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利益变立场 中苏在中印边界问题上起分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55:22
来源:中华网  收藏时间:07-09-30 02:56  跟帖:2条

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论战期间,“中印边界问题,是我们同苏联领导人之间的重要原则性分歧之一。”那么,中国和苏联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是怎样一个由来呢?
“老大哥”不帮“兄弟”说话
1959年8月25日,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在策动和支持西藏上层反动集团进行武装叛乱失败以后,挑起第一次中印边境武装冲突。同年9月6日,中国领导人向苏联代办说明了此次冲突的真相和中国方面力求避免冲突的方针,并郑重指出:印度政府挑起边境冲突,是为了反共反华。在遇到不法侵害时,中国向苏联“老大哥”倾述,无疑想获得精神支持——起码是保持善意中立。
1959年9月9日上午,苏联代办通知中国政府,苏联政府将在9月10日就中印边界问题发表塔斯社声明。中国政府当即表示,苏联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最好不要公开表态。9日晚,中国政府再次告诉苏联代办,中国方面已经公布了周恩来总理给尼赫鲁的信,请苏联政府考虑中国政府在这封信中所表示的态度和立场,不要发表塔斯社声明。这时,中国对获得苏联精神支持已经完全不抱希望,只希望苏联保持善意中立。
然而,9月9日夜,苏联政府不顾中方劝阻,竟然提前发表了塔斯社声明,公开暴露了中苏之间的分歧。在这个表面上呼吁防止美国“坐得渔利”的声明中,苏联政府对中印边境冲突不问是非曲直,笼统地表示“遗憾”,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偏袒印度,谴责中国。
11月7日,在同印度《新世纪》周刊记者的谈话中,赫鲁晓夫进一步说中印边境事件是“可悲的”、“愚蠢的”。他引用苏联同伊朗解决边界问题的例子,胡说“对于像苏联这样的国家来说,几公里算得了什么”,暗示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中国应该放弃自己的领土,满足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的印度的要求。
出于利益苏联出尔反尔
尽管中苏论战升级,“兄弟反目”。不过,由于历史的惯性,双方关系并未完全破裂。1962年10月8日,中国方面通知苏联大使,中国得悉印度将在中印边境发动大规模进攻,如果印度一旦发动进攻,我们就坚决自卫。这时中国已对苏联不存任何希望,通知对方只是“国际主义义务”。
但紧接着,事情有了戏剧性的变化。10月13日和14日,赫鲁晓夫一反常态地向中国大使刘晓表示:关于印度准备向中国发动进攻的问题,苏联得到的情报是与中国一致的。如果苏联处在中国的地位,也将采取同样的措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是不能采取“中立态度”的,如果有人进攻中国,我们说我们“中立”,那就是叛徒行为。
10月20日,印度当局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中国随即予以反击。10月25日,苏联《真理报》发表社论,指出声名狼藉的麦克马洪线是强加给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的,这条线从未被中国承认过。
可是仅仅两个月后,在古巴导弹问题上刚刚利用完中国的赫鲁晓夫,又恢复了原来的腔调。12月12日,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他含沙射影地说:中印争议地区人烟稀少,对人的生活没有很大价值。我们完全没有这种想法,即印度想同中国打仗。
1963年9月19日,苏联再次通过《真理报》发表编辑部文章《亚洲紧张局势的严重策源地》,完全撕下了苏联领导人“中立”的假面具,公开支持印度当局反对中国。文章上纲上线地说,“中国政府在中印冲突中的行动,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共同商定的关于和平共处及关于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方针”。进而以调侃的语调说:“中国领导人不满意苏联爱好和平的立场。也许,他们想通过战争的途径解决同印度的边境争执,并且希望在这件事上得到苏联方面的支持吧?如果北京的领导人是这样希望的话,那么当然他们有理由对苏联的立场感到‘气愤’了。”
 
中国反对“微不足道”论
 
中印边界问题牵涉到12.5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然而苏联领导人却认为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称“几公里算得了什么”。对此,中方予以坚决驳斥:“这不是几公里的问题,而是12.5万平方公里的问题。比苏联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个加盟共和国的面积总和还要大。如果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硬要侵占苏联这两个加盟共和国,苏联领导人是不是也认为微不足道、不足挂齿呢?”
 
赫鲁晓夫还说过,“我们是共产党人,国境线在哪里通过对我们不是主要问题”。对此,毛泽东嘲讽道:“按照这种说法,社会主义国家岂不是根本无权保卫自己的边界了吗?”总之,在苏联方面看来,中印边界冲突对于其实现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大计”有碍,只有坚持把冲突本身定位为“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的“微不足道”论,才能防止冲突扩大而干扰其“大计”。
 
印度当局蚕食中国领土,直到大举进犯,前后达数年之久,苏联从来没有公开说过一句谴责印度的话。而当中国被迫自卫反击,他们却对中国横加诬蔑。赫鲁晓夫的逻辑是:“我懂得什么是战争,既然印度死了人,这说明是中国进攻了印度。”对此,毛泽东拍案而起:“这简直是荒唐透顶。这无异是说,面对着侵略者的进攻,只许挨打,不准还手;如果还手,打死了对方的人,被侵略者就变成了侵略者。
 
赫鲁晓夫还不无讥讽地说:“中国单方面停火、后撤,当然很好,但是,中国部队当时不从原有阵地前进,岂不更好?”对此,周恩来总理“教导”赫鲁晓夫说:“这个问题提得似乎很巧妙。但是,我们倒要请教苏联领导人,你为什么不去问一问尼赫鲁,当初如果他不下令进攻,岂不更好?”事实证明,正是因为我们对印度进行了反击,中印边境局势才基本上和缓了下来。
 
今天,历史终于还其本来面目,中苏在中印边界冲突上的分歧已经成为历史,但在两党论战的历史背景下,分歧加剧了中苏关系的裂痕。另一方面,中国由此得出“苏联在支持印度反动派方面,有时甚至比美帝国主义更加卖力”的结论,为当时中、美、苏大三角的国际构架格局奠定了理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