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税?不是时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17:59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达内2010年11月15日

根据新华社播发的通稿,中国最高领导人在韩日出席G20峰会和APEC会议时的最大主张是“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最大成果是促进各国“同舟共济,共促发展”。针对中美日三国,环球时报和环球网的标题描述分别是:“中国立场得到各国一致好评”、“奥巴马亚洲行制华未果反受围攻,或掀贸易保护主义”“因过于纠结领土争端,对峰会主题形成干扰,日本在APEC表现遭非议”。

比起那些宏大而必须放在机关报头版头条的议题和人物,奥巴马还因为和一个中国记者的互动而被当作花絮新闻的背景。上周五,首尔,央视经济频道主播芮成钢在奥巴马记者会上提问时使用“代表亚洲”的话语,引发舆论争议,周末都市报多有报道。批之者,认为其动辄“代表”令人生厌;赞之者,认为此乃记者抓住难得机会,“代表”之语不过是当时情境下急语,不必太过较真。这种由新闻业界而生的争论,在周一走上多家媒体的版面,成为公共话题。

但终究还是批评的音浪更大声。新浪评论首页推荐来源于华商晨报的评论《对不起 我们不需要芮成钢同志代表》(原题为《公民社会不需要自作主张的“代表”》),作者语带嘲讽地写道:这种喜欢代表的思维,是深深地根植在中国文化基因里的...不能、不该代表公众的人,经常自作主张擅自代表公众;而应该时刻代表公众的人,却常常不见踪迹。比如一些人大代表。根据第一财经日报等引述芮主播的辩解:当时之所以他能抓住最后一个向美国总统提问的机会,“韩国记者没有举手可能因为没有准备,也可能是亚洲人普遍在国际场合比较腼腆”,无需过度解读。

有时评家认为现在又是一个考验中国人大代表能否代表民意的好时机,因为似乎总有人在盘算加税,甚至是在一个已经物价普涨、税负累人的年代。比起另外三家门户,搜狐再次用新闻首页头条的议题设置来表现自己更鲜明的立场:“加税政策频繁出台,学者:减税应是主方向,应当转变发展模式休养生息还富于民,对个人减税对企业让利”。这篇来自新华社所属《国际先驱导报》的文章,历数印花税、房产税、物业税和新近热议的车船税,明确呼吁“加税?不是时候!”

有一个税种现在就在风口浪尖,虽然它的数目不高,影响人群也不算多。早前据媒体报道,就iPad被征收1000元进口税之事,商务部向海关总署发出咨询函表示异议,指iPad税率20%过高、完税价格也被高估。周末,据央广、人民日报等公开引用海关总署监管司负责人答问,称“按5000元征税,是方便旅客,提高通关时效”。“方便”此语一出,引发巨澜,广州日报给了比亚运报道更醒目的头版位置,新京报在报道标题中给海关总署的回应“ipad征税高‘为方便旅客’”加上了引号,北京晚报大段引用那些嘲讽的话语,强调“网友不满回应解释”。东方早报发表评论,批评海关公告“说是与人方便,结果到头来,其实是‘与己方便’而已”,青年时报上,五岳散人鄙夷海关为“收买路费的山大王”、“收税收得眼睛都红了”。

商务部在这场部委公开争拗中得到了舆论领袖们的声援。南方都市报在社论版刊文,公开助威,呼吁“苹果控们为商务部加加油”,并在报道中强调“海关总署在回应时没提WTO规则”。搜狐网亦推荐来源于山东商报的评论,称赞商务部质疑海关总署,不管海关如何“答疑解惑”,商务部也该获得掌声。

还有一些时评作者超越个案之争,强调“关税问题必须成为公共领域”。根据南方都市报刊发的这篇文章,作者强调:无论是商务部强调的关税要考虑国家加入WTO的承诺,还是海关总署强调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堵塞走私漏洞的理由,都没有考虑到公民对关税的意见和感受,海关总署不能以国家利益做借口绑架公民利益。搜狐推荐专题,宣告“征收关税不是‘雁过拔毛’”:类似于一台ipad入境就要征收1000元这种雁过拔毛的做法,就已经触及了人的承受底线。一个普通人之所以去境外买ipad这类东西,无非是国内缺少或同类产品太贵。如果连这种人的基本需求都要打击,那就多少有些过分了。毕竟,征收关税的意义不在于让普通人开刀放血。

要说起开刀不见血的,还得算是不知不觉间就已全面涨价的柴米油盐。菜价、棉价之后,最新的例子是天然气价格。据北京媒体报道,上周五北京就民用管道燃气的价格调整问题举行听证会,仅有两名听证代表反对涨价,以至于本地媒体新京报”。根据搜狐所荐经济观察报的调查,“涨价潮一个月内失控,部委被指各自为战”。

教育部管不了太多物价,不过也因为金钱问题被放在了舆论审判台上。该部宣布,12日起在全国百所高校推广冬季长跑活动,但有媒体揭发,长跑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陈小蓉与免费提供“指纹打卡”设备公司总经理陈斌宏系师生关系,而至13日,活动网站“鹰网”仍未取得国家规定的网站ICP证号。“教育部是如何选定燊讯公司作为承办方的?”“是否为燊讯公司的研发投入经费支持?”“活动网站鹰网到底归谁所有?”心存疑虑的媒体人开始公开质疑隐藏在“指纹打卡”的背后的利益链,今日新京报、京华时报、青年时报、重庆时报等均在报道或评论中指认“指纹打卡”很难让人放心,南方都市报刊文感慨“大学生何以任由权益受损”,新华社亦已出面,播发时评电稿,呼吁“莫让高校冬季长跑变成‘牟利工具’”。

一对英国兄妹在打扫去世亲人房间时发现的乾隆时期花瓶,在伦敦拍出约5.5亿人民币的天价,而竞拍者都来自中国。是爱国?还是斗富?“瓷器爱国主义”成为今日纸媒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语,作者们以此形容中国富豪的这次豪举。东方早报在今日头版中心位置放在这只花瓶,为这次价值5.5亿的瓷器爱国行为打上大大的问号。该报报道中引用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的表态,称这是“毫无道理的行为”,并刊论宣告“别急着给抢购流失文物贴爱国标签”。腾讯在评论首页中推荐专题《5.5亿买个瓷器为爱国?》,将此事喻为好比用买龙虾的价买了根萝卜,讽刺在富豪们豪掷千金的故事里,什么都能读出来,唯独读不到对艺术的爱。新京报、辽沈晚报、青年时报等亦刊评论,均认定“瓷器爱国主义”无关“爱国”,倒不如说是中国富豪在伦敦上演的一场斗富比拼:如果数以百万计的流失海外文物都要以巨款进行赎购的话,无异于再次被掠,二次被盗。真正的爱国,是无论那个瓷瓶放在哪里,我们都能不忘曾经屈辱的历史。环球时报社评则称,金钱不能为历史伤疤美容,能用金钱买回的只是文物的外壳,金钱不大可能成为中国人重塑文化精神的材料。

今年以来,江西、河南、黑龙江、山西等地先后发生多起恶性拆迁事件,11月13日晚,太原市委宣布对晋源区古寨村“10.30”暴力拆除案件5名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理,再次引发媒体对暴力拆迁的关注。根据新京报引述的证言,“官员提出赔偿近千万元的私了条件”。中国青年报、京华时报今均刊发评论,就此呼吁不能让血迁事件一再发生。新京报在其社论《开门立法:不是光打开门就行的》中敦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完善出台,以避免野蛮拆迁的悲剧再次发生。

但是如果来干脏活的是“临时工”呢?被本地河南商报持续揭发的76岁菜农卖红薯遭城管掌掴一事已有结局,郑州市金水区宣布刑拘当事城管,城管一副局长、街道办事处一党工委委员被停职调查。魏英杰得以在新京报上分析了“郑州一个月来连续发生4起城管打人事件,‘临时工’都是替罪羊”的现象,认为这种动辄拿“临时工”受过顶罪的做法,已经蔓延成风,无异于“借刀杀人”,一旦出事即可“丢卒保车”,并呼吁公众警惕这种新型的部门违法模式,而上级部门更应及时取缔这一“秘密武器”。。

缅甸大选和昂山素季的获释成为一些拥有国际报道热情的媒体话题。那位诺贝尔和平奖女得主的图片再次成为持续热点,凤凰网形容她为“完美囚徒”。不过,根据搜狐论座编辑的作品,缅甸新近的这场大选只是“一次装点门面的选举”,最终的结果是“又一个选举威权诞生了”。

虽然不能像两年前的奥运会那般掀起媒体报道狂潮,但于上周五在广州开幕的亚运会还是可以赢得不少版面,至少是广州本地媒体的头版中心位置。不过,新华社主办的新华每日电讯今天公开提供了一点不那么喜庆的声音:“大国”之大,不能仅靠“烧钱”来体现。“重金打造的亚运会开幕式就像是一剂兴奋剂”--作者用来批评“大国”幻象的另一个注脚也正是来自同事,新华社记者杨明。这位体育记者在周末获准通过电稿系统发出自己的“个人想法”:“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但我们的金牌总数是世界第一,亚洲绝对第一,这对我们国人是一种讽刺!”

新华社的这种报道行为很容易触发那些监测者的神经,而人民日报就更是如此一动而牵全身。11月10日其头版头条标题“给力”一事,余波仍未平息,多有市场化媒体在用持续而压倒性的赞扬将最高机关报推向改革宝座。搜狐网发布“一周文化风云榜”中,网民对《人民日报》给力标题的议论榜上有名。云南信息报亦刊发跟踪报道,称这则“给力”标题是“年轻编辑起的”,同一报系的南方都市报则引用网友留言,称赞中共中央机关报的“给力”标题在文风上的突破,是“中国语文一大步”。

午后,各门户网站开始直播上海高层住宅的一场突发火灾,第一财经频道一度提供了现场直播电视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