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明的扩张与退缩,兼谈王都的选择及中华文明后来为何衰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26:46
 汉文明的扩张与退缩,兼谈王都的选择及中华文明后来为何衰微 文明与落后,开化与野蛮之间就尤如人类与沙漠的关系,人进沙退”,“人退沙进”,沙化最快的往往是人类拓荒种植几年后又放弃的地方。同样文明也如此,先进文明如果不能彻底征服野蛮文明,当先进文明开始收缩“退潮”时,带来的往往是野蛮文明的快速扩张--先进文明在前期扩张时把部分文明传给了野蛮部落,增强其生产力特别是战争能力,比如汉时多次出征匈奴,在打击匈奴部落的同时也把先进武器及其生产方式传给了匈奴人。

仔细研究下历史,汉族政权把都城设在长安或咸阳的王朝亡于内乱,即使王朝未期内乱时周边少数民族也较少闹事,周、秦、汉、唐大抵如此,而汉族政权把都城设在开封或者北平基本上都是弱势王朝,王朝未期除过内乱外更严重的是外侵,宋、明、清皆如此。

王都的设定必须是科学的,太近象明朝那样“天子守边”,虽然汉人政权强盛时方便打击北方游牧政权,但弊端也是明显的:当汉族政权衰落时也容易受游牧政权的侵掠,游牧民族骑马一个短促突击,一天就能打到王都,到了王朝未期极易亡国。而王都设得太远太南又容易使得汉族当权者缺乏雄风委靡不振,道理很简单,把一个男子放草原上再柔弱也有几分男子气概,而把一个男子放到秦淮河的烟花巷里可能小白脸气质就盛一些。远离了强悍邻居统治者难免就会不思进取骨头酥软。但远也有远的好处,那就是拉长了防线增强了抵御的韧性,宋为何能绵延300多年近400年才亡,而辽200年亡,明200多年,清不到200年就亡。 游牧政权要南下打击王庭,距离远了,战线拉得就长,给养困难是重要原因。那么科学的距离是多少呢?以长安为例,这个距离就比较合适,基本上处于中国领土核心,向北向西不远不近。以汉对匈奴为例,匈奴要打到长安,先要越过陕北高原,才能达到关中平原,西方游牧民族同样也得经过温长的河西走廊才能到。这个距离提高了汉族政权的防御弹性,同时又使得汉族当政者要时时戒备不能苟安,除过提高军力外还得尽量与游牧民族和穆相处搞好关系,王朝初期强盛时周边少数民族大多归附而王朝未期时由于经常性地和亲及贸易有关系不至于对立。所以历史上把王都设在长安及周边的王朝即使到了未期内乱不断时也基本上不受周边游牧政权的侵略,秦未、汉未、唐未即如此。 王都设得太近如北平前面讲过了天子守边到了未期极易受游牧政权的打击,也容易受海上的打击,设在南边如金陵、杭州、广州之类的王朝一般都比较委靡,晋、南朝、宋大抵如此。

中国历史上自宋开始以后的汉族王朝基本上偏弱,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侵略而灭亡。重要原因不是“强枝弱干”“重文抑武”,而是政治中心自唐以后不断向东或向南转移,通俗点说吧就是都城从西北的长安转到东南的开封,明时转到东方的北平。随着汉族政权政治中心的东移或南移,必然地农耕文明向南向东退缩,而少数民族游牧文明向东向南前进。唐朝自唐高宗以后西北东北的都护府逐渐撤销,意味着汉族统治势力的消退和游牧民族势力的增长。