性,物能也有原始物能、基本物能和合成物能。
原始物能:这是宇宙事物最深层的原始能源,是由旋机体中排斥力与聚合力形成的,聚合力产生收缩物能,排斥力产生放射物能。由原始物性产生的收缩物能和放射物能,就是原始物能。收缩物能具有冷性,放射物能具有热性。
基本物能:这是五行物性和八卦物性所表现的物能,是由原始物能形成的基本能源。五行能量以金、木、水、火、土的基本物性来象征性代表五种相生相克的能量关系,八卦能量以天、地、雷、风、火、水、山、泽的物性来代表八种天地间运化生育的能量关系。天地旋动,风雷相搏,山泽通气,水火既济,反映的是天地间能量系统的动态变化,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与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反映的是地球上能量系统的制衡关系。中国古人对这些基本物能的深刻研究,五行相生相克的机理与八卦的变化无穷的运化相推,两者的结合产生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充满生命信息的中华物性能量学说。
合成物能:任何物体都是玄机体,玄机体内由旋机中的旋机、旋机中的玄机、玄机中的旋机、玄机中的玄机合成玄机机制,林林总总的旋机和玄机都包含着原始物能和基本物能,形成了物体内部的合成物能。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和高能物理学揭示了物质内部这种合成物能。人类科学对合成物能的开发利用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形成了庞大的科技开发理论体系。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确实道出了宇宙事物起源的天机。“道”是指事物内部的太极旋机;“一”是指事物内部的原始能量;“二”是指事物内部的基本能量;“三”是指事物内部的合成能量。“道生一”是指事物的原始能量由太极旋机生成,“一生二”是指事物的基本能量由原始能量生成,“二生三”是事物的合成能量由基本能量生成,“三生万物”是指千变万化的事物由事物的合成能量生成。
中国人在研究原始物能和基础物能中接触到了宇宙、物质、生命、意识等的生成机理,从而产生了中华道学。道学之长在于能明达智慧,能感悟到生命与物质、生命与物能、生命与空间、生命与自然的深层关系,能产生极高的思想境界。现代科学则优势于对合成物能的研究和运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表现形态,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创造人类生存环境的主观能力。但是,由于中华道学研究的是原始物能和基础物能,现代科学研究的是合成物能,两者研究领域不在一个层面上,而且中华道学是从物性角度研究,讲究现象,现代科学是从物质角度研究,讲究结构,所以长期以来不能互相沟通。在太极道学中,太极旋机和太极玄机所形成的巨大思维空间,可以使中华道学与现代科学在太极原理中沟通起来,互相发挥各自的思维优势和学说之长,形成前所未有的太极文化。
四、物场机理
物场是物的四大内含之一,是物性能量机制作用的范围。物场与物性具有一致性,物性有原始物性、基本物性和合成物性,物场也有原始物场、基本物场和合成物场。
原始物场:这是宇宙事物最深层的原始能量场,是由旋机体中排斥力与聚合力形成的,聚合力产生收缩物场,排斥力产生放射物场。由原始物性产生的收缩物场和放射物场,就是原始物场。收缩物场具有凝聚性,放射物场具有发散性。
基本物场:这是五行物性和八卦物性所表现的物场,是由原始物场形成的基本能量场。五行能量场以金、木、水、火、土的基本物场来描述具有相生相克功能的能量场,八卦能量场以天、地、雷、风、火、水、山、泽的基本物场来描述天地之间具有运化生育的能量场。八卦演绎天地运化反映的是天地间能量场的运化机制,五行的相生相克机制反映的是地球上能量场的制衡关系。中国古人对这些基本物场的深刻研究,五行相生相克的机理与八卦的变化无穷的运化相推,产生了具有统一场性质的天人合一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合成物场:任何物体都是玄机体,玄机体内由林林总总的旋机和玄机合成,包含着原始物场和基本物场,形成了物体的合成物场。地球南北极之间的地磁场就是一个合成物场,与地球物质的生态物场的状况有关。人体的生物场也是一个合成物场,与五脏六腑的能量场有关。
物场机理具有感、应、能、力的场能特征,可以有感而应,可以有能而力,是物质机理的作用,是物性机理的表现,是物能机理的蓄积。物场的感、应、能、力可以产生能动的自发运动,是产生意识、进化灵性的基础。
中医药学有“发物”的说法,这种“发物”会引发炎症,就是对发散性原始物场的把握。中华气功中的气概念就是生命物场的概念,气的流动就是生命物场机制的运化过程,气功修炼就是要炼出能够把握生命物场运化机制的能力,能够控制这种运化过程,以特有的修炼方法增强生命物场的运化功能,从而达到改变和提高生命性能的目的,这叫性命双修。奇门遁甲的法术就是把战场视为一种物场,把握这个物场的运化过程,控制运化过程中的“生门”和“死门”,从而把握战场运动的主动权。中华医学、命学和修炼学是从物性角度研究和把握原始物场和基础物场,创造了很多奇异的生命功能现象。现代科学是从物质角度研究合成物场,把握了合成物场的许多规律和运用。两种学说研究领域和研究角度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长期以来两种学说不能互相沟通。奇门遁甲很特别,一般秘不外传,因为它是从原始物场、基础物场到合成物场的综合运用,其中道理极其深刻。太极道学把两种学说在太极原理中沟通起来,能够发挥两者的思维优势和学说之长,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物场学说。
五、时空机理
(一)空间概念
空间是客观存在的能包容事物并能满足事物运动的容体。空间由事物旋机体的两极之间的间隙构成。空间与物质是互生互存的,物质内部结构的间隙就是空间,空间整体的能量结构就是物质。比如,分子是物粒实体,由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的旋机构成,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范围就是分子内部的空间,同理,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范围就是人类生存的空间。空间是一个能量玄机体,空间内部所有事物都受到空间能量玄机的总体制约。
㈠、空间内涵
1、无极空间:是由无极物构成的空间。无极物是质、性、能、场完全合一的客观物,称为灵物,灵质、灵性、灵能、灵场是合一,没有势能差,空间静止不动,只有当发出灵力时才产生运动,这是无极空间的特点。无极空间的另一个特点是,无极空间本身就是无极物,灵力的作用可以产生旋机运动,这种旋机运动就在无极空间里,不存在另外的空间。也就是说,无极物的运动就是在无极空间中进行,就象大海深处的海水流动一样。
无极物构成的无极空间,表面“空”无一物,那是无极物的灵质特性决定的,灵质特性是“聚之成物,散之为能”,所以无极空间是无物质实体的能量空间。当发出灵力时,就可以聚成无极物体。无极物分裂为无极微粒就是灵力的作用。形象地打个比方,就象空气一样,表面“空”无一物,聚之则云雾雷电,散之则晴空无物,只是空气中的聚散是外力的作用。无极空间也类似于这种状态,只是无极空间的聚散是自身灵力的作用。
无极物分裂出来的无极微粒在无极空间中形成旋机,其运动空间就是无极空间,而由无极物形成的有极物,其运动空间就是原始物场,原始物场仍然是无极空间,当进一步形成有极物构成的旋机运动时,其运动空间变成基础物场,基础物场和合成物场都是有极物的旋机体中的空隙所形成的空间,这种空间的特性由形成空间的旋机体决定。
2、有极空间:由有极物两极之间的能量场所形成的空间,可以传递能量,还能吸蓄或释放能量。有极空间建立在无极空间之上,有极空间可以一直分解到无极空间。有极空间具有相对性,即在物质的某种层面上是空间,在另外层面上是实体。比如海洋对于鱼类来说是生存空间,但是对人类来说是环境实体。有极空间是玄机形成的,故有外玄与内玄之分,外玄空间释放能量,内玄空间吸收能量。
㈡、空间形式
1、点性空间:只有自旋运动。
2、线性空间:由无数点状空间排列构成,可有前后方向与自旋运动。
3、平面空间:由无数线性空间排列构成,可有前后、左右方向与自旋运动。
4、立体空间:由无数平面空间排列构成,可有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与自旋运动。
5、重叠空间:一种是绝对重叠空间,所有有极空间都包含无极空间,即无极空间与所有有极空间重叠,所以无极空间是绝对重叠空间。二是相对重叠空间,即部分有极空间之间相互重叠,存在着与之不重叠的有极空间。
空间重叠现象很复杂,有三种重叠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不同空间形式的重叠:点性空间重叠在线性空间中,线性空间重叠在平面空间,平面空间重叠在立体空间中;第二种情况是相同空间的重叠:立体空间之间相重叠、平面空间之间相重叠、线性空间之间相重叠、点性空间之间相重叠;第三种情况是以上两种情况的混合,比如在相互重叠的立体空间中,又重叠着另外一个独立的线性空间,再重叠另外一个独立的平面空间等等。
一个事物在重叠的空间中运动,如果能够跨越空间,就可以形成事物的无形与有形、常形与异形、正点与奇点等的运动变化。有些事物的运动超越了所在空间的特性限制,往往是因为它的运动跨越了空间限制,比如在人类时空中出现的超越时空运动极限的运动状态,其实是跨越多个时空运动的结果。
6、对应空间:由两个能量对应交换的空间系统。此空间能量释放,对应空间能量吸收,释放空间的能量流向吸收空间。释放能量的空间叫做“阳空间”,吸收能量的空间帐做“阴空间”。阴空间吸收能量到一定程度后就转变为阳空间释放能量,同时,阳空间释放能量到一定程度后就转变为阴空间吸收能量,这样一对阴与阳相对应的空间叫做对应空间。对应空间的能量是一体的,此吸彼释,互相交换能量,共同形成能量守恒系统。对应空间可以是平行分离的两个空间,更多的是重叠在一起的两个空间。
(二)时间概念
时间是刻划事物运动的尺度,是人类的文化概念,具有文化概念的主观特征,不是事物的客观存在。
事物运动本身是没有时间的,当需要对事物的运动状态进行刻划时,就产生了时间概念。如果不对事物运动状态进行刻划,事物怎么运动就跟随怎样运动,那么不就会产生时间概念。这就象地球上的经纬线一样,地球上本身没有经纬线,只是为了准确定位才制定了经纬线,统一定位的判断标准。因此,时间也不是事物运动的属性,而是人类认识和掌握事物运动的概念和方法。比如,动物世界没有文化,也没有时间概念,因为它们缺乏掌握事物运动规律的智力,也没有改造事物运动的能力,所以不会有衡量事物运动的意识,也就没有时间概念。但是动物有事物运动快慢的感觉,这种感觉对它们来说,只要感觉到快慢的存在就可以了,不需要进行精确衡量,更不需要统一对事物快慢的标准,不需要形成事物运动快慢的共识。但是,人类活动需要这些,所以人类有时间概念。
时间的主观性可以使时间长短的感觉随人而变,“度日如年”的时间刻划与“光阴似箭”的时间刻划可以同时的不同的人身上感觉到,相对论则从运动系统的相对关系中反映了时间的主观性。中国人过去以时辰来统一时间衡度,后来与世界时间衡度统一,将一个时辰分划为两个小时,衡量时间的尺度单位缩小了一倍。由时辰改为小时,反映了时间的文化特征,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在时间概念上统一起来,便于与世界交流。
时间对事物运动的刻划有速度与方向。
时间对运动方向的刻划有前进和后退。
时间对运动的刻划是根据事物运动的空间状态形成的,有四类:
1、点性时间:只刻划自旋的运动。
2、线性时间:同时刻划前后方向和自旋的运动。
3、平面时间:同时刻划前后、左右方向和自旋的运动。
4、立体时间:同时刻划前后、左右、上下方向和自旋的运动。
5、奇点时间:点性时间、线性时间、平面时间和立体时间相互重叠处的时间,在这些重叠处的时间,会出现背离某个重叠空间时间准则的奇异时间。
(三)时空概念
时空是时间与空间构成的空间运动概念,五类时间与前五类空间构成了形形色色的宇宙时空概念。由于时间是生命意识对事物运动的刻划,不是客观实在,所以时空也就是生命意识对空间事物运动状态进行刻划的一种文化概念,是时空理论形成的时空境界。宇宙存在着不同的空间,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玄机特性,不同的玄机特性形成了空间内部运动的规定性和空间互相之间的差异。因此,空间是客观概念,时空却带有主观概念去统一认识空间的事物运动。
时间倒流是从时间文化看事物的运动。空间内部的事物运动状态决定了时间的文化概念,如果一个空间中的事物运动具有往复性,可以反向运动,那么对这种事物运动的状态进行时间衡量就称为时间倒流,生命可以返老还童;如果一个空间事物的运动是立体的,而且具有往复性,那么生命不仅可以返老还童,还可以变大变小,可以跨越空间到另外的空间中去,因为立体而可反向的事物运动是全方位自由变形的,如果是在重叠空间,生命就可以在变形中跨越空间,这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就是时间概念的立体性与可倒流性。这种时间倒流现象,是从时间上对事物运动状态进行刻划,如果没有时间概念,在那样的空间中生存,也能看到空间事物返老还童和变大变小的状态,只是无法进行理性描述而已。有许多空间的生命意识的生存状态是不需要时间描述的,他们有能力使空间中的事物作往返运动,等于是他们可以随意改变时间,对他们来说时间失去了衡量和刻划作用,没有存在的必要。
(四)用时空机理解析人类文化的几个概念
1、“多维空间”是科学对重叠空间的理论虚设
时空维数也是人类刻划空间事物存在状态的主观概念,不是客观存在。空间维数可以对运动方式和运动状态所形成的事物形状进行刻划。人类时空是重叠最多的重叠空间,空间由许多点性、线性、平面和立体的空间重叠合成,空间的玄机运动,重叠空间的各种能量混在一起,造成事物的千变万化。为什么会有多维空间的概念呢?其实,一个事物在重叠空间中运动,当其中某一空间能量对该事物起主导作用时,事物受该空间的能量控制,当重叠的另一空间能量对该事物起主导作用时,事物又受该空间的能量控制,如此变换空间能量的控制方式,该事物在重叠空间的不同能量的作用下会出现不同的运动状态。人类科学是以人类所处的这个立体空间的运动状态去衡量和理解该事物在重叠空间中的各种不同状态,仅从人类时空的单一视角去认识重叠空间不同能量造成的事物运动状态,形成了“多维空间”的概念,以此描述事物在重叠空间的运动状态。
因此,在重叠空间中,许许多多的空间重叠而造成很多能量交织在一起,使得事物运动不只是遵循所在空间的单独能量的作用。人类科学在衡量空间事物变化的致形因素时,没有考虑空间能量的重叠性影响,因此把由各个重叠空间的能量所造成的事物运动的合成状态视为空间的“多维”性。其实,空间最多只是三维,也就是立体,不存在四维以上的空间,“多维空间”是不存在的,空间维数是人类的文化概念,是人类接触重叠空间所产生的一个虚设的空间概念。
2、“数学极限”是科学对重叠空间的思维接触
人类科学对物质无限分割的认识产生了极限理论,这一理论思维,正是对重叠空间的纵深接触。人类时空与宇宙所有空间重叠,根据时空机理,人类时空的事物从纵深看是处在许多重叠空间中。当对物质进行分割时,就是向纵深方向深入,就是在向物质构成的初始旋机深入,而物质的初始旋机所在的空间与人类空间重叠。因此,物质分割原理和数学极限概念实质上是人类科学思维对重叠空间的接触,只是科学上没有意识到重叠空间的存在。
3、“测不准原理”是科学对重叠空间的实验接触
物理学上有一个“测不准原理”。它揭示的是这样一种事实: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由于其质量非常小,运动速度又极快,且具有波粒二象性。因此人们对于电子以及其他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和空间位置两个相关物理量的测量也有一定的精确度极限。这一极限不是测定方法或测量仪器的限制,而是由微观世界的内在本质所决定的。这一结论被称为海森伯格(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或不确定原理。
其实,越是低层的物粒,能量越大,能量场就越难把握。由于微观粒子处于人类表面物质的深处,物质深处的能量场更能反映能量场重叠的状态,深处的微观粒子在其中受到多种重叠空间能量场的作用,一会儿此空间能量场起主导作用,一会另一个空间能量场起主导作用,造成微观粒子忽而依据这个能量场运动,忽而依据另一个能量场运动。但是,实验科学所依据的判断都是统一的、长期积累的、人类表层物质的实验理论,用人类时空的能量场运动规则来测量低层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由于微观粒子受到的是不同能量场的作用,当然就无法把握它的运动状态和规律,因而是“测不准”的。所以,这种测不准原理正好反映了重叠空间的客观存在。
六、生命机理
生命是宇宙的特征,宇宙物质在长期不断的运动中会产生生命现象。生命概念很丰富,包含生长与衰败的历程,命运与存在的关系,生命、意识和灵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等。总的来说,生命是宇宙物质在太极玄机运动中产生的物性精华,分为三个等级:生命体、意识体和灵质体,生命体进化为意识体,意识体进化为灵质体,所以生命体是基本生命现象。
生命体包括生体与命体。生体是命体的能量体系,也叫能体;命体是生体的物质体系,包括意源和身体。意源是生命体发出意念的灵体和意识体,没有身体,如元神、识神等,身体是承载意源的生命物质。没有意源的生命体是低级生命体。生命物质由层层叠叠的旋机物质和玄机物质构成,这层层叠叠的旋机物质和玄机物质都有能量释放和收缩,形成由浅至深、由表及里的整体能量机制,这就是生命体的能体,也叫生体。
(一)生物与败物
物体可以是一个实体,也可以是一个空间。释放能量的物体,内部空间为辐性,空间内生机盎然,这种物体称为生物,其内部空间称为生物空间。相反,吸收能量的物体,内部能量为敛性,生机萧条,这种物体称为败物,其内部空间称为败物空间。
生物的内部空间是辐性空间,败物的内部空间是敛性空间。实体与空间是互相嵌套的,即实体内部有空间,空间内部有实体。因此,在生物内部辐性空间有生物和败物,在败物内部敛性空间也有生物和败物。
不论是生物空间还是败物空间,由生态转向灭态时、或者由灭态转向生态时,其内部原有物体都会解体,重新玄合成为新物体。在这样的时期内,所有生物或败物都会被解体,随着原空间属性的转换而彻底改变自己原有的物质属性,原有的物体和原有的物质特征全部灭绝,转化为新的物体和新的物质特征。
生物体有能体、命体和身体,败物体也有能体、命体和身体,由于人类是生物体,这里只阐述生物体的内涵,败物体的内涵读者在掌握太极道学以后,可以自己去描述。
(二)生体与命体
每一个物体都有自身的内部结构、外部形状和整体动态,内部结构称为质,外部形状称为形,整体动态称为状。质、形、状的运行机制就是命体,保持质、形、状的能量机制就是能体,也叫生体。因此,所有物体都由能体与命体构成,所有物体都是生命体,所有物体都有生和灭,只有一种物体能够不生不灭,那就是灵体。灵体无生死,不是生命体,是生命体进化的极限。换句话说,当生命体进化为灵体时,就脱离生死了。
生体是外玄机体,释放能量。生体玄机体的出现,类似于台风的形成,是自然形成的。在一定的时空范围会形成一簇生体能量机制,成为一茬生命体的生命能源,当一簇生体的能量释放完时,这一茬生命体就消失了。再出现新的一簇生体能量机制,又出现一茬生命体,当生体能量释放完时,这一茬生命体又消失了。如此反复,出现了宇宙时空中的一茬又一茬的生命现象。
命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形体,一类是有形体。比如,思想体系就是一个无形生命体,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老化和更新,有生与灭,当思想体系升华为大智慧时,就不会改变了,就有了不可改变的思想定力,因为大智慧是思想体系的极限。有能量内旋的无形命体,也有能量外旋机的无形命体;有能量内旋的有形命体,也有能量外旋的有形命体。
生体与命体的关系高度辩证,命体是生体的载体,生体是命体的能源,两者互为因果,共生共存。生体形成的空间叫做生命空间或生命场,从空间结构上看,生体与命体可以互相包含,生命场子中有命体,命体中有生命场。一个物体的内部由许多小物体在玄机中合成,这些小物体又由更小物体的生体与命体构成,小物体又由更小的物体在玄机中合成,更小物体也由更加小物体的生体与命体构成,如此重叠,形成了能生体中有命体,命体中有生体的结构。生体与命体的差别在于,生体是命体的能源机制,命体是生体的实体承载。
生体维持命体的能量供应,当命体被破坏时,如果生体没有被破坏,那么生命体还存在,换一个命体即轮回可。如果生体被破坏了,不仅命体难以维持,而且整个生命体就毁了,没有生体,就不能操度命体的轮回。
(四)命体与身体
事物质、形、状的运行机制就是命体,质、形、状的物质实体就是身体。身体是命体的物质实体,命体是身体的运行机制。如果身体被破坏,但是没有破坏命体,也就是没有破坏质、形、状的运行机制,那么身体虽然残缺,尚能正常运行,甚至还能复原身体。如果命体被破坏,那么身体的物质机构再健全也不能正常运行。比如,一个事业机构是一种事业身体,产生和维持这个机构的命体是这个事业的纲领、使命、利益等,如果纲领、使命、利益没有意义了,不存在了,那么这个事业身体的机构再健全也不能发挥作用。
命体是无形的机制,身体是有形的实体。命体是身体是能源,身体是命体的承载。命体与身体共生共存,命体一旦毁坏,身体随之解体,身体如果破损伤及命体,两者一同毁灭。人的命体既包含生命的物质机制,也包含生命的精神机制,当人的精神机制失衡,失去存在的感觉,就会自我毁灭身体,也就是自杀。
(五)生体、命体、身体
事物质、形、状的能源机制是生体,事物质、形、状的运行机制是命体,事物质、形、状的物质实体是身体。生体维持命体和身体的运动和存在,当命体被破坏,生体未被破坏时,命体还能修复。当身体被破坏,以至于破坏命体时,如果生体没有被破坏,那么命体还能修复,身体可以运行但不一定能修复。比如一个受伤致残的人,生体没有受损,命体受伤修复了,但是身体致残无法修复。
如果一个物体彻底解体,那就是它的身体、命体和生体都被彻底毁坏,生命体不复存在。比如,把一辆车全部拆散,所有零部件都回炉冶炼,这辆车就是彻底解体了,一直解体到分子层面,这辆车体不复存在了。一个生命体被毁坏还存在毁坏的程度问题,如果一直毁坏解体到无极物层面,那就叫做形神全灭,一丝一毫的原有生命信息都不存在了,就象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个生命体一样。一般情况的生死概念,只是身体和命体的生灭更换,生体总是存在的。如果生体被毁坏,生命体就彻底毁坏了,但是生体的毁坏一般不会解体到无极质的程度,因此生体的毁坏仅仅是系统功能的毁坏和解体,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的系统功能,产生新的生命体系。
生体是一个玄机体,其能量根源于宇宙很深的空间,不易被完全毁坏。一个生体,可以维持不同层次空间中的命体和身体,在表层空间的生体、命体和身体毁坏了,在更深层空间中还存在着生体、命体和身体,也就是说,一个生体上面可以维持层层空间的命体和身体,就象葫芦串一样,同一个生体上的不同层面的命体和身体之间,使用同一个生体供应的生命能量。在同一个生体上建立起来的不同空间的生命体,可以视为是一个生命簇,在各自的空间中独立生活,互不影响,但是存在着生命的信息某种交流,有些人做莫名其妙的梦,就是感应到了同一生体上的其他空间生命体的生活信息,非常跳跃的梦,没有连贯性的梦,其实是感应到了不同空间的生命信息,这些生命信息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信息景象不连贯。
(六)进化与蜕化
生物释放能量,生物的命体与身体获得释放的能量而不断成长,身体是物质实体,在运行中会接触身外信息,并吸收和储存在身体内,积累而成为信息能量。
生命体能否从初始生命发展成为具有思维能力的高级生命,关键是生命体蓄积能量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由生命体自身的生命物质的物性决定的。生命体积蓄能量并改变生命物质的过程,称为生命进化。
生命进化分为两类:自然进化和修炼进化。这两种进化的原理是相同的,修炼进化是生命体有意识地、系统地强化积蓄能量而产生的主动进化。
生命体包含生体、命体和身体,身体是一个很复杂的能量系统,有三种能量:
1、身体由命体支持,命体由生体支持,身体在命体和生体的支持下获得成长的能量。这是身体的基础能量,在人的身体中就是人们常说的“元气”。
2、身体作为物质实体,自身具有能量循环系统,与体外能量产生循环交换而获得能量,以维持身体在时空中运动的能量消耗。这是身体的基本能量,就是五谷杂粮提供的能量。
3、身体与体外接触中还不断吸收储和存大量信息,聚集在身体内形成信息能量。这是身体的活性能量,在人的身体中就是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和修炼而积累的信息和能量。
身体能否大量积蓄活性能量,是身体能否进化的关键。身体大量吸收积蓄活性能量,会逐渐改变身体的物质构成,使身体物质演化成活性物质,向知觉性物质转化,成为有知觉功能的身体;再进一步积累,身体物质就会由知觉性转化为意识性,成为有意识功能的身体;更进一步积累,身体物质就会由意识性转化为灵性,成为有灵性功能的身体。身体的这种由低功能向高功能转化的过程,就称为身体的进化,也就是生命的进化。修炼中的性命双修就是有意识有方法地加快身体的进化,早日进化为意识身体,最终达到灵质身体。灵质身体就是道家的“长生不老”之体,也是佛家的“金刚不破”之体,可以与时空共存亡,也就是说,只有当所在时空本身毁灭时,灵质身体才会跟随毁灭不再有一般意义的生死轮回。
败物吸收能量,命体和身体不仅没有成长所需要的能量,而且命体和身体的能量还会被能体吸收,从而使命体和身体因失去能量而解体。命体和身体在能量损失和解体的过程中,不断向低能物质转化,这种过程就称为蜕化。比如,在人类时空中所看到的风化的石头、动物的尸体、植物的枯枝等不断蜕化解体,成为腐朽物而融入泥土,这些都是浅层的败命现象,是因为它们脱离了生体和命体的能量供应,在不进则退的人类时空中,自然蜕化解体。在败物空间,一切进入该空间的事物都处在不断蜕化的过程中。
七、意识机理
生命体与外界接触,会通过感受不断吸收外界的各种信息,信息是能量,当生命体吸收的信息种类和能量足够多时,生命体就会产生内部反应机制,当外部某一信息与内部同一信息沟通时,内部反应机制就会产生藕合感应。如果这种藕合感应发展成为智能性感应,即内部反应机制达到可以对所接触的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复制、整合、孕育等处理能力,并能产生对大脑和身体的控制的时候,这种高级藕合感应就称为意识感应,简称为意识。
什么是藕合感应?生命体大量吸收信息能量形成内部反应机制,在所吸收的信息能量中,携带着能量机制,当生命体外的某物质信息与生命体内的同类物质信息沟通时,就会产生共鸣振动,又叫共振,这种共振会引起内部反应机制产生整体反应,发生整体共鸣振动,这种整体共振就是藕合感应。藕合感应相当发达时就成为反应堆,反应堆相当发达时就成为意识。
藕合感应有四个发展阶段:物性反应、分辨反应、识辨感应和意识感应。
(一)物性反应:这是生命体保形保质机制最初始的物性自然反应,即反弹、吸附、粘滞、磨擦、破裂、粉碎等物理反应。
(二)分辨反应:生命体大量吸收积累体外各种信息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改变生命体原有保形保质的物性机制,当接触体外某种信息时,如果生命体内积累有同类信息就会产生共振,不同的信息会产生不同的共振,这就是分辨反应,它的特征是生命体内有什么样的信息能量就产生什么样的反应。这是生命体对外界事物的初级分辨能力。
(三)识辨反应:当生命体继续积累很多信息能量时,就象能量反应堆一样,在分辨反应机制上逐渐生成具有自我反应的能动机制,这是初级的生物感应机制。当生命体接触到外界某种信息时,生命体产生分辨反应,并联动生命体内所有相关信息发生整体反应,这种整体相关反应就是感应,是生命体内由信息能量构成的生物化感应机制。这种生物化的感应机制使生命体具有初始能动性,可以使生命体作出能动的识辨反应。进一步说,这种识辨反应可以对外界信息进行能动性分辨,使生命体具有高级感觉功能,这是生命体的初级认识能力。
(四)意识感应:在识辨反应基础上继续积累信息能量,到达一定程度时,识辨感应功能就会上升为智能生物机制,使生命体具有高级生物行为,这种智能生物机制就是意识感应。意识感应在识辨感应的基础上,产生了自动控制能力,也就是产生了生命体的智能感应。智能感应具有生命体的高级认识功能,还能具有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当意识感应发展到至深至精的时候,其智能感应就会发展成为智能控制。由于意识感应是由信息能量形成的,所以具有智能控制能力的意识感应所产生的认识是理性认识。具有理性认识能力的生命体,是具有思维能力的高级生命体。
意识的特征:
1、意识是信息能量形成的智能生物感应。
2、意识的产生必须以生命物为载体。
3、意识具有很强的信息分辨、加工和控制能力,称为意识力。
4、意识力有大小,由分辨力、加工力和控制力综合决定。
5、意识力由所积累信息能量的数量和质量决定。
6、意识体是由信息能量形成的,具有智能,可以聚散,可以射出意识流。意识流如果与意识体脱离,就会失去意识功能,成为一般的信息物质。
7、意识的产生由所处宇宙空间性质决定,有什么样的空间性质就积累什么样的信息能量,积累什么样的信息能量就形成什么样的意识感应,有什么样的意识感应就有什么样的意识能力。
八、灵质机理
灵是物质的极限感应。一个物质达到极度敏感,分辨感应能力达到物质感应的极限,即物质感应能力达到极点,该物质就称为灵质。所以,灵是物性概念,特指物质感应达到极度敏感的物性。
灵,物质之精、生命之极、宇宙之魂。
意识体不断吸收信息能量,分辨能力不断增强,意识体内部的信息能量反应堆不断演化,敏感性不断增强,反应堆内部的反应功能达到处处均衡,点面同一,最终进化成为具有分体功能的灵质体。
灵质是物质之精,内部的质、性、能、场也极其特殊,具有三大基本特征:
1、伸缩性:灵质内部没有极性,也就没有结构,内部的质、性、能、场是高度合一的,质、性、能、场没有差别。灵质的场范围都有多大,它的质、性、能的范围也就有多大。所以,灵质的质、性、能、场是随意伸缩的,灵质能量场伸扩到多大,灵质的质体就伸扩到多大。
2、极致性:由于质、性、能、场高度合一,所以物性感应的灵敏性达到极致、纯真性达到极致、分辨力达到极致,是质、性、能、场的合成达到极致,高度同化合一。
3、差异性:存在不同的灵质,不同的灵质所具有的质、性、能、场的合成机制不同,因而形成了灵质之间的差异。
灵质的三大特征决定了灵质体分裂出的任何分体与灵质本体具有完全同一的功能和信息联通,即分体所发出的作用力与本体一模一样,本体能达到的能力,分体同样能达到,本体能做什么事情,分体也能做到;分体所产生的感应与本体同步联通,分体有什么样的感应,本体也同步有什么样的感应,而且在感应上没有差别。
灵质体的每一个灵粒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灵质体,可以独立行动,但又是灵质主体的一部分。灵质主体可以分离若干个灵质分体出去做事,可以长期独立存在,也可以返回灵质主体。灵质分体虽然独立做事,但是无论分离多少灵质分体,每一个灵质分体做的事,灵质主体和其他灵质分体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灵质的物性与物能浑然一体,聚散无阻,聚之为灵,散之为冥。冥者,无形而有知。灵质体是高智能信息能量体,散开后隐于万物之中,无形无影无踪,但是却仍然能感知事物的变化动态,这种灵质状态就称为冥态。
灵质体分为有极灵质和无极灵质。
有极物质进化的灵质体,是有极物质生命不断成长的极限,是有极物性反应的终极能力,没有比灵质体更高级的有极物生命体了。在某宇宙空间中的有极灵质是该空间中所有有极物中内能最紧密的物质体,任何有极物的能量都不能打破有极灵质体,而有极灵质体可以分解打破任何没有达到灵性的有极物质体。
有极灵质与宇宙空间紧密相关。在一个宇宙空间中,灵质是该空间最紧密的物质体,与空间同存同亡,即当空间毁灭时,其中的有极灵质体也随同毁灭。如果空间一直存在,那么该空间的灵质体也一直存在,无生无死。
有极灵质的能量所具有的能力称为灵力,具有空间相对性。在同一空间中,不同有极灵质具有同等的灵力。在不同空间中的有极灵质的灵力存在差别,有些空间的有极灵力很强,强到可以打破另一空间中的有极灵体;有些有极灵力很弱,弱到无法打破另一空间中的一般物质体。
无极物质都是灵质。无极灵质是自然灵质,纯净自然。无极物是构成宇宙物质的最低层物质,是构成有极生命体的最低层物质,是构成意识体的最低层物质,是构成有极灵质体的最低层物质,因此无极灵质体可以分解打破任何宇宙空间中的有极灵质体,而有极灵质破坏不了无极灵质体。
无极灵质与有极灵质的区别:
1、无极质是先于宇宙而存在的,它的质、性、能、场高度合一,没有任何宇宙能量能够破裂无极质;有极质是由无极质在某空间中进化形成的,内部具有空间特性,尽管有极灵质也达到质、性、能、场的高度合一,但是由于具有空间特征,会受到空间能量的制约,所以这种机制可以被无极质和其他空间能量破裂解体。
2、宇宙空间由无极物构成,无极物质都是无极灵质,因此无极灵质不受宇宙空间特性制约,既使整个宇宙解体毁灭,宇宙中的无极灵质也不会因此被解体毁灭。有极灵质是宇宙某个空间的有极物质进化形成的,所以只能在该宇宙空间中达到物性的极致,在该宇宙空间中不能被破裂解体,但是当该宇宙空间毁灭时,空间中的所有有极灵质也随之毁灭,或者当另外更空间更强大的能量进入该空间时,也可以破裂解体该空间的灵质体。
九、思维机理
生命体由能量、命体和身体构成,思维发生在身体上,是大脑储存的记忆信息、感官接触的即时信息、心性感应的合成信息进行分辨、判断、识别、筛选、联接、合成等的信息加工过程。思维的成果是知识,贮藏在身体内,很多生命体的身体有脑部,是发生思维的反应堆和控制器。
很多生命体是复合生命体,也就是由身体和发出意念的意源共同形成的生命体,身体内的元神、识神等就是发出意念的意源。身体的思维活动就是这些意源加工信息、判断事物和控制身体的意念活动。
(一)思维方式
思维包含以下几种活动方式,可以是其中一种,也可以是几种或全部活动方式的合成:
1、心:每个生命细胞都有感应,所有生命内部能量的感应所形成的感应核,就是心。心的感应就是全身所有能量感应的合成。如果大脑储存了知识信息,具有知识信息能量场,也可以产生能量感应,那么心的感应也包括知识能量的感应,即心对自己大脑中的知识信息也能感知。
2、思,从字相上看,是“心”上的“田”,也就是“心田”。思,是把事物的内在玄机放在“心田”上育化其活性,让事物活起来,动起来,以展现和感觉到事物的本质和特征,这就是“思”。田的含义又有条理、整理之义,思就是在心的感觉上整合并解析信息,有条理地析育出信息的真实含义。
3、想:从字形上看,是心上看相。相的含义是带着变化机理的象,想就是在心的感觉上将信息演化为物象。所以在想事情的时候,大脑中会出现景象。物象是表形的,看的是外表形象;物相是理形的,看的是物象背后的变化机理。因此,想是在心上看到物象的演化,并且能控制物象背后的变化机理,可以主观地在大脑中演化物象。所谓想事物就是要通过事物表面现象看到事物变化的内在玄机。无象则无相,无相则无想。想事物的时候在脑际中会有事物画象或音象的演化,所以“想”常被称为“想像”。人在想事情的时候,总是在脑际中会有活画面或者有声音在阐述,甚至在想事情很深入的时候,会在脸上产生表情变化。
4、思想:就是从心对信息的感应中演化出物象变化,并控制信息物象的演化,从物象的演化中看到信息所演化的事物的变化规律。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一个思想家,头脑中储存着大量知识信息,并能控制这些知识信息在大脑中进行演化,从中理性地看到事物变化的规律。
5、觉:是指在封闭状态下,通过接触外界信息间接感受外界事物真实性的感应能力。
6、悟:从字形上看,悟的左为心,右为吾;吾的上为五,下为口。吾的字面含义是:我的五个感官,即眼、耳、鼻、口、舌。悟的含义是:心从五官获得信息而形成的感应。因此,悟在心上,不在脑上。悟是信息的分辨感应,分辨力越强,悟性越高,所以悟思维主要是对事物信息进行分辨感知,近取诸身,远观诸物,在感应的分辨力上下功夫。
7、觉悟:意源是封闭在生命体内与外界隔绝的,只能通过身体感官获得信息知识来认识外界事物,类似于在潜水艇里看海洋,在坦克里看世界,需要通过各种仪器收集信息来对外界进行判断。意源通过信息感应和认识外界就称为“觉”,通过对信息的分辨来构画外界景象就是“悟”,觉悟就是意源通过生命获得的信息对世界的真实情况进行类别和真假的分辨,形成真实境界。因此,具有形成真实境界能力的人,就是一个觉悟的人。
8、意:从字面上看,是心上之音。音是物性的节律信息,是由生命中的意源发出的意识性节律信息。所谓意识性节律,就是意识发出的指令信息的节律,以节律的强弱缓急反映的指令信息内涵。意是意源发出的指令信息在心上感应到的信息节律,不是由大脑发出的。
9、念:从字形上看,上今下心,今有当下之义,也就是当下的心感。当下也有即时之义,念是由心对信息感应时发生的即时感应。所谓“心生一念”就是心在对事物信息的感应中产生的即时反应。
10、意念:是心即时感应到了意源发出的指令信息。所谓“发出意念”,是意源发出了指令,且心即时感应到了指令。这种指令是有针性对的,所以意念都是有针对性发出的。
11、识:是对信息的分辨性感应,识的主体是意源,是意源对心感应的和大脑储存的信息的分辨行为。
12、意识:在分辨信息时产生的节律性感应,也就是感受到信息的节律性变化规律。意识到某事物,就是在对某事物信息节律的分辨感应中,感受到事物的运动变化。
13、知:是一种认定性感应,即对信息进行分辨后,对信息的真实性所获得的固定感觉。
14、灵:敏感至极,即对信息的分辨达到极度精微的敏感,对信息内部毫微差别都能分辨。
思维方式如果以科学原理对事物进行感应和认识,就是科学思维;如果以释道易三大原理对事物进行感应和认识,就是道学思维;如果以太极原理对事物进行感应和认识,就是太极思维。太极思维是最高层面的思维方式,包含了科学思维和道学思维。
(二)思维构成
思维空间、思维主体、思维对象、思维能力共同构成了思维的内在机制。
1、思维空间是思维活动的场所,空间越大,所能接触的信息就越多越全面。思维空间有两种,一种是由知识形成的有限空间,叫做知识空间,另一种是由感应形成的无限空间,叫做感应空间。知识空间由大脑积累的知识信息构成,思维活动几乎全部都以知识信息为对象,在知识信息中形成对事物真实性的认识。感应空间包括知识感应、感官感应与心感应所形成的空间,通过对知识信息、感官信息和心感信息的玄机合成,形成对事物真实性的认识。
2、思维主体是承载和形成思维的原体,一般都是生命中意源的作为。在人的生命中存在元神和识神,元神是灵体,识神是意识体,意源就是元神和识神。人的思维活动是这两者的作为。识神的思维空间是知识空间,元神的思维空间是感应空间。
3、思维对象是信息中的事物真实性及其规律性。信息的成分很复杂,有的是眼获得的影像信息,有的是耳获得的声音信息,有的是从文字中获得的理性信息,有的是感官接触的实感信息等等,这些信息混杂在一起,需要通过思维进行真实性分辨和判断。
4、思维能力是思维对信息的分辨加工能力,也叫思维功力。生命的感应有自然感应和自觉感应两种。自然感应是感官对事物的接触、大脑储存的知识能量对大脑的刺激而产生的自然的无意识感应。自觉感应是生命体中的灵质体或意识体能动地激发大脑储存的知识能力、有意调动感官对事物进行接触而产生的自觉的有意识感应。
无论是自然感应还是自觉感应,都会消耗身体能量,因此生命就会有睡眠机制进行调节,使生命在睡眠中处于无感应状态,以调养生命体的生息。自觉感应消耗的能量更大,意源一动意念,全身都会有感应,集中反应在心上,心感就是通过全身感应接触信息,思维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心感与思维同步就是“心想”。心感需要心力,心力需要心能,心能来自生命体的生体能量。心能消耗太大就会造成生命的疲惫,无法持续进行思维活动。
心力是在生命能体的支持下心感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简称。有些人身体虚弱,但是是心力很强,思维功力很强,因为他的生命能体很强;有些人身体强壮,但是心力很弱,思维功力很弱,因为他的生命能体很强。心力大,思维功力大,就可以对承受能量较大的事物信息,并进行分辨加工,因而可以认识较深层的事物内涵。如果心力承受不了能量较大的事物信息,就无法接触和感应事物信息,从而无法认识能量较大的事物。有些生命能体很弱,不能承受较大能量的物质信息,当这种生命接触能量较大的物质信息时,他的生命承受不了,就会发生强烈抵抗和避让。比如有些人对远远超出自己知识范围的事物会感到难以接受,要让他相信和接受,等于是在要他的命。
如果思维活动只在知识空间中,那么思维活动只在所储存的知识信息之内。由于脑思维只是在大脑部位活动,因此脑力能否承受能量较大的事物信息,将直接影响思维活动的范围。有些生命的大脑是承受不了较大能量的事物信息的,所以思维范围很窄。另外,思维是在感应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思维只在大脑积蓄的信息中活动,那么思维活动的范围就局限于大脑积蓄的信息空间,当大脑中缺乏某种物质信息时,他对这种物质是不会产生反应的,因为他的大脑知识中没有这种物质信息,就不会产生同质共鸣,也就不会产生感觉。因此,如果思维功力不够大的话,就难于分辨能量较大的事物信息,也就难以认识这种物质;如果大脑中缺乏某些物质信息的话,就不会对这些物质信息产生反应,找不到对这种物质的感觉,也就难以接受这种物质。人类所有的知识并没有完全包括宇宙所有物质信息,所以仅用人类知识来认识宇宙事物,显然思维空间不够大,不足以感应到宇宙所有的事物。
(三)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主要是思维空间的局限造成的。
以知识积累为思维空间的思维活动,是由知识积累的多少决定的,知识积累越多,思维空间越大。以积累知识来认识事物,思维空间就是知识空间,思维只能局限在知识空间内,如果事物信息超出知识范围,就会难以接受,因而必须不断地积累知识,才能扩大思维空间。知识信息本身是一种能量,积累知识越多,大脑承受的能量越大,有些生命体的大脑承受力有限,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受不了,就无法扩大思维空间,从而无法再接受新的事物信息。长期使用旧知识,就会造成观念陈旧。因此,知识空间的局限性就成为思维的一种障碍。
生命体中储存和加工信息的功能如果受损,不能形成知识空间,不能进行信息加工,就会形成思维障碍。比如大脑受损伤就会破坏知识空间。另外,过激的情绪可以扰乱生命体对信息的加工,特别是扰乱心对信息的感应,也会形成思维障碍。比如在情绪激昂中可能会丧失理性,也就是激情干扰了感觉系统的正常功能。
有很多空间的物质是固型的,固型物质属于能量吸收性玄机,表现为存在引力场。在心感物质时会受到物质引力的作用,使心的感应被物质引力牵引。当心感应被某物质强烈吸引时,就产生了物欲,对该物质的心感就会很强烈、很敏感,同时心感对其他事物的感应就会减弱,甚至感应不到,这就缩小了心对事物感应的范围,产生了思维局限性,形成了对其他事物的思维障碍。不仅对物质的思维是这样,对钱财、权力、名望等也会产生心理欲望,过强的心理欲望同样会缩小思维空间,形成思维障碍。
十、道德机理
道是事物的成因和运动的能量机制,德是事物的真实信息在大脑中形成的真境相。道是客观机制,德是主观境相,道的客观与德的主观在互动中形成的玄机,称为道德玄机,对道德玄机的描述就是道德机理。
生命在认识事物的成因和内在运动机制的过程中会在大脑中形成境相。境,是认识所能达到的范围;相,是带有能量机制的信息物象。境相是在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定范围的事物景象,这种事物景象带有事物的成因和内在能量机制,是可演化的信息图景,可以象真实事物景象一样进行图象演绎。因此,境相是带有动态机制的可演化的信息图景。境相可分为真境相和假境相,真境相称为德,假境相称为孽。
生命的意源对事物的认识只能通过对信息进行演绎所形成的境相来认识事物的真相,信息的真实程度决定了这种演绎中所看到的事物景象的运动是否符合真实事物的原本运动,如果信息失真,那么境相所反映的事物运动就不真实。真实的境相是真境相,真境相所形成的境相范围称为真境界。由于在真境界中所看到的事物运动与真实事物的运动没有差别,所以看真境界中事物景象的演绎就等同于看到真实的事物运动。这种真境界非常珍贵,需要修行才能形成。真境界由真境相构成,要形成真境界就要积累真境相,积累真境相就称为积德。一个人真正在自己的生命中形成真境界,那是很了不起的,他看到的事物运动与真实事物的运动是一致的,所以看事物很准确,做事情也符合事物运动规律,反映在精神上就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民间的积德概念,在学术上就是扩大真境界的范围,增强境相的真实性。
信息失真的境相是假境相,所形成的境相范围称为假境界。形成假境相就称为造孽。一个人头脑中如果积累很多假境相,并把假境相当做真境相进行演绎,就会认为所演绎的假规律是真规律,就会违背事物规律去做事,破坏事物规律,还认为事情就是这样的,包括破坏事物都是正常的,这种认识就是在不断积累假境相,也就是在生命中造孽,形成更大范围的假境相。假境相积累越多,假境界的范围越大,破坏事物规律的思维能力就越强。人在假境界中看到的事物运动与真实事物不相符,按照假境界中演化的事物规律去做事,实际上已经背离了真实事物的规律,就会破坏真实事物的运动规律,最终会受到被破坏的事物规律的反制,伤害自身命运轨迹,在宗教上称为“因果报应”。
道是客观的真实的能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