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生“上山下乡”的法律追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57:58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出了那么多的黑社会和保护伞的缘故,重庆市委市政府似乎特别关注“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问题,早先有唱红歌的倡导,如今又掀起了在全市大学生中重点开展带薪实习、种树、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等活动,而这一活动将涉及到重庆市70万名大学生的生活,涉及到不知道多少所高校?

    据报道,这项活动具体内容概括为“六个一”。即每一名大学生积极参与种树,每所大学建一片大学林;带薪实习一个月;到农村“三进三同”一个月;到企业做工一个月;学军一个月;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

    种树的事我觉得是挺好的,能使恶化了的环境得到改善,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不仅学生该做,政府各部门更该做。只是年年种树不见树,大学生种的树就一定能成为一片“大学林”吗?恐怕这不是这么一个活动所能解决的。更何况是“绿化长江”这样的事,重庆仅仅和长江的一段有关,其他段的绿化可能就不是重庆能说了算的,除非你能动员其他地方也搞这六个一。

    “带薪实习一个月”,有点儿没谱。毕业了的大学生“零工资”了都不容易找工作,更何况是在校的大学生呢。对于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即便不提倡,他也会在假期里或学习之余打零工“实习”,用不着你搞什么活动;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则可能在自己的企业或爹妈的单位装模作样的实习一下,了解国情的效果根本谈不上。

     组织大学生进村社、进农户、进田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现状,感受民生疾苦,增进同农民群众的感情。这“三进三同”的事也比较有意思。好多学生来自农村,他们之所以考大学,很大的推动力就是由于充分地体会到农民的疾苦,所以才下决心“走出大山”,寻找和农民父辈们不一样的生活,生活于其中,又谈何三进三同?再者说了,好多农民都进了城成了“农民工”,同劳动是不可能的了;农村剩下的就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同吃同住实际上又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另外,最近的“新农村”建设,使得农民“被上楼”了,也“被城市化”了,哪儿还会有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意义?

     鼓励道企业做工一个月?像富士康那样的企业可巴不得呢!

     学军一个月的事,那学生入学时候的军训时怎么回事呢?军人的品质最多的时候体现在国家发生特殊灾难的时期,比如汶川地震等,而现代战争可能更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军人,该向几乎同龄的军人学什么呢?

     呵呵,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有价值怎么体现出来?应该是能发挥实际效用的吧,如果仅仅是从写作结构、文笔等方面评比然后给予奖励的话,这价值还真显现不出来。

     吹毛求疵了半天,还没“法律追问”呢。活动要求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有不少于4个月的社会实践,敢问这4个月时安排在什么时候?暑假或寒假吗?暑假和寒假是学生法定的休假期,学生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假期,或休息,或旅游,或勤工俭学,或上新东方从实自己,一句话,应该归学生自由支配,利用假期显然是不合适的。利用学期中吗?这肯定要和学校的教学计划相冲突,完不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不完该学的课业,是学校的失职,是不符合教育法的,这个时间肯定也不能用。那硬性的规定4个月,如何从时间上给予保障?再一个是监督的问题,树林好办,那是看得见的,如果某校的大学林几年后仍然是光秃秃一片,自会有校领导督促,可学工学农学军的是呢?很有可能是让“用人单位”盖章写报告,这种东西的造假率是九成以上,现在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都是大人老师一起造出来的,对学生的诚信美德的培养有害而无益。报告的写作,更好办,现在的网络资讯这么发达,70多万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估计又会造出无数的抄袭大王,而且大家还不以为意,对社会的诚信是从根底上破坏了的。

    市委和市政府有没有权力去干预大学的办学、学生的培养模式?这么一个活动搞起来,虽然只是“开展”了一个活动,却会影响几十万人的生活,影响正常的教学规划和秩序,这么一个活动和教育法冲突的时候,其效力由谁来判断?

    这种思维模式真的是很成问题的。上山下乡已经被否定了的东西,为什么还要硬拉出来蹓跶?一些人的怀旧情绪不应该影响到几十万人的当下生活吧。时代已经不同了,为什么还死揪着过时的东西不放?

    已经不仅仅是法律的追问了,是乱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