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为梦铺床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12:46
导演: 李安

  看片渠道:蓝光DVD

  看片时间:12月中

  推荐指数:★★★★

  看这部电影前需要了解这个音乐节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意义,否则中国观众难以理解片中的姑娘为何没事就把衣服脱光。简述之: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是1969年一场连续三天的摇滚音乐会,是1950年代垮掉派出现以来,西方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青年文化运动的最高潮;在这场以音乐为由头的青年集体避世式狂欢里,性、毒品和摇滚乐是其主要手段;它形式上的极端性与其核心处的虚无主义相辅相成,看似庆祝,实是葬礼,位于整个上世纪60年代以青年意识为首的美国公众意识变迁的尽头—事情无法变得更激进,青年也就不能跑得更远。

  整个影片中,主舞台只出现了一次,夜晚,主角服用LSD(当时最为流行的一种致幻剂)之后,远处闪闪发光的舞台恰似银河的中心一般,地平线像海浪一样摇晃起伏。LSD可以混淆感官,你能摸到味道的轮廓,看到声音的颜色,三位LSD青年飞高的那段,李安拍得传神而绚烂,于是记者会上不得不用“我年轻时吸过大麻”来解释—可惜半路杀出了满文军,所以此事在国内报道时完全变了调子。

  电影改编自埃利奥特-提伯、汤姆-蒙特的同名回忆录(此书中译本已出数月),提伯和他的父母是电影主角,这个偏僻小镇上靠一所惨淡度假村营生的保守家庭与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关系完全是一场事故,电影的戏剧性和笑点基于此。李安是拍家庭的好手,但是嬉皮士不需要父母,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是纯粹的青年之事,它不必也无心将提伯父母这样的老人家放在心上,这是电影离题最远之处,譬如老两口误食大麻蛋糕后雨中狂笑而舞的段落,显然用力过猛。

  尽管如此,除了见不到那些传奇明星之外,音乐节里传说里的一切都露面了,泥浆滑道、裸体小湖和在路边草丛里交欢的情侣等等。影片节奏明快、颜色鲜艳、轻松愉快,角色们也大多青春貌美,并一个劲地笑。本片既无迈克尔-沃德利纪录片版里给理想主义上坟般的沉重悲怆,也不似口碑莫名地好的《海盗电台》的轻佻哗众,台湾老头可以让西方那场世纪之梦如此栩栩再现,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