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中国如何实现“大国大外交”——【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13:55

新媒:中国如何实现“大国大外交”

更新时间:2010-10-27 13:37:13 点击数:3248 文字大小:大中小-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26日文章】题:中国实现“大国大外交”几个条件(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当出现的“大外交”格局并没有出现,外交各个方面都在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人们常说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中国如果要实现“大外交”,就必须具备一些内部条件。内部条件包括方方面面,但就中国目前的情势来说,如下几方面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就是外交战线的建设。大外交需要一个强势外交战线。在国际政治中,尽管外交很重要,但很多问题往往并非外交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这些问题经常远远超出职业外交家的领域和能力,需要政治家并且是具有国际视野的政治人物来搞外交。这方面中国还不到位。


  与之相关的是外交资源的整合问题。中国各方面的外交资源都在增加,但没有整合机制。比如说外交、商务和国家安全部门之间没有有效的协调。本来应当是国家利益优于部门利益,但因为协调机制的缺失,结果就是部门利益优于国家利益。稀土的出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没有协调管理,不仅导致国家战略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为严重的是,自己的资源,但话语权好像在他国手中。这和中国进口澳大利亚铁矿石的情形形成了多么大的对比!


  大国大外交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外交是考量一个社会是否理性的最好案例。很显然,中国社会的一些人仍然缺乏理性。一旦某一个事件发生,一些人就会喜怒哀乐,无穷发泄。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仍然缺乏理性民族主义,但有太多的义和团主义,动不动就要打打杀杀。这里就要反思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非常重要,它意在培养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和国家利益感。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严重缺陷,它激发出了人们对国家的热情和激情,但并没有促使人们对国家利益和追求国家利益的方法进行理性思考。民族主义的确崛起了,但理性还是缺失。民族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把国家利益最大化,但仍然处于一种情绪化层面的中国民族主义,往往使得国家很难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在一些场合反而是国家利益的最小化。随着社会的开放,中国社会对外交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反思教育和理性精神的培养,越来越成为中国大外交的一个社会条件。


  那么,公共外交呢?公共外交在中国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的确,中国外交如果仅仅靠领导人或者职业外交家,很难全面 “走出去”,公共外交可以成为 “大外交”格局的一部分。公共外交的设想很不错,但在实施过程中有太多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说是为了公共外交,倒不如说是各方为了分割一块巨大的经济利益。无论是媒体还是教育机构,公共外交的设计很差,野心过大,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