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毛泽东(2)]峥嵘岁月:毛泽东诗词里的奋斗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04:30
[走近毛泽东(2)]峥嵘岁月:毛泽东诗词里的奋斗史  作者:公论 - 笔公
“以诗证史”是文史大家陈寅恪的“绝活”。从一个人贯通一生的诗作中,也确实可以通过其闪灼的心迹而发现或印证历史上他曾经经历的某些情势。而且,因为“诗言志”、“言为心声”且诗词总是特定状态特定情境特定心绪特定人物关系下的产物,品读诗文,颇能让你获得一种研究者所需要的“理解之同情”。


毛泽东首先是一个政治家,他一生不断的“奋斗”无不是为着实现、确认和论证他的政治理想。可他又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传世的百余篇诗词1无时不给后人传递他当时(写作时)和后来(修改时)的心境。如果结合他对诗词的一次次修改和他所做的“注”2,我们完全可以从中读到一部诗化的毛泽东自述3


毛泽东自己也对这些诗诗的史料作用有所认知。在一九六二年所写《词六首引言》中,他说过这些在马背上哼成的诗词“文采不佳,却反映了那个时期革命群众和革命战士的心情舒快状态,作为史料,是可以的”4


本文拟就毛泽东诗词与当时特定事件相联系,重温毛泽东“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峥嵘岁月。


因为毛泽东并不是总有诗情,因此,他的诗词并不能覆盖他的整个政治生涯5。因此,本文所列八个专题,也以他诗词创作较为集中的岁月里关联的重要事件为径6


一、 浴血罗霄:九死一生如昨


虽然在井冈山斗争之前很早就已经从事如工运、农运、党务等工作,毛泽东的真正崛起却是从他的井冈山割据开始的。这个成长出了五位共和国元帅和许多位共和国重臣的地方,一如苏联人费德林所言是“共和国的摇篮”7。毛泽东自己也有着相当浓厚的“井冈山情结”,且不说他所信赖和依仗的好多属下出自井冈山,就是在他的诗作,也有数首以“井冈山”为题。

1、菩萨蛮 黄鹤楼  1927 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据诗人说,此词填于大革命行将失败的前夕,当时的他“心情苍凉,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发出了“黄鹤知何去”、“把酒酹滔滔”的感叹。经历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年轻的共产党人们终于痛下决心,八七会议也将毛泽东推向了武装斗争的舞台。从此,毛泽东的政治生涯翻开了暂新的一页。可以说,本词是毛泽东“上山”前内心迷茫的一种写照。

 

2、西江月·秋收起义  1925年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在“秋收时节暮云愁”的背景下,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了。由何长工等人制作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迎风招展。三路大军向长沙附近集中并准备攻打长沙,毛泽东的军事生活正式开始。

 

3、四言韵语·红四军司令部布告 1928年秋

红军宗旨,民权革命。赣西一军,声威远震。

此番计划,分兵前进。官佐兵伕,服从命令。

平买平卖,事实为证。乱烧乱杀,在所必禁。

全国各地,压迫太甚。工人农人,十分苦痛。

土豪劣绅,横行乡镇。重息重租,人人怨愤。

白军士兵,饥寒交并。小资产者,税捐极重。

洋货越多,国货受困。帝国主义,哪个不恨?

军民匪党,完全反动。口是心非,不能过硬。

蒋桂冯阎,同床异梦。冲突已起,军阀倒运。

饭可充饥,药能医病。共党主张,极为公正。

地主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

增加工钱,老板担任。八时工作,恰好相称。

国队待遇,亟须改订。发给田地,士兵有份。

敌方官兵,准其投顺。以前行为,可以不问。

累进税法,最为适用。苛税苛捐,扫除干净。

城市商人,积铢累寸。只要服从,余皆不论。

对待外人,必须严峻。工厂银行,没收归并。

外资外债,概不承认。外兵外舰,不准入境。

打倒列强,人人高兴。打倒军阀,除恶务尽。

统一中华,举国称庆。满蒙回藏,章程自定。

国民政府,一群恶棍。合力铲除,肃清乱政。

全国工农,风发雷奋。夺取政权,为期日近。

革命成功,尽在民众。布告四方,大家起劲。


             军 长 朱 德

             党代表 毛泽东

 

 

以四言诗的形式发布红军告示,这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宣传。它不仅仅直接地反映了红四军这一支中国红军史上的绝对主角的诞生以及它的宗旨,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朱毛会师并从此成为名军的历史见证。把这样的布告收入《毛泽东全集》,我个人认为是相当有创意的。毕竟,诗词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宣传效果,才真正是“为广大的工农兵服务”8

 

4、西江月·井冈山  1928 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这是井冈山斗争的一次相当珍贵的诗化记录。当年,朱毛所采取的策略一直是以井冈山作为大本营和后方基地,主力部队四处游击。守山部队以弱小力量而能打破敌人进攻,确实可喜可贺。

 

5、念奴娇 井冈山 1965年5月
 

  参天万木,

  千百里,

  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

  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

  黄洋界上,

  车子飞入跃。

  江山如画,

  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

  人间变了,

  似天渊地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

  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

  天际悬明月,

  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

  万怪烟消云落。

 

这是毛泽东在三十八年后再上井冈山时的留诗。一九二九年一月,朱毛红军离开井冈山远上赣南,红五军守山失败。一九三零年,边界特委错误处决宛希先和井冈山本土势力袁文才、王佐而逼使本已加入红军的袁王部队反水。井冈山根据地从此陷落。联想到在这里的几年战斗生涯,真的是“九死一生如昨”。不过,好在到了今天,已经是“万怪烟消云落”——笔者个人认为这六字颇有深意。

 

6、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965年5月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再访曾经让自己脱颖而出的旧地,诗人的豪情满怀。“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一个老井冈山人的雄霸之气跃然纸上。

       
二、 苏区沉浮:赣水苍茫闽山碧

赣南闽西苏区既是毛泽东的羽翼丰满之地,也是他的伤心之地。曾经在这里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他,也曾遭遇了三起三落。在赣南闽西,毛泽东有过三次粉碎敌人围剿以及远征长沙、赣州并攻克吉安、漳州的辉煌,也有过富田事变的历史疑案,更有在中央“二月来信”被建议出洋或调到中央、红四军七大被朱德、陈毅、刘安恭“排挤”、赣南会议被苏区中央批评、宁都会议被某些战友“暗算”、反罗明路线运动中被博古架空和孤立的尴尬。一部苏区红军史,就是毛泽东起落沉浮、饱受煎熬的历史。

毛泽东在建国后一直没有到过这里,即使是到了距离这里并不远的井冈山都不曾顺路到访。在这个地方,他与国民党斗,与党内地方势力斗,与各位省委(特委)或中央大员斗,与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斗,可最终的结果,却是他黯然神伤地被剥夺兵权甚至具体的政府决策权而栖身山野,并以一个流亡政府主席的身份随军长征。

这时的诗篇,很能衬托这段大喜大悲的时光。

 

1、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大柏地之战是朱毛红军撤出井冈山之后为摆脱追兵所打的第一个胜仗,也是挺进赣南的关键一战。从此,朱毛红军跳出井冈山、东固山这样相对狭小的地区而开始进行更大范围的根据地建设中。写此诗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军指挥岗位。抚摸着当年的弹洞,诗人的心情会是多么复杂呢?

 

2、采桑子 重阳

1929.10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感怀时,毛泽东正被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排挤到蛟洋休养。当是时,中央的九月来信已经写就但未传达到毛泽东手中。处在贬黜状态下的诗人仍然这样心情舒畅,真可见出伟人风骨 。

 

3、如梦令·元旦 1929年10月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进军福建的写照。可我忽然有些怀疑,这里的时间可能有误。另一版本《毛泽东诗词鉴赏》中,做1930年1月。“元旦”嘛,据说指的是大年初一。更何况,此时的毛泽东才真正掌握了红四军的兵符。

 

 

4、清平乐·蒋桂战争  1929年秋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梁在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隐居中的毛泽东也客串了闽西特委的工作,经常指导邓子恢等当地政府的事务。这“分田分地真忙”想来就是当时从事土地改革的写照。

 

5、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1930年7月

六月天兵征腐恶,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飙为我从天落。

 

一三军团会攻长沙,失败后又赤化江西,都是当年李立三路线所致。而这首词恰恰可以反映这一史实。更为有趣的是,当年的口号是“饮马长江,会师武汉”,正与主席词中的“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相合。由此看来,毛泽东当年曾经有过一个阶段对立三路线颇有好感和响应,应有其事。至于后来因为遭遇失败而改变了部署,则是后话。

 

 

6、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赣西南红军曾经对吉安这个距离最近甚至可以说是根据地腹地的城市进行过八次攻打,但失败了。在红一军团(主要是红四军和红十二军))的参与下,根据地组织了十万工农,里应外合第九次攻打吉安,终于十月将其攻破。就是在这次攻城后,发现了著名的AB团秘档。一方面军的肃AB团活动再次升级,并直接导致了著名的“富田事变”。“十万工农下吉安”,当是赣西南根据地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也是一次红区盛景。

 

 


7、讨富田事变檄 1930年12月



段谢刘李等逆,叛变起于富田。

带了红军反水,不顾大敌当前。

分裂革命势力,真正罪恶滔天。

破坏阶级决战,还要乱造谣言。

进攻省苏政府,推翻工农政权。

赶走曾山主席,捉起中央委员。

实行拥蒋反 共,反对彻底分田。

妄想阴谋暴动,破坏红军万千。

要把红色区域,变成黑暗牢监。

AB取消两派,乌龟王八相联。

口里喊得革命,骨子是个内奸。

扯起红旗造反,教人不易看穿。

这是蒋逆毒计,大家要做宣传。

这是斗争紧迫,阶级反叛必然。

不要恐慌奇怪,只有团结更坚。

打倒反革命派,胜利就在明天。

 

此韵味檄文未收入《毛泽东全集》,不过在黄克诚、肖克的回忆录中有所披露。戴向青、高华对富田事变的研究性论著中做了“还原”。从史料价值而言,此诗文颇能反映当时毛泽东及一方面军前委对于富田事变的愤慨及打倒之意。

 

8、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1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在苏区根据地应付敌人围剿就如后来在抗日根据反扫荡一样寻常且紧迫。毛主席词中的“雾满龙冈千嶂暗”、“风烟滚滚来天半”反映了当时的严峻。可红军的战斗力也不可小视,这不,稍一接战,便有“前头捉了张辉瓒”的战绩。

 

9、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1931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一年之中打了两次反围剿,且从江西一直打到福建。“赣水苍茫闽山碧”,也正是赣南闽西根据地的景物描写,可以表现当年红军的如鱼得水。

 

 

10、清平乐 会昌  1934 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被在宁都会议上剥夺了军权的毛泽东,这时到会昌做调查研究工作。登高远望,感慨万千。对“踏遍青山人未老”,诗人自注长征之前“心情是郁闷的”。


三、 铁流万里:长征不是难堪日

长征本是整个中国红军的“难堪“,因为几乎除了陕北根据地之外的所有红军根据地都因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而被驱赶出来进行一场前途难料的大转移。中央苏区先后派出六军团(肖克为军团长)和七军团(寻淮州为军团长,其前身甚至包括毛泽东的井冈山部队)进行分散敌人注意力的远征,前者去了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苏区,后者则去湘鄂苏区与贺龙二军团会师。然则,这两支小部队都没有改善中央苏区被挤压的现状,仍然不得不全师远征。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领导的鄂豫皖苏区也是两度另觅新的根据地,先是在川陕后是通南巴,最后仍然不得不步一方面军后尘会同二方面军北上陕甘。

可长征却不是毛泽东的难堪日。正是在这样危急的战争态势下,在这样博古周恩来有些为自己在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反省内咎时,在共产国际的电台已经无法与中共支部联系时,在毛逐步获得了中央决策层同事们的期待时,毛泽东所擅长的游击战术再次被寄予厚望。经过遵义会议和前后相关的政治局会议的推重,毛泽东采取灵活的战术将中央红军逐步带向了一个可以更生的福地。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诗词中,也不时挥洒着那浪漫而豪放的情怀。

 

1、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2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在长征那样远离后方甚至不建根据地的漫长远征中,至少有四种文牍形式。一是中央、军团的会议精神、战斗命令;二是宣传部门的报刊、墙报、口号;三是如童小鹏、陈伯钧、伍云甫等的军中日记;四是毛泽东等的长征诗词。

 

在这四类文牍中,最数诗词能够反映出长征参加者的那种置生死于度外的大无畏精神了。而且还能那么浪漫和激昂,真可算得文坛绝品。从这个意义上来研究毛泽东诗词,则更能趋近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忆秦娥·娄山关》是笔者认为毛泽东诗词中最好的三首之一——另两首分别是《沁圆春·雪》和《贺新郎·读史》——不仅仅是文字精到,更重要的是有着极深的内蕴。

 

遵义会议开过,心胸更加开敞的毛泽东在娄山关上的豪情诗篇,真如当年曹公在长江上的挥槊赋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可为千古绝唱,而“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又显系诗人妙笔。

 

2、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这首诗中,我愿意把“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人选为主席的自画、自恃和自白。

 

3、七律 长征  1935.1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就是毛泽东的大气之象。建国后以七十高龄到长江击水,而后赴京发动文化大革命时,也是这样的气魄。

4、清平乐 六盘山 1935.10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此诗据说是在延安时补写。“今日长缨在手”之句,倒似写于张扬共三角关系形成之日。

 

5、念奴娇 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我个人愿意把这首诗理解为通过长征获得中枢权力之时的自白。所谓“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也可以暗指一四方面军的矛盾。

 

5、七律 吊罗荣桓同志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在毛泽东自己的政治生涯里,长征和抗日这两大艰苦岁月,都被他利用来成就自己的一代伟业——获得最高权力并直趋政治理想——所以在他看来,长征绝对不是什么难堪之日。

 

 

 

 


四、 延安晴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虽然在延安时代毛泽东的诗作很少,可即使是从那不多的几首中,也仍然可以感受到逐步获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位置的毛泽东的豪情。就是在这里,在这里写的诗中,毛泽东睥睨天下的帝王之气越来越突现。

 

1、  六言诗&S226;给彭德怀同志 1935年10月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彭总当为毛泽东在战争中五虎上将之首。二人有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从彭总叫了很长时间的“老毛”这种称呼来看可知二者一直是地位平行的战友关系。可是经过了长征,你看毛泽东在称彭大将军是什么?“唯我彭大将军”!

 

2、沁园春· 雪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苏区大难不死,在长征中大难不死,毛泽东越来越走向了权力的高峰。一种浩然之气氛呼之欲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五律·喜闻捷报1947年9月

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延安是毛泽东的福地。你看,毛彭手中只有三万兵,可就把胡宗南玩得团团转。毛泽东还有一首《张冠道中》诗,也是抒发这种“凯歌奏边城”的豪情。

 

3、  七律·忆重庆谈判



有田有地皆吾主,

无法无天是尔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

延安无土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

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遍地血,

无非一念救苍生。

 

把重庆和延安的官场作风相比,也许很能对国共的竞争的因果进行判断。

 

 

4、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写作此诗时毛泽东已经到了北京。可毛蒋对弈以毛泽东有胜利而告结束却肯定是延安攻略的自然结果。

 

五、 浪漫乌托邦: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是一个扎实的革命家,又是一个浪漫的建设者。他用他天才且富于想象力的大脑,开创了一个处处散发出诗情画意的毛泽东时代。抛开这个时代中偶尔出现的不谐和音,新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唯美的国度。而在诗人的笔下,这个国度更显得象一座空想社会主义者所缔造的“太阳城”和“乌和有之乡”8那样美好。

 

1、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1950年10月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2、浣溪沙·和柳先生 1950年11月

颜斶齐王名命前,

多年矛盾廓无边,

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

正和前线捷音联,

妙香山上战旗妍。

 

诗人兴会,歌功颂德。一派盛世景象。如柳亚子、郭沫若等,都是毛泽东的怡情诗友。

 

3、浪淘沙 北戴河 1954 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换了人间”当是此词的诗眼。天下已经是人民的天下,诗人的得意见于言表。

 

4、水调歌头 游泳  1956年6月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这是毛泽东的三峡工程的天才设想。可我更愿意认可他为自己确立的政治态度: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5、七 绝&S226;有感1958年2月21日

人类而今上太空,

但悲不见五洲同。

愚公尽扫饕蚊日,

公祭毋忘告马翁。

 

 

这是诗人的改诗之一。大同理想正在诗人的心中热烈地喷发。

 

6、七律二首 送瘟神 1958年07月1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丝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六亿神州尽舜尧”,这是诗人的期望,也是他发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群众基础。挥手之间群雄响应,好一派伟人风流。

 

 

7、七律 到韶山  1959年6月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就是在大跃进遭遇了空前紧张的局面下,诗人的眼中看到的仍然是如此唯美的景观。难怪同样来过韶山的彭德怀并在这里听到了那首不堪入耳的歌谣后,要对毛泽东调研的效果颇有微词。

 

8、七律&S226;答友人1961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芙蓉国里尽朝晖”。做为立国者的诗人,是多么自豪啊。

 

9、七律&S226;洪都1965年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年年后浪推前浪”颇有深意。可“江草江花处处鲜”绝对透露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信心。

六、 中苏折冲:梅花欢喜漫天雪

斯大林去世后,中苏关系呈现为一种各显神通的竞争关系。而在意识形态方面,二者的矛盾激化也激化着互相之间的反感。绝不为人下的毛泽东,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了一种独立自主、无视权威的刚劲。在他的诗词中,以嘲讽“老大哥”为主题或隐喻的篇章,有许多首。

 

1、  七律 登庐山  1959.07.01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这就是毛泽东对国际大势的认知。生活在如此纷乱的大时代的中国人,看样子是无法做陶令了。

 

2、  七言诗&S226;赫鲁晓夫访美1959年10月

西海如今出圣人,涂脂抹粉上豪门。

一辆汽车几间屋,三头黄犊半盘银。

举世劳民同主子,万年宇宙绝纷争。

列宁火焰成灰烬,人类从此入大同。

 

原来“大同”的方式就是把列宁烧成灰烬。毛对赫鲁晓夫的蔑视可见一斑。

 

3、  七律&S226;读报有感1959年12月

反苏忆昔闹辟蛙,今日欣看大反华。

恶煞腐心兴鼓吹,凶神张口吐烟霞。

神州岂止千里恶,赤县原藏万种邪。

遍访全球侵略者,惟余此处一孤家。

 

以孤家自称,你说毛泽东到底是忧还是喜?

 

4、七律&S226;读报1959年12月

托洛斯基到远东,不和不战逞英雄。

列宁竟抛头颅后,叶督该拘大鹫峰。

敢向邻居试螳臂,只缘自己是狂峰。

人人尽说西方好,独惜神州出蠢虫。

 

在笔者看来,此诗的诗眼仍然是在末句。

 

 

5、七律&S226;读报有感1960年6月13日


托洛斯基返故居,

不战不和欲何如?

青云飘下能言鸟,

黑海翻起愤怒鱼。

爱丽舍宫唇发黑,

戴维营里面施朱。

新闻岁岁寻常出,

独有今年出得殊。

 

读了一辈子报纸的毛泽东,是颇能从新闻中品出阶级斗争的线索来的。这一次,他发现了返故居的“托洛斯基”。

 

6、七律&S226;冬云1962年12月26日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这应该是一首国际共运史上的名诗。苏修反华的严重气氛和中国人的独立自主、不畏强暴尽在诗中体现。笔者还依稀记得,当年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此诗的大义。

 

7、念奴娇 鸟儿问答 1965年秋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

  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把“不须放屁”这样的不雅之词入诗,想来也很适合施予粗俗的赫鲁晓夫了。不过,斯大林如果在世,毛主席可能是不会这样写的。当年斯大林建议出版毛泽东选集,他就组织了相当的力量去除以往文字中较多的俚语粗话呢9


七、阶级斗争: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在毛泽东颇为重视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社会活动中,他最擅长的是阶级斗争。敏锐的洞察力和绝不留情的手段,使他成为一尊严厉甚至严酷的神,让对手胆寒,让人们更增其崇拜。

 

1、  七绝&S226;观潮1957年9月


千里波涛滚滚来,

雪花涌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

铁马从容杀敌回。

 

明在写潮,人们读来却是很可能同当时的反右联系在一起的。当“雪花涌向钓鱼台”,毛泽东就率领铁马们来了一次回马枪。

 

2、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61.09.09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此诗如历史上的诸多隐语诗,可以有很多的解释。可最适合毛泽东政治性格的,还是应该把它做为毛泽东的一种“斗争”自白。在这一点上,毛泽东很与马克思投脾气——当年马克思的女儿问马克思一生最喜欢什么运动,马答道:斗争10

 

3、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1963.01.09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这首词如今还雕刻在毛泽东纪念堂的南大厅。虽然全词的最有力处在“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上,我本人最喜欢的却是那句“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把对手也写得那么美,毛主席真是亘古少有的大气魄之人啊。 

 

4、贺新郎 读史 一九六四年春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蹻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

  东方白。

 

诗人推重阶级斗争,并认为人类历史就是由两个阶级在斗争中创造的。这自是毛泽东政治性格的体现。可他对“更陈王奋起挥黄钺”的欣赏,却是他在建国后仍然极力地宣扬造反和继续革命的一种心理基础。

 

 

5、七律&S226;有所思1966年1月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阑静听瀟瀟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很有一些人把此诗做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诗化宣言,而其中的“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也隐隐有风雷之声。
 

八、生前身后:江山靠谁守?


逝世前五六年里,毛泽东对身后的忧虑日重。林彪集团的背叛让他处在极度的处境中。江青集团与老帅们的难分难解又让他殚精竭虑。这个时期的诗篇,几乎反映出对诸多人事的不信任。做为一种行将会见马克叫的老者,这种意识也很值得研究。

 

1、七 绝1971年9月以后

豫章西望彩云间,

九派长江九叠山。

高卧不须窥石镜,

秋风怒在叛徒颜。

 

2、七 绝1971年9月以后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林彪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此二首都在写林彪。这位“接班人”给毛主席造成了多么大的精神打击和孤独和愤懑啊?只是当事人心里最清楚。

 

3、五言韵语1973年5月



郭老从柳退,

不及柳宗元。

名曰共产党,

崇拜孔二先。

 

4、  五言韵语1973年7月

大事不讨论,

小事天天送。

此调不改正,

势必出修正。

 

此二首是写周恩来的。对这位四十年的合作伙伴的不满,也是毛泽东晚年心曲的组成部分。身后江山会不会变色,这样的疑问让他对当前的战友们也充满着怀疑。

 

5、  七律&S226;读《封建论》,呈郭老1973年8月

劝君少骂秦始皇,

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

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多行秦政治,

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

莫从子厚返文王。

 

毛泽东是秦始皇的爱好者。他认为从政不可能不学一些秦政的威严。纵使郭老写的是学术作品,也仍然会激起诗人的不满。这雷霆之怒还真让郭大师放弃了自己的学术观点,转而对自己的“十批”做自轻自贱之论。

 

6、  诉衷情1974年

父母忠贞为国酬,

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

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

身躯倦,

鬓已秋;

你我之辈,

忍将夙愿,

付与东流?

 

此诗有诸多难解之处。但“江山靠谁守”却确实是诗人的真实情怀。

 

7、  贺新郎&S226;改张元千词悼董必武1975年4月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柳岸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君且去,休回顾。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曾经与自己一起参加党的一大的董老去世了,毛泽东对明天的思虑更重。也难怪,关于毛泽东的遗嘱,坊间和民间有那么多的传闻。


注释:

(1)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的《毛泽东诗词集》收正编、副编六十七首,而《毛泽东

全集》则大大突破了这个数字,何况此全集也并不全。

(2) 如《贺新郎&S226;别友》,毛泽东就有过多次修改。

(3) 可以与斯诺整理的《毛泽东自述》相参证。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48页。

(5) 比如在抗日战争和延安整风中就很少或基本上没有诗作。

(6) 据毛泽东讲,有一些诗词是后来写的,比如《六盘山》。

 


2006年2月15日、16日、17日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