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还是以国为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8:54:50

以人为本,还是以国为本?

□  茅于轼

 

俄罗斯小孩“阿尔捷姆•萨韦利耶”6岁时被一名美国女护士托利•汉森从海参崴的儿童福利院收养,7岁时又被送回莫斯科,他的养母声称这孩子神经有毛病,不愿再养他了。这本是一起家庭纠纷,可因为牵涉到两个国家的老百姓,就变成了国家之间的事。两国的外交官都出面说话,连总统都发了话,媒体也推波助澜,就变了一件国际大新闻。如果这事不涉及两个国家,实在是件很普通的事,只能上当地新闻。但政治家和老百姓都从国家的角度看问题,把简单的事弄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事变成了国与国之间的事。究竟哪种看法对,哪种看法错,其分界点就在于“以人为本”还是“以国为本”。

如果是“以人为本”,就应该考虑当事人的利害,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找出最有利的解决办法。就萨韦利耶的案子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的前途,也应照顾他养母的要求,根本不关国家的事。可如果是“以国为本”,情况就非常不同。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的利益、领土的完整等。就算扯不上国家的利害,也得照顾国家的尊严,而说到尊严,总是有文章可做的。俄罗斯外长已表示,要暂停美国家庭收养俄罗斯儿童的业务。俄罗斯总统也从国家尊严的立场发话,严厉批评了那个美国养母。这样一来,本来高高兴兴可以完成收养手续的其他美国人,只好等俄罗斯外长哪天发善心,批准继续这项业务。他们发动签名运动,征集了两万人的响应,要求尽快恢复收养业务。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一国内部,绝不会波及这么大、这么远。

这确实是非常奇怪的事。当强调“以国为本”时,把原本简单的事变得越来越复杂,甚至酿成激烈的冲突。比如,某些地方既没有居民,又没有资源,如果是“以人为本”,谁也不会去注意它。可是因为“以国为本”,就变成双方寸土不让的国家事务,不惜兴师动众,大打出手,牺牲的人就是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这些人的牺牲到底是为了什么,现在好像还有些理由可说,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理由越来越淡去了。再过一二百年,恐怕就觉得实在无法理解。是不是该为死去的人想一想?为国捐躯,值得大家敬佩,但捐躯的理由何在,很少人会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