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宏:“套爷”文经风(中国青年报 2008-4-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15:54
传奇
"套爷"文经风
本报记者 林天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23
这家名为“亚当夏娃”的性用品专卖店,就坐落在北京市阜成门繁华地带一个公交车站边。店面大约二十几平方米,10余个玻璃柜里,按类别摆放着各种性用品。等车的男男女女们,可以一眼望见。
4月21日下午,尽管下着闬闬细雨,但上门的顾客却络绎不绝。有人开口问的第一句话是:“能打几折?”有人见着中意的商品,就让身穿白大褂的导购接通电源,坦然地进行演示、挑选。甚至有人要买些成人玩具,作为公司节日抽奖活动的神秘大奖。
倘若时光倒流回15年前,文经风“打死也想不到这种场面”。
那年,文经风35岁,离他从国家机关辞职“下海”已经整整7年。他先后开过减肥用品专卖店、婚庆公司、跳蚤市场……却一再碰壁。随后,习惯“剑走偏锋”的他,在看一部法国电影时,看到女主人公身后玻璃上,映出一家“sex shop”(性商店)的招牌,便决定“再冒一次险”。
这次冒险显然非同寻常。租店面的人一问用途,开口就骂他“流氓”、“神经病”。店里面试人手,来人一看:“哟,这不是卖春药的吗?”掉头就走。就连申请营业执照都没有合适的分类,最后勉强算作“日用百货”。
1993年年初的一场大雪后,“亚当夏娃”正式开张。可在随后的半个月里,店里只来过两个人,一个是问路的,还有一个,是乞丐。一直到第16天,文经风才等来了第一笔生意。
那是一个闲逛的小伙子,吹着口哨溜跶进来,四处打量。当他终于看清楚店里的摆设后,口哨声戛然而止,吹着口哨的圆圆口型还半张着。最后,这个小伙子买了一盒9元6角钱的避孕套,文经风一高兴,跑到隔壁包子铺买了一屉包子庆贺,却花了10块钱。
接下来又是一段门可罗雀的日子。情急之下,文经风几乎打遍了所有媒体的热线“曝料”,却只有一家北京的报纸,派了个女实习生前来采访。文经风也顾不得小姑娘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揪着她介绍了一下午。
几天后,这家报纸的夹缝中出现了一条“豆腐块大的”新闻,短短二十几个字,标题是《中国第一家性商店开业》。
这个不起眼的消息,却引来了一场世界范围的“媒体轰炸”。几乎所有国内外的大牌媒体——CNN、《纽约时报》、法新社、中央电视台、新华社……都接踵而至,转播车把门外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在那段时间里,文经风每天连续十几个小时都在闪光灯前度过。
媒体都把“亚当夏娃”的开张,解读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标志”,然而,媒体传播所引来的人潮,却带着各种复杂的情感。
店铺是早上9点开门,但8点30门外就站满了指手画脚的人群,像“看怪物一样”,对着店里指指点点,多时甚至能聚集上百人,店里的玻璃柜都被挤破过好几次。
除了看热闹的,还有就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取经者”。整条街上的招待所和饭店生意火爆,连隔壁的肉包子铺都多雇了几个伙计,胖乎乎的店主还得不时接受采访,谈谈对“亚当夏娃”的感想。
夜深人静的时候,店面的橱窗上总有人贴大字报,上面写着“淫店”、“大流氓”等字样。当然偶尔也有表示支持的,有一张红纸,用黄字写着“你们的勇敢将被写入史册”,着实让文经风高兴了好几天。
前来购物的人也无疑需要极大勇气。有顾客戴着大墨镜,进店东问西问,却一样不买。那人出门后,店员却接到电话,要求把问的那几样包好,送到外面“大奔”上。“大墨镜”摇下车窗,从车里甩出厚厚一沓钱,不等找零,就一踩油门,飞驰而去。
但文经风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满头白发的驼背老者,提着菜篮子,在店里转了两个多小时。文经风询问后才得知,这个老人年轻时,是一家著名医学院的学者,在上世纪50年代,他提出在中国普及“性用品”,以此控制人口、提高性生活质量,结果遭受种种苦难——右派、劳改、开除党籍,还被判10年徒刑。
“我总算活着见到中国的性用品商店了。”老人握着文经风的手,泪如雨下。
有人说,在“亚当夏娃”里架起一个摄像机,把镜头前的一切拍摄下来,将会是一部记录10余年来中国人性观念变化的极为有趣的纪录片。但文经风看来,自己只是“在一个不安分的年代里,很生猛地做了一些不安分的事”。
“仅这些是不够的。”这个被业内戏称为“套爷”的中年男人,托托鼻梁上的无框眼镜,说出自己的理想,“我希望能把它做成中国的百年老店,真正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4/23/content_2154966.htm
林天宏:“套爷”文经风(中国青年报 2008-4-23) 林天宏:汤飞凡若在,何至于此(中国青年报 2008-7-23) 林天宏:阳光如何照进“阳光工程”(中国青年报 2008-4-30) 回应《民粹一咳嗽 大众就发烧》(中国青年报 2008-4-23) 王波:卡弗蒂、李春姬、文静、伍晃荣(中国青年报 2008-4-23) 孙立忠:你眼中可有纳税人(中国青年报 2008-4-23) 林天宏:回家(中国青年报 2008-5-28) 家难当头(中国青年报 2006-4-23) 家难当头(中国青年报 2006-4-23) 4 套在线翻译 Web API 林天宏:夏元瑜——有格调的快乐(中国青年报 2008-1-23) 林天宏:一本“性感”杂志的生存之道(中国青年报 2008-4-9) 林特特 林天宏:唐医生的搞怪商店(中国青年报 2008-4-9) 王俊秀:一位老人申请国家赔偿的艰难之路(中国青年报 2008-4-23) 莫让《国家赔偿法》成了“国家不赔法”(中国青年报 2008-4-23) 三峡库区惊现大量非法活人墓(中国青年报 2008-4-23) 吴睿鸫:万亿土地出让金用途应向公众公开(中国青年报 2008-4-23) 梁子民 毕文昌:建立公共财政需要民间推动(中国青年报 2008-4-23) 蒋昕捷:工信部的公信度、扁谁?、俄罗斯效率、停留(中国青年报 2008-4-23) 蒋昕捷:一座城市的温软内心(中国青年报 2008-4-23) 赵健雄:邵敏——幸福在哪里(中国青年报 2008-4-23) 张怡 来扬:“信息机器”制造不出新闻自由(中国青年报 2008-4-23) 深圳律师为失地农民维权获刑4年(中国青年报 2008-9-23)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