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游击战十六字原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4:50:37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人埃德加·斯诺访问中国,他对毛泽东说,美国总统肯尼迪也在看毛泽东的军事著作。毛泽东听到此事后,笑了,他答道:肯尼迪 “看我写的军事著作,这有可能是真的”。
这的确是真的。肯尼迪到乡间度周末,也不忘了要带上毛泽东的著作。毛泽东的名言:“游击队必须活动于人民之中,犹如鱼游于水中一样”,更成了他的口头禅。
毛泽东,这位崛起于东方的军事伟人,不仅翻天覆地般改变了中国历史,也用自己独创的游击战争理论为世界军事理论宝库增添了闪光的一章。他的理论,诞生在中国,却冲破了时空限制,影响着世界!
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交界,高山密林,地势险要。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剩余部队来到罗霄山脉中段的这个地方。
初上井冈山,这支队伍只几百人,这就是最初的“星星之火”。
教科书上正规作战的战略战术,显然用不上。毛泽东独辟蹊径,采取以宁冈为中心的“打圈子”战术。
陈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毛泽东的打圈子战术,就是以根据地为中心,强敌来了,先领他转圈,等他转晕了,暴露出弱点,就抓准狠打。转圈是手段,消灭敌人是目的。打就要有收获,既消灭敌人,又有缴获。
“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是当地山林武装的统军经验。毛泽东却说:我们“不仅会打圈,更要会打仗”。毛泽东指挥部队以宁冈为中心,四处游击,平均九天一战,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
1928年1月,江西国民党军第27师对井冈山发动第一次“进剿”。在遂川的一个会场,毛泽东再将“打圈子”战术深化一步,提出了“敌来我去、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原则。
在随后的战斗中,毛泽东将这12个字化作具体的作战行动,指挥部队避实击虚,连续粉碎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进剿”和“会剿”,建立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游击战锤炼出红军独特的战略战术,也让初掌帅印的毛泽东参透了游击战争的奥秘,并形成了迥异于任何军队的兵法要髓。在总结红军游击战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朱德将游击战的作战原则进一步概括为著名的“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寿晓松(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研究员)毛泽东自己说:十六字诀,是带有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它把进与退、走和打、防御与进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消灭敌人、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有效方法。尔后红军的全部作战原则,乃至于人民军队的全部作战原则,都是由此发展出来的。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都是走州过府,流动作战,最终难成气候。对此,精通历史的毛泽东当然心知肚明。他要创立红军游击战争的新内涵,这就是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将游击战争与根据地建设合二为一,将游击战争的基石奠定在红色根据地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以此扩大苏区,壮大军队。
刚上井冈山,毛泽东就着力恢复遭到破坏的地方党组织,强调红军有三大任务: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做群众工作。
周继强(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自古以来,军队的任务就是打仗,吃粮当兵,天经地义。而毛泽东的部队,不但要打仗,还要做群众工作,这是开天辟地第一遭。毛泽东强调:“游击战争一刻不能离开民众,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毛泽东套用唐人名句来比喻根据地建设与红军发展的关系。他说:“人不能老是走着,老站着,也得有坐下来的时候。”他将根据地比作红军的靠山,比作红军坐下来依靠的屁股。后来毛泽东把根据地与游击战争的关系定义为:根据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
井冈山根据地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规模,工农革命军有了展开游击战争的深厚群众基础,如同鱼儿畅游于水中,不仅能灵活自如地打击敌人,更可壮大自己,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地位。
为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会剿”和解决根据地经济困难,毛泽东作出了“攻势的防御”方针。1929年1月,红4军向赣南、闽西出击。部队刚到达赣南的东固,国民党军就跟踪而来。这里没有同井冈山一样的根据地,红军没有依靠,怎么打游击?
他还是采取了“打圈子”的战术,但这次不是以固定根据地为中心的“打圈子”,而是盘旋式的“打圈子”,指挥红4军两入闽西,三打龙岩,在赣南、闽西广阔的地域中,实施变定不居的游击战。红军既可机动打仗,又能经常开展群众工作。
陈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盘旋式打圈子的战术,是在强敌跟追而根据地还没有完全巩固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身轻便灵活的优长,在一定区域内与敌人盘旋,同时又能反复做固定地区的群众工作。这种变定不居的游击战,既能拖垮、拉散敌军,又能组织发动群众,最终消灭敌人。
在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再次将红军的三大任务具体化,提出了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原则。他诙谐地用渔民撒网来形容这一原则:“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发动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聚分结合,循环反复,游击作战与发动群众融为一体。
在赣南、闽西的苍山沃土上,毛泽东游击战争战略战术基本形成。总的指导原则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避免硬仗,以孤立分散之敌和战斗较弱的地方部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袭击为主要战斗方式,速战速决;在强敌跟追下,采取盘旋式打圈子方法。
毛泽东自豪地说:“我们三年来从斗争中所得的战术,真是和古今中外的战术都不同。用我们的战术,群众斗争的发动是一天比一天扩大的,任何强大的敌人是奈何我们不得的。”
蒋介石哀叹道:“剿匪之难,甚于大战。盖彼利用地形之熟识、与民众之协同,避实就虚,随心所欲;而官兵则来往追逐,疲于奔命矣”。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外战争史上首次将游击战争提升到了战略地位,主导全国军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游击战争。
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毛泽东指出:弱小的“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正面战场,国民党军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八路军则依托山西境内的山岳地带,以游击战打出了神威。
随后,毛泽东指挥八路军、新四军敌进我进,在华北、华中开辟敌后战场,实行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
黄迎旭(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一般的游击战,主要是作为正规战的辅助方式,在战役、战斗中直接配合正规军作战。但毛泽东的敌进我进方针则不同,它使游击战争不再主要是在内线作战中从属于正规战,而是在外线实施大规模独立作战,在战略上与内线作战的正规军进行配合。游击战争由此被真正提升到了战略地位。这既是抗日游击战争的一大特点,也是毛泽东对游击战争理论的一大创新。
于是,在中国战场上,出现了一幕战争奇观:在正面战场上,战略上处于内线作战的国民党军在防御作战中节节失利,而在敌后战场上,战略上处于外线作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则在进攻作战中迅速推进,放手开辟抗日根据地,开辟出广阔的敌后战场。
这一时期,毛泽东所发表的一系列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理论著作,成了世界军事理论宝库中的经典。
姚有志(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原部长、博士生导师)毛泽东在这一时期,连续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对游击战争的地位、作用和战略、战术做了精辟的论述。谈到战略,概括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方针,就是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他要求游击战一定要具备进攻性、计划性、主动性、灵活性、速决性和分散性的特点,从而构建了游击战争的完整理论体系。
毛泽东不仅是大战略家,也是精于战术研究的大家。他对游击战的战术更是深入总结,自成一家。
1938年1月,毛泽东把他在中央苏区写的小册子《游击战争》抽出部分内容进行修改,题为《论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袭击》。他对游击队的任务、编成和发展,游击战的基本战术作了详细论述,毛泽东把自己的游击战制胜秘诀毫无保留地全都抖搂出来,我军和国民党部队都能看到,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游击战术指南。
傅立群(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博士生导师)毛泽东将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归纳为袭击,引申出十二条袭击战术的要领,十八条袭击行动之敌的方法。他特别强调,游击战取得最大胜利的时机,是袭击行动中的敌人,这种袭击分作对预期遭遇之敌的伏击和对不预期遭遇之敌的急袭两种形式。虽然仅仅是一篇文章,却集中了毛泽东游击战的战术精华。
动员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就形成了广泛的、分散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这是毛泽东克敌制胜的法宝。敌人学不来,也防不住。
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平原地区的村乡联防战,河湖港汊的水上游击战,铁路沿线的铁道游击战,沿海地区的海上游击战,还有专门破坏敌军交通、通信设施的破袭战,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日军陷入了游击战争的火阵之中,如一头蛮牛,四处乱撞,最终无法逃脱被烈火吞噬的命运。
支绍曾(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博士生导师)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史上,人民群众抵御侵略者的英勇行动层出不穷,但基本都是一种自发的行为,统治者不敢动员群众,也不会组织群众,生怕群众的动员最终将动摇其统治。因而这些抵抗尽管展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却对战争的结局难以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抗日战争则不同,中国共产党不但放手发动群众,而且将群众的抵抗行动变为有组织的游击战争,形成规模空前的人民战争。敢于动员群众,又善于组织群众,这是毛泽东游击战争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创举。
全国抗战八年,毛泽东领导敌后军民与日伪军作战万余次,歼灭日军万余人,歼灭伪军万余人,解放国土近100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亿,解放区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游击战争显示了空前的威力,毛泽东称之为“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毛泽东所指挥的游击战争,如疾风流水,似狂涛巨浪。中国革命战争在他亲自指挥的游击战争中扬帆起航,又在他运筹调度的游击战争中破浪前进。游击战争点燃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星星之火,也汇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他因此被举世公认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游击战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