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治学 技术报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34:05


修身治学 技术报国

——记先进教师朱立谷

计算机学院朱立谷教授,不仅承担着教学工作,在教学、科研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还是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积极推进着学院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努力为学院教学工作搭建更好的平台。作为高校学术精英,他专注于存储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和“973”项目研究,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目前一些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他是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信息存储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在学术界和业界享有良好声誉。作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朱老师勤勉敬业、言传身教,出版了诸多教材,更将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视为己任,在交流和沟通中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他的学生有的在著名的IT公司和重要的国家机关担任技术骨干,有的在世界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有的毕业不到2年就成为了担负国家重大专项的主要研究人员。

老师做榜样,学生更勤奋

上午7点刚过,朱立谷老师已经坐在办公室里,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当记者问他每天几点从家里出发,他说:“6点左右吧——路上有些堵车,早点走就能多节约点时间啊。” 敬业、踏实,是朱立谷老师给人最深刻的印象。

作为实践性强的工科老师,他认为培养学生能力,老师自身素养很重要,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与实际结合紧密,具有很好的技术能力,并且必须掌握新技术和技术发展方向。因此,老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自我充电,使知识体系随时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朱老师的踏实稳重,还体现在对基础知识的重视。他认为这不仅是学好一门课程、更是一辈子工作的问题,许多技术理念都是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时掌握的。他警告学生只顾求新、求广将导致基础不牢,就会在今后工作中,因基本功不足妨碍取得更大的成就。

朱老师这种踏实的工作作风感染了学生,成就了一支勤奋肯学的队伍。“你们不管什么时候来我的实验室,实验室里肯定都有人在学习。我还会要求研究生提早进入实验室,可以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科研状态。”尽管朱老师的实验室研究团队不是很大,只有朱老师1个教师, 2个博士生、10个硕士研究生和3个本科生,却承担着多个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包括横向课题、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211工程项目和国家863重大专项,研究经费总额在学校名列前茅。这样的成就,与朱老师对自己、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据实验室一名学生介绍,朱老师对学生平时的论文不只针对提纲提出宏观意见,更是通篇阅读并做出详细批改。

 “我的学生为什么学习很努力?一个原因就是看到我很努力,所以他们就不好意思不努力了!”说到这里,言语一直谦逊的朱老师脸上也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在Free Software中探索科学精神

“我课程中会讲到一个词,Free Software,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提倡把个人开发的软件与所有人共享,目前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志愿为之奉献自己的智慧,是人们在计算机软件界复兴科学伦理精神的结果,是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大力宣扬的思想。一个人孤立地思考自己的人生,难免会空虚、迷茫,但是,只要和国家利益、团队利益联系起来,想到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他人解决一些问题,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就觉得自己的价值大了。”

朱老师认为老师必须要在增强大学生使命感方面有所行动,他经常像这样在课堂中讲大学生的使命感,把德育融会到教学中,鼓舞学生将职业理想与国家的技术进步相结合。他告诉记者,我们国家计算机技术似乎发展很快,但实际上和国外差距还很大,尤其是他们正在研究的存储技术,目前国内大型企业和组织机构使用的存储设备绝大部分是非国产的。因此,朱老师告诫学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要肩负起技术进步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这种状况,目前他带领学生开展了一些在国内具有开拓性的技术研究工作。

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技术人才,朱老师非常强调创新意识和科学方法的培养,不仅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而且鼓励学生参加像中国计算机大会这样的学术交流,还在每周五下午举行一场实验室里的学术交流,使学生可以将自己独特的创新想法进行探讨。采访前一天,他还邀请了往届优秀毕业生为学生进行专利申请培训,他们不仅有了对知识产权的全新认识,更学会利用专利申请提炼创新点。

实验室里有位“月老”

记者有幸参观了朱老师的实验室,并对其团队成员进行采访。当问起朱老师有什么事情最令学生感动,每位同学都急于发言、滔滔不绝,一名研究生更是大声说道:太多了!他们还给记者“披露”了一则风趣的小故事。

计算机学院作为工科学院,男女比例严重失衡,造成了大量男生滞压、难找对象的问题,男生们为此很是烦恼。朱老师为了解决男研究生、男博士生的终身大事,竟安排了好几次联谊活动。有一次,他掏钱带领实验室十来个光棍去KTV,还安排了几位美女前来相亲。朱老师真是学生的学习生活一手包办,关怀备至, 这样的“月老”老师不仅是可敬的,更是可爱的。

对于学生们来说,朱老师更像是一名兄长、一位家人。有调研表明导师与研究生平均见面次数每月不到一次,朱老师却是一个例外。他一直在实验室里摆张桌子,与学生们共同工作。直到上个月,因为工作需要才搬到个人办公室,而这办公室与实验室相距不过十米。在更早的时候,学校没有条件提供实验场地,他便将自己的住房改造成的实验室,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工作,看到朱老师亲力亲为,身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加完美。 

朱老师对学生关爱有加,也教会学生互相关爱。他曾有一名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不知道什么是爱、怎么爱人,甚至有对他人“只有理可讲,没有情可言”的极端观念。在朱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他终于明白了怎么与家人、师长、同学相处,并在学习道路中收益颇丰。朱老师经常告诉学生要有爱互助,情同兄弟姐妹,在学习工作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我会给刚来实验室新学生讲《诗经·棠棣》,并强调里面一句话‘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要学生珍惜实验室师兄弟、师姐妹这种兄弟之情,鼓励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努力,一起迈向成功。”朱立谷老师如是说。

当老师的日子很单纯

朱立谷老师承担了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也指导了10多个研究生,还负责了多个科研项目,他的生活是充实而繁忙的。就在记者采访的短短一小时内,朱老师就接到两次电话,都是讨论关于科研项目的问题。他也坦言,作为大学教授,辛苦是肯定的。

“但是我很喜欢自己的职业。”朱老师说,“学生是老师思想和事业的延续。一个老师,如果现在想到一个好的研究题目,可能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目前还做不了,但他可以去培养学生,让他以后去做,只要学生取得成绩,对老师来说就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所以当老师精神就很愉快的啦!” 

热爱教育事业的朱立谷老师,对自己的专业更是满腔热忱。不少人觉得学工科太累、太辛苦,朱老师却很喜欢这种潜心研究、一心为学的生活。“虽然事情是比较多一点,但是工作内容很单纯,而且科研方面收获较多。”

“修身治学,技术报国”,这是朱老师给他的实验室确定的座右铭,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的人生追求。正是这种信念激励着朱立谷老师在教学第一线勤奋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深刻内涵。

(中国传媒大学 童珮茹 侯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