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的“诡辩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43:53

教育管理的“诡辩术”

2010-11-01 07:03

     

针对重庆多所大中专院校被指强制学生“农转城”,10月28日下午,重庆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大中专院校将转户与学生毕业证书颁发、资助、奖学金和评优评先等挂钩的现象,将坚决纠正。“发现一起、制止一起”。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大中专院校强制转户的现象并没有停止。(中国广播网10月31日)

 

很多人可能由此对重庆市教委的“行政权威”感到担忧:高校怎么会如此不把政府的明令禁止当一回事,还“顶风作案”——据报道,记者手中所掌握的两起事件,一为暂时取消6名未“农转城“学生奖学金申请资格,一为免除6位担任班长、团支书等职务的学生的学生干部职务,都发生在教委官员宣布“发现一起、制止一起”之后。这明显是不把政府官员不放在眼里嘛!

 

如果有这种担忧,那显然是误会了政府部门对媒体的回应,与对内部布置工作的关系:回应媒体是一码事,内部的工作部署是一回事。进一步说,一些高校继续之前的做法,那才是真正执行政府部门的指令,这一指令并没有在教育系统取消。

 

其实,重庆多所高校之所以出现强制学生“农转城”,原因已经十分清晰。这就是有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在。据报道,9月15日,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彭智勇在重庆市农村籍大中专学生转户工作推进会上表示,“按照目标进度,10月底前,全市农村籍学生转户率总体达到95%以上。”同时,“把转户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区县教委、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年度考核。对工作推进快、措施实、效果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领导重视不够、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和学校将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讲话稿中还说:“我们必须统一思想认识,确立‘自愿不等于自由,尊重不等于放任’的观念。”

 

这一讲话稿还在重庆市政府网站上,如果没有黑客、有人故意编造(这种可能性对于官网来说几乎没有)等特殊因素,通过这篇讲话稿,可以百分百确认,重庆市教育给各高校下达了目标、进度指标,并将其与学校的年度考核挂钩,进而才有学校、老师如此“高度重视”,也将是否“农转城”与学生的奖惩挂起钩来。仅此讲话稿,就可确认教育部门已经违背相关“农转城”的规定。

 

在这种情况下,要教委去“发现一起,制止一起”,是根本不可能的,可以说,不出意外,基本上所有高校都采取这种方法,要制止的,其实是教委对这一工作的整体部署。

 

这并不需要讲多大道理,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政府部门对此的诡辩。此前,重庆市教委新闻发言人在28日下午的新闻通气会上称,重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来,可能存在“少数高校个别教师对政策理解不到位,在动员农村籍学生转为城镇户籍的工作上方法简单粗暴,将户改这一项惠民政策弄巧成拙”,这是弄巧成拙吗?分明是各高校“理解到位”、“上行下效”地执行政府的工作!说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那教育部门所称“对工作推进快、措施实、效果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领导重视不够、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和学校将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不也简单粗暴?

 

事实上,在部署这项工作时,就充满诡辩色彩。比如,确立“自愿不等于自由,尊重不等于放任”的观念,就“农转城”一事来说,学生自愿,就等于自由,如果没有选择是否迁移户籍的自由,何来自愿一说?没有自由的自愿,再怎么说都是“被自愿”。在这样的诡辩之中,公安部和重庆市政府制定的转户“自愿原则”,都被消解。还有一些舆论认真分析“农转城”应尊重当事人意愿的道理,但这个道理早在政府的规定中已经明了,换句话说,领导们都知道道理,但部署工作时,就不讲道理了。

 

这不是诡辩术在教育系统的首次应用,分析起来,这已经成为教育管理、学术管理的一种战术,比如,事实确凿的学术抄袭被辩解为“过度引用”;学术举报者被倒打一耙为“动机不良”;领导联合署名成果被誉为帮助学生发表论文;学生“被就业”被学校解释为帮助学生就业;媒体对大学教育腐败的揭露被斥为“妖魔化大学”;实在没有可说的了,就称我们也是“制度受害者”……

 

在权力不受制约,普通教师和学生没有话语权时,政府官员、行政领导就拥有对一切话语的“解释权”,按照对其有利的角度去阐释,根本不把教师和学生当回事,甚至侮辱公众的智商。这在官员们看来,或许是“高明”的管理和应对策略,然而,这种“高明”管理的结果是,教育管理者的公信力完全丧失,教育管理的水平严重下降。期待这样混淆是非,没有对事实负责精神的教育管理,能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比登天还难。于教育的健康发展来说,监督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制约行政权力对教育的任意指挥与干涉,是当下最为迫切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