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义与人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04:53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一副名联,叫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虽纷繁如棋,究其根本,不外乎黑、白两色,也即孔夫子所谓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义利两端。
义是以天下为己任、匡时救弊的责任,是普天下共倡之、共守之的最大社会公约。利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的物质因素。游刃于公义与私利间的种种必要和诀窍,便是世故人情,也即曹雪芹所谓的做人的学问。
做人的学问无疑是我们特有的国粹。我们若说某人尚欠老练,听者一定明白,这绝不是说某人业务上不够精进,而是说他在人情方面尚欠圆通,不够世故。作为教育的一大组成部分,人们打从孩提时起,便被灌输以种种做人的规矩与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做人的学问往往比做事的学问更具有实用价值,更重要也更难掌握。做事仅靠技术就能臻于佳境,做人则是一门弹性极强的艺术,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复制的分寸感,做事学一次即有毕业的可能,做人却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一辈子下工夫。
做人的着力点又全在一个“礼”字上,礼貌之礼、礼节之礼以及礼物之礼,唯有礼,才是调和公义与私利的最为有效的武器。
在我们并不贫乏的词汇中,礼貌之礼或礼节之礼以及礼物之礼,偏偏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应字。无礼之礼,指的是礼貌;拘礼之礼,指的是礼节;送礼之礼,指的是礼物。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道理之理和礼物之礼,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也能互通不悖。有一则笑话说,某官最贪,一日拘两告对审,原告馈之以五十金,被告闻知,加倍请托,及审时,不问情由,抽签竟打原告。原告将手作五数曰:“小的有理。”官也以手覆曰:“奴才,你虽有理。”又以手一仰曰,“他比你更有礼。”(事见《笑林广记》)
送礼者通常都会小心翼翼地把财物之类的东西喻为自己的心意,受礼者接受的明明是财物,说的却是领情之类的遁词。似乎送礼者的心意比礼物更重要,而他之所以接受对方的馈赠,也是出于不违拗对方心意的良苦用心。也就是说,他注重的仅是送礼者的一番心意,而非礼物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