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中国:藏水北调全景概览(附线路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7:37:00
真正的西部大开发应开发哪里?应从啥开始着手开发?

  我认为,真正的西部大开发,就是开发塔里木、柴达木、准葛尔三大盆地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毛乌素和浑善达克四大沙漠;开发这七大沙漠戈壁,应从水、电开始着手;一句话,就是:搞南水北调、藏水北调!

  这七处沙漠戈壁都是一马平川,都是宝地啊!只要有水,都能成为塞外江南!只要有水,每个地方建一个国家都是够的!日本有这样的好地方吗?以色列比其中哪个大?光一个巴丹吉林沙漠,只要水够,容下2亿人都没问题,塔里木盆地起码能容4~5亿人。中国人可别守着宝地不当宝啊!

  当调水经过柴达木时,可以大幅扩大盆内湖泊水面;在阿尔金山脚下,还将形成一个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库容600亿以上的大湖;

  当调水1000亿进塔里木后,大量的水流终将汇入罗布泊,古泊将很快重现生机、并扩大为海。

  到那时,罗布泊就该叫“罗布海”,塔里木将遍地是绿洲了!

  以下是本人对大量资料综合整理、周密计算、反复推敲后成文的,并附有调水线路图。虽不是我首创,可也不算转帖。转此贴者,须注明原编创者——太空激光,呵呵~~

  一、藏水北调线路图说明:

  1、红线:南水北调调水线路图,共五条线路。除东线工程为提水外,其余各线全部为自流。另附有东北水系向南的调水线。

  2、蓝线:与南水北调调水线配套的输水干渠。除向毛乌素沙地和浑善达克沙漠为提水灌渠外,其余全部为自流干渠。

  3、沿线有大中型水库和水电站,图中不便标出。

  4、藏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大西线),分别有高、中、低三种海拔线路方案。输水目的地主要是四大沙漠和两大沙地。全部调水干线和输水渠网的工程总造价在6万亿以上。三条调水线路及配套输水渠网的建设工期,如分先后依次实施,从2050年算起历时约30年。 



  以下主要介绍大西线的三条调水线路及其配套的“输水主干渠网”:

  二、大西线三条线路详解:

  ①高海拔调水线(张世禧隧道):

  即藏西高原引水隧道。隧道入口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谢通门大坝,海拔高4350米,隧道出口位于喀拉米兰山口,海拔约4000米,出入口有效落差350米。隧道出口水电站装机330万千瓦。

       全线每隔40公里打竖井一座,竖井深在350米至400米之间,20座竖井各自向两边反向开挖。全线并行三条隧道,第一条随道的每段打通后,可横向开挖并转移设备,紧接着同时开挖另外两条隧道。全线总长约780公里年、调水总量300亿立方米。

  从隧道出口下到盆地,有效落差约应不低于2700米(实际落差应有2750米以上),可利用隧道出口下游的输水河渠,建几座大型梯级水电站,总装机2500万千万(加出口电站共2800多万千瓦)。河渠大坝、发电站、调水隧道线同步施工,总工期8年,总投资4000亿元人民币。该工程年发电不少于2000亿度、年电费总收入约700多亿元,仅靠电费收入,约7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②中海拔调水线(袁嘉祖郭开线):

  在雅江桑日处(朔马滩?海拔3490米)筑坝(海拔3588米)引水,经怒江、谰沧江、通天河、雅砻江等江河上游,沿途筑10座高坝截水,在海拔约3300米处出隧道而入黄河(原意是在贾曲河口3340米处入黄河,本文改为:隧道加长,使出口在黄河下游3300处);此线调水全程约 1800公里(直线距离约800公里),开挖隧道7座(含桃河分流隧道),隧道长度共70~100公里。总调水量近1200亿立方米、全程自流。沿线可利用有效落差280米,建7~8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不少于2000万千瓦(不含各江河壅水坝下泄水流的发电)。

  再在黄河干流海拔3300米以下、龙羊峡水库(坝顶高程2600米)以上,建3~5座大型梯级水库电站,装机1100万千瓦。

  另在3300米高程以下的第一座梯级水库(水位高程约3280米)内、在海拔3200~3250米的河岸边坡处,向东西两个方向各打分流隧道(西向分流700亿立方米输入柴达木盆地,在此不提),东向分流入桃河,隧道出口处高程2700米,水头落差近600米;再下泄到入黄口处的刘家峡水库大坝(坝顶高程1735米),还有落差近1000米。在分流线路上,总的有效落差不低于1500米,可同时建造几座大型梯级水库,共装机1400 万千瓦。

  全部电站总共装机4500万千瓦、年发电量(不含下游已建电站加力部分)3000多亿度、年电费收入1000多亿。全部工程坝、站、洞线同步建设,总工期8年,总投资6000亿。主要靠电费收入(不含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等电站因水量增加而增收的部分)约7年就收回全部投资。 



  ③低海拔调水线:

  即翁定线加西沿线——从雅江大拐弯处(河床海拔2880米)筑坝(坝顶高程海拔3000米以上)引水过怒谰两江后(海拔2500米)入金沙江,接翁定线。

  翁定线,即翁水河口(海拔2300米)沿等高线附近(逐渐有所倾斜)、过川西诸河流,到甘肃定西(海拔约1400米)入黄河。进定西前,还有一支线入渭河济关中。

  低海拔调水全线3600多公里,沿线年截调水量约2000亿立方米,建10座大型壅水坝,利用沿线约1500多米的有效落差,建大中型水电站10余座,共装机3000万千瓦以上(不含各江河壅水坝下泻水流的发电),年发电量不少于2000亿度,年电费收入不少于700个亿。

  在雅江大拐弯上游的派乡河段,其与墨脱背崩处(海拔630米)之间的有效落差不低于2300米(直线距离40公里),可打洞引水发电,总装机4000万千瓦(也可分两个梯级建设、相当于两个三峡电站装机容量,但发电量不如)。如下泄水流(即非调水流)按年600亿立方算(雅江大拐处常年径流量1600多亿立方米),年发电量可达3200亿度、年电费收入不少于1000亿。

  全部工程坝、站、洞线同步建设,总工期8~10年,总投资约10000个亿。仅靠电费收入7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延伸阅读:

  藏水北调的战略目标

  目前西线调水工程设计方案繁多,立意各有侧重,需要在水文气象、地理气候、环境生态、工程建筑、经济社会等多学科多领域开展广泛合作,统筹各项资源,组织力量开发出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模拟系统,实施调水工程建设前期的仿真试验,通过深入科学论证,筛选优化整合出一套符合国情较为完美的方案来,通过系统设计,分布实施,在未来若干年里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成为造福千年,连接各族人民的团结纽带,符合中华民族的最大利益。

  (一)、生态建设优先 水资源集中储备 减少外流内耗

  将西线调水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确立为恢复扩展北方干旱地区湿地面积,强化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储备,修复三江源及周边区域生态;实施藏南谷地水汽通道建设,提升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降水条件,对峡谷未来可能再次出现的冰川/泥石流堰塞湖形成实施提前人工干预,化解区域地质灾害,关切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群众生活,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关注到雅江下游邻国人民的利益,合理调水。走生态为主、储备为先、化害为利的治水之路符合国情,切合联合国饮用水安全千年发展目标。 




  对于跨区域、高投入调来的珍贵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施以“内流为主,外流为辅”的生态补偿、水系优化战略,采取超大容量集中蓄存与人工增雨相结合的治水模式,从制度、编制上强化人工降雨队伍常备化的建设,充分利用好藏水北调创造的历史契机,积极从事环境生态、水文气候等交叉学科研究,通过多年运行实践,探寻并确立符合大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生态建设所需要的合理优化的湿地覆盖面积。

  建立并实行长效管理机制,从大尺度上掌握区域水量消耗与补给的总体平衡,将内陆湖储备水总量始终控制、保持在一定的浮动范围,使之成为西北国土资源永久的组成元素,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优化区域气候条件,并通过区域大气循环来获得相当一部分的地区工农业发展用水,大规模调水的集中储蓄可以发挥其对环境气候影响的最大作用力,大范围降水改善了地区水量分布,也使得内陆盆地地下水水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做到了有备无患,地表径流的增加还会发育形成一些新的河道,大面积降水的洗刷、新增河道及必要的人工排水系统的搬运作用还可以缓解、消除目前干旱地区因单纯使用地下水灌溉带来的土地次生盐碱化的严重问题。

  供水系统尽可能地利用各地方现有的渠网、机井等水利设施供水,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发展,可减少后调水时期突增的大面积高密度引水渠网建设投入和社会管理成本。不能将珍贵的水资源实行区域瓜分、用于无限度的城市化扩张。

  无论自然生态还是社会人文生态环境的变化都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西部开发需要有序的进行,急剧的改变必将打破原有的平衡,产生剧烈的冲突;盲目扩张导致经济发展短期内既形成对调水环境的过分依赖,也会徒增国家发展风险。建立在调水渠线上的繁荣,一旦出现供水异常,就会出现混乱,如果全球变暖趋势难以逆转,出现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又将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无论是古西域楼兰、精绝还是西夏黑城的兴衰无不于水源的消逝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柴达木盆地古人类活动遗迹的考古发现也都证明了气候变化、水源地的改变对文明延续起着决定性影响。高原隧道调水工程将着眼点首先放在生态环境建设,恢复西部地区历史上最好时期故有的生态环境,修复优化现有的生态系统,通过改造环境实现水资源利用良性循环,完成历史的延续。

  西线调水前期建设规模量力而行,增加相当于一条黄河的调水量就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应给后人留下继续发挥的创业空间;就以目前的国力考量,也应有足够的实力去实施该项工程;若将今后计划修建数以万计摩天大楼的资金分期投入于西部调水工程建设,将实行多年的东部各省西部地区对口帮扶转变为以支持水/电核心产业发展为重点的投资造血模式,更不会对中央财政造成太大的压力;6000亿就足以平衡东西部发展条件,为将来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经历了调整期之后,国家建设将会迎来一个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全新时代。

  (二)、与邻争水的命题不存在

  从长期发展来看,每年数百亿立方的调水大部分作为内流储存在内陆地区,年复一年地积蓄,要不了多久就会由量变产生质变,必将对干旱少雨的西北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柴达木盆地及周边地区自然降水量逐年增多,对新疆腹地、蒙古高原、川西北、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整体改善。

  山地冰川会得到修复,藏东南诸河曲可调水量将会逐年增多,丰水期水量将更为可观。届时通过修建必要的辅助设施,利用隧道斜井、竖井引水,增加北上的调水量,未来引水隧道过流量的提高可通过增加输水管道或增压来实现,彻底改变我国北方水资源紧张,生态恶化难以扭转的困局。

  只要将这些水资源合理利用,西北水资源储备具备一定的规模,达到一种平衡,实现风调雨顺,未来每年对调水量的需求也会相应减少,藏水北调的管理最终甚至会发展转化为季节性、间歇式调水的趋势,也就更不存在与南亚邻国争水的问题了;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加速,水量增加,雅鲁藏布年径流量超过1654亿立方;南亚地区发生强降雨、洪涝灾害几率也在增大,如遇异常,雅江干流水库群将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启动国际合作应急机制,科学调控,积极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