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不清和“没人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04:16

拎不清和“没人情”

杂谈 2010-10-24 14:14:37 阅读217556 评论681   字号: 订阅

Bygones的“养老防儿”一文,描述了而今家庭的诸多怪现状: 
“同事甲,两个儿子,大儿子家生活不好,所以她的退休工资月月都得贴补儿子一些,二儿媳怒了,说她一碗水端不平,因此几年如一日的不跟她说话,连招呼都不打。今年,二儿媳突然开始跟她说话,她喜出望外了几天,二儿子上门来,说他们要买车,差五万块钱。这位阿姨赶紧凑了五万块钱给二儿子拿去,然后自己开始省吃俭用。我妈感慨,她自己的风湿那么严重,关节肿得可怕,洗东西都舍不得用热水。同事乙,刚退休一年,外孙出世,老伴远赴姑娘家常住带孩子,留着老头一个人在家。老头没人照顾,天天凑合着到各家吃饭,一日自己在家心脏病突发,两天后被邻居发现的。同事丙,只有一个儿子,刚结婚,儿子儿媳对他们非常好。我说这个还不错啊,我妈哼一声,说当然不错,都是用钱买来的。儿子儿媳的新房新车都是公婆出全资买的;公公很会做饭,于是每个周五,儿媳亲自打电话给公婆,定周六要过来吃的菜单,于是公婆就得大肆去采买,媳妇点什么,周六就吃什么;儿子的新家每周有小时工去打扫,钱是公婆出,公婆家,至今都是婆婆自己打扫。”

这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父母不像父母,儿孙不像儿孙。大部分家庭的矛盾,可能是几代人关系拎不清的矛盾。很多孩子在啃老,尤其是一些媳妇,奉养就不用说了,啃老也是常事。我从来瞧不起啃老的人,一个个成年男女,不缺手不缺脚,日子紧有紧的过法,松有松的过法,居然跑去掏老人腰包,多大个出息!这廉耻感和做人起码的自尊都跑哪里去了?
不过老人啃孩子的,我也听说过。我们老家一晚辈,娶了一外地女子,把家里钱都花光去聘过来,这女子什么特长没有,好吃懒做,生了个孩子,娘家头一回添外孙,居然还伸手找女婿要钱,说娘家要摆酒席庆贺。我听说,恨不得要过那父母的电话,痛骂一顿,世上哪有这样做父母的?生了个女儿当摇钱树,怎就不为自己女儿想一想,人家小两口这下也有自己的孩子,正是要钱用的时候,你把人家钱财搜刮一尽,小两口日子以后如何过?可是这种例子并不罕见。大家别误以为现在是21世纪,人的旧观念改变过来了。还有很多做父母的,把儿子当宝贝,女儿当外人,恨不得卖了换钱,迫不及待地要收回投资。我很想告诉那对狠心的父母,如何就不想想,不肯培养自己的女儿,让其有生存的基本技能,这已经是一失职。到了男方,男方负责她一辈子,你让人承担这么大责任,自己不过是甩掉了一个包袱,还想借机捞上一把,就错上加错了。哪有这样做人的?这种情况下,我那晚辈为人忠厚,不像他人来找你啃老,已经十分不错,居然还这么为老不尊,找人要钱,安的何心?
看曾国藩家书,发觉中国古代在家庭关系上,是有很多优良传统的,若不是过去那么起劲地废弃,而今也不至于这样混乱。古训所称的“上慈下孝”,是一个中庸、平衡、相互支撑的关系。这个关系的维系要靠各方自觉,靠传统一代代的传扬,靠家族对于荣誉的集体看护。倘若这个社会能“克己复礼”,沿袭儒家旧俗自然不错。倘若不能,人都失去了道德的自律,以至于上不慈下不孝,关系搞得那么纠结,真不如像美国人这样“拎得清” ——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都是笼统的描述,各个社会都多样的做法。
我感觉美国人一代与一代的关系理得比我们清楚,道是无情却有情,每一代都留足了自己的空间,不像我们弄得这么拧巴的。对于子女,平常的观念会认为子女是人生的祝福,没几个人会认为子女是自己个人财产的。一个社会共识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人格独立,并不隶属于父母,更不要说是财产。所以如果父母虐待孩子,会被社工带走,父母会被剥夺监护权。至于拿女儿当摇钱树卖钱的,更是匪夷所思,美国人嫁女,多半是女方出钱置办婚礼的,也没听说过有人说女儿是赔钱货的。
和中国扶上马送了一程又一程的做法不同的是,美国青年独立的时间早得多,美国家长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现在好多中国家长不但给孩子供完大学,还奋斗着帮孩子付首期甚至直接买房子,把孩子变成扶不起的阿斗。人天性中都有懒惰的一面,作为子女,当然会觉得有人支持,少吃点苦更好,这种情况也怨不得孩子,是父母自己造就的。
我们以前常说美国人“没有人情味”。美国经常有老夫妇自己住,甚至一个人,养狗养猫。其实有的老年夫妇,并非被子孙遗弃,而是自己根本不愿意和孩子一起,而希望独立自主。而子孙尊重他们的意见,愿意成全他们,让他们有自己的独立和自在。说这就是美国人不“孝顺”,未免冤枉。我们说的子孙绕膝,热热闹闹才是福,问题是几代人在一起问题,婆媳之间,爷孙之间,长辈帮着带孩子,矛盾也不知多少,这种抱在一起“死磕”,赢了面子输了里子,甚至最后每个人都是一肚子气,不知又是何苦?
我们老家有句话,“草屋年年盖,一代管一代”,意思是人生责任一代代传承,但是需要适可而止,不能无限制地管下去,带完了儿子还要带孙子。美国人一般情况下,更重视核心家庭的作用。这一点在签证的时候都能看出来,一些老年人说过来给儿子女儿带孩子反被拒签,因为签证官认为这是子女自己的事情,隔代带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再说他们认为带孩子也是一“工作”,老年人来旅游,结果给儿子女儿看孩子,岂不抢了美国托儿所(一般是收费的)的工作?如果是夫妻分居,一方要到美国团聚的,签证很少失败的,因为让夫妻分开他们基本上认为是不人道的。
人老的时候,社会也会照顾,且不和子女收入挂钩。有不少华人家庭就钻了这个空子,比如有的家庭儿子是医生,收入非常高,但是父母(前提是美国公民,或持有绿卡)则申报成无收入,结果照样可以申请免费医疗(medicaid),申请象征性租金甚至免租金的老年公寓。因为在申请这些的时候,受理的官员是不会去问子女的经济能力的,这基本上是把老年人的赡养给社会化了。这也是一个社会保障问题,由此我想,中国人几代人之间的怨愤,追究起来,当然有伦理道德体系的破产的原因。可是破产的,岂止只是伦理道德体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