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求治:瓮安干部的社会管理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39:33
2010年11月15日 08:25:44  来源: 半月谈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编者按:“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意义重大而深远。
2008年6月28日,贵州省瓮安县发生了数万群众聚集,打、砸、抢、烧县委、县政府的恶性群体性事件,这是基层群众工作没做好的突出表现,是当地长期积聚的复杂矛盾的集中爆发。瓮安事件后,当地党委、政府深刻吸取教训,疏通民怨的“堰塞湖”、补足社会管理“短板”,千方百计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终于重新找回了百姓的信任。
据贵州省统计局调查总队抽样调查显示,2009年,瓮安县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为95.6%,名列贵州省第四、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一。据贵州省农调队抽样调查,瓮安事件前,群众对瓮安干部作风满意率仅为27.6%,而目前这一指标提高到85.6%,提升了58个百分点。最近,就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要求,瓮安的县、乡、村干部进行了对话。
创新社会管理,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入手
龙长春(瓮安县委书记): “积案过多、积怨过深、积重难返”,堆积的矛盾不及时化解,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矛盾纠纷隐患的排查和调处是社会管理的源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必须抓好这个源头。
瓮安事件后,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同步启动“县委书记大接访、千名干部大巡访、千名教师大家访、公检法司大联访、乡镇干部大走访”等五大访,组织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化解各种矛盾。
我的办公室门口一直醒目地挂着“县委书记”的牌子,领导的办公室没必要遮遮掩掩,就是要让群众可以方便地找到县委书记反映问题。大多数信访件都是零散的个案,可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对老百姓来说却是关系切身利益的“大事”。
瓮安事件后,县委规定,每月由县委书记挂帅,班子其他成员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共同参与的集中接访不少于两次;县委常委、副县长带队到乡镇接访不少于一次;每天必须有一位县级领导干部在县信访局坐班接访;形成县、乡(镇)、部门联动互动、共同解决问题的大信访格局。两年来,我接访并签批督办的各类信访案件有906件,现已办结回复902件。
邓太华(瓮安县信访局局长):在深化五大访活动基础上,全县认真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排查工作坚持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县委抽调33名富有经验的老同志组成7个矛盾纠纷化解督办工作组,督促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对有可能影响本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掌握、早调处,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凡是因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不力,引发100人以上群众非正常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县委将对有关乡镇或部门的党政一把手实行就地免职。
生效判决执行难、群众信访不信法,是当前信访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为此,县财政常设100万元法律援助基金,一是用于解决生效判决中存在的执行难问题,二是用于帮助困难群众支付必要的诉讼费用,引导群众依法行使诉权。
搜索更多瓮安 社会管理 的新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从“短处”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