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生"新上山下乡"再学"工农兵"引关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9:52:35

日前,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重庆在全市70多万大学生中开展带薪学农、学工、学军等社会实践活动,此举被称为“新上山下乡”,引发舆论激烈争议。提起向“工农兵”学习,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便是上个世纪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有人认为,不少大学生娇生惯养、不事稼穑、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其成长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有人认为,真正的社会实践、了解基层民情不是靠大学的四个月一次性堆砌而成的,应该从小抓起,接受各方面、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能更好的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日积月累的提高个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不少于4个月的社会实践
重庆市委、市政府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称,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我市将在全市大学生中重点开展带薪实习、种树、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等活动,确保70多万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不少于4个月的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
目前,方案中的部分实践活动已开始实施。9月,在重庆大学举行大学生军训成果汇报表演,来自全市高校的5000名大学生进行了军训成果汇报展示。10月,全市53所高校、80名大学生骨干到潼南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今年暑假,我市组织大学生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调查研究,撰写了1000篇调研报告。【详细】
官方:这只是一个引导方向 并非强制约束
大学生们参加“绿化长江大行动”植树活动   近年来,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存在实践领域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和学生对实践本身认识浅显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市委、市政府下发了《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重庆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坚持积极引导思路,帮助他们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时间达到4个月。该负责人称,对实践时间的确定不会成为对学生的考核标准,只是一个引导方向。
促进了解国情市情民情
市政府副秘书长涂经平称,在全市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促进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市情、民情,以此培养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践活动不与毕业证挂钩
市教委副主任赵为粮称,这6项实践活动,主要是倡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并非强制约束,不与学生的学分挂钩,也不作为大学生拿毕业证的一道门槛。【详细】
具体举措:六个一

鼓励每一名大学生积极种树
在校期间的每一名大学生,都要积极加入到植树造林的队伍中来,参与“绿化长江大行动”中,高校利用春秋两季组织学生种树。
大学生带薪实习一个月
各级党委、政府每年为大学生提供3万个以上带薪实践岗位。这些实习岗位主要来自市级机关、大型的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还有部分来自民营企业。
到农村“三进三同”一个月
组织大学生进村社、进农户、进田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现状,感受民生疾苦,增进同农民群众的感情。
鼓励到企业做工一个月
组织全市在校大学生到企业生产和服务一线,与工人一起做工,培养劳动观念,了解生产流程,提高操作技能,促进学以致用。
开展学军一个月
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参加不少于30天的军事训练,锤炼意志品质,强化国防观念。重庆警备区、市教委负责选择和建立学军活动基地。
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
组织大学生种树、实习、学农、学工和学军活动,深入农村、社区和工矿业调查研究,每人至少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详细】

官媒: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 是一场“及时雨”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体制深刻变革、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相互激荡,社会上充斥着大量不明是非、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论断与现象,这些糟粕日益腐蚀着大学生们的心灵。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我市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引导他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实为一场“及时雨”。这场“春雨”,既可以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国情、懂得社会,认清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又能使他们在现实中进一步了解党和政府为加快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作出的不懈努力,从而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详细】
社会反馈:家长大多叫好 少数学生叫苦
重庆工商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余颖说,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给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接触社会、锻炼实践能力的平台。她说,自己会积极加入到这些活动中去,为毕业后的就业积累工作经验和求职筹码。
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到农村“三进三同”、进工厂学工好累哟,这些对于大学生来说难以坚持。如重庆工商陈同学称,针对学生的专业到相应单位实习,可以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她认为到农村和工厂吃苦没必要。
家住渝中区中山小区的市民周渝军,他的女儿在重庆师范大学读大二。他极力赞成开展大学生6项社会实践活动,他说,女儿每次放假几乎都在家里看电视、上网,也不帮家长干家务,严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希望通过学校的实践活动,锻炼女儿各方面能力。【详细】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非常丰富。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实现教育目标;另一方面对于促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有促进高校教改的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有效完善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地域非常广泛,形式多样,在社会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社会作用。
具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功能是综合性的,可以说,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详细】

大学生学“工农兵”能走多远
在这个似乎已经崇尚物质,远离激情的年代,在大学生中重提“学工学农学军”,很容易被外界以意识形态元素加以联想或者解读。然而,随便上网一搜,就会发现很多类似活动早已施行多年,比如大学生军训就始于1986年,如今已成为大学生之“必修”。而今日重庆“六大实践”以合力形式出现,当如何认识其作用并期待其效果,从大学精神角度思考或许是个不错的角度。【详细】
肯定:颇有必要 值得推广
上山下乡,看真才能看远
不少大学生娇生惯养,不事稼穑,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让大学生深入农村,颇有必要。但即便初衷再良好的举措,如果不恪守程序正义,不遵循现实逻辑,很可能适得其反,好心办坏事。
重庆市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市情、民情。调查显示,缺乏实践经验成为大学生就业难最凶“拦路虎”,不少大学生娇生惯养,不事稼穑,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让大学生深入农村,颇有必要。
需要警觉的是,即便初衷再良好的举措,如果不恪守程序正义,不遵循现实逻辑,很可能适得其反,好心办坏事。为此,就应该多措并举。【详细】
大学生再学“工农兵”应该推广
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其成长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忽视了对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引导,只把它看作是个人的事情,结果学生的实践活动范围明显偏窄,不少学生目光瞄在了国家机关和少数几个外企,对于更大范围的普通的工厂、农村的最低层的生活知之甚少,由此自由发展,难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出偏差。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浮躁等不良风气大许多青年学生中尤为典型,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忧虑和担心。重庆明确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学工学农学习解放军,的确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我们应当给予有力的舆论支持。【详细】
质疑:要重视积累 不应速成

“上山下乡”是堆砌社会实践
当代大学生“上山下乡”行走于“工农兵”之间,与时代背景不符合。现在的大学生中,不少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们去“上山下乡”就能算是实践、了解基层?本人不敢苟同,大多数人缺乏常识,对科技治农更是一窍不通,干起挑抬背用锄头的事儿,更是不敢想象。不管是延长大学生“军训”期限、种树,还是到企业去实习,这样的社会实践缺乏一个有效的起点。真正的社会实践、了解基层民情不是靠大学的四个月一次性堆砌而成的。【详细】
最大的问题在于越俎代庖
重庆有关官员虽然说这些实践活动主要是倡导,并非强制约束,但现实的一面是:既然当地政府都下发文件了,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哪个高校和学生敢说不?“新上山下乡”背后的行政强力色彩已是毋庸讳言,而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即使真要让学子们重新“上山下乡”,具体实施的也应该是各高校,而不是地方政府越界,不问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搞政策一刀切,按地方政府的意志让他们“重学工农兵”。【详细】
2010-11-12
第1460期
读者来信 / 往期专题


重庆市委、市政府宣布,将重点开展“六个一”活动,包括到企业做工一个月、到农村“三进三同”一个月、学军一个月等,确保75万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不少于4个月的社会实践。…[详细]
这番“再学工农兵”引起热烈讨论。倡导者认为,此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成为又红又专接班人;支持者认为,与大地贴得近,才能把天空看得远;质疑者认为,学习工农兵之后,可能立志当城管。…[详细]
 
然而,我们似乎并没有听到重庆大学生自己的声音。
大学生确实很需要增加社会实践
就业的需要
根据调查,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时,招聘单位最不看重的是获奖证书,最看重的是实践经验——超过85%的用人单位会关注大学生是否有同行业的实习经历。…[详细]
事实上,多数大学生之所以热衷于社会实践,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以后找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收获工作经验之外,也有助于形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即使真的没有学到什么,耳濡目染,发挥想象,也能增加简历的厚度。
综合发展的需要
对很多人而言,大学是一种“补课”,之前的岁月为考试连轴转,进入大学后才开始触摸真实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实践有着特殊的意义,让你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详细]
社会实践机会总体匮乏
像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学生社团比较完备,社会实践比较丰富,只要有足够的意愿和物质条件,不愁没有合适的实践机会。
然而,绝大多数高校的社会实践机会仍然相当匮乏。尽管普遍成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但具体到为学生提供和寻找实践机会这类事情,因为介于教学部门和就业指导部门工作的“中间地带”,往往被忽视。
很多高校会布置社会实践的“假期作业”,一旦出现比较好的社会实践机会,往往竞争得头破血流,有的学生一再放低要求,最后连免费实践的机会也没有。…[详细]
促进社会实践,本应对症下药
关键是创造实践机会,而不是组织实践活动
重庆的目标是“确保70多万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不少于4个月的社会实践”,这可有两种解读:
1.政府部门按照学生的需求创造社会实践环境、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
2.采取措施,确保70万大学生必须有实践经历。
如果致力于社会实践环境的建设,尊重学生的选择权,给学校充分的自主办学空间,学生们是乐意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机会的。反之,若一味强调学生参与的规模,就等于是把这作为了政绩工程。…[详细]。
重庆的“六个一”活动,概念重于实质
重庆“六个一”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参与建设一片大学林、带薪实习一个月、到企业做工一个月、到农村“三进三同”一个月、学军一个月、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
事实上,大学新生基本都会参加一个月的军训,“学军”不提也罢。大学毕业以前,都会开展毕业实习,这与“做工”、“带薪实习”有重叠的地方,能够“灵活处理”。社会调研也没有新意,因为多数高校会布置这个作业。此外,植树也没什么好说的,很多单位在植树节都会组织,有的高校甚至会把它算进劳动课。
最终,“六个一”只有一项比较有特色,就是“三进三同”: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一项对农村学生就没有必要了,主要是针对城市学生。
然而,从常理判断,此举并不一定能够“了解民情”,甚至有可能变成“扰民”。…[详细]
“带薪实习”的机会,是否会助长不公
据报道,重庆每年将为大学生提供3万个以上带薪实习岗位。这些实习岗位主要来自市级机关、大型的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还有部分来自民营企业。
带薪实习的机会无疑属于稀缺资源,不仅能切实增加工作经验,还能获取不错的报酬、发展人际网络。然而,这种机会并非面向所有的大学生,需要选拔,如何防止“寻租”,或许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详细]
“再学工农兵”里的错位
体现了对大学生的要求,而不是大学生自身的要求
“在全市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促进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市情、民情,以此培养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最需要的是工作经验、服务体验等“实践”,然而,站在政治的高度上讲,这场活动最大的意义在于“再教育”。因此,它被称为“再学工农兵”也就无可厚非。
由于双方的目标存在偏差,投入的热情可能不一致,也许能够彰显地方政绩,却无法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详细]
这套规则适用于官员,却强加到大学生身上
重庆早就开展了“三进三同”之类的活动,让广大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在当地官员看来,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光荣传统,有必要让年青一代继承和发扬。
3个月前,当地官员与大学生骨干座谈,突出强调了这一点:“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详细]
当时这番话是针对“大学生骨干”而言的,然而,普通大学生早就不是什么天之骄子,如果把所有大学生当作一个整体,更应该被视为“密切联系”的对象——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姿态,可不能随便僭越,必须从官员抓起。…[详细]
用行政手段安排社会实践,有越权之嫌
重庆官员表示,“主要是倡导,并非强制约束”,然而,既然当地政府已经下发文件了,权衡利害,哪个高校和学生敢说不?毋庸讳言,这场“新上山下乡”运动体现着行政强力。
高校本应是自治色彩很浓的地方,在这里,自主教学不见了,广大学子的意愿被搁置一边。…[详细]
学生需要社会实践,但实践不见得要在集中的时间内集体进行,更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点滴积累。这样轰轰烈烈的“学习工农兵”的社会实践,很难保证不流于形式,变成走过场。…[详细]
为什么没有听到大学生自己的声音
大学为什么不代言
著名学者张鸣教授曾经这样比喻大学:
“一把手就是县太爷,机关行政人员是六房胥吏,教师们是三班衙役,学生是百姓,完粮纳税还战战兢兢,老师们看起来还能呵护一下这些学生,其实自己在这个衙门里也属于贱民一类。”
在他看来,高校行政化影响了大学生的气质,教学生圆滑、不正义、没原则,教学生功利,把学生变成奴隶。…[详细]
大学不但不传递学生的诉求,反而会压制学生的表达。
学生会为什么不代言
学生会一向被视为大学生的代言人,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批评学生会的官僚化。
处于团总支领导之下的学生会,日益显示出一些病态,像行政机构通常犯的那样,包括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内部斗争、事山会海等等,学生会干部甚至成为“学生贵族”。
之所以出现这种迹象,根源在于,学生会本来就不是学生自治组织,它只是协助校方进行学生管理的辅助性机构,其权力由团总支授予,而不是由学生赋予。因此,学生会干部只能是团总支的工作助手,而绝对不会是学生利益的代言人。…[详细]
大学生为什么选择沉默
在一些学者看来,现在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很不乐观,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和热情介入公共生活。
更多的学者对此表示理解,大学生们足够敏锐,根据他们对气候的感觉,认为一旦开放将很不合时宜,他们宁愿在犹豫中枯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