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防风险 省农信社不良贷款率降至0.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9:31:36
科技创新防风险 省农信社不良贷款率降至0.6% 2010年11月09日09:25
  0.6%,这是海南农信社改革3年多以来的新增贷款不良率;68%,这是改革以前发放贷款的不良率。
  
  从68%到0.6%的“跳水”充分体现出海南农信社改革前后的巨大变化。海南农信人说,变化来自于体制机制的根本性改变,变化的核心是风险控制,而将这一切从纸上的条文变为现实的则是不断创新的科技管理手段所提供的支持与保障。
  
   “现在,新的综合业务系统在信贷风险管理的很多方面都实现了自动化。”省农信联社科技处处长吴敏说,这不仅仅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效率,更是给信贷风险装上了一把“自动锁”,将风险牢牢锁定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自动化改变风险管理面貌
  
   7日,省农信联社小额信贷总部的小额信贷技术员姚淑华在拜访客户的一天奔波之后回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录农信社综合业务系统。这已经成为农信社所有信贷人员的一个习惯。
  
  指着系统自动生成的贷款发放、存量、回收、拖欠和结清4个清单,姚淑华说,所有她管理的贷款信息全都一目了然,谁该还多少钱、谁有拖欠、谁下个月有可能拖欠等等都能知道,信贷员就可以集中力量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开展工作,管理风险很方便。
  
  但就在3年多以前,农信社的信贷风险管理还完全是另一种面貌。
  
  在农信社工作了12年的老员工陈昌瑞告诉记者,农信社改革以前,电脑仅是辅助手段,记账、信息报送等都是以手工为主,管理信贷风险主要依靠下级层层上报数据,管理难、检查难、漏洞多。比如高危交易上级难以发现和监管;又比如各网点客户信息不共享,无法控制一人在多个网点贷款等等。
  
  省农信联社新闻发言人陈奎明表示,农信社改革后出台的一系列风险控制机制,如“鱼咬尾”、“三包四挂”、交叉授权和远程授权、信贷奖惩等都通过系统自动计算、监控和预警,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信贷业务的自动化,全面避免了手工操作可能的风险和漏洞。“这就像用一把高科技的新锁换掉坏了的旧锁,风险这个大门才能把住,改革才能前进。”他如是说。
  
   严控新增不良贷款率
  
  记者见到海口城郊农信联社小额信贷部副队长许志芳的时候,她正分析着综合业务系统上本月还款账户的信息,将有拖欠风险的用红色字体标示出来,在系统里制作成表格,发给负责的信贷员注意。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许志芳说,有了系统的帮助,他们不再将精力平分到每一个贷款户,而是全力做好拖欠和不良贷款的还款工作。因为在农信社,每一个信贷员和管理者的权限、薪酬并不是固定的,而是由系统根据不良贷款的情况动态地计算并授权。
  
  据介绍,不仅仅是收入会受到不良贷款的影响,系统还会根据网点贷款质量和个人的贷款质量,动态控制其放款权限和贷款额度,如果贷款超过指标,则停止放贷权限,只能加强清收,提高贷款质量到符合要求,则系统又自动允许发放贷款。
  
   “不良率达到2%,系统就实行一键锁定。”吴敏说:“如果省联社成立以后发放的贷款不良率超过2%,系统自动取消放贷权限,只能进行清收工作。如果个人放贷不良率达2%,这个人就不能放贷;一个网点不良率达2%,这个网点就不能放贷;一个市县联社达2%,这个市县都不能放贷;全省全辖达2%,全省都不能放贷。所以从理论上说,农信社的新增不良率不可能超过2%。”
  
   将定价权交给农民
  
  看到许志芳的团队的10月份还贷清单,记者吃了一惊:1200多笔存量小额贷款,总计3200万元,居然只有两笔未按时还息,欠款不过数百元。而她的团队所负责的区域,是在10月份袭击海南的两轮强降雨中受灾最严重地区之一的海口市琼山区。
  
  是这些贷款户恰好都没有受灾吗?不是。许志芳告诉记者,小额贷款户们有不少在强降雨中受灾了,有的灾情还相当严重,但大多数人都按时还上了钱,有的人还借了钱来还贷款。
  
  是贷款户的觉悟都特别高吗?也不尽然。陈奎明说,因为系统根据还款情况自动按不同的利率水平计算每月利息,将贷款的定价权交给了农民。
  
   “不按时还钱才傻咧。”作为“全国微型创业一等奖”得主,屯昌南吕镇东领村的彭强大嫂告诉记者,她从农信社贷了2万元,每个月的利息是240元。如果有一个月拖欠到下月还息,全年都要全额还息;如果出现拖欠但当月内还上,可以获得返还42元,实际按每月198元还息;如果每个月都按时还款,可以获得奖励78元,每个月实际只还162元。
  
  陈奎明表示,控制好信贷风险一方面依靠农信社自身的管理,但根本上还要依靠农村信用环境的建设。下一步,农信社将依托先进的系统,开展更多的科技创新和研发,用行之有效的机制大力建设农村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