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复合经营分类及结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36:21
来源:浙江林学院  2009-09-10 13:57:47 浏览:445次
一、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分类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是一个多组分、多功能、多目标的综合性经营体系。由于该系统的复杂性与多变性,直到目前,世界上尚无公认的分类系统和分类标准。我国学者根据具体情况,也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但都不够成熟。现在仅根据一般的通称,将我国常见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组合为系统(或复合系统),在系统中再划分经营类型。通常根据农林复合经营的经营目标、成分和功能的不同,区分为四大系统:林一农复合系统,林一牧(渔)复合系统,林一农一牧(渔)复合系统和特种农一林复合系统。对上述四大系统又根据空间与时间的结构划分出不同的经营类型(见书219页图8—1)。
1.林一农复合型
是在同一土地经营单位上,把林木和农作物相结合种植。从组成的比例和经营目的来说,这种农林复合经营有以林为主,以农为主和农、林并举3种类型。林木的作用有生产性、保护性或两者兼有性。常见的林农结合形式有:
(1)林一农间作型  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林农结合的农林复合经营形式。如:亚热带丘陵地区传统的农—桐(油桐)间作。根据其经营目标又可分为以农为主(如华北地区的大面积的泡桐与农作物的间作),农林并举(如枣粮间作)和以林为主(如多数类型的果农间作)。
(2)绿篱型  绿篱在农田、果园和庭院的周围都是常用的。主要起防护、美化或生产的作用。如:华北地区很多果园周围的花椒绿篱,主要是起保护果园的作用,但同时也生产部分花椒供食用。
(3)农田林网型  在我国三北和沿海的平原农区,已广泛地营造了农田防护林网,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有效地改善了农田小气候,抗御风沙、台风、干热风、寒露风等自然灾害;同时,还可提供木材、薪材以及经济林产品。
(4)农一林轮作型  有些地区由于长期开垦而造成土壤贫瘠化或沙化,为了改良土壤,实行林木和作物轮作,在休闲期种植某些能改良土壤的优良树种,一方面为了获得木材,另一方面也改良了土壤。等到一定时期后,土壤已经得到改良,全部砍伐林木和清理林下植物,重新种植农作物,这样反复实行的轮作制也是农林复合经营的一种形式,在一些人多地少的地区仍然常见。
2.林一牧(渔)复合型
这是指在同一经营单位的土地上林和牧(渔)的结合,常见的林一牧(渔)复合型有以下几种形式:
(1)林一牧间作型  这在牧区中是十分普遍的,就是在牧场或生产牧草的草场上间作某些用材或经济林木,有时还形成乔、灌、草三层结构。
(2)牧场饲料绿篱型  在牧场周围营造绿篱,一方面起到围栏和防护的作用,另一方面大部绿篱树木还可提供一定数量的饲料。如我国北方牧场常见的刺槐、沙枣绿篱就具有述功能。
(3)护牧林木型  在牧场周围营造防护林,可保护牧草的正常生长和为畜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内蒙古牧区的草库伦建设,就是把防护林网的营造作为建设优质高产牧场的一项重要措施。
(4)林一渔结合型  主要是在鱼池周围种植适宜的林木,如山东省成武县在鱼塘周围种植泡桐树,既起护堤作用,同时泡桐叶又可为鱼提供部分饲料。又如江苏里下河的鱼池边种植池杉等。
3.林一农一牧(渔)复合型
(1)林一农一牧多层种植型  这种多层结构的种植形式在我国南方热带地区较为多见,如在海南省椰林间种忙果,下面是草场供放牧。
(2)由林一农型转变为林一牧型  就是在早期为林一农型,当树木逐渐长大,树冠逐步扩展,使林下的农作物逐渐生长不好,而改种牧草或放牧。这是在同一经营单位的土地上,林果园中改种牧草;在华北地区很多沙地中的苹果和梨树之间往往种草木犀、沙打旺或花生,它们不仅可提供大量的饲料而且还能有效地改良土壤。
(3)林一农一牧庭园兼营型  我国许多农村家庭的庭园,都是实行农、林、牧集约化综合经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称为“庭园经济”。如安徽省砀山县一户农民房前房后种泡桐60株,已12年生,价值15 000元以上,院内种葡萄和蔬菜,葡萄架下修筑兔舍,养兔100多只,每年可收入3 000多元。
(4)林一农一渔或林一牧一渔结合型  林一农一渔结合型在我国比较普遍,形式各异。如在水稻地区,在稻田周围种桑或种一些用材树种,稻田结合养鱼。在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林一农一渔型,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改造水湿地的形式,当地在低处挖沟,改善水湿地的排水条件,降低地下水位。在筑高的台地上实行池杉和农作物间种,在沟内养鱼。
林一牧一渔的形式现在越来越引起各地的兴趣。如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鱼池周围常种一些比较矮干的经济林木,如荔枝、蒲葵、番石榴、香蕉等,在鱼池岸边设置畜舍
饲养鸭、鸡、猪等,禽畜排出粪便为鱼提供了饵料。
4.特种农一林复合型
以生产特种产品为目的,常见的有以下形式:
(1)林木混交型  用材林和经济林混交或经济林树种之间混交。这种形式很多,仅仅与茶混交的就有许多的形式。常见混交的用材树种有泡桐、杉木、竹子等,经济林树种有橡胶、乌桕、荔枝、板栗、油桐等。
(2)林一药间作型  中国的多数中草药都生长在森林内,很多药用植物具有耐荫的特性,甚至有的只能在蔽荫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所以林一药间作型在我国有着特别广阔的发展前景,例如东北的林一参(人参)间作;华北地区泡桐与牡丹间作;亚热带地区的杉木林下间种黄连;热带地区橡胶林下间种砂仁、生姜等;半干旱的三北地区杨树与甘草间种等。
(3)林一食用菌结合型  大部分食用菌也来自林内,要求湿润环境,所以在林内,特别是一些阴湿林地,在林下栽培蘑菇、木耳等十分成功,比在室内培养成本低,经济效益高。1987—1989年四川省的沐川、资中和安徽省的铜陵、砀山等地在泡桐林内分别进行栽培黑木耳、冬菇、金针菇、草菇和平菇的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4)林木一资源昆虫结合型  我国有木本蜜源植物300多种,其中很多种具有资源丰富、蜜量大、花期长、产量稳定、无污染等特点,宜于林一蜂结合经营。此外,还有不少林木,作为寄主树与某些资源昆虫结合,可生产十分重要的产品,如柞蚕丝、紫胶、白蜡、五倍子等。
二、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结构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结构是指该系统内的物种成分及其在空间与时间上的组合形式。是对天然生态系统结构的一种模仿和创造,它比单一农业或单一林业的人工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得多,对土地的利用也更为充分与合理。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结构包括成分结构、空间结构与时间结构3个方面的内容。
1.物种成分结构
前面划分的四大类复合系统,主要是按物种成分来划分的。组成成分包括乔木、灌木、草本、菌类、家畜、鱼类及其他。由于组成成分及其在系统中所占比例,以及在空间、时间上的排列状况不同,就有不同的结构。成分结构的不同是复合系统产品结构的基础。
2.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是各物种在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内的空间分布,即物种的互相搭配,密度与所处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又分为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1)垂直结构  又称为立体层次结构。它包括地上空间、地下土壤和水域中的立体层次。一般说来,垂直高度越大,层次越多,资源利用率就越高。
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的层次结构可分为3种类型:单层结构、双层结构和多层结构。
A、单层结构
是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物种空间结构的一种最古老的形式,这种结构目前存在不多,仅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保留着这种农作形式,如林粮轮作。即在同一块土地上农业和林业交替经营。先是将一片森林采伐,利用肥沃的森林土壤栽培作物,几年后地力衰退而弃耕,在弃耕地上造林(一般是速生树种),10年左右林木达到工艺成熟再次伐木农作,以此循环不止。近年来,西南和东北地区的林药轮作也属此类。
B、    双层结构
是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垂直结构。例如华北地区的桐粮间作(图8-2b),即在农田中均匀地种植泡桐,每年播种农作物,几年后,泡桐在行内树冠相接,从纵切面看,成为两个十分整齐的层片。大多数的枣粮间作、胶茶间作亦属此类。
C、    多层结构
有两种类型,一是平原地区多物种的复合经营系统如水陆交互系统、多物种组成的庭院经营等二是丘陵和山地依地形和海拔高度进行带状多层次组合,这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农林复合系统的立体布局中最为典型。
(2)水平结构
水平结构是指农林复合经营的生物平面布局,可以分为带状间种、团状混交、均匀混交、景观布局、水陆交互式、等高带混交和镶嵌式混交等多种。
①       带间混交:适用于林农间作和果农间作。
②       团状混交:也称丛状混交,如海南的胶茶间作。
         
③       均匀混交:华北地区的桐粮间作
④       水陆交互式:两种类型。A、珠江三角洲的桑基渔塘,B、太湖流域的沟垛相连的林-农-水生作物-鱼复合经营系统。

⑤       景观布局式:小流域、生态村和生态县的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⑥       等高带混交种植:有3种基本形式。A、坡地林农(草)带混交种植,B、丘陵山地立体带状种植,C、坡地梯田。

⑦       镶嵌式混交:如千烟洲试验区,林、果、草、农田和鱼池各成斑块状而组成农林牧渔复合生态系统。
3、时间结构
复合经营系统中各成分种植的时间序列。共有7种,即轮作、替代连作、短期间作、间断间作、套种和复合搭配式。
本文来自: 林学苑网(www.gxforestry.net)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gxforestry.net/show.asp?id=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