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於軾:以人為本,還是以國為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4:33:24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08 09:03:52

茅於軾
中評社北京7月8日訊/“由於以國為本的誤導,枉死了成億的人口。他們的死沒有任何價值。可是因為國家的觀念太強烈了,以至於連性命都顯得不重要了。其實這完全是本末倒置。人的生命才是最最重要的,以人為本是對的。今天是我們重新考慮事物的主次問題的時候了。”財經網今天登載著名經濟學家茅於軾的文章“以人為本,還是以國為本?”,內容如下:
俄羅斯小孩“阿爾捷姆.薩韋利耶”在他六歲時被美國人,女護士托利.漢森,從海參葳的兒童福利院收養,七歲時又被他的養母送回莫斯科,聲稱這孩子神經有毛病,所以不願再養他了。這樣的事原本是一件家庭糾紛,類似的各式各樣的事多得很,比這更嚴重的事,釀出人身傷害的都不是沒有。可是因為牽涉到兩個國家的老百姓,就變成了國家之間的事,兩國的外交官都出面說話,連總統都發了話了。媒體也推波助瀾,變了一件國際大新聞。如果這事不涉及兩個國家,實在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只能上當地新聞。這樣的比較可以看出政治家和老百姓都願意從國家的角度看問題,把簡單的事弄複雜。人與人之間的事變成了國與國之間的事。究竟哪種看法對,哪種看法錯。其分界點就在於“以人為本”還是“以國為本”。
如果是“以人為本”就應該考慮當事人的利害,從人民的利益出發,找出最有利的解決辦法。就薩韋利耶的案子來說,首先要考慮的是這孩子的前途,也應照顧他養母的要求。這裡根本涉及不到國家的事。可如果是“以國為本”,情況就非常不同。首先要考慮的是國家的利益,領土的完整等等。就算扯不上國家的利害,也得照顧國家的尊嚴。說到尊嚴,總是有文章可做的。俄羅斯的外長已經表示,要暫停美國家庭收養俄羅斯兒童的業務。俄羅斯總統從國家尊嚴的立場發話,嚴厲批評了那個美國養母。俄國政府已經決定暫停兩國間的收養辦法。這一來,本來高高興興可以完成收養手續的美國父母,只好等俄羅斯外長哪天發善心,批准繼續這項業務。他們發動簽名運動,征集了兩萬人的響應,要求盡快恢復收養業務。如果這樣的事發生在一國內部,絕不會波及這麼大,這麼遠。可為了貫徹“以國為本”,就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參與進來。這些熱心人參與的結果不大會是使收養業務更完善,更容易,多半是手續更繁複,麻煩更多。最後老百姓就得做點犧牲。
這確實是非常奇怪的事。當強調“以國為本”時,各種事物變得越來越複雜。本來是極簡單的事,或者連簡單都談不上,完全是無中生有的事,也會吵得轟轟烈烈,釀成激烈的衝突。比如講,釣魚台的領土衝突,就是一例。這個地方既沒有居民,又沒有資源。如果是“以人為本”,誰也不會去注意它。可是因為“以國為本”,就變成雙方寸土不讓的國家事務。事實上就有人為此而犧牲。他的犧牲顯然不是為了某個人,而是為了國家。“以人為本”和“以國為本”的區分就在這裡。還好,釣魚台的衝突死的人不多。還有別的一些類似的衝突,也是為了爭奪沒有多少價值的領土,雙方都不惜興師動眾,大打出手,犧牲的人就不是幾個幾十,而是成百上千,甚至幾十萬。這些人的死亡到底是為了什麼。現在好像還有些理由可說,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些理由越來越淡去了。再過一二百年,恐怕就覺得實在無法理解。朝鮮戰爭,珍寶島之戰,中印之戰,抗越自衛之戰,還有支援越南之戰等等。死掉人恐怕遠遠不止是十萬,二十萬。我們從來沒有為死去的人想一想,他們年輕的一生就此被毀滅了。死去的人不會說話了。我們現在還活著,還有機會說話。是不是應該為死去的人想一想?他們是為國捐軀,值得大家敬佩。但是捐軀的理由何在,很少人會去追究。將來再有類似的事大家是不是還準備犧牲。如果是你,你願意為此而死嗎?發動戰爭的人一般自己是不上前線的,死人是死別人,所以叫得很響。
如果是因為“以人為本”而為國捐軀,那是完全應該的。比如日本人侵略中國,要把中國人當亡國奴,我們堅決不幹。因為我們的人受到了傷害。我們要誓死捍衛祖國。這不是國家的尊嚴,而是百姓的死活。如果只是國家的尊嚴,與百姓的利益無關,我們要不要關心就是值得討論的問題。這樣的看法恐怕很難為大多數人接受。因為“以國為本”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很難扭轉。這個思想已經貫徹了幾千年,誰也不會去想一想這裡有什麼問題。由於以國為本的誤導,枉死了成億的人口。他們的死沒有任何價值。可是因為國家的觀念太強烈了,以至於連性命都顯得不重要了。其實這完全是本末倒置。人的生命才是最最重要的,以人為本是對的。今天是我們重新考慮事物的主次問題的時候了。
今年是越南戰爭結束35周年。美國再一次舉行紀念會,吊念越戰中死去的五萬多美國人。今天看來這些人死得太冤了。美國參與越戰打了敗仗,並沒有防止越南成為共產主義國家。更沒想到改革後的越南,越來越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也許越南也在吊念越戰犧牲的人。越南不會吊念越戰中死的美國人,美國也不會吊念越戰中死的越南人,因為“以國為本”,各自有各自的政治目的。但是如果“以人為本”,越戰中死的人都是人,死得都很冤枉。最近(2010年4月30日)海南島建成了海南解放的烈士紀念碑,紀念海南解放戰爭中死去的烈士。當然,其中不包括國民黨軍隊裡死的人。戰爭的雙方都有各自的理由,都說對方是錯的,是反動的,是違反人們利益的。到底誰說得對,並不是幾句話就能說得清的。但是就戰死的人來說,他們都是平民百姓,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自己個人的死活問題。政府把他們動員來到戰場上,面對敵方的武裝,已經不容選擇。唯一的一條路就是殺死對方。因為你不殺死對方,對方就會殺死你。他們被迫去殺一個和自己相仿佛的一個年輕人。他也有父母妻子,有溫暖的家庭,有個人的抱負。但是到了戰場上,這一切都被拋到腦後。殺戮是唯一的出路。因為這裡是“以國為本”。在戰場上的士兵很像古羅馬鬥獸場上的武士,他們被貴族培養,目的就是在鬥獸場上表演角力,直到將對方殺死。別的出路是沒有的。
如果攤開每天的報紙看,一大堆的新聞,轟轟烈烈,熱熱鬧。大家關注的事情中有多少是“以人為本”作為出發點的?又有多少是“以國為本”作為出發點的?你仔細想一想一定會發現大多數的熱點新聞都是政治家製造出來的,和老百姓根本無關。拿今天(2010.5.8.)的參考消息為例,日中兩國東海調查船對峙(互相跟蹤),土耳其出口軍火,俄國重振黑海艦隊,天安號被擊沉的責任,美俄核能糾紛,歐盟-拉美峰會危機,金正日訪華,沒有一件是從百姓利益出發的,大多數是政治家挑起的事端,沒事找事。有一些和百姓的利益間接相關,但是解決的方法卻是南轅北撤,把事情越搞越複雜,越困難。
今天最使人擔憂的恐怕還不是戰爭,而是恐怖主義,一些人身上綁了炸彈去炸另外一些無辜的人。損人損己,對任何人都不利。這些行為用最簡單的理性去分析就能看出其荒謬性。然而確實有人為這種極端荒謬的目的而犧牲。幸虧這樣的人為數不多,大家還能勉強活著。可是類似於恐怖分子的行為,稍微改變一點形式,以一種隱蔽的方式進行,就很容易蒙騙群眾。一個最近的例子就是我國以文化革命為代表的階級鬥爭。為了讓無產階級的政權永不變色,叫大家鬥大家。全國人民都上當受騙。居然在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中暢通無阻,搞得幾十萬人自殺,幾百萬人妻離子散,還有幾十萬人搞武鬥,動用機槍大炮,互相殘殺。其理論依據就是“以國為本”。如果大家都明白“以人為本”,就絕不至於鬧到如此荒謬的地步。現在文革已經過去,大家也不會自己鬥自己。但是“以國為本”的思想並沒有根除,它隨時隨地能夠反撲,叫老百姓遭殃。
大家會問,何以“以國為本”的思想如此根深蒂固?原因很複雜。但是歸根結底,責任在政治家身上。是他們不斷宣傳這種思想,強化這種思想,要求百姓為國犧牲。其實就是叫老百姓為他們這些人去犧牲,使“以國為本”固化在百姓的腦袋裡。以便他們容易動員群眾為他們所用,達到他們個人的目的。不論在獨裁國家或民主國家,政治家的首要目的就是繼續掌權,盡可能賴在台上不下來,讓他們花更多的錢,更多的風光。表面上都是為了老百姓,其實是為了他們自己。只有慢慢地用“以人為本”取代了“以國為本”的想法,而且老百姓能夠監督他們時這種關係才能夠改變。政治家不能再用“以國為本”欺騙百姓,做任何一件事必須符合百姓的利益,哪怕未必符合國家的利益。如果國家利益和百姓利益相矛盾時,只有犧牲國家利益為人民,而不許可犧牲人民利益為國家。到最後國家的觀念越來越消退,人民和社區組織將取代國家。到那時候戰爭絕不會發生,更沒有誰能夠製造原子彈,也不會製造航母,連機關槍也沒有用處,在武器方面有手槍就足夠對付強盜小偷。那時候兵工廠,軍事要地,國防要塞,軍校,軍事科研,兵營,閱兵都成為過去。這時候世界和平才有最後的保障。當然,這樣的目標距離我們似乎很遠很遠。但如果人類還能生存一二百年,沒有被核戰爭消滅掉,最後的世界必然是這樣的一種結構。這才能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其實現在已經有少數國家很接近這種理想狀態,他們都是很小的國家,像列支敦士登,聖馬力諾,摩納哥等。透明國際公布最廉潔的10個國家中8個是小國家,人類發展指數最高的20個國家中有13個是小國家,全世界最富有的10個國家中也有8個是小國家。他們沒有國防開支,沒有官僚政府,連警察都極少。所以效率很高,生活富裕。
說了一大套大道理,讓我們回到薩韋利耶的案子上來看。為什麼外交家,總統都對這樣的小事那麼感興趣?他們日理萬機,還用得著為此小事而操心嗎?是的,對他們而言這事並不小,它關係到由他們代表的國家尊嚴。我估計為此事將會召開一系列的會議,會有幾十個人坐頭等艙飛機,飛來飛去,住高級賓館,花納稅人的錢,各自用“以國為本”的精神辯論是非曲直。最後得出的結果不大會是從百姓的利益出發的,而是國家尊嚴超過了一切。倒黴的是老百姓。他們想自由從事的事因此做不成了。還好,這終究是一件小事。如果是戰爭與和平的大事,其規律也一樣。這就值得我們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