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32:44
中国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吗?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这是钱学森在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时,对总理提出的建议。10月31日,以“求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议题的首届创新中国论坛举行,来自全国教育界、知识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针对创新与人才培养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在主旨报告中,以自己的求学经历回答了“钱学森之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在开幕式上指出:未来五到十年是我们真正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创新国家的一个最好的机遇期;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要加快教育改革。

先不谈我们如何去培养创新人才,先引用一篇文章,《美国是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

美国是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

[日期: 2005-09-28 ]  阅读:419 次

唐黎标 (杭州市东新路696号,浙江杭州31000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愈加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此,政府大力推进教育改革,鼓励学术界开展旨在加快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研究。研究美国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措施和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开展创新理论的科学研究

    20世纪40年代,美国广告商史斯,奥斯本在其公司发起创新研讨。1954年,奥斯本作为布法罗州立大学的董事会成员,促成该校建立“创新教育基金会。”60年代,创新作为一门学科在美国开始得到重视。1985年,布法罗大学“创新教育基金会”更名为“创新研究中心”,并逐步开设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课程。

    布法罗大学关于创新理论的解释包括:

    1.创新的内涵创新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每个人都可以创造性地思维,都可以通过培训而具备创新的能力。

    2.创新的条件必须经过人的努力并付出艰辛的劳动;需要战胜社会成见的挑战;有社会责任感和坚强的毅力,具备承担一定风险的心理素质。

    3.创新人才的特点创新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

    4.创新的能力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现,而且也表现为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素质,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美国从事创新理论的研究机构有50多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创新内容的要求有所不同。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将创新定位在物理和工程两门学科,欲在太空竞赛之中与苏抗衡。冷战结束后,美国将创新焦点移到国内外经济市场,力求在新产品开发、生产流程和企业管理等经贸领域寻求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提高生产效率。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美国已经把创新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二、确定创新教育的工作思路

    1989年,美国出台了《2061计划》,针对本国教育相对落后于科学技术发展、严重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提出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体制、加快创新人才培养、造就新一代高素质国民的发展目标。据此,美国教育界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创新教育的思路。

    1.制定符合培养创新人才要求的教学大纲美国教育家认为,应把创新教育的切人点定位在革新教学大纲和教材上。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应遵循以下原则:发展学生有效思维和运用这些思维的实际技能与技巧;有利于学生吸收不断发展的知识及新的信息,激发学生不断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渴望;促进学生养成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促进学生对自己和其他人、自然界、文化以及其他事物的理解。

    2.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表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创

    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明确事件和假设的能力、确定重要关系的能力、运用正确的判断的能力,评价数据的能力和演绎推理的能力。美国教育科研部门于1989年进行了专题研究,经过对24 837名在校生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在教学中,理性认识事物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技巧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发散型思维是创新性的、超越形式逻辑的、有分析的思维,会形成多个正确答案,能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注意引导和发展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创造本领美国教育家在研究中证实,竞争意识

    是创新人才的显著特点。在各种竞争中获得胜利和失败的经验,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尤其重要,缺乏这些经验就不可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各类学校都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的竞争意,帮助其坚定自信心,学会从失败中获得“有理智的冒险主义经验;”鼓励学生建立在积极的正面动机基础上的(能增加知识、对社会有价值的)“领袖”表现,反对以个人动机为基础的 (自我肯定、自作主张)对“领袖”地位的向往。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钱斐进一步提出了培养创造本领的五种方法:对创造性的环境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开发脑力资源最佳状态;采取措施促使创造性的思想产生;为创造性思想的酝酿留出时间;当创造性思想一出现就要及时抓住它们,并进行跟踪。这些观点对美国创新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

    1.创新办学形式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各地逐渐兴起以统一教学大纲为指导的中小学学校网(学校联合体)。多数学校网都设有一个对学校教学进行监督并为其提供必要技术服务的监管组织。目前,最大的学校网涵盖了32个州的约1 000所中小学。建立学校网的宗旨是使学校之间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创新办学模式各中小学校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具体做法和特点是:教学内容丰富,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校与社区密切联系,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师生平等交流,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组织有利于开发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的课外活动;教师通常作为协调人和协作人的角色出现在课堂;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合作意识,许多中学规定,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每年不得少于50小时。在高等教育,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有效获取已有知识,鼓励学生与教师合作,积极创建新知识,努力开发创新能力。具体做法和特点包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重组和创造知识;教师的作用是开发学生的能力和天赋;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合作的学习环境,把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具备足够的训练,不断更新知识和改进教学技巧。

    3.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为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一些高等学校实行的聘用与管理制度

    也很有特点。例如,波士顿大学在招聘新教员时要求:应聘者具有博士学位,非本校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研究工作经历,且5-6年后有望处于国内本领域研究的前沿,10年后有望成为本领域的世界级带头人。有的学校提出,在学术研究领域,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而应相互协作和相互监督。在教学上,导师鼓励学生要像树枝最终超过树干一样,在其研究领域超过自己。许多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跨学科培养或与不同研究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学者组成导师联合培养小组,定期集中或分头指导彼此的研究生。

参考文献:

[1]《2061计划》:2061年是哈协彗星下一次回归地球附近的年份,以此命名该计划,表明要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教育改革的任务.

[2]特许学校: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一种实践模式,是由非政府组织或个人在政府相关法律许可下开办的公立学校,享受其他公立学校相同的政府经费支持。

培养人才是我们国家一直在做的事,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了,改革开放也三十多年了,为什么我们就培养不出我们的创新人才呢?请看《求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