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长庚医院得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56:25

厦门长庚医院得失

本文见《财经》杂志2009年第6期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16日   共有 5 条点评
  • 打印
  • 推荐
  • 收藏
  • RSS
字号: 长庚医院在厦门的生长,是中国私营医院在官方医院一统天下环境中艰难图存的例证
《财经》记者 徐和谦 发自台北

  欲打破公立医疗机构垄断的局面,真正实现医疗服务市场开放、竞争,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引入一批深具实力的民营医疗机构,让其起到“鲶鱼效应”,推动其他医疗机构积极参与良性竞争,进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民众福利。

/*body{background:#F0F4F4;line-height:150%;font-size:12px;font-family:arial,Verdana, "宋体";}body,form,img,p{padding:0px;margin:0px;border:0px;}*/dl,dd,dt,ul,li{list-style-position:outside;list-style-type:none;margin:0px;padding:0px;border:0px;}a:link,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color:#2C4486;}a:active,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color:#2C4486;}.fm{width:191px; font-size:12px; border-right:solid 1px #e6e6e6; border-bottom:solid 1px #e6e6e6;float:left; margin-top:24px; margin-right:17px;}.fm td{vertical-align:top;}.fm img{margin:5px 0;}.fm .s1{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2C4486; color:#C2C9DC; line-height:180%;}.fm .s2{text-align:center; padding:12px 8px 8px; line-height:19px;}.fm li{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80%;}.fm li a{background:url(http://file.caijing.com.cn/images/alls/www/images/magazine_content/trag1.gif) no-repeat left 4px; *background-position:left 2px; padding-left:10px;}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16日 本文见《财经》杂志 2009年第6期
  • 封面文章
  • 当期杂志

 

  长庚医院就是这样一条“鲶鱼”。其在台湾及厦门的得与失,或可为民营医院如何发展提供最好的例证。

  长庚医院台湾起步

  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社会转型、经济起飞,人均收入达2000美元左右,正与今日大陆相似。但其医疗服务落后于经济成长,平均每万人只有11位医师、7.8张病床,病床总数的77%掌握在公立医院手中,大医院全归政府所有,且医院经营方式老旧,医师薪资比照公务员固定水平。王永庆的父亲王长庚即因罹患肠套结,不及候至手术而逝世。这激起王永庆投入医疗事业的念头。

  1976年,长庚医院在台湾开业。曾任长庚医务决策委员会主委的长庚体系最高顾问吴德朗告诉《财经》记者,王永庆兴办医院的中心有三:一是规模要大,二是主要服务中低收入阶层民众,三是要有学术研究能力,并导入台塑集团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压低成本、杜绝弊端。医师的薪资则和药费、检查费脱钩,改以年资、教学研究和诊疗收入按三等分计算,避免“以药养医”的浪费,并禁止暗收“红包”的流弊。

  长庚医院开业后,广受台湾民众欢迎,三年多后收支即告平衡,开始盈利,从而鼓舞其他民间财团、大学与宗教团体相继投入医疗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