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非是是Web 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22:10
weblogarchivestagslinkblogbbsabout
« 带有Google工具栏的Firefox««(回到Blog入口) »»记得当时年纪小 »
本篇文章属于»前沿观察 November 30, 2005
还记得《Web 2.0,一个太困难的作业》吗?我最终还是完成了这个作业,以自己的视角分析了Web 2.0的种种,今天拿出来与大家探讨。
不过开始之前,先声明一下版权:原文刊登在《电脑商情报·家用电脑》,标题挺长,叫做《多讨论些问题,少谈些主义--Web 2.0的是是非非》,这里的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按:本不想就这个问题发表看法,因为Web 2.0到现在还是一个没有定论的东西,不管是上个月在美国三藩市举行的Web 2.0研讨会,还是作者于11月5日在上海参加的第一届中文网志年会,都是只见讨论,没有结果,甚至已有许多人不愿再对此发表评论,因为Web 2.0太“大”了,太“泛”了,它包含了太多的东西,不经意间就会让人陷入永不复出的迷宫。这样的话,讨论还不如具体的做些实事来的有力。笔者也自觉能力有限,但一来家用电脑编辑的盛情难却(俺可是铁杆支持者),二来总有媒体单纯的把使用RSS等所谓的新技术作为评判一个网站是否为Web 2.0的标准,我觉得有必要澄清这一概念:“单纯用技术来定义Web 2.0是不负责任的!”并就此展开更加深入的讨论。
引言
在刚刚结束的第一届中文网志年会上(上海,2005),有两场专门的与Web 2.0相关的演讲,但都没有对Web 2.0做任何定义,只谈及了Web 2.0的现象与展望。那么,这个Web 2.0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它又是从何而来呢?
什么是Web 2.0
用Google一搜索,你会发现有超过123万的引用结果,而且仍有大量的结果对Web 2.0的含义持有不同观点……
很多人也试图定义这个术语,但都没有成功,包括Web 2.0术语的提出者,O‘Reilly Media在UNIX、X、Internet 和其他开放系统图书领域具有领导地位的出版公司)的Dale Dougherty 和 MediaLive 的 Craig Cline,以及Web 2.0会议的组织者,O‘Reilly出版社的CEO--Tim O‘Reilly。
在笔者看来,Web 2.0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较于Web 1.0或Web 1.5之类的来说的。早期的Web,只是一些不常更新(甚至不更新)的静态HTML页面,这被称作Web 1.0时期。后来,出现了许多动态的Web技术(如CGI、ASP、PHP、JSP),人们开始用这些技术编程,从不断变化的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即时生成HTML页面,这被称作Web 1.5,也就是互联网最为热门的.com时代。但2000年,正处于潮头的互联网一下子步入严冬时节,为生存计,互联网人士被迫思考如何利用已经有的技术和新开发的技术来改造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更为优异的体验。一时之间,Blog、Wiki、SNS、Tag等网络服务,以及RSS、TrackBack、Ajax等技术开始兴起,Web 2.0的概念也开始被提出并被深入讨论,掀起了一股热潮。
那么,Web 2.0到底有什么特色,它又有什么特点呢?维基百科上是这样描述Web 2.0应用特色的一些关键原则的:
将Web作为平台或超越Web,以其它形式为平台。如苹果的iTunes,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具有Web 2.0概念的数字音乐播放器 将数据变成“Intel Inside”,如维基百科 分享和参与的架构驱动的网络效应 通过带动分散的、独立的开发者把各个系统和网站组合形成大汇集的改革 通过内容和服务的联合使轻量的业务模型可行软件采购循环的终结(“永久的Beta版”),当设备和程序联网后,应用程序就不再是软件制品,它们是正在进行的服务。因此,不要把新的特性打包起来,然后整体发行,而应该作为正常用户体验的一部分,定期增加。让用户成为实时的测试者,指导服务,这样可以指导人们怎么使用这些新特定 软件凌驾于单一设备的层次之上 拉动长尾的能力。小型网站组成了互联网内容的大部分,narrow niches(也即长尾理论的Niche Market/小的、分散的市场)组成了可能的互联网应用软件的大部分。因此,通过杠杆作用,使消费者自助服务和算法数据管理延伸到整个互联网,到达边缘、而不仅仅是在中心,到达长尾、而不仅仅是头部。
技术上,Web 2.0的主要表现有:
CSS和语义化有效的XHTML标记,以Microformats(微格式) 不突出的丰富应用技术(例如Ajax) 使用RSS/ATOM进行数据联合 使用RSS/ATOM进行数据聚合 规则且有意义的URL 支持对Blog发帖子 提供XML格式的Web服务API 具有某些社会化网络方面的特征
通用的来说,Web 2.0:
不能是封闭的——它必须可以很方便地被其他系统获取或写入数据 用户应该在网站上拥有他们自己的数据 完全地基于Web——大多数成功的Web 2.0网站可以几乎完全通过浏览器来使用
Tim O‘Reilly为此还专门做了一个Meme Map,它是由很多网站聚集起来的一系列原则和联系。
 

图1 Tim O‘Reilly的Web 2.0 Meme Map
是不是很拗口?我都已经快晕了,不过总结起来,Web 2.0还是有那么几个显著的特色,一个较为公认的看法是,Web 2.0需要包含:
可重用的微内容。微内容的英文是Microcontent,在Web 2.0中,任何用户都可以创造和产生微内容,一则网志、一篇文章、一幅图片、一个收藏的书签……,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Web 1.0时代你也可以创造众多微内容,Web 2.0最重要的是“可重用”,通过微内容的结构化(xml)、开放性(开放API)以及工具无关性(如用RSS可以使用多种工具来聚合和利用这些微内容,不必局限于生成内容的原始网站),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这些微内容,达成个性化的丰富应用。 去中心化。微内容的普及,必然会导致Web的去中心化,任何用户都成为了网络中的内容节点,网络中再也没有中心内容发布商。
 

图2 Web去中心化的发展历程
用户参与。Web 1.0时代,用户更多是到“网站”读新闻,除了在论坛中发帖,很少参与网站的建设,基本上处于“只读”状态;2.0则不同,网站变为了可读写的服务,用户将直接参与网站内容层面的构建(如Flickr、豆瓣),而开放的API,则可以让用户开发网站相关的应用,增强服务的竞争力。 社会性。如果说Web 1.0时代以某个新闻为中心,Web 2.0时代则以发布此新闻的人为中心。通过各种手段,如Tag、关联、链接等,网站尽最大程度的展示个人的作用,进而激发个人的积极性,人也成为Web上社会的人,Web也有了社会性,成为社会化网络(SN,Social Network)。这在交友网站、图片网站、个人Blog上体现的最多,Blog上的每个友情链接,每篇文章的引用,每则评论和TrackBack,都是增强社会性的应用。
有了上述对Web 2.0特性的了解,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一个网站是否是Web 2.0。但概念总是模糊的,为加深理解,我们在下面将介绍一些公认的Web 2.0网站,“举例说明”,这也是包括Tim O‘Reilly在内的Web 2.0大牛们在没有确切定义之前,惯用的做法。
 
公认的Web 2.0网站和软件
1.Flickr

图3 Flickr照片存储和分享服务
这是一个提供照片存储与分享服务的网站,它创新性的使用Tag(标签)技术,让用户自定义所上传照片的关键字,让搜寻者可很快的找到相片,而创作者也能很快的了解同关键字下有哪些被分享的照片。Flickr特别注重“人”的重要性,它的所有服务都以人为中心,通过许多方便的功能把人组成团体,进而形成一个社会化的网络。Flickr不止是图片存储分享,更是一个图片Blog和社会性交友网站。
Flickr在网站中使用了RSS与XML程序语法,以及API的程序设计,让更多独立的外部程序设计师能够自行开发Flickr的更多外部功能。在用户的参与下,有众多的Flickr外部程序产生,如FlickrGraph能够用图形化的方式呈现用户之间的关连,Mappr website能够在flickr相片上加上地理资讯,Related Tag Browser能够视觉化不同标签彼此的关系,Colrpickr则让使用者可按色彩浏览相片,这无形中增强了Flickr网站的应用。
与Flickr相似的网站还有23hq、又拍网等。
2.Del.icio.us - 美味书签

图4 Del.icio.us社会化书签
此域名是delicious(美味)这个英文单词的分拆,是一只非常美味的书签,它允许你将自己所收藏的网址在线存放到注册的账户中。但它最大的特点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书签不是隔离的,每位用户都可以通过分类、标签(TAG)分享自己的书签,Del.icio.us也是典型的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应用。
Del.icio.us中每个用户收藏的书签以及分类都具有RSS功能,这样你可以通过软件跟踪一些人的阅读情况,获取某一类别的有用链接信息。Del.icio.us还为用户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输出,可以将你的书签直接输出到自己的网站和Blog上。
与Del.icio.us相似的服务有很多,如Furl、365Key等提供网摘服务的网站。
3.豆瓣 - 社会化读书

图5 豆瓣网分享对书的感受
这是一个书评网站(现在包括了电影、音乐的评论),但它没有自己的编辑团队,所有的用户都是编辑,他们在这个网站上分享着自己对某本书、某部电影、某首音乐的感受。豆瓣的所有内容都没有标准分类,它使用Tag,让用户来决定所有内容的分类、筛选和排序。豆瓣显然是典型的Web 2.0时代的应用,依靠大众的力量,它成为了网上以书会友的中心,积聚了大量人气。
4.用户参与的维基百科
任何人均可编辑的在线百科拳术。基于信任的实验,适用了Eric Raymond的格言,“有了足够的眼球,所有的bug都很肤浅”。维基百科早已是100强网站,很多人认为它不久进入前十。这时动态内容创作方面的深刻改变,维基百科做到的是“把用户当成合作开发者一般信任”。
5.苹果的iTunes

图6 iTunes跨越平台的Web 2.0
iTunes也证明了其它很多Web 2.0的核心原则,它本质上不是网络应用程序,而是一个数字音乐播放器,但是它们利用了网络平台的力量,使之无缝向用户提供热门音乐服务,并使网络成为它基础构造的一部分。数据管理明显是它的心脏,它们是服务,而不是应用程序包(尽管在iTunes的情况下,它可以被用作打包程序,只管理用户的本地数据)。更重要的是,iTunes显示出了利用集体智慧的萌芽。
6.众多的Blog
与上面的网站不同,Blog完全是一个个人化个性化的网站,它怎么又能够被称作Web 2.0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基本上所有的Blog都支持开放RSS,这样别人就能够用无关性的工具对Blog内容聚合、重构、再次输出,达到重用微内容。在Blog写作中,我们经常会引用别人的观点,并为此观点加上链接,评论和TrackBack(引用通告)的使用,也让整个Blog世界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社会化的网络。由于Blog由Blogger来维护,用户参与的特性自不必说。因此,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Blog都是一个Web 2.0时代的应用,它让互联网上的每个用户真正成为了一个节点。当然,说Blog是Web 2.0,需要站在整个网络的高度来看,若是建一个所谓的Blog,只加密的记录自己的日记,那就不算是Web 2.0了。

图7 Blog中的引用通告(TrackBack)
除了上述几种网站,网络上被大多数人公认的Web 2.0的应用还有许多,如土豆网、Odeo、SeeHaHa之类的Podcast网站,FeedBurder、FeedSky之类的RSS feed托管网站,不胜枚举。但究竟什么是Web 2.0,它到底又能带来何种价值,我们都在摸索,都不知道。不过它至少代表着一种方向,为了避免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陷入危局,许多网站都开始炒作Web 2.0。
Web 2.0的商业炒作
现在的各个网站,见到Web 2.0就像猫闻到了鱼腥一样,纷纷往上凑。想必各位和我一样,经常会看到某个网站提供了RSS,或者开通了一个叫做博客的频道,就宣布自己进入Web 2.0时代。一些大型门户,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也纷纷举办Web 2.0讨论会,某个网站一个月前还在谈Web 2.0没有前途,一个月后却在大肆鼓吹Web 2.0。更有甚者,由于网站域名出现问题,在改换域名后,即时宣布新域名的启用标志着网站将正式开始启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WEB2.0产品应用服务”的全新业务战略。以至于有人说,“Web 2.0不过是一些聪明的市场人员炒作概念的产物,现在很多人跟风谈web 2.0,要么是跟风炒作来获得商业利益,要么是被这些空洞概念蒙蔽的人,或者是像我这样跟着起哄、辩论的人。”(老冒语)。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是由于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利益。炒作概念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眼球和用户,自然会为自己赚取更多的利润,也好拿来拉风险投资。君不见,各行各业无不在称2.0。网络春晚成了节日消费2.0,超级女生则被称作电视媒体2.0、娱乐2.0。草根、精英……大众、社会性……,一个个名词炙手可热,我们迷失在2.0的大潮中。可当你一觉醒来,发觉都是南柯一梦。为了大家不至于迷失,我还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一谈自己对Web 2.0的理解,了解一下什么不是Web 2.0。
什么不是Web 2.0
这也是一个非常难以言明的话题,但终归还是有迹可循,综合来说: 技术不代表Web 2.0。现在有很多的网站,认为只要支持RSS、Ajax等所谓的“新”技术就是Web 2.0,但事实上绝不是这样。姑且不说RSS、Ajax早已产生,并不是什么崭新的技术,只说它们的用途:Ajax技术确实为用户带来了新的体验,RSS也确实方便了微内容的重用,但这都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没有了人的参与,没有了社会性的特征,这些技术就只是华丽的门面,还没有达到质变。就像一些门户网站,还有一些如动网新闻一样的网站程序,适应潮流都开始提供RSS支持,但它们不能被称作Web 2.0,因为它们产生的目的就与Web 2.0不同。当网站运用RSS等技术而不具备Web 2.0的精神的话,这样的网站根据就不是Web 2.0的网站,Web 2.0的定义不是用技术来规范的。如果用了一部分与Web 2.0有相关性的技术就成为了Web 2.0网站,Web 2.0又何来划时代之说呢?这样的定义太草率,太不负责任,然而目前有很多的网站就是这样批上了Web 2.0的外衣…… 提升用户体验不等于Web 2.0。现在的一些网站,言必称自己提供了高度舒适的用户体验,是Web 2.0的理念。殊不知,在互联网刚刚诞生,有商业公司运营的那一刻,每个互联网公司都把提升用户理念作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法宝,因此此项不能作为评判Web 1.0、Web 2.0的标准。 不停的公测版不是Web 2.0的主特征。前面我们曾经看到过Web 2.0的特色性质,其中有一条是“软件采购循环的终结(‘永久的Beta版’)”,因此有许多Web 2.0网站在自己的Logo中添加上了Beta标记,似乎没有Beta就不算Web2.0。但这里永久的Beta版代表的是一种对待网站产品的理念和态度,不是糊弄人的工具。Web 2.0网站由于开放API,用户可以直接参与到网站的开发当中,这样每天就会根据用户体验情况改进的新特性推出,使服务处于动态更新之中,即使不添加Beta(如Flickr)也是如此。那些刻意添加Beta的网站,有很多只是跟风,它们的服务在Beta阶段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进,添加上Beta,反倒说明其心虚,连给用户提供稳定服务的能力都没有。 疯狂炒作不是Web 2.0。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不完全否定炒作,有限度的炒作对事物的推广非常有力,但过渡疯狂的炒作就让人不齿。一些网站,如那些做一个页面卖格子的网站,也称自己是Web 2.0,是新时代的创新思维,这种用别人的眼球为自己谋福利的做法,在我看来很难套上Web 2.0的标签。(好像与遍地撒网的欺诈短信有些相似哦,哈哈,不过高明一些) 单纯的Blog不是Web 2.0。Blog只是一种符合Web 2.0精神的形式,如果单纯的说某个Blog就是Web 2.0,那么也太草率了一点儿。Blog仅仅提升了广大用户的参与性,在一定程度上用户也成了信息的制造者,但若是Blog没有形成社会性,那跟一个留言本,或者个人日记本没有分别,和真正意义上的Web 2.0还是有些差距。
 
聊了这么多,我都有些口干舌燥,还越来越把自己绕进葫芦里,看来,还是找几个Blogger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看看他们的观点吧!
Blogger对Web 2.0的看法
我自己(平生一笑):Web 2.0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所起到的作用可能是划分Web的历史。也许,Web 1.0时我们处于石器时代,但随着各种技术(RSS、TrackBack、Ajax)以及新的理念(SNS等)的提出,互联网的内容组织和获取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就像蒸汽机带来了工业革命一样,新技术和新理念也使Web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没有改变理念的人用新技术去冒充Web 2.0,他们所做的事情就是用洗衣机来当米缸用,还要声称自己抢先进入了Web 2.0。不过,我们终究要进入Web 2.0时代,Web 2.0可能是一场深远的变革,就象蒸汽机和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一样,不过暂时只限于互联网界,它理所应当的成为互联网的一个断代节点。
Haospoke:Web2.0虽然还是一个概念化的技术(至少从现在看来),已经成为了很多大公司和互联网企业的宣传噱头(例如yahoo),从用户体验来说无疑是现在的web技术所不能及的,而且越来越多的技术元素加入和更广阔的拓展空间只能是使得更多人期待它的到来。只言片语很难说清它确实的好处和真正值得利用和推广的意义,但当一项旧的技术不能满足人们需要时应该就预示着新技术或概念化思想诞生。我虽不能完全苟同平生兄所说的Web 2.0将是一场深远的变革论断,但无疑将是未来几年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方向。
子游:web2.0是一只按钮,我们更多是对按下去后的期待。精彩,就象“神六”一样圆满。而另一种结果,如那艘著名航天飞机的名字,让我们重新思考,并不断挑战。
Refugee.Arkardo:Web 2.0也许是个巨大的变革,但巨大的变革需要的前提的是巨大的使用量,也就是普及。也许更多人没有什么太大的感受就过渡了,也许更多人并不在乎到底是1.0或是2.0,也许更多人只是觉得版本高就是好。可我觉得如果要产生巨大影响,就需要让更多人来了解,而不仅是用来作为商业炒作的噱头(不是说一笑啊)。因为不是个专业学程序的,所以只能用自己擅长的学科方式来说:Web 2.0仅仅靠一小群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它带动变革的。
詹膑:Web2.0的未来掌握在用户手里。
车东:Web 2.0是前几年很多技术积累的一次迸发和网站服务成本的降低,2.0是1.1 1.2 1.3 1.4这样一点一点积累发展起来的……。也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让我们看到了网站很小也能活的很好,不是靠以前那样的融资烧钱才能做起来……
TangosChan-未完成:虽然现在还很难说清楚到底什么是Web2.0,但开放与用户的参与性无疑是Web2.0公认的特点。开放性与用户参与性必将是各种网络服务发展的方向,尽管现在很多的传统大网站还很犹豫,担心自己的地位会受影响,但面对这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他们也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否则将面临被新兴竞争对手取代的风险。
JoyChan:我们去餐馆,服务员招呼,拿菜单,点菜,厨师做,然后我们吃,这是web 1.0;一帮子厨师聚会,各自拿出自己的绝活,做出一道道菜,然后大家一起吃,这是web 2.0。web 1.0时代厨师就是厨师,顾客就是顾客,餐馆就是餐馆;Web 2.0时代厨师既是厨师又是顾客,顾客既是顾客又是厨师,而餐馆,只不过是一个为厨师和顾客搭建的平台而已。再来说,嫖妓是web 1.0,一夜情是web 2.0。嫖妓时妓女单纯付出,嫖客单纯收获;一夜情时双方互有往来,互相满足。
红心杀手:我们刚学会上论坛,你们又博客了;我们刚学会打传奇,你们又魔兽了;我们刚学会看新闻,你们又RSS了;我们刚学会用相册,你们又Flickr了;我们刚学会电子地图,你们又Google地球了……。互联网在经历了燥热与寒冬之后,现在迎来了又一次复苏,激动人心的技术大量涌现,好看好玩的网站层出不穷。不管它是不是叫Web2.0,也不管数字英雄是不是第二次叫春,我们且享受这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好了。不要说我们一文不名,你看,想象力正在夺权……
Brain CAI(天下网络资讯浏览器开发团队负责人):这里只谈谈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作为Web 2.0本身,我觉得这个词很有现实意义。可以说,Web 2.0是互联网行业成熟的标志。我们都经历过初期互联网的第一次高潮和低潮,那个高潮的时候,大家对互联网充满了期待,认为互联网会改变一切。结果,可能是期待稍微过了一点儿,来了一个大低潮。但事实表明,那个时候的一些期待,所设想的想法在低潮之后,一一实现。就是说,这些期待就是Web 2.0。至于炒作,那是商业操作上的概念。很多人从商业利益的角度来炒作这个概念,这也是很正常的。和所有行业的发展模式一样,现在互联网进入了Web 2.0这个行业成熟的时期。一个行业成熟,意味着其中的商机无线,是一个行业不断为社会带来利润的时期。
知秋一叶(家用电脑软件编辑):从目前Web 2.0概念还处于模糊情况下的炒作和个人Blog的火热程度来看,未来当Web 2.0成熟时前途是不可估量的,肯定会对传统网站造成很大的冲击。光Web 2.0的理念以用户为信息的创造者这点已经是对传统网站很有杀伤力了,而且Web 2.0的平台形式的多样化,未来的商机无限。新的概念新的技术,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实用的新技术出现为Web 2.0的实现服务。同事,Web 2.0的成熟还是需要广大用户的参与,用户决定了Web 2.0的未来。
由于时间和众Blogger的“时差”关系,没有找到更多的人就此问题发表看法,并且还有Blogger坚持,我的观点文字不需要发表在媒体上,因为我的blog就是媒体,因此更多的观点,还是请大家上网去仔细研究,不过当心自己陷入头疼境地无法自拔啊:)。
多讨论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小结)
上面我们讨论了这么多,但归根到底,Web 2.0还是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网络的软件化,软件的网络化”也好,“Web 1.0是为商务而设,Web 2.0是为人民而设”也罢,都没有准确描述出Web 2.0到底是个啥东西。有关Web 2.0的讨论还将继续,不过对大多数不是IT业内人士的我们来说,网站是Web 1.0还是2.0都没有关系,只要能够为我们提供合适的服务,只要注重我们的利益,只要让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好用,足矣!也许,Web 2.0就是在这种不经意中,走到和深入我们的生活的。
最后借用胡适先生于1919年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的文章的题目--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表明一下笔者对当前混乱的Web 2.0的看法。
文章对Web 2.0定义参考的原文网址是这里。
Technorati Tags:web2.0,Blog,Blogger
Tags Categories:web2.0,Blog,Blogger
平生一笑 post at 09:30 PM | 全文 | English  | 评论(3)  | 引用(0)  | Delicious it!
This page last updated at January 19, 2006 02:17 AM.
作者保留此著作部分权利,采用CC授权。
« 带有Google工具栏的Firefox««(回到Blog入口) »»记得当时年纪小 »
相关文章
啥是结构化blogging - Dec 22, 2005Yahoo!拿下del.icio.us - Dec 10, 2005Web 2.0,一个太困难的作业 - Nov 08, 2005Blog与BBS的特色区别 - Sep 23, 2005Web 2.0的运营理念 - Aug 29, 2005
0 Tracked::引用通告
TrackBack URL for this entry:
如果您想引用这篇文章到您的Blog,
请复制下面的链接,并放置到您发表文章的相应界面中。
http://www.thinkjam.org/mtcgi/mt-tb.cgi/1090
3 Comments-读者评论
嗯,写的很好啊。已经很客观的了,也很有意义,真是佩服一笑啊^-^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吧
[1楼]Refugee.Arkardo 写于December 1, 2005 09:15 PM
WEB 2.0 真的是炒作,真的~!
[2楼]aden 写于January 12, 2006 02:40 PM
平生一笑,Yupoo网站最近升级了,最新支持:
(1) BlogThis功能,同时blog中发表的内容能自动trackback回您上传的照片
(2) 标注Note,照片上面添加标注信息
(3) 发布Tag 2.0 的版本.把专题改版为人人可参与的Tag Group, 变成一个个tag2.0
(4) Tag Suggest: 用户输入的tag 系统给予了建议
(5) 相册的排序功能
(6) 照片举报功能
(7) 增加了邀请朋友的方式,方便进行邀请
(8) 升级了站内消息,支持消息群发
(9) 发布新的照片压缩算法,照片保持基本不失真
阿华 yupoohelp@gmail.com
[3楼]Yupoo 写于January 19, 2006 02:17 AM --发表评论,请务必填上大名、电邮以及您想说的话--
有关深入的技术讨论,恳请大家到论坛 进行。
Name-我的大名:
Email-电子邮件:
URL-我的网站:
记住我的个人信息?
Comments-我想对平生一笑说的话:(you may use HTML tags for style)

Search
Categories
私藏小软(40)网海拾贝(34)艺文百花(8)GNU宣言(6)前沿观察(20)执念MT(39)技术存档(42)日常琐记(80)
Monthly Archives
请选择月份 Jan., 2006 共9篇 Dec., 2005 共18篇 Nov., 2005 共18篇 Oct., 2005 共20篇 Sep., 2005 共14篇 Aug., 2005 共16篇 Jul., 2005 共17篇 Jun., 2005 共16篇 May., 2005 共11篇 Apr., 2005 共10篇 Mar., 2005 共10篇 Feb., 2005 共6篇 Jan., 2005 共14篇 Dec., 2004 共24篇 Nov., 2004 共13篇 Oct., 2004 共16篇 Sep., 2004 共23篇 Aug., 2004 共9篇 Jun., 2004 共1篇

Weblog licensed under a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validated:XHTML Transitional &CSS | author: Zoptuno
共有文章265篇, 评论1012则,All Entries.
Thinkjam.org,MT 3.2,RSS 1.0,RSS 2.0,Atom 0.3,Spampoison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