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系列专题一】数码相机入门篇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14:22
【摄影系列专题一】数码相机入门篇二

一、
追焦摄影小技巧

      首先来解释什么是追焦摄影——抓到对的角度,对的拍摄点,顺着被拍摄的移动物速度同步且水平移动,就可以拍摄出主体部分清楚,背景模糊且呈现流动感的作品。




      随着数字摄影的发达,加上相机的价格日趋平价,摄影的普遍性也与日俱增,同时的,以往看似精深的技巧应用,如今也可藉由聪明的相机或后制轻易达成,也因此,摄影玩家们也更加追求学习特殊技巧的应用。
   
     本篇要与大家分享的,就是可以造成“流动感”但又可“保留主题部分清晰”的“追焦摄影”,这个技巧常应用在拍摄移动中的物体,拍摄出物体移动的流动感。



      ▲上图与拍摄物的移动方向成平行,清晰的部分反而没有抓到,且画面少了张力
      1.首先,将镜头对准”即将而来”的物体对焦,或者对移动体即将经过的目标对焦,
   
      2.在目标物体经过镜头的瞬间,按下快门,同时镜头随着目标物体“速度同步且平行移动”且“直到快门关闭”,
   
      3.如此就完成了追焦摄影,




      ▲上图快门过快,虽主体清楚,但背景的流动感仍略嫌不足,
   
      此种技巧十分简单,但也有几项要注意的事项:
   
      1.当快门快于1/60秒时,由于快门太快,不大容易造成流动感,
   
      2.当快门慢于1/4秒时,由于快门太慢,移动镜头时容易造成严重的“上下垂直”手震,尤其是小台的相机特别要注意上下的晃动,
   
      3.镜头的移动务必与移动目标物速度相对同步,否则成像也是会一团糊,
   
      4.由于目标物不断的移动,所以事先对焦不论多准都一定会部分失焦,因此尽量拍摄的位置不要与被拍摄物的移动方向平行,最好与移动物的方向交角15~45度左右,如此比较能够增加清晰部分(对到焦的部分)的保留和机会,也可增加画面的张力,这个技巧其实非常的简单,任何相机皆适用,但是运气的成分与经验的运用则占了绝大部分,往往拍摄10张也不见得会成功一张,因此一开始拍不上手是不用太沮丧的,
   
      由于此种技巧十分注重“速度的直觉性”和“机身平移的稳定性”,相对于以往“固定机身拍摄”的“大原则”大相径庭,技巧性也没有个可完全依归的准则,因此相对于以往的技巧应用来说,摄影者需要更加磨练本身的经验及稳定性,以期拍出追焦摄影的佳作。



      ▲与被拍摄物的移动方向交15~45度角,与被拍摄物呈速度同步且水平移动镜头,便可拍摄出一张成功的追焦作品~   二、对焦的选择模式


      打开相机设置菜单,一般在模式中会有三种对焦模式供你选择,自动点对焦,手动对焦,多点对焦,本专题针对拍摄时如何选择正确的对焦模式进行分析讨论。
      点对焦



人间 作者:SIMON7(林燮)


      中央点对焦,半按快门时,相机系统会默认处于画面中央影像的距离进行测距然后自动调整镜头进行清晰的对焦。这种自动对焦方式——直接、速度快、容易实现、成本低。但是模式较为固定。
      缺点:自动对焦也不是万能的,相机和被摄体之间有其它东西如玻璃时,或者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自动对焦的。
      而面对如果我的主体并不打算安排放在画面的中央的情况时,那怎么办呢?那你可以采用点对焦移图的方式
      点对焦移图



炎夏 作者:阿昌

 



      如上图,如果你的拍摄本意是要拍摄图片的人像清晰,花朵模糊,而让相机自动识别,花朵和人像几乎都出来画面的中央,相机毕竟没有思维,它可能会自动对焦到花朵上,而人像是模糊的。这个时候你可以采用点对焦移图,先半按快门的将要表现主体对焦清晰后再移到满意的构图进行拍摄。(中途切勿不可松开半按的快门)
      缺点:这种对焦方式有可能在移动的时候距离也产生变化,所以也是比较相对的,并不十分准确。

      当你的光圈设置为大光圈时,景深是很短的,那么说明有可能一不小心,焦点就无法落在你想表达的点上,而如同下图,花朵和人物几乎处于一种复杂的组合构图中,而作者故意使用超短的景深来表现若虚若实的效果,人物又比较静止,那自动对焦无疑运用起来十分的麻烦,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将菜单设置为手动对焦。



炎夏 作者:阿昌



      手动对焦,它是通过手工转动对焦环来调节相机镜头从而使拍摄出来的照片清晰的一种对焦方式,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面依赖人眼对对焦屏上的影像的判别以及拍摄者的熟练程度甚至拍摄者的视力。利用手动对焦,你可以自由的选择画面中你想表现的主体,无论其在哪个位置。
      但是,这种对焦方式使用起来比较慢,比较麻烦,只能拍摄相对静止的题材,对于运动方面的题材一般是不采用的。



豆の物语VOL3 作者:烟雨凉


      而小dc相机一般没有手动对焦功能,你可以通过选择点移动对焦模式来操作,就是其对焦点是可以通过山下左右的按键来控制对焦位置的,有些类似于手动对焦。



Free 作者:恋爱の物语



      以上介绍的两种对焦方法,不是具有局限性,就是太过麻烦,别郁闷,这里还有第三种——多重对焦,可以说,这种对焦方式,采用了包围式的对焦方式,大有宁杀错不放过的精神。常见的多点对焦为5点,7点和9点对焦,就是画面中会同时出现几个对焦点。
      缺点:但是出现区域也是有一定规律的。所以,这种对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方便,拍摄运动方面的题材,或者没有多余时间手动对焦的时候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三、选择焦点的10个秘诀


      1.植物拍摄:选择花为焦点拍摄。




      花,无疑是植珠上最吸引我们,最美丽的部分,因此不难理解,花是植物摄影中最常见的焦点选择。但当我们面对花团锦簇的一丛时,应当选择哪一夺花来作为焦点呢?
      首先我们要考虑最有特点的一朵,比如最美丽的,或是一朵颜色区别于其他花的:而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选择一朵比别的花稍高一点的,或者是比较接近于镜头的花。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突出地表现这一朵花,让它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  
  
      2. 近距离拍摄花卉:焦点应当选择在花蕊上。




      近距离拍摄花卉的特写镜头,焦点应该清晰地落在花芯部位。
      此时放大的花的特写照片中,原来颜色鲜艳的花瓣多数情况下成为陪衬,而花芯中娇嫩的花蕊以极其规律的排列,成为引人入胜之处。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微距拍摄的图片中,往往除了焦点一点是清晰的,其他地方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虚化;甚至对焦完成后,由于花或照相机稍许的移动都会造成焦点的缺失,而图片中没有任何清晰之处。因此配合拍摄的三角架与无风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3.拍摄人物特写时:眼睛是关键焦点。



      人物的特写照片,一般是以人物脸部为表现重点的半身照片。这类照片需要通过表情神态来达到刻画人物特征乃至内心的目的。眼睛,是拍摄人物特写时焦点的第一选择。
      当人物正面面对照相机时,此时双眼是同一平面上,所以以任何一只眼睛作为焦点都可以:但这样的取景会过于平面化而显得普通,因此大多数摄影师会采取人物的半侧面而进行取景拍摄。此时人的眼睛就会处于一前一后的位置,此时需要以靠近照像机的眼睛作为焦点,进行对焦拍摄。因为它的位置明显要比后面的眼睛更为重要。
   
      4. 拍摄人物全身像时:头部的重要的焦点。




      在拍摄包括人物全身的肖像以及环境肖像时,我们无法明确地对准人眼精确对焦,那么,快速便捷地选择焦点的关键,就是以人物的头部作为对焦点了。
      无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动作或姿态,人物脸部特征都是图片中的关键。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以头脑来控制的,因此头部将成为牵动全身的中枢。拍摄时我们可以预先以人物人的脸部或头部进行对焦,而后在人物全身姿态达到理想状态时,迅速重新构图并快速拍摄。

      5.拍摄人物与环境的照片:最好以人物作为焦点。




      这一类的照片包括简单的旅游纪念照到记实摄影和商业广告摄影。人物与环境结合的照片,是最鲜活也是最难拍摄的。但无论人是作为主体或陪衬的图片元素来说,这类照片绝大多数都是以人物作为焦点拍摄的,因为相比那些不动[或动得缓慢的]山水来说,人是最活跃的,也是最具有感情色彩的。
      当然,以人物作为焦点拍摄,还应当注意景深,以控制环境的虚实变化,如果简单地需要人和景物都清晰,可以用小光圈获得大景深即可
   
      6.拍摄群像时:寻找关键人物确定焦点。
      在面对一群人进行拍摄时,我们往往会被不断变化着的众人所干扰,不知道将焦点确定在哪里,而错过了很多的精彩群像照片。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寻找一个关键的人物为焦点,并进行追踪对焦。同时用眼睛的余光不断的留意其他人物的动态,当其他人物和关键人物的位置关系达到和谐统一时按下快门拍摄。

      7. 拍摄山的局部时:可以选择显眼的的树木或岩石作为焦点。




      当用长焦距镜头,拍摄某一座山峰的局部时,通常是由于山峰的某处特征吸引了我们:比如秋季草坡上一棵金黄亮丽的白桦,或凸而起的岩石。选择这些明显的特征为焦点,不但可以快速地完成对焦,同时还可以对我们思考构图进行帮助。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如果我们拍摄的局部位于山的阴影一面时,由于景物的反差较弱,经常会造成照相机自动对焦的失误,此时应该选择反差较高的地方对焦,帮助照相机完成对焦。   
   
      8.拍摄山脉全景时:要以最高峰为焦点。



      我们在为一座雄伟的山脉拍摄全景照片时,最好是选择山脉的最高峰为焦点拍摄,比如山脉的主峰。由于它是距离照相机最远的地方,需要照相机对焦无穷远处,也称是无穷远对焦。
      通过这样的焦点选择拍摄下来的照片,可以最为清晰明确地刻画出主峰以及连绵山脉的其他峰峦,展现他们的雄伟壮观。而未经明确的焦点选择,往往会因为照相机错误地将焦点对在前景中的树枝或什么上,导致山脉一片模糊。

      9.拍摄宽广的草原时;可以选择房屋,牛养[群],树木或河流的拐弯处作为焦点。



      拍摄草原,或许是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事情。简单的自动对焦拍摄,在小的照片中看去,仿佛所有景文物都非常的清晰,但放大照片一看,会发现照片中的关键点模糊不清,这是最令人懊脑的事情了。
      因此在拍摄时,一定要养成明确选择焦点的好习惯。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棵孤独的树或一群牛养等,都是很好的焦点,也是图片的关键点。对它们的清晰刻画,要远远重要于无限的草地。而焦点如落在草原上蜿蜒的河流,应当选择最富于变化的,或最近处的拐弯处。  
   
      10.拍摄建筑物时:可以选择门或窗作为焦点。




      作为摄影爱好者来说,很少有机会像专业的建筑摄影师那样,使用座机对建筑物进行无畸变,全焦点的拍摄。因此在拍摄建筑物时,对焦点选择应该格外的明细精确。一般来说,拍摄建筑物的正面,焦点应该选择在正门上,这样为多平面的建筑物正面,就可以全部落在图片清晰的范围中了。
      当然有时候正门会在阴影中,不容易完成对焦,此时也可以附近光亮处的窗户,如果建筑物正面完全落在阴影中,也可以选择顶部的房沿作为焦点。     四、相机内置图片功能解密




      是否新买了单反相机倍感激动,想出好片但又无从入手?对于新手来说,一开始就买个高级单反加很牛的镜头,是没可能的,除非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所以,还是先从入门级单反相机和套头学起吧!
   
      虽说是入门级的单反相机,但在画面的成像质量和快门速度上还是要远远的强于卡片机。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是入门级的单反相机,其实也能玩出很多“高深”玩意的!
   
      对于刚刚入门的新手来说最需要掌握的也就是快门、光圈、ISO感光度这三个要素。但今天小编不再重复这些了!因为今天要教大家的是利用相机的内置功能拍出独特风格作品!
   
   
      本专题导读:
      >相机简单参数设置,打造最独特风格
      >风格设置,入门作品赏析
      今天,小编要用入门单反相机Canon EOS 450D+ EF-S 18-55mm f/3.5-5.6 IS套机来举例,即使不会PS也不需要担心!我会教大家简单设置照片风格拍出个性的片片!
   
      ※照片风格文件作为一种增强性文件,可以在配备照片风格功能的EOS数码相机中注册并使用。
      ※这种文件与相机自带的6种照片风格(标准、人像、风光、中性、可靠设置和单色)不同,它可以在有限的几种场景中有效地表现出图像的特点。


   


  
      照片风格其实里面无非就是包含了:锐度,反差,饱和度,色调 这几个数值的不同设置!(如果想要更丰富的风格效果,可以自定义风格,自行设置,然后保存以后可以直接调出来使用)
      现在,小编就使用相同的参数,不同的照片风格,来拍同一样东西,让大家先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同一参数不同风格的对比效果:


      器材:Canon EOS 450D+ EF-S 18-55mm f/3.5-5.6 IS套机
      曝光程序:手动
      曝光补偿:0
      ISO:400
      光圈:F/4
      快门:1/5秒
   
      POCOers不要小看这几个简单的功能哦!只要适当调节一下参数,多试几次,就能风格百变,比PS更好用!但目前小编只有佳能的这个入门相机,如果跟尼康的有什么不同的效果,欢迎在《POCO摄影专题技巧官方群》里发帖分享,编辑会同时加以宣传。
照片风格:可靠设置
      特点:色彩,反差等比较稳定,锐度较低,适合照片写实,需要还原度高等要求者使用。


                                                            作者:尐 jun.
      器材:Canon EOS 400D+ EF-S 18-55mm f/3.5-5.6 IS套机
     (天气:晴 场地:室内窗户旁)
      曝光程序:手动
      曝光补偿:0
      ISO:800
      光圈:F/4
      快门:1/20秒
      照片风格:中性
      特点:饱和度,锐度都比较低,适合拍日系风格,可适当增加曝光补偿,可营造日系朦胧的感觉!



作者:尐 jun.


      器材:Canon EOS 450D+ EF-S 18-55mm f/3.5-5.6 IS套机
     (天气:阳光普照 场地:室外)
      曝光程序:手动
      曝光补偿:0
      ISO:100
      光圈:F/4.5
      快门:1/80秒
      照片风格:单色
      特点:图片为黑白,适用于背景杂乱,纪实,或者其他个性化的创作。



作者:尐 jun.


      器材:Canon EOS 450D+ EF-S 18-55mm f/3.5-5.6 IS套机
     (天气:阴天 场地:室内)
      曝光程序:手动
      曝光补偿:2
      ISO:800
      光圈:F/5
      快门:1/13秒
   
   
      小编目前只有这三种风格的作品,现在需要征集其他没有在本专题展示的照片风格,各位POCOers也来试一下吧!然后把作品链接与参数在留言板贴出来,小编会挑选录入本专题加以宣传!     五、正确曝光的基础:3种基本测光的应用技巧


      阅读本文,将能帮助摄影初学者:
   
      1、了解分区测光模式、中央重点测光模式和点测光模式的适用情形。
      2、了解曝光锁定的使用方法;
      3、利用“点测光”方式,得到精确的主体曝光。




      让我们来了解如何测光,在不同情况下需要使用不同的测光方式,才能让我们得到正确的曝光。同时,掌握好测光,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发挥光影创意,在平常的场景中,拍摄到非凡的作品。
      首先我们来了解相机的测光方式。相机的自动曝光功能是以自动测光系统为基础,以画面景物18%反光率为前提而实现的。因此,测光决定曝光,针对不同的光线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光方式对实现正确曝光至关重要。目前市场上数码单反相机,都有以下三种基本测光方式:多区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和点测光。
      一、分区测光
   
      对整个取景画面的各区域测光值进行综合运算得出的曝光值。分区测光,不同厂家的名称不同,尼康为“矩阵式测光”、佳能为“评价式测光”、美能达(索尼)为“蜂巢式测光”,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测光原理基本都是相同的。
   
      这是相机默认的基本测光模式,使用率最为普遍。在取景范围内光线比较均匀,明暗反差不大的情况下,几乎都能让你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图1:仙人掌


   
      当时的场景光线很平,取景区内的仙人掌色彩和光线都比较平均。使用平均测光模式,就能得到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
   
   
   
      二、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是以取景范围中央的30%左右的区域平均测光为主的测光模式。
   
      当需要表现的主体在取景范围中间部分,而环境明暗与主体有较大的差别时,选择中央平均测光,偏重对中央大部分区域测光,能使主体的曝光较为准确。



图2:故宫


   
      这张片子的构思是利用前景突出一种压迫感,表现故宫的尊威。拍摄的时候,主体城楼的和前景的光比差异较大。使用中央平均测光模式,整体测光以在取景大致处于中间部分的城楼为主,拍摄出主体曝光合适,前景成为剪影的照片。符合构思目标。如果使用平均测光模式,主体可能曝光稍过,而前景的阴影中留下太多细节,使画面显乱。
      三、点测光
   
      又称重点测光,是对取景范围中的1~5%区域内测光。与点测光接近的另外一种测光方式为“局部测光”,只是测光面积比点测光大。
   
      点测光模式用的很少,也不易掌握。但在某些情况下,点测光却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应该使用点测光,并能正确使用点测光,一方面可使主体曝光精确,另一方面利用“感光宽容度”来创造出现实中无法看到的奇妙图片。下面将重点对如何用好点测光模式作图例说明。
      点测光模式适用条件:
   
      点测光方式在取景内光线分布不均而且反差很大的情况下适用。这种情况如果不用点测光,可能会造成需要表现的主体曝光不正确,太亮至白或者是太暗没有细节。



图3:荷花


   
      从取景环境看,需要表现的主体荷花较亮,而荷叶等较暗,且茎杆参差影响构图。如果按照平均测光,那么平均测光值就会偏向较暗环境的光线强度,拍摄得到的结果是花叶、池塘曝光正确,而我们要表现的主体荷花确是惨白一片(曝光过度)。
   
      拍摄这张片子的时候,因为荷花反光较多,荷叶和池塘反光少,利用相机的点测光功能,对主体荷花花瓣进行点测,就能对荷花正确曝光,突出荷花色彩好细节佳,而池塘曝光不足,黑暗掩盖了层次的茎杆,更好的强调了主体荷花。



图4


   
      这是一部置于屋内的自行车。大概是下午的时候,屋里没有开灯,阳光从门外照进来。在取景范围中,光线分布极不均匀,反差比较大(肉眼能够清楚的看到自行车轮胎和车后面的背景)。
   
      拍摄的时候,点测亮部的钥匙,锁定曝光后,重新构图。因为前面的反光比较强,导致背景几乎纯黑一片,使画面相当地简洁,突出自行车局部的线条和弧度。事实上,这也是摄影的魅力所在。它反映的虽说是真实,但由于胶片(或CCD等)感光宽容度太窄,又与真实看到的不一样。可以说,如果不是用相机拍摄,肉眼是看不到这样的效果的。通过对感光宽容度的了解,预测拍摄的效果,利用点测光,从而在杂乱、平凡的景物中,提炼出这张有意思的片子。



图5


   
      拍摄人物的时候也要注意测光,人像摄影最重要通常就是表现人的脸庞。这张图片利用自然光,拍摄时对面部进行点测光,使面部正确曝光,周边环境、衣物由于曝光不足变得黑暗。画面简洁人物突出,类似影室里用背景布的感觉。如果平均测光,就会造成周边环境清晰,人脸过曝显得惨白。



图6


   
      这幅作品拍摄于SRAS期间,地铁的入口处,阳光反射强烈,人影长拽,周围环境阴暗,给人一种未知而恐惧的感觉。其实,拍摄时肉眼看到的环境很亮,点测反射阳光的地面为曝光值,使周边环境暗化,突出反射的部分亮处和人影,从而营造出这种感觉。如果用平均测光,得到的是一种曝光正常,周边环境较亮的片子。



图7
   


      拍摄的时候,先点测反光的亮部,曝光锁定后,对焦在螺钉上拍摄。点测在拍摄这张作品中起到的作用是,使亮处曝光正确,形成明暗对比,突出工业题材的线和面。
     
      通过对以上基础知识到了解和掌握,再经历实际的尝试和经验积累,相信初学摄影的朋友也能够拍摄出令人满意和惊喜的照片。本文所用的摄影图片由黎俊辰、刘正杰、兆昕拍摄。
  六、选择RAW格式拍摄的理由


      把RAW的拍摄和转换当作是冲胶卷的过程,你需要注意调节白平衡和曝光。而做照片的活儿留给Photoshop或者光影。而大家总是问我,为什么要拍摄RAW格式呢?拍JPEG格式的照片不是很简单方便嘛。这里把RAW格式和JPEG的格式做个对比,你就知道RAW格式拍摄的优点了。



      对于没有接触过RAW格式的人,一定想知道为什么要拍RAW格式。这里总结了4点来解说一下RAW格式和JPEG格式区别。
      1.JPEG会丢掉很多影调细节。RAW纪录了原始线性信号,JPEG则经过了一次对数型影调曲线变换,高调和低调的信息丢掉了不少。



      2.RAW纪录的图像信息比JPEG多出很多。JPEG用8bit,RAW用12bit(或14bit),差16倍呢。



      3.RAW可以通过软件调整白平衡和曝光。JPEG后的图像不能做同样的后期调整。



      4.JPEG的图像压缩有损反差和线条的细节,甚至产生一些奇怪的影调。而RAW无损,后期制作的锐化和压缩可以随心所欲。




      当然也不能说以后就全部摈弃用JPEG个格式拍摄了。JPEG的好处用四个省就可以概括了:省心,省存储,省时间,省电。而如果你是需要更大后期空间需要的人,那么还是用RAW吧。
      最后再教你如何利用RAW自动生成的.xmp文件



     七、擅用白平衡,调出诱人色温


      亲爱的pocoer,当你们出去拍了一整天,从室内拍到室外,从天亮拍到天黑,回家看着一堆花花绿绿的片子,你有没有想过,怎么你拍摄回来的片子色调都不同呢?中午拍摄的片子,暖黄的色调给人阳光灿烂的感觉,而清晨或者太阳下山时,拍出来的片子犹如蒙上了一层蓝色的调子。其实这一切都是色温在作怪。
      色温到底是什么?其实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而这些光线里面有的偏暖红色,有的偏冷蓝色,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和计算光线的颜色成分的方法,这就造成我们拍摄出来的画面有的偏冷有的偏暖。如果你对冷暖的概念还不太清晰的话我们通过例图来解释一下。



DINGDING 作者:SIMON7(林燮)


      上图的片子呈现出暖红色的色调,犹如午后暖阳照在身上一样温暖的感觉的我们一般称之为暖调子,而色温里面则相反的称之为低色温。


冷调子 作者:天爱


      而这张片子整个画面都以蓝色调为主,给人一种人犹如冬天暗夜的感觉,好像当时的温度很低一样,我们则称之为冷色调,色温中称之为高色温。
      其实你知道吗?你的相机中就有调节色温的功能,要拍摄暖色调的图片还是冷色调的图片再也不是天气说了算了,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喜好来调整色温。
      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K(开尔文温度单位);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5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
      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k数越高的环境下,拍摄出来的画面就越冷,k数越低的环境下,拍摄出来的画面就越暖。现在的数码相机几乎都有白平衡功能,用以拍摄时自动校正色温。也就是根据上面提供的数据,拍摄前将相机的白平衡设置到相接近的数据就可以拍出与肉眼看到想接近的图片了。
      数码相机中一般没有单反相机那么详细可以用k’数来设置,但是同样都会有自动、白天、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模式的设置那么你就只要根据相应的环境进行模式选择,相机就会自动的帮你调整到与肉眼所见相近的色温了。




      闪光灯环境下拍摄画面呈现蓝色调,而钨丝灯色温低,拍摄出来的画面呈现暖黄色调,那么你只要将相机模式调整为相应的模式下拍摄,那么就可以得到一张与肉眼相近的图片了。




      通过调整白平衡,虽然可以将图片的色温调整为正常色调,但是学会利用色温拍摄出有出色的图片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请点击下一页欣赏pocoer们是如何利用色温的调整,创作精彩图片的吧。



蓝色理想 作者:macro(宏)


      作者描述:从小就喜欢蓝色,可能是喜欢大海的缘故。
      昨天买回家一盆白色小花,周六在家无事便胡乱摆弄一番。
      想法是让白色小花衬在蓝色背景上。设想一下该是如何美妙的画面!
      我家书房是绿色的墙。我知道这是做成单色背景极好的选择。
      如何让蓝色背景自然形成呢?
      我是依靠白平衡的失衡来做的。
      用白炽灯给花照明。对白炽灯光测白平衡。这样拍花就能还原自然的色彩。
      调节窗帘让自然光进来一点。自然光漫射到墙上,由于色温高,墙就产生出自然的蓝色背景。
      最后在后期加强这样的效果。
      这比单独用PS来做背景自然许多。
      呵呵,好玩吗?



威尼斯水城人像 作者:FC 作者描述:添加点色温淡淡的怀旧!




码头馀晖 作者:芊芊
      色温的设置将环境气氛渲染得更加到位



坝上风光 作者:讴歌 冷暖调子交替出现,画面具有更加丰富的层次。


      通过以上的介绍,你是否已经清楚如何通过设置白平衡太调整色温了呢?期待你的精彩作品    八、掌握两大基本规律,把“ISO”用起来


      ISO指胶片感光速度的标准,关于它的原理本专题就不多做解释了,今天主要简单的说说他的两大特性。
      打开相机的菜单中关于ISO的数值显示:50. 100. 200.400.800……根据不同的相机提供的数值不等,那么这些数字到底代表着什么,拍摄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将一一为你解释。


五月.花开 作者:暖暖

      越接近50即说明画面的噪点越少,画质看上去越细腻,如图一。
      反之,数值越大,越接近800,1600画面早点就越大,拍摄出来效果参考图二。
      一般来说,相机都设置在100进行拍摄,那是不是感光度越小越好呢,其实也不尽然,图一固然漂亮,可是图二中大大的颗粒赋予了画面一股浓浓的画意感,虽然层次感不如图一,但是却更多了一份装饰性。



图一 作者:卢海林




图二 作者:ST


      再来说说感光度iso的第二个特性,其除了关系到画面的画质以外,还关系到你拍摄时候的选择度,怎么说呢,我来解释一下。ISO数值越大越接近800.1600,表示胶卷的感光速度越快,表示什么呢?表示你可以在较弱的环境下拍摄。



赤裸裸的爱 作者:杨小文


      比如在夜晚的街道偷拍,不想打开闪光灯拍出那生硬的光影和打扰到你拍摄的对象,而长时间的曝光又会导致画面的虚化,那么你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适当的调高你的iso值,在噪点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进行拍摄。
      举个例子ISO 400的曝光速度比ISO 200快一倍,因为在相同情况下使用ISO 200时曝光1/125秒,如果换用ISO 400的胶卷只要1/250秒。其实就是这个原理了。  九、根据环境选择构图


以下2副图片分别采用了中心构图和三分法构图。


中心构图




三分法构图

      在背景凌乱的地方,三分法能更突出人物。
      可以对比图1、图2,图1处于三分线上交汇点之上,图2则没有,图1中的人物更显得抓人眼球。

图1



图2


      三分法构图能让人物从凌乱的背景里显得更突出。想在外拍时拍出好照片不妨多用三分法构图。




      背景被精心设计和摆谱过的棚拍更适合使用中心构图


   


  



      外拍里也可以使用中心构图,但你必须懂找对背景



      什么是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也被称为黄金构图。
      把图片的垂直和水平方向各分为3等分,有4个交汇点,画面平均划分为9部分。



      当拍摄照片时,脑里就必须有把画面三分的念头,并通过取景器或屏幕进行构图。想像哪部分是重要的则把它至于交汇点上。同样画面上三分成的连线也有助于构图。



      三分法的理论就是处于交汇点和处于三分线的部分会显得平衡和能使观众更容易观察得到。研究表明观众的视觉更容易捕抓的是三分法的交汇点,而不是图片的中心点。     十、如何构造画面


      本文节选自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摄影师的视界——迈克尔.弗里曼摄影构图与设计》
   
   
      与快速反应的街头摄影相对应的另一个极端,是刻意的、耗时的用架在三脚架上的照相机拍静止主体的过程。静物和建筑是采用这种构图的最常见的主体,通过选择和摆放主体本身(在静物摄影中) ,或仔细考察与镜头焦距相关的相机视点,或两者兼顾,来构造影像。




      有时间有能力以这种方式构造影像,并不意味着它比报道摄影更容易。在一定程度上,两者需要的技巧是不一样的,这要求持续的注意力和缜密的思考方法。Stephen Shore 在描述他的大画幅美国城市环境照片时,把这个过程与利用飞蝇钓鱼时对鱼线一端的凝神关注作了比较, “如果没有持续地注意,时机错过了,飞钓线在颤抖,会留给钓者一种‘它跑哪里去了’的感觉。当然,拍摄时很可能没有持续关注每个需要作出的决策,但是我的经验是,一旦我的注意力走神了,开始下意识地作决定,画面中一定是遗落了什么东西,而我则留在了那种“它跑哪里去了”的感觉里。 ”
   
      这是一段很有益处的话,因为它精确表达了组织一幅千头万绪、相互关联的画面的复杂性。对习惯于更加无意识方式摄影的观众来说,极为小心地安排的静物或者建筑视野最初看起来可能显得冷酷和过度计划的。而在实际上,总是有一连串错综复杂的直觉决策需要制定,其中大多数是在处理影像的其他部分时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的问题。Shore描述的是对全神贯注的需要,以及对绝对严格的需要。


中国茶

      这个静物拍摄的要求非常简单—拍摄一幅传统包装的中国茶的说明性照片,茶用干叶子包裹着,放在纯粹白色的背景上,没有其它道具。然而,即使是这么一个最小的意图,也堆积了很多相互关联的构图决策,并不是所有这些决策都能够得到完全的解决。主要的决策有:
   
      茶包一段一段的波浪型节奏值得表现,但是要避免对称 ;
      要寻找一个非正式的安排使得画框也能参与构图,并含有某些动感趣味 ;
      打开的茶包展现更多有趣的重复波浪形—就像图案 ;
      我决定用对比表现包装茶包的整齐和打开后茶末的零乱 ;



      松开的茶块和碎末可以用来平衡画框内的空白区域,但这必须看起来很自然,没有摆布痕迹 ;
      把茶包相互靠近,并在垂直上相应对齐,可以使它们之间的空间形成蜿蜒的曲线,为此,它们不能接触 ;
      这样一来,水平距离变得很重要。打开的茶包有很明显的曲线,使得当中的间隙不可避免地更宽。我曾经考虑把它与另一个茶包交换,但最终认为这样看起来更加自然些,并且如果把它的包装放在右边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显示出这是一个吸引人的散落 ;
      在打开茶包的左侧如果有一小条连贯的包装叶,会很理想。但是叶子的易碎特性使得这不大可能 ;
      中间影调的包装、接近黑色的茶球、散落的茶末和红色的标签,它们的相对分量需要好好考虑并平衡 ;
      最后,物体之间以及物体与画框边缘之间的距离需要通过取景和裁减进行调整。




好的安置点
      作为一个练习,我们来看看在一个彩色稿本的静物画面里摆放一个关键元素的各种可能。我们使用一个干的火蜥蜴作为样本来展示,目标是把它放在画面的上部。在现实中,取景和不同的纸张和稿本可以同时调整,但是这里对火蜥蜴调整展示了一些需要考虑决定的细微之处所做的决定。比如,火蜥蜴及其影子(长长的阴影是一个整体)是否在一个空白区域里显得很整齐,就像在 3 中那样?还是看起来相当不自然?然而这样的构图在任何情况下都必然会有些不自然。像 4 那样打破线条可能看起来更自然,更少人工痕迹。换句话说,意图即使在最细微的构图改良中都扮演重要角色。




      组织大规模的结构
      建筑、街景、风光经常需要寻找准确的相机位置,并在做出必须的各种折衷之后,以英寸来计算最终的位置。在这张广岛小山上的新建日本别墅的照片里,花园的设计痕迹最小化了,而采用对称视野的决定使得整个工作相当艰巨—精确性成为影像所必需的要素。
看看POCOer的构造之作


漂浮状态




后期的灵光




冰冻花世界





      十一、实例讲述构图中的对比与平衡


      本文节选自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摄影师的视界——迈克尔.弗里曼摄影构图与设计》
   



      构图本质上就是组织,使画框里的所有图像元素有序化。这是基本的设计,摄影在这方面的基本要求与其他图像艺术完全一样,而风险也是一样的—纸面上的技巧显得武断、教条。很重要的是,要把基本设计当作一个调查问卷表、一系列观点和想法、以及一组可用的资源,这不应该是一个草率的决定。
      摄影中的设计原理在某种程度上与油画或者插画中的略有不同,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较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但是重要的是,你需要理解这些都是客观的设计原理,换句话说,它们与各人的欣赏口味没有关系它们可以解释为什么某些照片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某些影像组织方式会有某种可预计的效果。
      两种最基本的原理是对比和平衡。对比强调的是照片中图像元素之间的区别,无论是影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形态的对比还是其他。两个相互对比的元素能相互加强。平衡则是隐含在对比之中的关系,是对立元素之间的主动关系。如果达到了(比如色块之间的)平衡,影像就会有一种平衡感。否则,影像就失去了平衡,会留下视觉张力。
      两种极端,以及之间的各种平衡,在摄影中都有相应的作用。眼睛寻求和谐,虽然这并不能成为一条构图规则。避免完美的平衡可以创造出更为有趣的影像,并激起摄影师所想要的反应。有效的构图并不总是按照熟悉的比例制作和谐的影像,虽然这样做看起来很舒服。最好的设计是功能性的,它首先要求摄影师对照片的潜能和最终效果要有清晰的想法。



对比
      第一部分相当容易—拍摄相互对比的照片。最简单的完成任务方法是从你过去拍摄照片中寻找合适的,寻找那些体现了某种对比的照片。更费力但也更有价值的则是出门寻找体现某种对比的影像,并拍摄下来。
     
      第二部分是将对比的两方面组合在一张照片里,这是一个需要更多想象力的练习。练习没有限制对比的种类,可以是形式上的对比(明 / 暗、虚 /实) ,也可以是内容的对比。比如说,可以是连续 / 间歇这样的概念对比,也可以是嘈杂 / 安静这样的不可见对比。下面表格中列出的是 Itten 最初的鲍豪斯练习内容。
   
      三个方面来处理对比, “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感觉来体验、用智力来客观描述、用综合能力来实现这些对比。 ”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必须首先脱离具体影像来设法获得对每一种对比的感受,然后列出体验这个对比的各种方法,最后拍摄照片。例如,对于“多 / 少” ,第一印象可以是一大堆东西里,有一件在某方面有些不同,因而脱颖而出,也可以是一大堆东西旁边有一件同样的东西,单独而孤立地出现。这是各种各样的可能中的两种。



平衡
      构图的核心概念是平衡。平衡是张力的结果,是对立的影响力相互匹配以提供均衡和协调的感觉。视觉的基本原理是眼睛总是会设法寻找某种张力的平衡力。平衡是和谐,是结果,是直观感觉到美学愉悦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平衡可以来自照片里的任何图像元素。





      举例来说,如果照片里有两个重点,画框中心就成为我们观察这两个点的位置的参考点 ;如果另一幅照片里有一条斜线,具有很强烈的指向某个方向的运动感,眼睛就会感到需要一个相反的运动感觉 ;在色彩关系里,连续的同时对比效应让眼睛寻找互补的色调。
有两种不同的平衡
      类型。一种是对称或静态的,另一种是动态的。对称平衡下,张力的安排都是居中的—每样东西到照片中心的距离都相等。要达到这个效果,我们可以将照片的主体正好放在画框中心,在我们的类比秤里,它正好位于支点,也就是平衡点。达到静态平衡的另一种方法是将两个相等的分量放在中心的两侧,保持相等的距离。添加一个维度的话,将一组图像元素围绕中心等距安排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第二种视觉平衡处理的是不相等的重量和张力,而这样的平衡能够使影像更加生动活泼。在秤上,大的物体可以与小物体达成平衡,只要小物体离支点足够远。相似地,小图像元素可以顺利地平衡一个主要元素,只要它摆放在靠近画框边缘的地方。相互制衡正是绝大多数平衡的实现机制,这当然也是一种对比。



静态平衡与不平衡
      使用秤来类比,想象一张照片在中心点平衡了。在这张尼泊尔 Swayambunath 佛塔的眼睛近摄照片中,简单布局是对称的,因此正好在支点平衡,两边的力均匀平稳。但是,如果我们移走一个元素,这里为了练习用数码作了处理,重力的视觉中心偏移到了左边,平衡被打破。自然的倾向将把视线移到左边。



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处理的是两个不相等的主体或者区域。就像小砝码只要放得远离支点就可以与大砝码达成平衡,影像中的大小元素只需要在画框中仔细布局也可以达成平衡。这里要注意右上角的内容—汉字—提升了它的视觉重要性。

左右对称
      就像这条从前方观察的希腊渔船那样,有些类型的主体天然地沿某条轴线对称,建筑经常属于这一类型,很多生物从正面观察(比如人类的脸)也是这样。对于对称构图来说,精确特别重要,因为即使最微小的偏差也会立即显露出来,而且看起来像个失误。
动态张力
      将动态张力引入照片来吸引注意力看起来很容易也立竿见影,因此有必要谨慎些。就像在单张照片中使用浓烈、醒目的色彩效果很明显,但是反复使用就可能变得矫揉造作,同样地,这种激活照片的方法也可能很快变得乏味。同其他第一印象强烈而显而易见的设计技巧一样,它缺乏持久力,其效果通常很快就消耗殆尽,于是眼睛转移到下一张照片了。
      然而,取得动态张力的技巧相当直接,就像这里的例子所示。虽然不能简化成一个公式,理想的组合是一组向不同方向斜线、相反的线条、任何引导眼睛走出画面的结构手段,最好是相反方向的。但要避免使用比如封闭的圆形结构,可以使用比如具有强烈影响的旁观者、视线等。



橡树巷庄园



      分开的线条和趋向是动态张力的关键。这里,大树的分叉及其强壮弯曲的阴影有很强烈的外趋向,被 20mm(等效焦距)广角镜头夸张地表现出来。建筑的变形和位置使它看起来在向左移出画框



棉花堆



      两位苏丹妇女在喀土穆南部熟练而优雅地整理、踩踏刚采摘的棉花。广角镜头夸大了画框边缘附近影像的几何变形,从一组连续拍摄的照片中挑选出来的这张作品最具有力量和动感—线条和手势将注意力同时往左右两边拉扯      十二、黄金分割构图


Moment 作者:黑色幽默


      在你的画面中,起着最主导的地位的是什么?没错就是构图!直接关系着作品呈现出来效果的主要因素。撇开模特的情绪表情不说,光线不好可以用后期,色彩不好可以转黑白,调色调,但是构图不理想,那就只能说抱歉了,拍回来,也是占内存。而本教程主要为了告诉你一种在你以后拍摄任何题材都能用得上的构图手法,学会这一招,你也可以牛气哄哄的和别人说:“我这片子,用的就是黄金分割构图法。”
      我们平时面对拍摄主体,啪,就是一个大头放在正中央!这样的构图确实饱满震撼,但是看多了也就免疫了,觉得呆板缺乏新意,而黄金分割构图法正是为了避免画面的平淡,左右对称,无疑是拍摄有意境有灵气的片子必备的“武功”秘笈。
      为了各位读者比较直观的理解,我们先用三三法则以及图例来分析怎么样运用黄金分割法来拍摄图片,而如果你想了解黄金分割法的具体原理,请翻阅到本专题的最后一页会有相关介绍。
      其实说起来非常的简单,无论你是横构图还是竖构图,只要将你的画面横竖分别平均的用两条线画下来,这四条线交接的点大概的位置就是我们所说的黄金分割点,而你要做的,更简单,就是将你要表现的物体,置于交接的四个点的其中一个点就可以了。



      “黄金分割”是一种由古希腊人发明的几何学公式,遵循这一规则的构图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的。多年来很多艺术家,学者都是根据这一伟大规则,创作了一幅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当然我们的摄影师也不例外,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运用了黄金分割构图的优秀作品解析,让大家加深对这一规则的理解。请点击下一页。

Missing someone 作者:Vision.Q


      上图主要表现模特的脸部,作者将这一部分置于左上的黄金点使得观众的视觉自然而然的凝聚到人物脸部。大量画面中的留空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在这里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拍摄人物运用这类构图手法,模特的视觉最好望向留空的位置,平衡整幅画面。

别处的忧伤 作者:九月

      同样作者故意的留空,给画面添加了剧情感,仿佛画面中的女孩儿,正在等待某个迟到的男孩。
      以上是关于人像拍摄中,黄金分割作品的应用,在风光生态作品中,这类构图方式将赋予他们新的意境,请点击下一页。

黄金海岸 作者:红魔曼联


      风光片中,运用好黄金分割构图,也可以为你的画面加色不少。试想,如同上图,如果将两个人物置于中间,海水沙滩对半分开,画面就会显得直接,对称,缺乏想象空间。所以作者将人物置于画面的右切割点,表现了大面积的海水令人仿佛听到了海潮声,海风呼呼的吹,男女主人翁携手漫步其中,浪漫温馨。同样主体还是第一个抓住你的视觉的,然而意境却大不相同。

夏蛙 作者:豹子头


      黄金分割构图法,同样也能为你的片子加入拟人化的效果,单纯的记录影像,现在连教科书都不这么做了,为你拍摄的小生物注入表情和思想,带来的乐趣更加大。如上图的青蛙,机灵可爱,置于画面右方,左边空置的大面积为画面留下了悬念“这八卦的小家伙,到底在关注什么。看得眼睛都快掉出来了。”
      讲了这么多关于不同题材黄金分割构图法的意境表现,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这一理论到底是从何而来。适用于有探索精神一类人士。
黄金分割线构图



      如图1:“黄金分割”公式可以从一个正方形来推导,将正方形底边分成二等分,取中点X,以X为圆心,线段XY为半径作圆,其与底边直线的交点为Z点,这样将正方形延伸为一个比率为5︰8的矩形,(Y’点即为“黄金分割点”), A︰C = B︰A = 5︰8。幸运的是,35MM胶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这种5︰8的比率(24︰36 = 5︰7.5)



      如图2:通过上述推导我们得到了一个被认为很完美的矩形,连接该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对角线,然后从右上角向Y’点(黄金分割点,见图A)作一线段交于对角线,这样就把矩形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现在,在理论上已经完成了黄金分割,下一步就可以将你所要拍摄的景物大致按照这三个区域去安排,也可以将示意图翻转180度或旋转90度来进行对照。
      感谢POCOer:黑色幽默(对本专题内容的指点与支持)     十三、解释常用的三种测光模式


解测光的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动测光系统。简言之,有了光圈和快门的相机,具有控制入光量的能力。可是到底要进来多少“光”,才不会 Under 或Over曝光标准呢?过去在电子摄影科技尚未起步的阶段,相机的光圈和快门端赖使用者手动调整,类似现今“M”全手动模式。摄影师要想获得准确的主体光线,必须使用手提的测光表,量测光线以期达到准确的曝光效果。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傻瓜相机、数码相机,甚至高阶的单眼相机皆以具有CPU 运算能力的测光技术,应用在现代机身上,使其对焦更快,测光更准,操作也更人性化。
   
      TTL测光
      在规格表上常见的一个名词“TTL测光”?这是一种以经过镜头的测光方式(英文:Through The Lens)量测光线的方法,简称为TTL测光。这项技术发展于1964年,主要的目的是在取代测光表这一类需要外带的测光工具。在摄影时,使用者半按快门之后,激活TTL 测光机制,光线先经过镜头的折射,进入机身内的测光感应器,这个有点类似今日 CCD 感光器的原件,会将光讯号转成电子讯号,交于CPU运算之后得出适当的光圈和快门值。TTL测光的最大好处就是,所测得的光量,就是标准底片曝光量,特别适用于习惯在镜头前加装滤境,或是使用大型蛇腹相机等,透过TTL 就不需要再增减曝光补偿,直接按下快门拍照。
   
      一般来说,以下的三种测光模式比较常用:
      1、多区域测光 (评价测光)
      这种测光模式也称“智能化”测光,是一种高级的测光方式。不同厂家生产的相机所使用的模式名称可能有所不同,尼康在其高端数码相机中,将这一测光模式称之 为矩阵测光,而佳能则叫做256区多区评估测光,柯尼卡美能达的则被改为蜂窝式测光等等,无论叫什么名称,其原理都是一样的,即测光系统将取景画面分成若 干区域(不同的相机划分的形状、方式不同),分别设置测光元件进行测量,然后通过相机内的微电脑对各个区域的测光信息进行运算、比较,并参照被摄主体的位 置,推测出被摄体的受光状态,从而决定每个区域的测光加权比重,全部衡量后,计算出合适的曝光值。它能够使相机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都取得较好的自动曝光系统。




      这种模式适合用于拍摄风景、团体照片等,实际上也是众多业余,甚至是专业摄影师于平时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模式,特别是在拍摄顺光、前侧光,或者大面积亮度均匀的场景时最为有效。
      事实上,无论采用那种测光方式,都是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的。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要拍摄的是什么,只要抓住了自己需要拍摄的主体,测光、构图以及最终如何设定光圈和快门组合也就变的简单起来了。
2、点测光
      点测光是一种更加精确的测光模式,它的测光大约只测画面中之2%~3%的面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它基本上不受测光区域外其它景物亮度的影响,因此 可确保摄影者完全按照自己选择的某个具代表性的“点”来测光曝光,能满足严格的曝光要求。同时也可以利用点测光的这一特点,很方便地对各个区域进行检测。



      要用好“点测光”模式,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摄影者得知道被摄对象中什么位置是适合选为“点”而且作为测光标准。一般在对主体与背景反差亮度特别大的对象 拍摄时使用,如舞台摄影中常常有追光灯打在演员身上,而背景几乎一片漆黑,如果不用点测光必定出现主体曝光过度。再如拍摄日出日落场景,也需要摄影者针对 天空实际亮度选择某一个标准区域来还原自己希望的亮度,同样要依赖点测光才比较可靠。另外像逆光摄影、空中摄影、拍摄跳伞等场景,采用点测光模式也比较合适。

3、中央重点测光
      中央重点测光主要是测量取景屏画面中央长方形或圆形(椭圆形)范围内的亮度,画面其它区域则给以平均测光。由于是依据画面中央最重要主体的光亮度来读取合 适的曝光值,这种模式比平均测光要更精准些。因为一般摄影者在拍摄时常常会将主体安排在画面中间,该模式针对此特点,从整个画面测量亮度,但将测量重点放 在位于取景器中央的一块区域,以中间为主,同时适当兼顾周围环境亮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中央重点测光模式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测光方式,几乎在所有的题材中都适用,采用此种测光模式来测光拍摄,基本上都可确保万无一失。总体来说,那些既需表现主体,同时又需兼顾整体曝光量的内容,就需要选择偏重中央平均测光系统。
最后再讲讲测光的原理
      测光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假设所测光区域的反光率均为18%来给出光圈快门组合参数。“18%”这个数值来源是根据自然景物中中间调(灰色调)的反光表现而定,一般白色表面可以反射近90%的光线。标准灰卡是一张(8X10英吋)的卡片,将这张灰卡放置于主景同一测光处,则所得之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就是18%,之后按相机测光所给出的光圈快门组合去拍摄,得到的照片就会是准确之曝光。但是如果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大于18%,例如对着一张白纸测光,按相机自动测光所给出的光圈快门组合去拍摄,得到的照片会是Under的情形,白纸会被在照片上看来是灰纸。所以,拍摄反光率大于18%的场景,需要增加 EV 曝光补偿值。同理,如果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低于18%,例如对着一张黑纸测光,则得到的照片将会是OVER,黑纸也会被拍成灰纸(深灰)。所以,拍摄反光率低于18%的场景,需要减少曝光。不过,现实的测光情况就没有那么单纯,复杂的自然界光影,光线和色彩等,往往会干扰测光的准确性。甚至,什么时候选择中央重点、点和区域测光?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曝光补偿?补偿多少?到最后都要依靠拍摄者自己去累积经验来判断。掌握测光基本原理和所用相机测光模式的区域范围、透过比较了解和实际操作对主景的拍摄比较能准确判断。       
【摄影系列专题一】数码相机入门篇二 【摄影系列专题一】数码相机入门篇一 数码摄影入门系列(一)数码图像的文件格式 - 数码相机综合讨论区 - 搜狐数码公社 [摄影知识专题]一、数码相机摄影技巧,第1页 数码相机摄影技巧入门 数码摄影入门) - 【数码相机】 [摄影知识专题]一、数码相机摄影技巧,第1页 - SOHU社区 数码摄影入门与提高十篇【数码相机】 数码摄影入门与提高十篇(推荐) - 【数码相机】 数码摄影入门与提高十篇(推荐) - 【数码相机】,, 数码摄影入门与提高十篇2- 【数码相机】 数码摄影入门与提高十篇(推荐), - 【数码相机】 数码摄影入门与提高十篇() - 【数码相机】 摄影入门系列--如何使用手动相机之M挡快速入门!-世纪开元网上冲印数码资讯-数码相机资讯-... 菜鸟必读 数码相机摄影技巧入门 数码摄影入门与提高十篇(推荐) - 【数码相机】kh 数码摄影入门与提高十篇(推荐) - 【数码相机】1 HHH数码摄影入门与提高十篇(推荐) - 【数码相机】 数码摄影入门与提高十篇(推荐) - 【数码相机】0 数码摄影入门与提高十篇(推荐) - 【数码相机】人体日 数码摄影入门与提高十篇(推荐) - 【数码相机】2 数码相机摄影技巧之二(转) 数码相机入门 单反数码相机入门基础(基本知识大全) - 摄影、自拍、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