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毛泽东(3)]毛泽东后人的“泽东情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0:24:44

[趣谈毛泽东]毛泽东后人的“泽东”情节

 

作者:公论 - 笔公

 可能与毛的前妻杨开慧牺牲、另一前妻贺子珍隐居而妻子江青及子倒辈的毛远新、李讷分别参与了文革中的特定行动等这些复杂的纠葛有关,也似乎与中央的某项政策有关,总之,毛泽东生前的物质遗产(即他的那么多藏书和据说不菲的稿费),他的后人并没能继承。可毛氏门中出现了伟大到足以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近半个世纪的一位先人的事实,以及他的后人们至少继承了毛泽东的血统的这一点,决定了他的后人们仍然有着相当强烈的“泽东情节”。即使是在毛泽东已经去世三十年后的今天,他的后人们仍然以各种方式显示着他们的存在。这种存在甚至根本无视坊间所流行的各种谣言——不管是“一门朱紫”还是“穷困潦倒”或者是“三系各有参差”。

 

毛泽东后人们的“怪东情节”当然可以从毛的后人们在每个纪念日上的怀念文字、某项活动中的倾情出演、某个媒体的访谈中反映出来,更可以通过某些后人的长相、某些后代的取名、某些子孙的职业、某些书籍的倾诉体现出来。

 

泽东者,泽被东方之谓也。而“泽东情结”,则是言必称泽东、文必念泽东、行必思泽东之谓也。

 

一、             长相

 

毛泽东典型的“大中华脸谱”继承自母亲文七妹。俗语有云:“生子象娘,黄金当墙”,二十世纪二十到七十年代的两位巨人毛公和蒋公都有这样的造化,所不同的可能在于毛及母亲的长相都象中华大陆因而毛拥有了大陆,而蒋公及其母亲的长相偏于一个海岛的局促因而蒋公去了台湾。

 

毛的儿子中,岸英和岸青都没有继承毛泽东的相貌,据说生于瑞金的毛毛(毛岸红)酷似乃父,可惜没有留下来。

 

毛的孙子毛新宇继承了毛泽东的伟岸身躯以及有些发福的体态,长相上也与其祖父形似。不过相对而言,这位刚刚三十六岁的小伙子似乎不太知道控制体形,相对于毛泽东而言有些缺乏灵动。另外,相对于三十六岁时的毛泽东又似差了一些博雅和果勇。

 

长相与毛泽东神似的却是他的外孙女孔东梅。她的下巴上甚至也有一颗毛泽东的标志性颗粒。在西安等地签名售书时,百姓们惊呼“太象了”。一九七二年出生的小孔与毛新宇的相同之处是同样拥有毛泽东的四分之一的血统。而她所建立的菊香书屋东润文化传播公司的名称中则同时继承了毛泽东的三个文化信息。

 

二、             取名

 

毛泽东生前,他的子孙们的名字概由他来取名。这便使得他的后人们从名字这种通行的文化密码中就开始有着毛泽东的烙印。

 

毛与贺的女儿取名敏、毛与江的女儿取名讷,出自论语中“敏于行而讷于言”。姓李则是因为毛泽东的化名中有“李德胜”。

毛的嫡孙、毛岸青与邵华的儿子,被毛泽东取为“新宇”,当是毛泽东“要如昆仑山崩绝壁,又恰似台风扫环宇”的理想实现后所建立的新世界之谓。

 

毛的外孙和外孙女、李敏与孔令华之子女,分别被取名为“继宁”和“东梅”。“列宁竟抛头颅后”自当继承列宁遗志,而“梅花欢喜漫天雪”则必当给自己第三代中唯一的女孩植入一些阳刚之气。

 

毛去世后,毛氏后人的名字中仍然有着强烈的“泽东风骨”。李讷与前夫所生的儿子后来被改名“王效芝”,温相谓之可解释为“效法毛润芝”;毛新宇的儿子出生,其姑姑李讷建议取乳名为“东东”,与其曾祖、表姑共用了同一个“东”字,可当得毛氏正脉也。

 

三、             职业选择

 

毛泽东的生平和他的著作、思想以及其德、功、言,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毛泽东的伟大业绩加以研究和发扬,是治现代史者的责任,更是毛氏后人的义务。

 

先是毛新宇选择了历史专业,并在写作博士论文时正式地选择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作为研究课题。身为毛泽东的孙子,我们可能不能指望毛新宇的作品中能够对他的爷爷提出什么批评,但如果论及“理解之同情”,则又很少能有出其右者。

 

毛氏后人中的另一个博士孔东梅女士则建立了以传播毛泽东文化为主旨的“菊香书屋东润文化传播公司”,并在亲自采访考察的基础上写出了关于毛泽东与贺子珍的二本书,参与了毛泽东家世的有关活动。

 

俗语有云:“靠山吃山”。而毛泽东肯定是一座蕴藏了无穷宝藏的神山。

 

四、             毛史演绎

 

自从毛岸青邵华写下那篇文彩斐然的《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毛氏后人们饱含深情的怀毛之作就成为坊间一道靓丽的风景。李敏的《我的父亲毛泽东》、毛新宇的《爷爷毛泽东》、《伯伯毛岸英》、孔东梅的《我家的相册》等,还有分别邵华、刘松林主编的各类革命史丛书,无不成为毛迷们的必读书。

 

毛泽东是二十世纪无可逾越的一座高山。身为毛泽东的后人本身就是一种无比的压力和动力。创造一个让世人和后人更加理解和走近毛泽东的文化环境,毛氏后人责无旁贷。

 

2006年2月20日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