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法多晶硅英雄榜(中国区之二:教授篇) 2008-03-15 23:04:12_阿育王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39:57
物理法多晶硅英雄榜(中国区之二:教授篇) 2008-03-15 23:04:12
2008年04月10日 星期四 下午 06:24

2008-03-15 23:04:12
标签:物理法多晶硅英雄榜大侠徐岳生陈朝杨德仁谭毅马文会杂谈
如果说在中国从事物理法多晶硅的英雄里面,前面两篇关于国际的公司和中国区院士级的大侠还能够没有什么争议的话,那么,从现在开始介绍的人物,就可能会引起争议了。     本博主尽量本着全面的宗旨来对每个从事物理法多晶硅的侠客进行介绍。但难免有不准确和缺漏的地方。再次请看客们留意,千万不要因本文中难免的错谬而兴起文字狱。
本篇介绍在中国从事物理法多晶硅的教授级人物,包括教授级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教授级调研员、博士导师、还有可能不一定有教授级头衔但本博主认为其有教授水平的人物。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没有列出的从事多晶硅的教授和比教授还高水平的人,就不见得是不具备教授的水平,而很可能是本博主孤陋寡闻的缘故。
不要以为教授级的人物从事多晶硅就一定比院士差,就像同样不要以为小学没有毕业的人搞多晶硅就一定不如教授一样。
徐岳生
男,汉族人,1935年11月出生,湖南省益阳市人。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半导体材料专业教学、科研与科技开发。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5年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半导体硅单晶生长及硅片缺陷工程;晶体的等效微重生长。82年至今,先后有11个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攀登计划、总装备部的资助。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共发表论文40余篇,10篇收入SCI和EI。
徐岳生先生虽然不是院士,但他以70多岁的高龄,依然奔走在河北与湖南之间,精神可嘉,加上他德高望重,因此,本欲将他放在前篇的院士行列,但院士这个头衔毕竟是象牙塔,为了不让其它的院士有意见,还是按职称排列,在这里介绍吧。
徐岳生教授从1991年就开始研究如何用新的技术处理硅材料中的缺陷。2005-2006年,他研究了用铸锭炉直接对2N金属硅进行提纯的技术,并产出了4N多晶硅的结果。他本人对金属硅的真空提纯和铸锭炉设备也有深入的研究。
2006年,上海国之杰发展公司在徐岳生教授的故乡-----湖南益阳成立了晶鑫公司,从事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生产,徐教授是湖南益阳鑫晶公司的“技术领衔者”。根据2006年6月19日的《益阳日报》报道:“……落户益阳的这个太阳能电池级多晶硅光伏产业项目,采用物理提纯法生产,其生产技术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这个项目的技术领衔者是河北工业大学的益阳籍老教授徐岳生先生,投资者是上海国之杰发展有限公司。根据有关协议,项目前期投资为2亿元人民币,之后,上海国之杰公司将根据项目实施和市场情况,积极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最终形成总投资约30亿元,年产多晶硅5000吨’单晶硅2000吨和中下游产业配套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徐岳生教授2007年所写的《熔硅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一文,就对光伏电池用硅的质量标准、西门子法与改良西门子法的优劣、熔硅法(物理法、冶金法)的原理、缺陷工程应用等进行了高屋建瓴的论述。
有传闻说湖南晶鑫将采用高纯石英和高纯碳进行还原来生产多晶硅。这是条全新的路线,但还有待考证。不论如何,我们期待着徐教授领衔的益阳晶鑫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在多晶硅的生产上早日获得成功。
陈朝
陈朝教授, 1943年出生。厦门大学物理系教授,兼中国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分会信息光电子专业委员会委员、"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杂志编委。
1992年至1993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受国家教委公派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冶金材料系和白俄罗斯大学物理系进行III-V族材料光电性质及其应用的研究。 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半导体材料光电性质、半导体光电器件、集成光电子学、光纤通信、光接入网、有线电视网等信息光电子学领域的研究。
陈教授主持和负责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委重点项目、国家科委国际合作项目、福建省科委国际合作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一百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陈朝教授从90年代开始进行多晶硅的研究。他是厦门大学多晶硅材料的最早的研究者。而厦门大学是当年中国“五校联办”半导体的东道主,目前,厦门大学的材料系、纳米中心所进行的物理法多晶硅研究,不少人是在他的鼓动下干起来的。
陈朝教授也是福建不少原来的工业硅厂现在做多晶硅的技术引路人。现在多晶硅如此火热,福建又有如此多的多晶硅企业,尤其是物理法多晶硅企业,这些企业与陈朝教授都十分熟悉,但却一直没有与任何企业挂钩。教授就是教授,这种一心做学问的精神值得钦佩。
厦大目前的物理法多晶硅研究从发表的论文看,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这些论文不仅是泛泛的行业综述,也不仅仅是理论文章,而是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有具体的实验数据,表明他们做了不少的事情。郑凇生、蔡靖、张妹玉、潘淼、庞爱锁,这些活跃在物理法多晶硅提纯的厦大教授讲师研究生们,后面都有陈朝教授的影子。尤其是利用湿法萃取在金属硅中除硼的实验进展,就很有意义。在真空冶炼、定向凝固制作太阳能级多晶硅、多晶硅缺陷工程研究等方面,他们都做了很宝贵的技术理论探讨和实验工作。
陈朝教授还是目前中国物理法多晶硅行业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在厦大做博士后研究期间的导师,也是该人物教授在多晶硅领域的启蒙者。其它篇里将会对该人物进行介绍。
杨德仁
杨德仁教授,1964年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85年浙江大学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本科毕业,1991年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半导体材料工学博士,1993年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晋升副教授,其间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访问研究。1995年初赴德国FREIBERG工业大学工作,1997年5月被浙江大学特批晋升教授,1998年初回国在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2000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杨德仁教授在从事物理法多晶硅的教授级大侠里,属于少壮派人物。他目前是浙大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也从事铸造法生产太阳能多晶硅的研究。
作为阙端麟院士帐下的一员干将,他不仅发扬光大了阙院士的“氮气氛拉单晶”的成果,而且自身在重掺杂晶体、晶体缺陷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而从他在《材料工程大典》里所主笔的“铸造多晶硅”一章的内容来看,他是本博主所见过的国内对物理法和铸造多晶硅的理论了解的最全面、功底最扎实的专家之一。而物理法多晶硅由于杂质和缺陷都比化学法要高,所以,他的研究与物理法多晶硅息息相关。
杨教授近来不仅开始从事物理法多晶硅生长的实验研究,而且还从事低纯度(指6N,相对于9N而言)多晶硅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工艺尤其是缺陷工程的研究,已经在考虑如何用5N~6N的材料来生产出高转换率、低衰减的太阳能电池来,属于中国最早在这个太阳能多晶硅的缺陷工程领域进行研究的专家之一。
杨教授目前也是潜心研究,虽然他与不少研究多晶硅的企业关系都不错,也经常到企业里去做技术指导,但没有听说他在哪个企业挂职,哪怕是虚职。
谭毅
1983年在大连理工大学毕业,86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工作,91年到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做客座教授,1993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日本东京国际贸易株式会社、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任职。2001年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玑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员,后到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任教授。
谭毅教授在大连理工大学有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奖学金。虽然奖金不多,每年只有2000元,但以教授的职务这样做的人,很少,很可贵。
谭毅教授是目前唯一一个以“非西门子法”来称呼西门子法以外、尤其是物理法的学者。鉴于“物理法多晶硅”名称并不是很准确,而“冶金法”、“铸造法”也各有其不妥之处,因此,谭毅教授是追求客观、而且不愿随波逐流的人。
谭教授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高温熔炼法制备高纯多晶硅及其相关问题。他也关注了多晶硅的纯度与少数载流子的寿命之间的关系。在铸造法多晶硅的领域,他不仅进行了理论性的研究,也进行了许多实验。听说他已经用物理法(或叫铸造法、冶金法、非西门子法)制备出了5N级的多晶硅,只是数量比较少,还在实验室的水平,没有进入实质性的阶段。
迄今为止,还没有听说谭毅教授与哪个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但他曾经到吉林白山市就多晶硅的项目与白山市政府洽谈过“市校合作”的事宜,相信后面应该有企业背景。
马文会
在中国物理法多晶硅的江湖上,马文会应该属于更加年轻的后期之秀。他于1996.7 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获工学学士;2001.5 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获工学博士;2002.8-今昆明理工大学副教授;2003.2-2004.3 在日本东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昆明理工大学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副所长。
马教授主要从事真空冶金及硅材料研究,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本东京大学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项,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专利5项,2005年获昆明理工大学“伍达观奖教金”杰出教师奖。在学校里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硅冶金及硅材料》、《冶金及材料能源环境学》、《冶金传输原理》、《专业英语》等课程。
马文会教授现在是昆明理工大学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是我国有色冶金泰斗----戴永年院士的五虎上将之一。在2006年9月在河北召开的“2006中国多晶硅技术与市场论坛”上,马文会提出了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制备新技术,包括冶金法从金属硅出发提取高纯度硅、改良西门子法的低价格工艺、从高纯度SiO2直接制取、熔融析出法、还原或热分解工艺等技术。
马教授于2006年申请了一项专利,技术路线是将金属硅粉碎、酸洗在经过真空高温熔炼,从目前中国物理法(或者套用谭毅教授的术语,叫“非西门子法”)多晶硅的研究进展来看,这个路线应该是最有可能成功的路线。他们采取的是先用酸洗、再用真空脱气和真空冶炼,最后定向凝固的工艺路线。不太清楚马教授和他所在的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在这个工艺路线的规模化生产上有什么实质的进展。
多晶硅的江湖上也有传闻马教授与四川超磊有合作关系,但具体情形尚不清楚。因为超磊的董事长罗凡也是昆明理工大学冶炼专业毕业的,江湖上以讹传讹也是可能的。
以上,是我国在物理法多晶硅的研究上,真正为国内的技术作出了贡献的几位教授级大侠。这里,重点介绍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专家,而有些教授级的大侠,因为已经陷于了产业,脱离了专业的研究,他们的贡献可能更多地在于商业上,因此,将放在后面的“物理法多晶硅英雄榜:中国区老板篇”里,和那些可能不是教授的老板们一起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