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行走”让我远离争端 戈辉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51:40

『名人面对面』 张炜:“行走”让我远离争端

2010-11-14 22:39:16

归档在 戈辉直播 | 浏览 533 次 | 评论 3 条

张炜,中国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也是17年前那场著名“二张二王”之争的主角之一。“二张”即张炜和张承志,“二王”即王蒙、王朔。四人展开了一场关于人文精神的“大讨论”。在媒体的渲染下,这场争斗轰动一时。然而张炜并不承认自己曾深度参与了这场缠斗,因为当时他正在如火如荼地创作《你在高原》。   

经过22年的创作历程,《你在高原》已经和读者见面了。这450万字的大部头甫一面世就成为了大热点。这是一部关于“行走”的书。张炜写了22年,就走了22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那场突然的车祸,却更让他坚定了“任何事都可以中断,唯独写作不可以”的信念。
 

 

《你在高原》交予时间检验

  许戈辉:是什么样的契机和心情,促使你22年前动手写《你在高原》这么大一部作品?你预计过这会是多复杂,多繁重的劳动吗?

张炜:我到1988年的时候已经出版了很多作品,但觉得还有大量的生活感触,一般的单行本不足以表达。初步准备是写五六百万字,里边有很多人物。我知道劳动量会很大,但是究竟有多大,还要具体写起来再看。突击一个单行本,一年就可以完成。但如果要写二十多年,就得把它化为日常的生活状态。

许戈辉:能不能概况一下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张炜:就像我在序言里边说的,它是一本关于“行走”的书。足踏大地,把看到的记录下来。地质队员去过的地方,我都走过了。地质队员的生活很有色彩,小时候我也想做这个工作。后来没有做成,在书里边我就做成了。

许戈辉:我看到有两种意见,一种就是认为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作品,而另外一种意见则说这只是一部非常庞大的作品。很少有读者能有耐心把这部作品完全读完,真正去检验它的读者量有多大,您对这一点有担心吗?

  张炜:这么长时间的写作,功利心就必须变淡。应该交给时间去检验,才会对它有个准确的评价。有好多人没有把它从头读完,但是它的价值不会因为阅读如何而改变。

  许戈辉:目前的社会现状不足以让更多的人静下心来去阅读和理解您的作品,您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沉淀和积累足够多的阅读和判断。

   张炜:通俗文学不充分地考虑读者必然是一个失败的作品,如果纯文学很周到地去考虑读者,肯定也是一个失败的作品。现在的人是有深度阅读的,有水平的读者实际上很多。有时候传媒会让人感觉读者是如此的浮躁,但实际上好的读者往往是沉默的。

 

别为二手资料感动

  许戈辉:写这部著作的22中,您一村一寨的走,努力去搜集第一手资料,您看到的具体事物怎么变成小说里的某个情节?

  张炜:网络和报纸要读,但是不能完全依赖和把它当成你个人的生活经历。最可怕的是把从二手资料里边产生的情感,当成自己真实的情感。从真实的山川、大地和人流里获得的感动才是你自己的。

  许戈辉:我们现在看到的作品,和您在之前的终稿有很大的区别吗?在修改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方向已经不是最初的方向了?

张炜:局部方向的调度的当然有很多,因为这22年来的,无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包括我个人都发生了很多变动。这个变动会刺激我不停地修正里面一些思维的方向。

  许戈辉:一个30岁的年轻人,和国家一起经历各种各样的变革和动荡到底这个过程中,您自己的形态,造成这个写作上的内容选取上有哪些变化。

  张炜:这么长的书需要很深层的勇气,对生活的判断不能过分的简单化。刚开始的时候,简单化的、理想主义的东西多一些,到后来就趋向复杂,对自我批判和追问的成分就大了。

  许戈辉:您所做的更像记者在做的事,写出来的更应该是纪实报告文学,而不是虚构的小说。

张炜:我很羡慕记者。好的记者会有很强的判断力,他要到生活最真的第一线去。对于文学创作来说,也应该冒这种风险,要到第一线去。这会影响他的灵魂,影响他的虚构。他会变得不是为了生存而生存,他要灵魂沉甸甸地落下来。我在写这部书的22年里,一直自我警醒不要人云亦云。

 

“行走”让我远离争端

许戈辉:写作的过程是痛苦的,孤独的,挣扎的,为什么从您那听到的却是安逸和享受?

张炜:世界上所有的大享受,必然包含着大痛苦。没有一个作家会没有孤独感,挣扎感,分娩的那种痛苦感,但这是享受的组成部分。世界上没有纯粹剔除了痛苦的幸福。写不下去的时候就出去走走,或者睡一觉。这时候你要求助于潜意识,不要考虑工作,最后会有一种力量帮助你解决。

 许戈辉:在当年的“二王二张”之争中,您没有更多地发表个人言论对吗?在文学写作之外,您并不是一个特别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的人?

张炜:“二王二张”的争论,媒体弄了大量的言论和作品,但那都不是我为了讨论而写的。我个人没有写过一篇文章来针对于“二张二王”的所谓争论。争论最激烈的时候,我恰恰在最激烈地写《你在高原》。我的心根本不在那,我在到处走。

 

80后年轻无罪

   许戈辉:您这部书写的是50年代的人。在您的眼中,这一代人身上有什么样的共性?

张炜:这一代人的经历都比较复杂,但仍然比较理想主义。50年代的人出生不久就挨饿,后来又经历了文革,所以他们有了解昨天的欲望。今天正是他们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们对于生活的改造力也很强,他会影响未来。

 许戈辉:对于现在80后作家的作品怎么看

张炜:80后作家的作品我看了很多,我觉得他们很好。每一个年纪有不同的文学理想和标准,不能以他们的年轻来否定他们的创作。80后里有很多有才华的青年作家,他们在安静的角落里。年轻的作家不一定有很大的影响,但却是很宝贵的文学的组成部分。

    

好作家轻长度重质量

 许戈辉:我和莫言,阿来聊天的时候有这样的体会,他们的童年是孤独的。阿来经常在山上自己跟自己说话。是不是孤独的童年,反倒能够造就一个作家内心的丰富。

 张炜:作者多受一点苦,寂寞一点有好处,这样他的个人世界就会相对扩大。我16岁以前跟大自然接触得比人多。

 许戈辉:用22年推出这么一部大部头的作品,就像一个人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登顶之后下一个目标又在哪?

 张炜:作家把长度看得并不重要,我追求的是它的文学含量,思想含量和精神含量。我并不把这五六百万字,看成我个人最重要的作品。可能未来有更好的作品,我会把它写出来。

 许戈辉:22完成450万字的作品,给自己带来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炜:我有了一次非常充分的,前所未有的、酣畅淋漓的表达。人的一生,这种表达的机会不是那么多。你的体力、文学经验、社会气候,很多的因素集合起来,才构成了这样一个机会,所以一定要抓住。

  许戈辉:您的身体曾经经历过特别大的考验,就是车祸。会不会觉得生命无常,为什么还要这么执着呢?

张炜:我扛过来了,也就是说这个机会被我抓住了。我当时内伤很重,在床上躺着三个月不能动。稍微能动了,我就在床上看资料。我不能长的时间脱离写作劳动,只要能写我就要写作。劳动有无穷的魅力。任何事情都可以中断,但是劳动可以不停地做下去。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创造,而没有劳动就没有创造。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只有在劳动里才会有创造的机会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