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不要落入窠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48:26
【原文】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1迹,亦不入於室!”
【译文】子张问关于善人的道理。孔子说:“不踩踏出痕迹,亦不进入某一个房间。”
【说明】什么叫善人?古往今来都没有说清楚,而且,也没有一个是非曲直标准。我拿钱帮助一个人,在我看来是行善,但另外有人就会认为我是在帮凶。所以,善恶是没有标准的,它是根据每个人的思想、观念、立场和人生态度以及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而呈不同的意义。那么,到底有没有善恶是非的区别呢?当然有!这就是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每一个社会都有各自约定俗成的以及统治者为治理社会所制定社会行为规范;每一个民族也有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而且,每一个阶层都有各自的社会行为规范;甚至于一个家族、家庭也有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行为规范及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如果各自独特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都遵守自己所在的社会、民族、阶层的既定的、共同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就是善;而违反、背弃这些便是恶。而这些社会行为规范中,除了法律条文外,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见诸文字的约定俗成的社会道德概念、观念。因此,没有一个人能完全遵守并做到这些社会行为规范。所以,如果为着表现自己是善人而刻意地去行善,就是“践迹”,也就是落下痕迹了,也就是“过犹不及”了。而“不入于室”,这个“室”字是一个比喻,意谓“窠穴”,也就是说,做善事,作善人,不要落入窠穴,不要为了作一个善人而刻意地去做善事,那样也许就会违背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这也是“过犹不及”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思,要作善人,或行善事,就要不露痕迹地去做,做了就做了,不要刻意地去让别人知道或刻意地让别人不知道,既不扬扬得意,也不因为别人不知道而灰心丧气。既不要求得到回报,更不能怨恨别人不回报。心态平平的,如此而已。而我们现在的人,做了一点善事便到处张扬,生怕别人不知道,总希望别人感恩图报,涌泉相报;张扬过分了,便会使接受善行的人,受到帮助的人心存反感,乃至于怨恨,从而使善行变成了恶行,亦使好事变成了坏事。所以,深刻体会孔子的话,凡事不过分,不过头,好心总会有好报的。
——————————————————
【注释】1.践:《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礼记·曲礼上》:“大夫、士入君门不践阈。”《孟子·尽心上》:“君子不可虚拘。”《书·大传》:“践之者,籍之也。”《说文》:“践,履也。”这里用为踩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